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1498300000064

第64章 印度高科技发展中的问题(3)

科研偏重基础研究而忽视开发研究的后果极为严重,突出表现在印度科技产出较多地重视论文的发表而不太重视专利和产业化。印度科技论文发表数量目前占世界第14位,如果按照人均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率来衡量,印度科学家表现相当优异。与英国情况类似,印度在科学上的表现要远比技术开发更具有优势。科技人员愿意“劳心”而不愿意“劳力”,智力的挖掘远比技能的挖掘更为充分。加上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电力、公路、航运的能力严重不足,从而造成印度国内产业链条短,国内市场发育先天不足,这导致印度科技型产业更倾向于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舍弃国内需求市场。由于产业链条短,国际化道路只能走“融合式”的发展道路,在垂直产业链上寻找适宜位置,避免在市场上出现产品和贸易的“火并”。

四、私营部门对科技的投入偏低

1.私营部门对科技的投入偏低

在印度,中央政府研究机构主要承担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涉及领域包括:国防、空间、农业、医学、海洋、环境和其他科技领域及生物、信息、纳米、新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邦政府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地方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住房、水利和公共卫生等传统领域的研发工作。大学研究机构主要承担中央政府和邦政府有关的研究项目,与企业联系不多。企业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与企业有关的技术开发活动,包括新技术、设计和工程、工艺、产品、测试方法、资源利用等。由于政府作为科技研发活动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还作为科技研发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长期以来,政府在科技研发活动中占有关键地位,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私营部门在印度科技研发活动中的地位并不高,作用也不突出。仅以私营部门在科技研发投入中的比例来说,印度私营部门所占比例并不高。如2003—2004财政年度,在全国研发投入总额中,中央政府占62.6%,地方政府占8.5%,高等院校占4.1%,国有企业占4.5%,私营企业占20.3%。这表明印度研发投入比例仍然以政府为主,且主要以中央政府的投入为主,地方政府投入并不多,高校研发投入较低。与发达国家私营部门在研发投入总额中通常占80%以上相比,印度私营部门研发投入还存在很大差距。

2.私营部门对科技投入偏低的后果

在印度企业研发机构总投入中,私营部门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私营企业研发机构约占印度企业研发机构投入总额的80%,而公营及合营企业研发机构在印度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中所占比例仅为20%。在2003—2004年度,印度5万企业研发人员总数中,私营部门科技研发人员多达3.25万,占65%。随着印度经济改革的深入,印度私营企业投入研发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正在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短期内印度私人企业可能难以在整体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较长时间内印度政府仍需承担大部分科研经费。因此,印度政府承诺要在短期内把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看来印度也只有主要依赖政府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了。但是,印度政府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国家研究机构的活动,而私营研发机构则以赢利为目的,因此,印度政府科研机构的研发与企业从事的研发严重错位,科技公共投入与私营投入衔接不配套,形成科技体制障碍,使印度无法真正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国家创新体系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政府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由于企业研发投入低下而不能转化为产品,占据市场;企业过多地关注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而对开发国内市场“信心不足”,造成国内市场大量被外国产品充斥。印度的软件优势无法与本国的科研成果相结合,形成民族产业,只能“沦落”到替外国企业“打工”的状态。

五、企业研发力量薄弱

1.企业研发作用重要

企业是技术开发的主体,在一国的技术开发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对科技研发活动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科技发展。因此,为了促进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研发,各国政府总是积极支持企业参与科技研发活动。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主要通过科技研发管理、科技研发计划及对科技研发活动实行优惠政策和提供信息服务等措施来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在印度中央政府各部门中,与企业研究活动有关的部门包括科技部下的科学和工业研究局和小型企业部等。科学和工业研究局主要负责对企业研究机构的评估、注册和认可,以促进企业研究机构的规范管理。同时,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局和小型企业部等政府部门也设立了许多促进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计划,如技术开发和创新计划、工业研发推广计划、国际技术转移计划、工业研发和技术信息促进计划等。印度中央政府部门还对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提供许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海关关税免除、财政支持和补贴、政府奖励等。在信息服务方面,有关部门还成立了一些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专门机构,如小企业发展组织、技术咨询组织、咨询发展中心等。

2.印度企业研发力量薄弱

虽然印度政府比较重视企业的研发工作,但是总的说来,印度企业研发力量比较薄弱,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还不到国家研发经费总额的30%,甚至也不到企业总收入的1%,其拥有的科技研发人员不到国家科技研发人员总数的20%。印度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少,规模也比较小。2005年由科学和工业研究部注册认可的企业研究机构仅有1195个,834个企业研究机构(约占70%)的活动经费在1000万卢比以下,240个企业研发机构的活动经费在1000—5000万卢比之间,只有121个企业研发机构的活动经费超过5000万卢比,因此,印度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水平十分有限。印度政府科技部2006年9月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全国研发机构科技人员总计296343人,其中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研人员93836人,占总数的31.7%;科研辅助人员90045人,占30.4%;行政管理人员112462人,占总数的37.9%。在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研人员中,59112人任职于中央政府和少数邦政府的研究机构,而企业研发人员(包括国营或私营企业)只有34724人,分别占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总数的63%和37%。

3.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的影响

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给印度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私营企业从事的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以市场赢利为目的的领域,如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国际服务外包、制药业、电力和电子、加工工业、农业及食品加工等,因此,印度企业参与高科技研发活动并不多,在印度高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局限于信息软件等领域。如2003—2004年度,印度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总额为445.719亿卢比,约合11亿美元,占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047%。其中,公营企业研发经费总额为80.894亿卢比,占企业研发经费的18%,主要投入方向为国防(41.9%)、其次为电力(22.1%)和电子(14.2%);私营企业研发经费总额为364.825亿卢比,占企业研发投入的82%,投入方向主要集中于制药(21.3%)、通信(9.3%)和交通(7.6%)。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研发投入尽管比例不高,但是研发投入相对集中,主要投入到制药行业中,成为印度企业研发的亮点。

六、科技成果产出下降

1.科技成果产出下降

独立后,尽管印度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然而由于科技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偏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印度科技成果产出的增长却比较缓慢,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下降。印度科学分析家阿鲁纳恰拉姆根据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发布的科学引文统计(SCI)数据,研究了1980—2000年期间印度的出版记录,并在印度的科学期刊《当代科学》上报告了印度令人忧虑的统计数据。阿鲁纳恰拉姆发现,印度科学家出版在ISI收录的期刊上的科学论文总数有轻微下降,从1980年的14983篇下降到2000年的12127篇。但是,中国的产出却在同一时期内从924篇上升到22061篇,韩国和巴西的产出量也在提高。1973年,印度还是世界上第八大科学产出国,它发表的论文总数占了发展中国家的一半。到2000年,它的排名已下滑到世界的第15位。

2.科技成果产出下降的影响

科技成果产出下降使印度的科学家们因此而蒙羞。化学家C.N.R.拉奥是印度政府的前科学顾问,目前是位于意大利的第三世界科学院的领导人,他说:“除非我们认真做一些事情,否则我担心在科学上我们会成为第三世界国家。”2004年度,印度共发表科学论文68830篇,占世界科学论文总数的2.16%,居世界第14位;其中农业科学论文有12337篇,占世界该领域论文总数的7.4%。2004年,印度全国共受理专利申请12613件,其中,印度专利申请3218件,占25.5%,美国专利申请3128件,占总数的24.8%。2004年,印度全国共批准专利2469件,其中,印度专利1078件,占43.7%,国外专利1391件,占56.3%。可见,在印度政府接受的专利申请中,外国专利申请明显多于印度专利申请;在印度政府批准的专利中,外国专利也超过印度专利。在分析科研成果产出下降的原因时,印度前任总理科学顾问、前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也在报纸上呼吁,所有指标都表明,印度科学成果产出在下降。大学面临政治干预、资源不足、教师质量下降和科研环境恶化等问题。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并有所作为,否则,印度将降为科学上的三流国家。

第三节 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以来,印度政府一直坚持实行自力更生发展科技的方针,即使对于高科技发展,印度政府也坚持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对于在科技发展进程中需要进行的先进技术引进,印度政府领导人总是认为,引进先进技术只是为了促进自力更生发展科技。因此,印度政府提出,引进技术只能是发展本国技术的“垫脚石”,而不应该成为“离不开的拐杖”。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印度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高科技发展,使印度自力更生发展高科技的方针难以实现,离印度高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

一、难以引进世界最先进技术

1.政治严重制约技术贸易

长期以来,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总是存在着政治严重制约技术引进的问题。迄今为止,政治依然严重制约着技术引进。冷战期间,印度凭借不结盟运动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左右逢源,从国外获得大量先进技术。最初,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拉拢印度,与印度开展原子技术合作,使印度获得反应堆技术;同时,印度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获得先进的制造技术;后来又与苏联结成带有军事性质的同盟,于是苏联加大对印度的军事援助,使印度获得先进的军火武器。冷战结束后,印度既保持和发展与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的关系,从俄罗斯获得大量先进技术装备,也加强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从美国获得先进高科技设备。但是,美国和俄罗斯之所以竞相向印度出售先进技术,特别是高科技武器,这都是印度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战略需要而发生的。

2.国家利益制约技术贸易

长期以来,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国家利益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技术引进。包括向印度大量出口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武器装备的俄罗斯和美国在内,在决定哪些技术可以出口,那些技术不能出口时,总是不会出口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只是根据本国的利益对可以出口的技术和装备不时有所调整。因此,任何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技术时,不可能真正进口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甚至也不可能进口到技术出口国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长期以来,印度技术进口的情况也是如此,

3.难以引进最先进技术

印度长期从苏联和俄罗斯进口先进武器装备,但都不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如苏联和俄罗斯曾经几次特许印度生产米格战斗机,该机就不是当时最先进的米格战斗机机型。在进口这些先进技术过程中,还常常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在经历“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交付过程中的种种痛苦折磨后,2001年至2006年,印度花了几百亿卢比从俄罗斯进口200枚“俱乐部”反舰导弹,但是这些反舰导弹没有一枚达到规定要求,其射程从未达到过当初规定的300公里。“俱乐部”导弹存在的问题,让军火巨头俄罗斯在印度的信誉再次遭受质疑。目前,印美军事关系正在稳步上升。2007年,美国首次向印度提供其“加拉希瓦”号两栖船坞登陆舰武器系统,使印度成为首个配备该系统的“非北约国家”。但是,即使目前美印之间频繁进行的高科技军事合作,在承诺与现实之间也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引进技术本地化水平低下

1.强调引进技术本地化

长期以来,推动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印度政府科技政策的一贯原则。但在实际执行中,即使在技术进口中,印度却根本没有贯彻这一基本原则,因为印度特别偏重与军火武器有关的技术进口。印度每年都要花很多钱来进口国外先进的战斗机、军舰、坦克、甚至大炮等军火武器,而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先进机器设备的进口却并不多。为了促进技术自力更生,印度政府也反复强调对进口技术的吸收、消化和改造,要使进口技术尽快实现本地化。

2.引进技术本地化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