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15045100000057

第57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回顾与展望(19)

2.民营中小企业

活跃在农村地区的另一类企业就是在个体工商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在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民营中小企业有着非常强烈的资金需求,借贷资金的需求规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但平均来说规模都不是很大,一般在1万——5万元之间,大部分贷款用于购买原材料或半成品,满足企业生产周转的需要,小部分贷款用于满足购买厂房、设备等长期性投资需求,而且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有长期投资发展的需要,使得很多企业将短期贷款长期使用,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此外,借贷需求还会随着企业成长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创业期有比较强的借贷需求,但借贷规模不大,企业负债比率比较低,负债对亲友借款的依赖度较大,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贷款的规模增加,负债对于正规贷款的依赖程度增加。由于他们不仅存在经营不规范、管理粗放、财务混乱等民营企业通病,而且普遍具有小型化、抵档化、无序化、产品落后、市场竞争力差等不足,因而很难获得商业性金融的贷款,农信社就成为正规金融中的首选。但当企业逐渐走向正轨,开始迅速发展后,凭借其资金实力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们一般能从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成为商业性金融的优质客户。

(三)农村政府机构金融需求分析

地方政府对于金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其对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对于公共产品的提供,关键的问题都是资金的来源,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而且资金要素通过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大量流出,仅依靠农村地区自身税收的积累以及国家财政的有限支持无法完成,因而处于农村地方政府监管范围内且地方政府对其有一定影响力的正规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就成为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农信社的一类客户群体,地方政府的贷款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农业结构调整贷款、农业基建和技术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当然,也有部分贷款用于修建乡镇居民生活所需基础工程如供水供电工程以及政府办公机构建设等,另外还有一些资金用于支持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政府机构在农信社的金融需求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因为不管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业综合开发,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投资期和回收期都很长,很多项目都不能直接从项目中获得收益,只能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后,通过增加的税收来偿还,这就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负担和贷款风险,各地农信社巨额的不良资产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各级地方政府造成的,因而,这一金融需求主体相对来说是农信社“效益较差”的需求者,但由于他们是当地的“父母官”,他们的金融需求又是农信社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满足的。

三、农信社贷款定价策略设计

(一)农信社总体贷款定价策略

农信社本身是按照互助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合作金融组织,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员的资金需求,具有互助性、自愿性、民主管理性及非赢利性等特点,然而,由于历史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绝大多数都不具备合作金融组织的特征,反而都是按照商业性金融模式来经营的,鉴于农信社这一经营特性,在进行贷款利率定价时,其整体定价策略应该是追求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尽管作为农村地区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农信社理所当然地具有支持“三农”的义务,然而作为一个盈利性企业,它不可能以农民或者农户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它的目标函数,这不符合其盈利性的目的和动机,从而只能是追求其自身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当然,农信社的利润最大化与其它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不同,商业银行的利润是仅从自身出发、不考虑弱势顾客的最大化,而农信社则是在满足弱势农业农民金融需求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

(二)农信社不同需求主体的贷款定价策略

农信社的整体定价策略是在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农信社不同的金融需求主体具有不同的需求特性,且对于部分弱势客户的金融需求满足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因而为了满足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农信社自身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需要根据不同的借贷主体的特征实行不同的贷款利率定价策略。

1.对农户的贷款定价策略

尽管农户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群体,然而,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农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信用度较好,他们作为一个贷款消费单位,仍保留着纯朴的信用意识和“父债子还”的传统,这为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提供了保障。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户还是存在不同的贷款定价策略:(1)对于贫困户,由于其承受能力很弱,且贷款是生活多必需的,因而对其发放的贷款利率最多只能与相应的存款利率相同,农信社这一部分贷款只能实现保本(筹资成本)经营,甚至在一些效益较好的地区应该对其发放无息贷款,以此来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当然,对这部分贷款规模要设定一个恰当的上限。(2)对于一般农户,他们是农信社的主要借贷主体,且贷款规模较小,信誉较好,但是承受能力不强,生活性借贷多余生产性借贷,因而此类贷款的利率水平只能弱高于经营成本,尽量以较低的利率水平来满足一般农户的资金需求,促进其生活水平的提高。(3)对于种养大户和个体工商户,他们是农村地区较富裕者,承受能力较强,且贷款主要用于生产,可以为此类贷款设置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农信社的利润最大化应该从他们身上来实现,当然,在设置较高利率水平的同时,农信社也应该为其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比如说,种养大户贷款的季节性较强,对他们提供的贷款可以按照动植物的生长期来设置期限而不是按照自然年度来设置,应该让他们成为农信社的黄金客户。

2.对农村企业的贷款定价策略

农村企业是农信社贷款的大客户,他们的贷款规模大、期限长、风险高,对于集体企业来说,其数量较少,而且在资产规模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实力,可以从商业性金融处获得贷款,因而对其贷款利率既要高于农户贷款利率,又要低于商业性金融贷款利率,使得农信社既能从贷款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又能在和商业性金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对于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本身资金实力有限,农信社要满足他们全部的金融需求是不可能的,因而应该建立一个评估小组,对当地的民营企业进行评估,选择有发展前途、风险较小的民营企业,在其创业期为其提供高利率贷款,之后再视企业的发展情况来决定是否降低利率来追加贷款,若企业经营好,则可以继续为其提供贷款,并且将贷款利率降低,从而留住这一优质客户。

3.对地方政府机构的贷款定价策略

地方政府作为农信社一类特殊的需求主体,其贷款具有特殊的目的和性质。对于这类农信社不愿意发放但又“不得不”发放的贷款,农信社的利率目标是以尽可能高的利率来遏制贷款的总额,并尽可能从这部分不得不发放的贷款中获取多的利润,以此来弥补面对的高风险,当然,也要防止一些政府“只准备借,不准备还”的行为,此时,不管农信社贷款利率多高都对他没有束缚力。此外,一些资金比较充裕的农信社也可以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开发项目,在保证成本的基础上来增加与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徐爱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方法研究——湖南的现状考察与模式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5)。

[2]罗俊,何勇,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策略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12)。

[3]戴季宁,攀金元,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模式探索[J].财贸研究,2006,(6)。

[4]中国人民银行鹤岗支行课题组,论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式的确立[J].黑龙江金融,2005,(11)

[5]******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调查研究课题组,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现状的综合分析[J].经济要参.2006,(73)。

[6]吕峰,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探析[J].济南金融,2006,(8)。

[7]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3)

[8]罗恩平,农村金融需求总体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9]俞建雄,林振东,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性和层次性分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