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14561500000011

第11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5)

必修课程教材的设计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涵盖了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新的要求,贯彻了“三贴近”的原则,体现了课程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发展的追求。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做一个有政治觉悟的人、做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做一个有理论思维的人,是必修课程教材育人基本的追求。

(二)选修教材的基本框架

选修课程教材共设6个模块: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程作为“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主要是基于学生情趣、兴趣、志趣方面的选择,为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体验人生规划的经历提供机会,因此,不能把这种选择性与注重基础、注重综合素质的宗旨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从选择性的意义上看,课程模块教材的设置,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要求,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既要支持学生发展的先进性要求,又要兼顾学生发展的广泛性要求。选修课程教材作为“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一律采用“专题”的组织方式,并多采用“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更多地反映学生对有关“问题”的关切,并以此作为建立课程教材框架的基础;相对于必修课程教材的框架设计,它会更依赖相关学科的理论逻辑,更显现学科的“专业拓展”特征,也更具“探究性”的色彩。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总体看来,新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主题,以启动、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环节的活动设计,呈现和提炼内容目标的意义。所谓内容目标的意义,包括思想政治与学科知识两个方面。不同于在学科概念主导下的编写特点,这是以学习过程为主导的编写思路。

(一)“基于案例的思路”

过去编写教材,常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学生对所要学习的项目本身是无知的,因此认为知识只能来自教师,来自教材,故很强调教材的法规性质。

新教材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还没有接触过,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也可以凭借相关的经验进行解释。因此,新教材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

(二)“基于问题的思路”

过去编写教材,常以这样的认识为基础:课本知识都是人们早已检验过的,无须怀疑的定论,因此认为,教科书作为传递知识的载体,用途是把这些知识告诉学生;即便让学生去观察、讨论,也是要求其理解、记忆,以便存储起来,供需要的时候应用,故教科书编写的主要任务是把有关结论加以规范清楚、表达准确。

新教材认为教材的作用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学识”和“主见”,故编写教材时要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

(三)“基于情境的思路”

过去编写教材,难以走出“压缩饼干”的模式,奉行“去情境”的编写定势,认为知识一旦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成为“普遍原理”,就具有了覆盖所有情境的“意义”,反映任何情境的“本质”。对这类知识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而学习,学习的结果也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真实的情境中。故认为概念表征的描述和呈现,始终是教材编写的中心环节。

新教材认为,情境总是具体的、变化的,各种情境之间没有完全普适的法则,抽象概念、定义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学生常常难以用课本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因此,在新教材编写中,仿真情境的设计和引入,成为编写教材至关重要的环节。

因此,基于上述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新教材在编写中采取了以下编写的策略:走出“理论逻辑”的模式,采取了“生活逻辑”的模式;从倡导“深入浅出”的方式,转变为“潜入明出”的方式;经历思维过程,在个案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澄清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

三、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与现行教材的比较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上述特点的归纳,及对现行《思想政治》教材的比较,认为有以下不同之处:

现行教材,课文的主体是提供相关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表达概念、观点、结论、事实和各种信息的既定规范,辅之以具有可读性的例证。新编教材,课文的主体是启动、牵引思考和体验探究的过程,注重提供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途径。包括描述有意义的生活经验;案例的分析、辨析、评估;引申、提炼或借助相关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因此,现行教材关注点是:是否有明确、权威的定义,定义是否全面、严谨,合乎学科规范。新教材的关注点是:是否提供了思维的路径和空间,是否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

现行教材,活动的设计与内容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同情境无关,研究性学习作为单独的活动方式来设计,并限于单一过程或技能的示范。新编教材,在相关情境之中,综合动手和动脑的操作、认知和程序性技能完成一项活动,一并呈现过程与方法,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活动设计作为教材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

现行教材,在没有对问题的发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把强化思维过程的有关提示或栏目设计,主要用于演示和证明结论。新编教材,思维活动贯穿在展开教材内容的全程,尤其注重提供引领学生思考的路径、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解释各自想法的机会。因此,现行教材的关注点是适于接受性的教学进程:目标——策略——评价;新编教材的特点是适于研究性的学习进程:活动——体验——表现。

现行教材,课文的基本结构,是学科概念、术语、观点的集合和分解,学科的逻辑框架,是展开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新编教材,学习过程的步骤、持续和策略,是呈现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强调在思维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感悟、把握学科知识的意义。因此,现行教材的关注点是“教本”:教书过程是主导;新编教材的关注点是“学本”:学习过程是主导。

总之,相比现行政治教材“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及“哲学常识”的内容,新《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有极大程度的拓展。因此,要想搞好新政治教材的模块教学工作,对学校、对政治老师都将是很大的挑战。政治课程是一门学科课程,其实质是一门综合学科课程,涉及的学科背景知识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律等多学科理论基础。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如何弥补自身的学科理论知识,掌握新教材的教学特点,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