书城亲子家教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14466200000025

第25章 1岁12个月(1)

育儿要点

1.合理膳食、预防成年期疾病。

2.完成2岁宝宝发展自评。

3.攀登、跳跃。

4.翻书。

5.给扑克牌分类排列。

6.看图回答。

7.开始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锻炼。

8.月末常规体检。

生理发育

1.体重增加约0.29(女)千克~0.26(男)千克。

2.身高增加约1.17厘米。

3.心率每分钟100~120次。

4.呼吸每分钟25~30次。

5.双足跳离地面。

6.能一页页翻书。

7.说自己几岁。

8.会自己脱裤子。

心理特点

喜欢:

1.“藏猫猫”游戏。

2.用线穿珠子。

3.指认书中图画。

4.跳上、跳下台阶。

5.念简短儿歌。

专家建议

怎样教育孩子加语汇

1.在生活中结合动作解释动词。

2.开阔孩子视野,见到新东西学习新名词。

3.让孩子看电视、图片来理解词汇的意思。

4.用实物对比来学反义词。

5.用表演来解释一些抽象词汇。

智力开发

不要对宝宝讲太多的道理

婴幼儿的思维还不健全,他们还不能把道理和事情联系在一起,对妈妈讲的话他也听不太懂,说得太多他便烦了。1~3岁的孩子对妈妈频繁的劝告很不耐烦。因为他做事不是根据理论,他们行动从不计后果。

另外,对孩子的发问也不要讲太多的道理,只解释是什么就行了,妈妈解释太多,孩子不好好听,反而不断地问为什么,无休止地问下去,不代表他好学,而是他根本没弄懂。

对幼儿不必过于“民主”

婴幼儿还不懂事,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多地征求孩子的意愿,比如问他:“你晚饭吃什么?”孩子随口说:“吃蛋糕。”晚饭如果吃甜食,会影响孩子吃正餐。但如果不给他吃蛋糕,他已经提出了要求,妈妈会很难办。一般情况下,父母决定的事,不给孩子选择的余地,当然游戏例外。等他长大了,懂得道理了,可逐渐多听他的意见。

在孩子面前谈话应注意

(1)有孩子在场,成年人不要忘记自己的谈话具有教育孩子的作用。不论你说什么,孩子都有可能听见。因此成年人不要随便乱说。

(2)在孩子面前谈话,不仅内容要正确,谈话的语调也很重要,应该平和、善意,不要忿忿地、恶毒地。小孩子也许不懂你说的是什么事情,但他可能听懂了你的态度。

(3)家长说话不要太粗俗放肆,不要说无聊的低级趣味的话。

(4)家长在谈论文学、艺术作品的时候可叫孩子来听。

(5)当你发现孩子言语粗鄙,说些家长里短时,就可知道你在孩子面前说了些什么。孩子不会用批判的态度来听取家长的谈话,他会把父母的话当做真理留在心里,并当做榜样来学习。

孩子说话不算数

“说话不算数可不行。”

“嗯,下次听话。”

这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随时随地可以听到。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这是幼儿的一般心理。

所谓诺言,就是考虑对方的立场而抑制自我中心性的行为。要做到这一步,需要行为者具有良好的“社会性”。因此无法期待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能遵守诺言。

孩子们之间有一名话:“谁要是撒谎,谁就是小狗”,看来,他们也并不是没有遵守诺言观念,这句话反映了被失约的一方想制止对方不守约的行为。

对幼儿要有这样一种基本的看法,即:孩子是很难遵守诺言的。因此,对幼儿要宽容,要耐心等待,他们总有一天是能够做到守约的。

由于孩子没有遵守诺言,就用惩罚方式来教训孩子,这种做法是不能耐心等待的一种急躁情绪的反应。应该较冷静地、经常地提醒孩子“记住自己的诺言”就可以了。

忽略了对方的存在,忘记了与对方约好了的诺言,无意中的行为,未必就是居心不良,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孩子式表现。要有耐心,反复提醒孩子,让他们注意想到“对方的存在”。

语言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金钥匙

幼儿言语能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凡是充满自信敢于大胆交谈的孩子,智力发展速度远远超越言语迟钝的孩子。语言对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2~3岁的孩子,体格和神经发育日趋完善,思维方式由直觉行动性逐渐向具体形象性发展。词汇量不断增加,并出现了积极词汇。

但听觉辨别能力不够精确,对发音器官某些部位控制方法不当,舌尖音有困难。生活经验贫乏,消极词汇较多。对各类词以及语法结构的掌握都有一定困难,所以说起话来断断续续,想说又说不明白,有时喜欢用手势示意,或摇头、点头等动作示意。个别的还要用哭声代替语言。据此,发展孩子语言的具体任务是:

(1)发展语言听觉能力,训练会听别人的话。

(2)教会正确发音,学会难发的音。

(3)丰富词汇,并掌握简单语法结构。

两岁左右最爱说,不住嘴地讲。喜欢同周围人交谈,说话速度很快,听起来滔滔不绝,实际上没说出几件事。多数语句不成句,虽然胡乱瞎扯一气,说得却很起劲儿,管你爱听不爱听,他总是说个没完。有时自言自语,对着玩具说,对着小人书说,自己对着自己说。特别是学会一个新词汇,表现非常高兴,到处滥用,反复重述表达,说个不停。总的看来,已经掌握了基本语法结构,句子中有主语、谓语。熟悉他的人,基本可以听懂他说些什么。

孩子两岁多,妈妈总得要多准备些小故事,这个年龄最喜欢听故事,听得极为认真、细心、耐心,一遍不行,二遍也不满足,一个故事重复十几遍也不会厌烦。但每一遍讲述时,可不能马虎,更不能改变。谁喜欢给孩子讲故事,谁就能成为他最信赖的人。

这个年龄说话富有“创造性”,这种造词现象不是创造能力,正是词汇贫乏的表现,应注意多为孩子丰富词汇。

他们在交谈中,也常出现逻辑错误,比如我睡觉了天就黑了。我长大了妈妈就长小了。之所以出现语言的逻辑错误,是因他还掌握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孩子说话也常出现错误发音和发音不清。因为发音器官的调节功能很差,特别是平舌音和越舌音很难发。可以多教孩子学说儿歌和绕口令,纠正发音。

根据这些特点,在与孩子交谈中,应注意丰富正确恰当的词汇,成人语音要准,给孩子提供标准语音的楷模。

亲子游戏

缺什么

妈妈画6头猪,1头是完整的,另5头猪每头都少一部分(耳朵、眼睛、鼻孔、尾巴、腿),请孩子说出每头猪缺什么,用笔补好。

目的:练习观察。

猜一猜

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

爱吃萝卜爱吃菜,走起路来蹦蹦跳。

(白兔)

小小年纪胡子翘,看见小鱼喵喵叫。

爱洗脸,爱理毛,老鼠见它吓得逃。

(猫)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水里就不见。

(雨)

大哥天空叫,二哥亮光照,三哥喷水壶,四哥把扇摇。

(雷、电、雨、风)

圆球红彤彤,挂在天空中,雨天看不见,晴天热烘烘。

(太阳)

有时像个盘,有时像小船,白天不出面,晚上才看见。

(月亮)

许多小灯笼,挂在天空中,

晚上眨眼睛,闪闪放光明。

(星星)

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棉絮,像烟团团升。

(云)

数学游戏

(1)目的:认识1和2。

材料用个穿戴整齐的娃娃。

玩法:妈妈和孩子一问一答。除了问答娃娃的眼耳鼻口手有几个以外,还可问穿几件衣服,几条裤子,几只鞋,几顶帽子。引导孩于会讲会用1和2。

(2)目的:理解2可以分成1和1。

材料:两个小球。

玩法:妈妈把两个小球给孩子看,问孩子是几个球。然后把两个球分别放在左右手中,握起拳头,让孩子猜每只手里有几个球。妈妈有时是一只手里有两个球,另一只手里没有,有时是每只手握一个球。让孩子理解2可分为两个1。

学儿歌

学数数

你拍一,我拍一,要讲文明讲道理。

你拍二,我拍二,自己学洗小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天天做操不偷懒。

你拍四,我拍四,学习画画和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花草树木要爱护。

你拍六,我拍六,果皮废纸不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书本玩具要爱惜。

你拍八,我拍八,尊敬长辈爱国家。

你拍九,我拍九,帮助弟妹和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孩子说话要诚实。

学唐诗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训练孩子思维的游戏

目的:练习按形状分类。

材料:红色正方形、红色圆形、红色三角形卡片各两张。

说明:用颜色相同的卡片来按形状分类,易于使孩子认识形状。

玩法:将6张卡片放在桌子上,拿1张三角形卡片,问孩子:

“你能找出1张和我这张相同的卡片吗?

孩子拿出另1张三角形卡片,他拿对了。

“这是两张三角形,你把两张三角形放在一起。”反复告诉孩子这是三角形。

然后拿1张圆形卡,让孩子挑另1张。

后挑出正方形。再把卡混在一起,让孩子重新将卡片两两相应放在一起。

讲故事

小蜗牛搬家

小蜗牛觉得自己背上的屋子太小,想少一处宽敞的地方盖房子。

小鸟知道了,对蜗牛说:“你到树上住吧,我的家在树上。”蜗牛说:“不要,不要,爬上爬下,多累呀!”

小鱼请蜗牛到大诲边去住,蜗牛说:“不要,不要,海边风大浪大。”

蚂蚁请蜗牛搬到洞里去住,蜗牛说:“不要,不要,洞里太黑了。”

小蜗牛慢慢地走来走去,不知搬到哪里去好。下雨了,小蜗牛只好钻进它的小房子。直到现在,它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合理营养

养成饮水的习惯

水是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之一。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肾的浓缩功能差,排尿量相对多,对水的需要更为突出。所以,年龄越小,需水越多,父母应注意给孩子及时补充水分。

新生儿时期母乳喂养,如母亲能按需哺乳,一般不用喂水;1~3个月婴儿,每天喂水3~4次,每次20~50毫升;4个月以上婴儿每天喂水3~4次,每次50~100毫升。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应根据需要自由喝水,此时,父母应准备水瓶和温开水,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鼓励孩子自己喝水。婴幼儿饮水的多少,应根据饮食和天气的变化增减。如天热、出汗多、发热、活动量大、水分消耗多,饮食较干、过咸时,饮水量会增加;而当天气冷、活动量小,饮食中水分多时,饮水量会减少。

为了保证孩子饮人充足的水分,每天应安排固定的饮水时间,此外,家长还应注意纠正不良的饮水习惯:饭前、饭后1小时之内不喝水。小儿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功能和数量一般比成年人要差。饭前、饭后饮水会稀释消化液,进一步减弱消化液的功能,长期如此可以导致消化不良。此外,饭前饮大量的水会使小儿产生饱胀感,减低食欲,影响正常的饮食,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

不能边吃饭,边饮水或吃水泡饭。

吃饭时饮水也会稀释消化液。更糟糕的是,边吃饭边饮水或吃水泡饭常常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我们知道,食物消化得第一个过程就是咀嚼。只有得到充分咀嚼,粉碎得很细的食物才容易消化吸收。但吃饭时饮水或吃水泡饭时,较大块的食物还没有被嚼碎就滑进了消化道,这实际是加重了消化道的工作负担,并影响了消化吸收。

睡觉前不喝水。

小儿肾脏功能较成人差,一般夜间还会有排尿出现,这是肾脏在完成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如果睡前饮大量的水,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并影响小儿的睡眠。

不能用饮料代替喝水。

现在很多孩子更喜欢喝饮料而不是水,有些家长就让孩子喝饮料代替饮水,但饮料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可使体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导致肥胖;同样也不能多喝糖水,饮糖水后,不注意漱口,易发生龋齿。婴幼儿缺水往往易被忽视,除注意补充水分、预防婴幼儿缺水之外,家长还要掌握如何判断婴儿是否缺水,主要看孩子排出的小便量,如在一天内或者一个上午排尿次数特别少,并且每次尿量也不多,就应给孩子喝水。

幼儿不能多吃冷饮

盛夏时节,在高温的影响下,孩子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肠液在单位时间内分泌的消化酶也减少,往往食欲不振,吃些冷饮,不仅使孩子感到凉爽,还能调节一下消化道的机能。同时,冷饮中的营养物质(奶、糖、蛋、淀粉)可以补给孩子热量和营养素。所以,适量食人冷饮,对机体是有好处的。但吃得过多,对身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大量吃冷饮,对消化道是一种很强的冷刺激。有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吃了大量冷饮,甚至会出现口腔肌肉麻痹、痉挛。胃肠骤然受冷,刺激肠粘膜及胃肠壁内神经末梢,引起胃肠不规则地收缩,从而出现腹痛;由于冷热不均,胃肠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受到不良影响,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肠蠕动加快,发生腹泻;胃肠道在冷刺激下,温度降低,使胃肠道内酶的催化性能和酶的活力机能减弱,从而导致胃痛、停食、呕吐、食欲下降,久而久之,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

吃冷饮过多,冲淡胃液,减弱了胃液的杀菌能力,可发生胃肠道的细菌感染。另外,冷饮制作过程工序很多,加之包装、运输、出售等各个环节,很容易造成污染,食后也会出现呕吐、腹泻、肠道感染。此外,冷饮中如果添加一些非食物色素,如红色或绿色染料及香料饮中含有的热量和糖分,吃得过多,会影响孩子食欲,影响正餐进食,时间长了,会出现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夏天孩子出汗,体内缺乏水分和盐分,冷饮中缺乏盐分,吃冷饮越多反而越渴。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控制其冷饮量,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大量吃冷饮。为减少由于冷饮造成的问题,家长可以自制一些冷饮,如绿豆汤、果子露等。还应注意,在饭前饭后一小时内不吃冷饮;发生腹泻时禁止吃冷饮等。

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 大米鸡肉粥、面包片

午餐 软米饭、鱼片豆腐、炒青菜

午点 水果、牛奶、蛋糕

晚餐 肉丝面、豆沙包

晚8点 牛奶

日常照料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会走路以后,每天在屋里屋外东跑西跑,他的眼界开始扩大,他的学习机会逐渐增多,他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此刻正是从小培养孩子清洁卫生好习惯的时机。让孩子主动参加一些盥洗活动,既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使孩于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当然,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父母耐心地从小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须洗手、洗脸、学习漱口;睡觉前养成洗手、洗脸、洗脚、洗屁股、漱口的习惯;定期为孩子洗头、洗澡、理发、剪指甲,培养孩子随时注意仪表的整洁。

手是病从口入的媒介,饭前便后洗手是保证手卫生的基本条件,因为手到处触摸,会沾满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如不洗手,手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将随同食物一起吃到胃内,引发疾病;大小便后,手可能沾染肠道细菌,其中可能有致病菌以及寄生虫卵,如不洗手,会将这些细菌和寄生虫卵传播给自己或他人,因此,必须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同时,还应教育孩子,如果把手弄脏了,就需要随脏随洗,也可使用纸巾擦干净。

(2)养成使用手帕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