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2应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学生社会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相结合。本课程强调从课程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视角出发,根据需要选择课程资源,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创造条件。
3鼓励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资源,提高学习环境的质量,拓展本课程学习的空间。
4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且主动与学校所在地区以及有关部门联系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社会也应为本课程的教学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本课程强调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倡导合作学习。因此,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和教师,也包括学生自身,要求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这有利于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本课程提倡课程资源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
文字资源:图书(包括教材)、报纸、照片、地图、图表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电视、广播等)、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人力资源: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教师、社会人士(专家、政府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等)
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主动与学校所在地区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也应为《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给予支持和帮助。
在使用课程资源时应依据下列原则:
目标性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根据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多种感官配合原则——使用课程资源时,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促进学生的理解。
易用性和可行性原则——课程资源必须容易操作、省时、高效。
效能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
1.调整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和积累经验。
《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性、人文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广、博、杂,并且相当一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教师平时应该关注时事,对社会问题有较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判断,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提高教学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自己的教学能力:
(1)是否理解、掌握本课程标准;
(2)能否适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从多种角度综合认识、分析某些社会问题;(3)是否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4)是否细心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恰当评价学生学习成就(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法因人而异);
(5)能否主动寻找各种社会资源,并与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合作,为学生参与社会创造条件。
3.端正专业态度。
主要评价教师是否热爱本学科教学,能否做到肯于钻研、勤于思考、乐于学习、勇于创新。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有效,需要保证实施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本课程需要的最基本资源,如教科书、地图、地球仪、图书等资料的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如给予各方面的优惠条件,包括提供各种可能的资源(图书馆、音像资料、幻灯机、录像机、电脑等);给予多项政策保证,包括教学时间、进修时间、职称评定、教学活动经费等。此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家长的支持,使学生有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我眼中的楚皇城
【教材分析】郑集镇皇城村楚皇城遗址,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这里有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皇城小学坐落于此,皇城小学的老师们根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了楚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楚文化、保护楚文化、推广宣传楚文化,成为他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热爱家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皇城小学的刘老师结合艺术教学设计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我眼中的楚皇城》这一课。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欣赏《我眼中的楚皇城》。
【学生分析】学生生活的周围天天能见到楚皇城遗址和听说到相关楚文化的知识,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楚文化遗址的痕迹。可是如果不认真地引导学生去仔细地观察思考,天长日久也许对学生来说那只是一种摆设,会视而不见,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深入地观察思考欣赏表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使学生懂得民间艺术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式】调查式、探究式、讨论式
【教学设计思路】在引导学生认真调查、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活动三部曲:1.通过发动学生了解楚皇城的所有相关的事;2.通过小组分类进行讨论进一步了解;3.通过综合探讨归类整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收集我们身边的有关楚皇城的点点滴滴。
2通过老一辈人对我们收集的资料核实,并做进一步探究。
3通过同学们相互讨论,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楚皇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2谈话导入
谈话:我们皇城村的楚皇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生活的周围就有许多文物古迹,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光彩,为我们的家乡增添了许多光环。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楚皇城”。
3出示课题(我眼中的楚皇城)
4同学们从哪些方面了解的?
生1:我主要是问老人们了解的有关神话传说。
生2:我主要是在网上和书上查阅到的。
生3:我先了解现有的一些文物古迹,并结合这些古迹问了老人们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我们收集的这些资料能不能按上面的同学们说的分成三类:神话故事类、文物古迹类、资料类。(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成三个小组)师:那么我们就这三类展开一系列的探究,一起来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5同学们交流各自“眼中的楚皇城”
神话组:“金银墓”的传说
“金鸡”、“百姓借金碗、金筷子”的传说
资料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的故事“老龙井”的故事
文物组:
1楚都中学内有楚国的“老龙井”
2皇城十组的古城墙
3皇城十一组的贵族墓
4皇城二组的“金银墓”
5交流收集楚皇城的作品
师:同学们,提到楚皇城就不能不让人们想到楚国那辉煌的历史,但老师总觉得我们对楚皇城的收集还不是很多,你们是不是在收集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收集的?
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挺兴奋的,可是又无从下手,所以大家都很盲目的找寻老人们问一问情况,了解了一些文物古迹,但没有深入了解,资料收集又不知从哪里开始,所以收集的很少。
师:你们没有尝试几个人一组商量到好方法,制定计划后再开始吗?
生:我们都是各自为战的。
师:同学们应该团结起来,合作探究。
师:在调查的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这样灿烂的文化。
生:我在调查时听人说,我们这里的文物曾经还被人盗过,我在为我们的文物担心。
师:是啊,我们就要树立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生:现在村里已经成立了联防队了,专门保护辖区内的文物。
师: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学习,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不仅知道了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文物古迹,还有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保护的,而且通过调查还培养了我们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不是一段很好的经历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楚皇城,但活动远远不还没有结束,我们还要继续下去,把我们家乡美好的财富介绍给所有的不了解的人们,好吗?
第七节生物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
1.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标准》规定的生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因此,应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
、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在规模、环境、师资、资金以及体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学校应按照《标准》的要求,及时配备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具等常用仪器设备,购买必要的药品和低值易耗品,满足实验、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也应因地制宜,积极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2.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进展知识的渴求。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是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源泉。学校应调整图书结构,并通过调整和延长服务时间、改变服务方式、方便学生借阅等措施提高使用效益,切实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服务。
3.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
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存在着很多生物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可以弥补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
博物馆常常陈列、保藏自然标本,是科学技术、文化的传播机构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各地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中就有大量的动物、植物、古生物与古人类的标本。这些标本在揭示自然发展、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动植物标本馆则是生物标本陈列、保藏的专门场所。多数动植物标本馆建立在高等院校以及部分中等学校。各地科技馆、少年宫也常常建有专项标本馆,如蝴蝶馆、昆虫馆等。
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普通的公园,其中收集、饲养、种植、引种了大量的动植物。各地海洋公园、龟鳖馆、水族馆和农村的养殖场、良种场、实验田等,都是生物课程的社区资源。
自然保护区能够完整地保存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堪称生物物种的天然“资料库”和“基因库”,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探究活动。
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和生命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生产实践人员等)也是生物课程资源,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还有学生家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用具、材料、图书资料等开展相应的活动。
4.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例如,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一些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家禽家畜或种植过稻、麦、果树、花卉的经历;一些学生感受过传染病的痛苦;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观察动物行为的甘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5.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
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出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动植物的图片、课件、动植物的趣闻、最新生物科学进展等。这些信息也应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并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