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
14889000000020

第20章 林木主要病虫鼠兔害的防治技术(4)

七、煤污病

污病又称煤烟病,在柳树、槐树及多种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发病规律:煤污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寄生到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或寄生在寄主上发育。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植株种植不要过密,适当修剪,温室要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湿度,切忌环境湿闷。

2、植物休眠期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

3、该病发生与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喷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适期喷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介壳虫还可用10—20倍松脂合剂、石油乳剂等。

4、据广东试验在喷洒杀虫剂时加入紫药水10000倍液防效较好。

5、对于寄生菌引起的煤污病,可喷用代森铵500—800倍,灭菌丹400倍液。

八、杏疔病

杏疔病又称杏黄病、红肿病。主要为害新梢、叶片;也可为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节间缩短,其上叶片变黄,变厚,叶肉增厚,从叶柄开始向叶脉扩展,以后叶脉变为红褐色,叶内呈暗绿色,变厚,并在叶正反两面散生许多小红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后期从小红点中涌出淡黄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状或在叶面上混合成黄色胶层。叶片染病,叶柄变短,变粗,基部肿胀,节间缩短。7月以后黄叶渐干枯,变为褐色,质地变硬,卷曲折合呈架形,8月以后病叶变黑,质脆易碎,叶背面散生小黑点,即子囊壳。黑叶于树上经久落,病枝结果少或不结果。花染病,病花不多易开放,花苞增大,花萼、花瓣不易脱落。果实染病,生长停滞,果面生淡黄色病斑,生有红褐色小粒点,病果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春季从子囊壳中弹射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到幼芽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随新叶生长在组织中蔓延;分生了解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子囊孢子在一年中只侵染一次,无再侵染。5月间出现症状,10月间叶变黑,并在叶背产生子囊越冬。

防治方法:

1、5~6月间及时剪除病叶、病梢,集中烧毁。

2、5月间摘除病芽、病叶,如果全面清除病枝病叶有困难的,可在杏树展叶期喷1:1.5:2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保定农药厂)、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效果良好,连续坚持数年可基本消灭或控制杏疔病为害。

第三节鼠兔危害及防治技术

一、鼢鼠危害及防治技术

鼢鼠是我国北方林区重要害鼠之一,我区南部山区的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均有鼢鼠危害,尤以甘肃鼢鼠危害最为严重。危害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云杉、沙棘、山桃、山杏等。特别在油松林内,最喜食油松的根茎,造成林木的大量死亡。甘肃鼢鼠营地下生活,怕光,怕风,有开口就堵洞的习性,食性杂,适应性强,是宁夏固原地区森林、草原、农田的主要害鼠,对农林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对人工造林影响甚大。

在固原地区1年出现两个危害高峰,即春节土壤解冻后和秋季土壤封冻前各一次。在林地开穴挖洞,啃食林木根系,使幼树枯萎以致死亡。目前,宁南山区鼢鼠分布面积268,667hm?,发生面积124,667hm?,重度危害面积5,867hm?。林木平均被害率达23%,严重地区达30%~40%,在落叶松人工林区鼢鼠危害率为25.8%,鼠口密度10.8只/hm?,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退耕还林区,被鼢鼠危害的山杏死亡率高达21.8%,最低10.9%,平均为14.9%,鼠口密度最高为12.5只/hm?,最低8.7只/hm?,平均为10.4只/hm?,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打

(1)利用弓箭射捕。常用的弓箭有钢筋制作、柳条制作和木棒支架3种,箭杆一般用竹子或铁钎,将箭头磨尖,安放在鼢鼠活动的洞口,方法是先将洞口挖开,将弓箭安放好,做到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利用鼢鼠堵洞的习性,当鼢鼠前来堵洞时,触动弓箭,便被牢牢插死在地上,防治率按布设的弓箭命中率来算,在90%以上,这是群众普防最有效的办法。

(2)利用捕鼠夹捕鼠。利用鼢鼠怕光,怕风,有开口就堵洞的习性,将灭鼠夹安放鼢鼠活动的洞口,当鼢鼠前来堵洞时,触动铁夹,鼢鼠被夹住。

(3)利用灭鼠雷、灭鼠弹灭鼠。利用开洞封洞法在有效洞口布设灭鼠雷、灭鼠弹。触发式灭鼠雷是利用鼢鼠怕光,怕风,有开口就堵洞的习性,将灭鼠雷置于挖开的鼠洞内,当鼢鼠拱土堵洞时就一触即发,将其炸死在洞口附近;窒息式灭鼠弹是采用特殊配方配制成的烟雾弹。使用时将灭鼠弹点燃后置于鼠洞内,灭鼠弹瞬间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在洞内扩散,使洞内鼢鼠窒息死亡。

2、化学药剂防治。使用药剂主要有:溴敌隆、敌鼠钠盐、毒鼠磷、鼢鼠灵、磷化锌、诱鼠克、C型肉毒剂等。将玉m与一定比例不同化学药物相拌成毒饵,用“T”字形探棍在鼢鼠洞道上方插洞投饵,每洞4—5粒,没10m投饵一次。

3、生物防治。每年春、秋两季造林时,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苗木根系进行蘸浆处理后栽植。或利用紫苏特有的芳香气味,在林地的鼠道内投放紫苏的茎、叶、花,对驱避鼢鼠有一定的作用。

二、林木兔害及防治技术

野兔学名蒙古兔,地方名俗称野兔、草兔、兔子。蒙古兔在宁南山区各县(区)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植被丰富的河谷、山坡林缘、农田及苗圃中。在农作区则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耕作区内或堤埂、凹地,冬季主要在翻耕地的大块土块中栖居,也会主动靠近农舍,在农舍的近房的麦草堆、垃圾堆或饲料堆中生活。蒙古兔无固定的洞穴,白天多比较隐藏的地方挖掘一个凹穴作临时藏身息卧处,但在繁殖季节,一般多选择长有较茂密的灌丛下、长草丛生的草丛中、或墓堆等隐蔽条件较好的地方。挖一浅坑,垫上软草筑窝,并咬拔下腹部的长毛覆盖在所铺垫的草上,有时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清晨和日落后为活动高峰期,尤其喜食青草、树枝、树苗、嫩枝、嫩叶、各种农作物的禾苗、蔬菜及各种植物的种子。春冬两季食物缺乏时,特别是下雪后,啃食幼树,环咬树皮,引起死亡,将刚栽植的沙棘苗齐根茎处咬断,好象被剪掉一样。主要危害树种有山杏、山桃、柠条、沙棘、落叶松、刺槐、柳树等。随着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野兔的危害在许多地方成上升趋势,已发展成为严重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生物灾害之一。

一年繁殖2—3次,一般从冬末开始交尾,早春即可产仔,每窝2—6只,怀孕期约45天。幼兔出生约一个月左右,即可脱离母兔,独立生活,一般多在夜间外出活动。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打。用铁丝圈套或者用电瓶的瞬间高压电击效果非常明显。

2、化学防治。采用毒饵法毒杀野兔。常用药物为溴敌隆。本药剂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无二次中毒,安全缓效等优点,为慢性鼠药。

(1)毒饵的配制。以野兔嗜吃的胡萝卜为诱饵和毒药的载体,将胡萝先纵向切成4—6瓣,再切成10cm长的条,摊开凉2小时,使其减少水分约10%。再用喷雾器将0.005%的溴敌隆均匀喷撒在胡萝卜条上,边喷撒边翻动,然后堆起,用塑料薄膜盖上闷几小时,让药液渗入胡萝卜条内,用时再翻动一次,配制成毒饵。

(2)毒饵的投放.野兔的家域面积为5.78公顷(合86亩),繁殖季节和食物缺乏时,活动范围更大。野兔多在灌木丛中隐蔽居住,洞穴和居住场所不易发现,但是,兔子取食和奔跑却有相对固定的范围和路线。因此,毒饵的投放采取痕迹法投饵,即将毒饵投放到兔子经常取食和活动痕迹明显场所,既林地靠近边缘的10—30m的范围内,而不是投放到野兔居住的地方。毒饵投放成棋盘状或封带式,每堆4—5个胡萝卜条,行距堆距为4m。也可散撒,增加毒饵的发现率,但投饵量要加大。投饵后每天检查,毒饵被食后要及时补上,吃多少补多少,吃完了要加倍投放,直至毒饵不再减少,兔害解除。

蒙古兔一般在早春2—3月和6—8月怀孕期是进行防治的最佳时间。如果能准确把握生育高峰期,并施毒饵两次,效果会更加明显。施放毒饵最好在早晨和傍晚进行,有利于野兔的食取。

如果把药物防治和人工捕打野兔结合起来,将会加快防治进程,提高防治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