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14466200000009

第9章 1岁4个月(2)

原料:鲜藕、葱、姜、味精、精盐、干淀粉。

制法:

(1)将藕节切去,藕皮刮干净,洗净沥干。用擦子将藕擦成茸状,置盆中。

(2)藕茸里加入适量精盐、味精、葱花、姜末、干淀粉,搅拌上劲成藕馅。

(3)手蘸清水,将藕馅做成圆球形或扁圆形,然后把藕圆煎熟、蒸熟或炸熟均可。

注:藕茸里掺入肉茸成藕肉茸,味更鲜美。

炒土豆泥

原料:土豆、胡萝卜、葱、姜、精盐、米醋、味精少许,芹菜,植物油。

制法:把土豆放水中煮熟,稍晾剥去皮制成泥,胡萝卜削去皮洗净煮熟制成泥,葱、姜切末,芹菜炒几下,放人土豆泥和胡萝卜泥一起炒透,再放人剩下调料调好口味即可。

特点:鲜香嫩软,微酸利口。

糖醋圆白菜

原料:圆白菜、花椒数粒,精盐、食油、白糖、醋少许。

制法:

(1)白糖、醋放人碗内,调匀待用。

(2)油放入炒锅烧至八成热放人花椒,待烧出香味时放入圆白菜,将圆白菜炒至发亮时,加盐及调好的糖醋调料,翻炒几下就可以起锅盛入盘内。

特点:味道甜酸适度,略带花椒香味。

日常照料

宝宝衣着式样

(1)便于穿脱:1岁宝宝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穿、脱衣服,宝宝的衣服不要有许多带子、纽绊和扣子,内衣可为圆领衫,外衣可钉2~3个大按扣即可,使得宝宝容易穿脱。

(2)不影响活动:

①上衣要稍长,以免宝宝,活动时露出肚子着凉。

②不宜过于肥大、过长,使宝宝活动不便;不宜太瘦小影响动作伸展。

③衣领不宜太高太紧,以免影响宝宝呼吸,限制头部活动;最好穿背带裤,因松紧带太紧易影响呼吸运动、骨骼发育;太松则裤子易掉下影响宝宝活动。

④女孩不宜穿长连衣裙,最好穿儿童短裤,以免宝宝活动时摔跤引起事故。

如何避免宝宝的淘气与受气

(1)第一种是类似于宝宝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的现象。有些宝宝只要见了穿白大褂的就哭就躲,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害怕呢?宝宝患病去了几次医院后,他们便得到这样的经验:穿白大褂的人一来,就要打针,就要遭受皮肉之苦,白大褂就等于打针。打针这种疼痛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的,何况是小宝宝?白大褂因为与打针这样的疼痛体验相联系而变得可怕的现象,心理学叫做经典性条件反应,其基本原理是:一种中性刺激(白大褂)如果总是伴随让人害怕(打针)的刺激,多次结合以后,本来不害怕的东西(白大褂)也变得让人害怕。同理,一件平常的东西如果总是伴随令人愉快的刺激,也会感到它的可爱。还有的宝宝怕黑、怕上幼儿园等等,就是因为成人总是不断地告诉宝宝,天黑了,老虎、大灰狼就出来咬人了,黑总是与一些不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宝宝很快就学会了怕黑。

(2)第二种学习方式类似于动物驯化。要想教会小狗跳圈,每次小狗跳过去后,主人就会给小狗一个香肠,跳不过去什么也没有,还可能遭受到惩罚。经过多次训练后,小狗知道,要想得到好吃的香肠,就必须跳过圈去。在这里,香肠成为了对跳圈行为的一种奖励,这种学习方式,心理学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应。基本的原理就是:一种行为反应,你若希望它经常出现,就奖励它;反之,一种行为反应(如一些坏习惯),你若希望它减少甚至消失,你就惩罚它。奖励和惩罚就是对宝宝行为的强化。宝宝的很多行为习惯就是这样形成的。

(3)第三种形式是通过模仿,心理学叫观察学习。宝宝最善于模仿,宝宝对模仿的对象和事物是没有鉴别能力的,宝宝看见了也就学会了,不会因为某种行为不好或是受到惩罚就会停止学习和模仿。因此对宝宝能接触的环境和媒介一定要严格筛选。

抢东西是一种不友好的交往方式,会妨碍宝宝与别人的交往关系,有这种行为的宝宝常常会受到大家的排斥。但对于一岁多的孩子而言,这种行为习惯还未定型,当然,如果持续下去不予纠正,就很难说了。抢东西的行为是后天学会的,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前面介绍的第二操作性条件反应和第三种观察学习。当儿童之间发生了争抢东西的行为,如:抢东西的行为没有被制止,抢东西的宝宝可以继续占有东西,妈妈虽然没有夸奖宝宝,但妈妈的默认也是一种奖励,实际上等于告诉宝宝这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得到了奖励的行为,反复几次后,宝宝也就学会了抢东西。被抢的宝宝看到抢东西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又不会被惩罚,无意中也记住了这种行为方式,当他下次遇到想要的东西时自然也会出手去抢。经历过这种情形的宝宝,不管是抢东西的宝宝还是被抢的宝宝,都学会了用抢的方法去占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当儿童第一次需要别人归还他的东西时,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他需要学习,需要成人的帮助。

疾病防治

急性中耳炎

(1)原因

感冒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等等,经常都会并发急性中耳炎。此外,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也会并发此症。

(2)症状

耳朵深处产生刺痛,同时又具有重听、耳鸣等症状。有时会发烧或头痛。

婴儿不会诉说耳痛。所以,最初是发烧与情绪不安;接着不吃奶,心情激动不睡觉,即使抱在怀中亦哭闹不停,不断摇头,十分痛苦的样子。若压住其外耳道或耳后的话,更会哭闹不休。至此才可能被大人察觉出问题关键。可能会发生腹泻,偶而会有痉挛或颈部强直等现象。

借着耳镜检查,可以得知鼓膜红肿,而诊断出病情。不过乳儿期的情形未必如此清晰,不久之后,鼓膜可能会破裂而流脓,称之为耳漏。此情形即可证明是中耳炎。只要耳流出脓的话,即可退烧,症状也可以减轻,可能因此才发觉到是中耳炎。乳儿如果原因不明的发烧,心情欠佳、压住耳朵附近哭闹的话,即可怀疑是中耳炎。

若退烧之后,却又发烧的话,很可能并发其他的疾病。

(3)治疗

乳幼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话,很可能会引起轻重不一的中耳炎。如果服用抗生素治愈感冒,大部分也能因此而痊愈。

一旦确定是中耳炎,或是发生耳漏时,只要使用抗生素,即可充分的治疗,有时候甚至需要切开鼓膜,排出脓水。乳儿的中耳炎很可能转为慢性,必须充分的治愈。

慢性中耳炎

除去特殊的细菌(例如结核菌等)所引起的之外,大部分是急性中耳炎所引起。尤其是一~二岁幼儿的急性中耳炎容易转为慢性。

慢性中耳炎是每当感冒就会发生中耳炎,或是出现慢性耳漏、鼓膜穿孔、重听等现象。

预防的方法是尽量避免感冒。尤其是容易使鼻腔咽腔发炎的原因,都须充分的治疗。

有时候可能需要手术,可借着X光片、听力检查等方法,由医生决定诊断。

高热惊厥

(1)原因与症状

由于任何感染性疾病引起高热而出现惊厥。6个月~2岁的幼儿最多见,4岁之后则比较少见。此种病最容易使小孩发生惊厥,不过其中约有半数一生中只发生过一次,其余的至少会发生二次以上。

发烧引起惊厥的原因至今不明,很可能是与脑部的未成熟有关。

惊厥大都发生于发烧的上升期,有时是发生于39~40℃的极高期。持续时间短,约在五分钟以内,大部分只发作一次,有时在数小时之内,连续发作二次,假如反复发作数次的话,则不是单纯的高热惊厥。痉挛结束后,和癫痫一样,进入熟睡状态。

(2)治疗

—此病一般在六岁之后即会自然消失,所以不需特别治疗,发作时的处置与癫痫一样,不过,即将发烧时,可服用镇静剂,则可预防痉挛。

高热惊厥的患儿,大约有2%~7%可转变为癫痫,故必须引起注意,通过脑电图加以监测。

蚊虫咬伤

小孩经常被蜜蜂、蚂蚁、蚊虫咬伤。

急救处理

(1)涂抹胺水

虫的毒性是酸性的,被咬伤后,立刻涂抹胺水加以中和。

(2)拔掉蜜蜂的针

被蜜蜂刺中时,毒针仍留在身上,这时应以镊子拔出。

(3)涂抹抗组织胺软膏

被刺后,如果红肿起水泡,应涂抹抗组织胺软膏。

(4)剧痛时要冷敷。

蚊虫咬伤

小孩经常被蜜蜂、蚂蚁、蚊虫咬伤。

急救处理

(1)涂抹胺水

虫的毒性是酸性的,被咬伤后,立刻涂抹胺水加以中和。

(2)拔掉蜜蜂的针

被蜜蜂刺中时,毒针仍留在身上,这时应以镊子拔出。

(3)涂抹抗组织胺软膏

被刺后,如果红肿起水泡,应涂抹抗组织胺软膏。

(4)剧痛时要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