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15045100000055

第55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回顾与展望(17)

三、东莞农信社的现状分析

1.市内市场份额最大,地方影响力举足轻重

与农行脱钩十年来,东莞农信社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大。至2006年底,东莞农信社总资产为747.5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0.5%;本外币存款余额为682.86亿元,占全市19.8%;贷款余额为357.01亿元,占全市的20.1%;三项均位居全市首位。

2.财务状况健康,资本、资产质量和效益指标处于同类机构的上游

2006年底,东莞农信社的资本净额为50.2亿元,资本充足率为21.07%,处于优良水平。东莞农信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比例为4.33%,远低于全省农信社平均水平(26.84%);一逾两呆不良贷款比例仅为1.45%。2006年实现净利润5.08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240%。营业收入为24.05亿元,其中利息收入19.32亿元,占80.33%;手续费收入1.14亿元,占4.74%,新兴业务在效益中的贡献比例仍然偏小。

3.人员素质偏低,人均指标处于全市最差的位置

东莞农信社人均存款为1734万元,人均利润为15.8万元,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东莞农信社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还不高,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还不强,主动服务的意识还比较差,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还未能有效激发出来。

4.政策和规模限制导致功能不齐全,业务竞争力偏低

受规模和成本影响,科技创新投入和业务竞争力相对较低。信用卡、第三方存管、代理基金、远期结售汇、代客外汇买卖等为东莞经济社会所大量需求的业务,由于准入政策的限制而短期内无法开展。

5.信贷行业投向不合理,信贷增长受限

存贷款剪刀差逐年拉大,2006年底存贷比例为52.3%,比2001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信贷规模增长受到制约。主要原因是:信贷客户资源竞争激烈;信贷行业风险相对集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占比达四分之一,主要是农村住宅和厂房出租;由于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基建立项难度增大,物业出租收益率下降,信贷增长受到影响。

四、东莞农信社的使命、战略构想与前景分析

1.东莞农信社的使命

2006年诺贝尔******授予孟加拉“乡村银行”及其创办人尤努斯,以表彰他们“从社会低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30年来,依靠无抵押小额贷款,有639万人从“乡村银行”获得贷款,58%的借款人成功脱离了贫穷。这一成功的扶贫方式更被复制到世界各地,令无数人受益。他们的获奖表明了关注弱势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核心商业伦理。

商业银行不但要促进股东利益,也要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除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外,社会性也十分重要。******总理指出,金融企业要加大对弱势产业、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不能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市场风险,盲目支持产能过剩、投资过热行业发展。这是对当前中国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最明确要求。

东莞农信社的竞争对手们具有全国性网络和品牌优势,以及机制、科技、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东莞农信社应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使命,在此基础上构建自身的发展战略。作者认为,东莞农信的使命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东莞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主力军的角色,从而有效壮大和发展自己,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2.东莞农信现代化新农村战略构想及前景分析

东莞农信社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框架包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战略、共同转型战略、中小企业战略、金融创新战略、零售银行战略等。

(1)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战略

主动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关注后进区域、产业和弱势群体,从中选优势企业进行扶持,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品牌形象,巩固农村阵地。

事实上,东莞农信社在过去十年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新形势下,东莞农信社更应当通过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视角,把“现代化新农村”这一蓝海主动、有效地锁定为自己的社会责任范畴,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同时将“现代化新农村”这个社会责任和品牌定位准确、有力地传递给目标客户。东莞农信社应紧紧抓住现代农业,支持一批在农业科技、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具有前景的新型农业企业。鼓励农村青年创业,从中选择优秀代表加以重点扶持。加快二三线镇区信用社的网点建设,重点支持欠发达农村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东莞农信社将树立自身鲜明的企业形象品牌: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健康合规、蓬勃活力的本土银行。扶持弱势区域、弱势行业、弱势群体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这样做同时可以打开蓝海、开辟不为别人所重视的市场,从而赢得先机。在弱势群体中选择优势分子,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同时也可以引领区域发展、行业升级、群体转型。东莞农信社可以把重点放在中小企业、农业、农村青年创业、欠发达村镇等几个“蓝海”中挖掘具有潜质的优秀分子加以扶植,这些企业或个体将成为未来东莞农信社的重要增长点和忠实客户群体。

(2)共同转型战略

针对东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重点开发“幸福家园”社区贷款品牌,改进信贷经营手段,配合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将信贷投放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尤其是社区道路交通、环境治理等)、社区转型贷款(建设农民公寓、社区商贸和活动中心等)、农村居民消费贷款等。同时,建立东莞农信社内部信贷投向指引,以节能降耗、绿色环保为信贷项目投放的重要指标,优先支持循环经济项目贷款(污水、垃圾处理等)。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居民福利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旧村改造、“退二进三”是当前东莞农村社区公共建设的发展趋势。东莞农信社以此为契机,把自身的信贷结构优化调整与东莞的“经济社会双转型”结合起来,有利于零售业务与公司业务的相生互动,促进农村居民对农信社的忠诚度。

(3)中小企业战略

进一步确立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市场定位,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健发展”的信贷业务原则,服务好东莞农村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农信社具有相互定位的客观合理性。东莞的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明显的特点,而且多为民营企业,决策效率高,市场反应灵敏。在中小企业群体中积极培育优质客户,重点支持一批有竞争优势、有规模、有效益、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区域定位上,重点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资源丰富、信贷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信用社,稳步推进其他信用社。在行业、客户、业务定位上,改变目前比较粗放的市场定位,根据东莞中小企业发展特点推行围绕产业集群提供金融服务方案并进行行业、客户、业务定位,配套风险可控、有市场竞争力的信贷产品和政策。推出针对专业市场、供应链集群、工业园区、外贸型等中小企业集群的金融服务方案。争取尝试多户联保,存货、应收账款和商铺经营权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在帮助中小企业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提供创业贷款等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制度并实施长期的财务管理咨询;协助中小企业进行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家和财务人员的素质。

(4)金融创新战略

根据东莞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推动业务功能创新和金融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对农村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准确定位,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和不足点,向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管理,保证高质量的服务。充分利用科技平台,加强业务数据分析。例如对全社网点运营情况进行按日、按月等定期测评,据此进行网点业务量、业务高峰时段、排班方法等的定量分析,科学确定网点资源布局,包括增设或撤并网点、增配柜员机等自助设备等均有充分的依据。突破机制创新的难点,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为金融产品创新营造内部的原动力。及早推出和推广自助汇款、收款易等自助手段,取代人手操作,减轻柜台业务压力,降低业务成本,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5)零售银行战略

打造“东莞农信:东莞人身边的600个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的服务网络和品牌。目前东莞经济具有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有利外部条件:农村居民财富的迅速增长为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农村居民收入的多元化丰富了零售业务的内涵;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有利于扩大农村内需、活跃农村市场。

同时,零售银行产品主要分为个人贷款类、理财类、交易类、电子支付类等四类,农信社要针对农村居民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通过对上述四类产品的交叉销售,并辅以优质的服务,向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个人金融服务体验。建立个人业务客户经理队伍,尽快开通代理基金等理财业务,为高端居民客户提供个人理财增值服务。

(6)总体战略前景分析

从国家宏观政策和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说,未来数年东莞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处于增长阶段,市场空间较大。同时,东莞银行业的竞争主要还集中在市区和发达镇区市场份额的争夺上,如东莞农信率先实施新农村战略,即使未来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农村,东莞农信社在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将具有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东莞农信社由于客户总量规模大,东莞农信社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往往能在价格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障碍比较少,主要是规模经济性、市场营销渠道和政策法规等因素。其他银行在客户规模方面可能短期内不会追上农信社,但是它们可能依靠科技、高素质员工等手段降低成本,弥补规模方面的弱势;在传统的网点渠道上其他银行也不可能与农信社硬拼,但是它们可能通过网上银行等新渠道进行超越;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推广将使农信社的竞争对手大大增加。

从中期展望来说,东莞农信社改革方向是选择农村商业银行等更加先进的组织形式,先进的组织形式与现代化新农村战略相结合,将推动东莞农信社成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区域性现代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中央、******,2005,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年02月21日。

[2]徐新,2006,农信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略选择,金融理论与实践,(3):51-53。

[3]东莞市统计局,2006,东莞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

[4]陈锡稳,2003,城市化与城市经营——东莞的实践与探索,花城出版社。

[5]闫小培、曹小曙等,2006,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港澳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6]刘志庚,经济发达地区必须以农村城市化为重点,经济参考报:2007年3月15日。

[7]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金融统计月报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东莞监管分局,金融监管月报(2004年12月;2006年12月)。

[8]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2007,加快金融强市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东莞金融调研:4。

[9]黄丽珠,我们有必要鼓励中国式“尤努斯”的成长,金融时报:2007年3月26日。

[10]胡艳超,公司道德:中国金融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金融时报:2007年3月5日第5版。

[11]******,2007,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求是:(5)。

[12]常永胜,2004,定位理论与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企业经济:(6):168-169。

[13]罗继东,2006,关于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和改革方向的思考,南方金融,(5):11-12。

[14]刘伦、李春荣,对农村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分析,http://old.ccfn.com.cn,中国合作金融网,2006年11月9日。

[15]Niels Peter Mols,1999,The Internet and the banks'strategic distribution channel decision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Vol.17,Iss.6;pg.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