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丰盛古镇
14944700000012

第12章 下篇古镇发展研究(4)

在古镇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同时,沿镇区主要道路按间距不大于120m设置市政消火栓,在居住区、商业区集中的地段,应控制市政消火栓的间距,使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规划消防用水采用自来水管网供水和天然水体取水相结合,在镇区适当位置规划天然水体固定取水点。

(4)建筑消防

在城镇建设中,当建筑物的长度超过220m或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宽度应不小于4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沿街建筑应设连通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其间距不宜超过80m。

(5)消防通讯

镇区通信线路建设中,设置两对消防通信线路,并同步建设。

(2)地质灾害防治

(1)防灾目标

通过加强汛前、汛期地质检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案,达到防灾、减灾、消灾之目的,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防治原则

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破坏,谁负责;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

(3)加强对高切坡、深开挖建设工程的管理,做好合理定点、科学勘察设计、规范施工、认真监理、严格验收、定期检查以及后期跟踪监测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根据《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小城镇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

a.本次调查评价区面积0.536km2,为岩溶地貌,地质环境简单。

b.根据调查与评价结果,评价区划分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n)、地质灾害中易发区(m)两个区域。其中地质灾害低易发区(n湎积0.487km2,占调查区面积的90.9%;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工)面积共计0.049km2,占调查区面积的9.1%。

c.本次规划范围内均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H),规划基本不受限制,顺向坡地段应注意避免规划深挖、高切的建设项目。

d.地块内没有进行地灾评估的用地,在进行建设前,必须补做地灾评价。

e.地质灾害中易发区(m)规划荷载集中及深挖方的建设项目应慎重,作为建设用地时必须进行岩溶工程地质专项勘察。

(3)危险品运输

目前过境道路穿越镇区,没有专门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运输路线,对居民安全有一定的影响。规划过境道路位于城镇西侧,要求危险品应按规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方可通行。

(4)避难场所

利用道路、广场、运动场、公共绿地等开敞场地作为消防避难场所。

(5)抗震

丰盛镇属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一般建筑物按6度抗震设防,重要建筑、大型公建及生命线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

(6)防洪

镇区地势相对较低,水系发达,属洪水易淹漫的地区。镇区按二十年一遇洪水设防,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位高程为532.8m。河流两侧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下为禁建区,在此区域内禁止修建任何阻碍行洪的构筑物及重要基础设施工程;此外,还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山洪。

(7)人防

(1)应结合镇政府办公大楼修建镇级人防指挥所。

(2)镇区防空警报覆盖率应达80%以上。

6.4设施发展

6.4.1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镇域市政基础设施

(1)邮电通信规划

(1)力争电话普及率近期提高到10门/百人,中期提高到15门/百人,远期提高到25门/百人。镇区远期电话普及率提高到50门/百人。

(2)进一步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备自动化装置,改善邮政运输条件,加快城乡网络建设,实现村村有信箱,包裹投递到组、户(图6.12)。

(2)电工程规划

(1)结合中心村建设,改建及新建10kV输电线路,以保障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在镇区新建10kV开闭所,容量为15000万kVA。

(3)给水工程规划

新建镇区给水厂,使其终期规模达到

3500万m3/d,满足镇区用水要求;并结合中心村建设,逐步普及农村供水,以村为单位建自来水站,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

(4)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要求镇内各企业生产所排放废水按“三同时”要求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乡村生活污水应建设符合卫生标准的厕所及沼气池。

(5)能源工程规划

镇区釆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为生活主要能源,气源通过油罐车运送,周边村的生活用气釆用沼气及瓶装液化石油气为生活主要能源,提高环境质量。

2)镇区市政基础设施

(1)给水工程规划

丰盛镇居民生活用水由丰盛镇供水站供应。该站修建于1984年,水源为三潮水溶洞水,水厂规模为400m3/d,实际供水量为80m3/d,现服务户数350户左右,服务人口3000人左右。机电设备40kW,扬程60m。取水主管直径150mm,输水主管直径100mm,均为铸铁管。随着城镇发展建设,现有管网系统将远不能满足其水量、水压要求,亟待重新规划(图6.13)。

存在的问题如下:

a.给水工程供水量不足,综合用水量水平偏低,现有供水量不能满足城镇远期发展建设的要求。

b.管道布置零乱,主要以枝状为主,供水安全性较差。

(1)用水量

根据《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并结合本规划区实际情况,近期人口规模为7000人,用地0.6km2;远期人口规模为1万人,用地1.0km2。本规划区近期综合用水规划指标釆用300L/(人—日),供水普及率为98%;远期综合用水规划指标釆用350L/(人—日),供水普及率为100%。经计算,本规划区近期用水量为2058m3/d,远期用水量为3500m3/d。

(2)给水厂及水源

根据规划区总体布局及周边水源情况的调查分析,三潮水溶洞水流量为290.0L/s,故规划完善丰盛镇供水站,就近规划水处理设施,其设计规模近期用水量为2100m3/d,远期用水量为3500m3/d,

预留用地0.5hm2。同时新建一个高位水池,有效容积为1000m3。

规划要求取水口上游200m至下游50m之间作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要求无任何排放设施;取水口上游200m—1000m和下游50m—100m之间作为二级水源保护区段,周边不得有污染项目。

(3)给水系统

根据规划区建设用地标高、规划用地呈组团的特点及用地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设计标高约在520—560m之间,为简化给水系统,配水系统釆用单级供水系统,同时于578m处规划高位水池一座,容量为1000m3。管网主干管沿纵向主干道布置,

同时沿横向道路设置连通管,使规划区给水管网呈环状,保证供水安全。可根据开发时序分期建设。区内的给水管具体布置及管径详见图6.13。

(4)城镇消防

根据建筑防火规范,同一时间灭火次数为1,一次灭火用水量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一次消防用水量为72m3。

消防给水米用低压制,由城镇给水系统统一供给,室外消火栓以不大于120m间距沿道路设置,规划区内各景观水体及河流均为消防备用水源。

规划区内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现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

(2)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

本规划区内现为雨污合流制排水,污水、雨水就近排入水体。整个规划区内排水设施严重不足,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随着城镇的发展,污水量的增加,污水处理不到位,将严重污染水体,影响镇内水系的水质与景观。

(2)排水体制及原则

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本规划区釆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区内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管道。雨水就近重力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引入水体。

工业废水治理,原则上继续执行我国“三同时”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釆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工业废水经企业自行处理,达到国家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KGB897896)后排入受纳水体(或城镇雨水管网);经企业自行处理后尚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应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由城镇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工业废水,必须符合国家《污水排入城镇规划区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污水总量近期为1785m3/d,远期为2975m3/d根据城镇总体布局及地形条件,本规划区污水均引至位于规划区南向溪流下游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或就近灌溉农田。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为1800m3/d,远期规模为3000m3/d,预留用地0.5hm2。污水收集及排放以尽量重力排放为原则,根据现有地形积水线设置污水干管,沿洗布河两侧设置截污干管,引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具体布置及设施。

(4)雨水系统

a.设计参数:地面集水时间取10min。

b.重现期取2年。

c.降雨强度公式(采用重庆市公式)。

d.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0.6—0.85(按地面覆盖分片取值)。

按自然地形分水岭布置雨水管网,遵循就近重力排放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利用规划区绿化带和现有沟壑,全区雨水均重力排放。

为了防止山洪,规划区山体边界冲沟处设置截洪沟,排除雨水,保证城镇安全。

(5)管材

污水、雨水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断面尺寸较大的管采用石砌暗沟。

(3)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

规划区电源来自国家电网,两回10kV电力线由镇东引入,线路电力损耗较大,供电半径较长,架空电力线走向凌乱,呈枝状供电,可靠性差,影响城镇景观和用电安全。

(2)用电负荷

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城用电水平必将有较大增长。故2020年用电负荷密度规划指标采用0.7X104kW/m2,预测2020年总负荷将达到0.7X104kW。

(3)供电规划要点

根据总体布局,本规划区由现状两回10kV电源线供给,规划区内设10kV开闭所一座,其容量为15000万kVA。开闭所按二进线10或12出线考虑。

室外10kV及10kV以下电力线近期采用架空敷设,远期规划要求全部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在规划区内设若干个附属式变、配电房,由各个变、配电房向用户低压配电。各变、配电房采用单电源放射式或环网供电方式。

(4)电信工程规划

(1)现状

镇区现有电信支局1个、邮电局1个,镇域内已开通了944门程控电话,建成了辐射城乡的移动电话通信网络和有线电视联网工程。目前区至镇的光缆干线总长约为11km,镇至村的光缆干线总长为13.28km。沿线设有9个光缆节点及电缆分配网。有线光缆主干线长35.72km,电缆支干线长为12.6km,支线长76.8km。有供电器10台,干线放大器168台(图6.14)。

(2)邮政规划

根据规划区的总体布局及人口密度,保留镇区邮电分局,规划增设邮电所1个。邮政所与其他公共建筑合建,不另占用地。此外,区内商场、宾馆、车站、码头等处,可根据需要增设邮电营业网点,以方便群众。

(3)市话需求量

根据城镇性质、规模、住宅电话快速发展的特性,采用与居住人口相关的普及指标法预测近、远期市话局线用户数。远期(2020年)按50部/百人,远期交换机容量为6000门。

(4)电信网络

规划保留镇区电信分局。区内电信电缆一律采用地下管道敷设,设计的电信排管走向及设施详见图6.14,区内电信排管成环网体系。

(5)CATV电视系统规划

镇区内电视系统由CATV网覆盖。规划确定CATV电缆不单独占用管线走廊,CATV电缆与电信电缆同管敷设,但不应共管孔。城镇道路上的电信主管道,应留1—2个管孔供CATV电缆和其他弱电线路专用。

(5)燃气工程规划

(1)现状

城镇能源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及燃煤。

(2)燃气规划

本规划区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为生活主要能源,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的设计标准进行用气量预测:居民用气为1.2m3/(d—户),公建用气及工业用气按居民用气量的30%计,远期气化率按95%考虑,则天然气用气量远期为4234m3/d。

(3)气源

规划区气源由规划区东面的木洞配气站提供。

(4)管网布置

规划区内形成中压配气网,中压配气网面向用户。生活用气由各小区、楼栋设箱式调压器调压入户。规划区内燃气管线沿规划道路敷设,片区内燃气主次干管形成环状管网。

(6)工程管线综合

规划中原则上将电力电缆或电力电缆沟、污水管设于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雨水管和电信排管设于道路的东南侧。

规划区内电力电缆为明沟,覆土最浅,在地坪面,其次为给水管、燃气管,埋深0.8m左右,电信排管埋深1.0—1.2m,雨水管埋深大于1.8m,污水管埋深在2.5m左右。

6.4.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规划原则与目标

(1)以方便群众、提高生活品质为原则,根据《村镇规划标准》,按“镇区一中心村一基层村”三级结构分别配置。

(2)以为城镇和农村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为目标:适龄儿童就近上学、实现及时就医、方便平常购物、丰富文化娱乐等。

2)公共设施布置规划

(1)教育设施

镇区在规划期末设有3所幼儿园、2所小学和1所中学。各村庄的小学主要完善教学设施,改善校园环境。中心村必须设置幼儿园、托儿所,基层村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2)文化娱乐设施

镇区设置完善的文化娱乐设施,配建文化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灯光球场等设施;中心村要建设文化娱乐场所,包括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之家等;基层村配置文化活动室、广播站、老年活动室等基本文化场所。

(3)医疗卫生设施

扩建镇区原有的卫生院,建设成为包括计划生育指导站在内的综合医院;中心村和基层村设置卫生所,不断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

规划全镇形成完善的医疗体系,从镇区到中心村再到基层村,根据需要配置不同规模的医疗卫生设施,村村应有医疗点,并能对各类不同的病情、伤情和疫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医治和控制。

(4)商业服务设施

镇区配建经营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百货商店、生产资料市场、邮政所、信用社、酒店旅馆等,使其成为镇域旅游业的接待基地。

中心村配置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设施,包括百货商店、邮电代办所等基本商业服务场所,完善其作为旅游服务接待站的功能。

基层村是旅游业服务的接待点,主要规划邮政代办点等各种商业性服务设施,添置小卖部、小吃店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5)集贸市场

综合市场指进行农村一般性的生产、生活物资交易经营的市场,交易门类包括粮食、肉类、食品、五金等。专业市场是指具有鲜明特色商品的交易场所,如以水果交易为主的市场。专业市场的建成使用,能够加强特色产品对外贸易,更有力地吸引外资,形成规模,以便进行扩大再生产。镇区规划综合农贸市场1个;在中心村设置相应规模的农贸市场;基层村在规划期内不建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