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长斌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有其客观原因和外部原因。但从内因看,观念陈旧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一般老百姓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影响力较小,因此,观念创新的主要责任应该在各级政府及其决策层领导身上。
一、资源观:从重视先天资源到重视后天资源
资源是一国或地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它对经济规模和结构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传统的资源观主要看重土地、矿产、劳动力等先天资源,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由于对外贸易及地区间贸易的不断发展,这些先天资源对所在地区经济的贡献率已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制度、经营理念、商标、专利、信息、专门人才等后天资源。这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并对前者起着点石成金的作用。西部地区进一步发展,开发已有的先天资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积极扶持和培育后天资源,并以此来带动先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优势观: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
一说起西部地区的优势,往往就是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矿产种类齐全等,事实也确实如此。就甘肃而言,全省已发现145种有用矿产,2500多处矿产地。有46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有11种居全国首位,15种分别居全国2~5位。但甘肃大多数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全国排名仅高于贵州,这些优势与其经济成效并不相符。其实,这些所谓的优势最多只不过是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源优势,它与现代经济优势、核心竞争力优势相去甚远。如果不能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那么,西部地区仍然只能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廉价原材料供应地,“马太效应”也将会使西部地区相对越来越穷。因此,如果不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那么西部人仍只能“抱着金碗饿肚子”,缩小东西部差距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发展观:从人均GDP增长到全面发展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概念。经济增长仅指GDP或人均GDP的增长,即收入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发展包括收入的持续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结构的变化、制度结构的变革、价值观的转变等八个方面。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的确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却严重滞后,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制度变迁慢于东部等。虽然增长速度也十分重要,东西部差距扩大表面上就是西部增长慢于东部乃至中部所致,但提高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惟一目标,应该把增长与发展、增长速度的提高与增长质量的改善结合起来。由此看来,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修几条高等级公路和改善生态环境所能解决的。尽管这些措施作为初期启动性措施必不可少,但从长远看,西部更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快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增强其竞争力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西部地区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
四、规划观:从计划到规划
计划与规划虽一字之差,且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无本质差异,但在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不但更习惯于使用“计划”一词,而且即使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规划内容、操作方法上仍难摆脱计划模式的束缚。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重生产、轻经营,重供给、轻需求,重数量、轻质量等。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这就使规划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各级政府必须放弃原有的计划观,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旨在确定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规划观。在规划的内容上,除过去以GDP等为核心的总量价值指标外,还应包括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指标、劳动就业及人力资源开发指标,私营经济比重和产销率的市场化指标、社会保障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在规划的依据上,放弃过去确定总盘子,然后按行业、项目划分的作法,以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作为规划的依据,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以自己的资源条件和生产能力存量来确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在规划的实施方法上,应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通过制定鼓励或限制发展的产业目录及与之相配套的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建立与规划目标协调一致的制度安排、组织构建、竞争规则等,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这就是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比过去的计划难度更大,西部地区政府也只有树立这种规划观,才能指导本地区全面发展。
五、投资观:从只重视硬件投资到“软”硬兼施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要素,可以分为硬件投资(如设备、厂房等)和软件投资(如教育、科技等)两个方面。但在西部大多数人看来,投资就是搞一些项目建设,把投资同硬件投资等同起来,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有硬件方面的原因,如自然地理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但也有软件方面的原因,如科技力量相对薄弱,教育不发达,人口素质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尽管软件投资不像硬件投资那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成绩”,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果依然把投资简单地等同于硬件投资,那么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仍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从目前的初步运作看,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硬件投资上,这就要求西部各省区政府在为中央投资提供配套资金的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增加软件投资。从长远看,中央政府投资也应更多地用于教育、科技等回报率较高的软件投资。
六、人才观:从重“引”轻“稳”到两者兼顾
人才是任何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美国之所以能后来者居上,与其兼收并蓄吸引了全世界科技界精英密不可分。尽管西部各级政府也在喊重视人才的口号,但对人才的实际重视程度要比东部地区差得远。西部一方面在大力培养人才,以优惠政策引进人才,但另一方面又由于对现有的人才不够重视而使人才大量流失。西部地区在人才问题上实际上已经走入“培养和引进人才——不重视现有人才——流失人才——再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怪圈。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要使为本地区服务的人才规模扩大,首先要稳住现有人才,然后再谈引进人才。因此,如果不把“稳”与“引”的关系处理好,西部人才总量只会减少。
七、服务观:从日常管理到企业拓展市场
为企业服务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现在各级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已取得共识,但西部地区政府服务仍只局限在浅层的日常管理方面,还没有树立着眼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拓展市场的大服务观,而这恰恰是市场经济中政府服务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东部地区明显比西部地区悟得早,做得好,如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推销其优势农产品,宣传其大型批发市场;在本地电视台以插播广告形式介绍本地旅游资源;到北京、上海等地召开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推销积压商品等等。如果西部地区政府部门不尽快转变服务观,那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子只能越走越窄。
八、政策观:从要政策到创造性地运用政策
政策支持比资金支持往往具有更广泛、更持久、更深的影响力。西部大开发中,中央除给西部一定的资金支持之外,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事实上,从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中央已逐步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西部政府部门中等政策、要政策的观念依然存在。就政策的本质而言,由于各地区情况千差万别,故而政策往往具有较大的弹性,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树立创造性地运用政策的观念。一方面,要深刻理解中央精神,把已有的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另一方面,要能举一反三,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政策,中央某些政策的出台是在一些地区创造性实施并充分运作后推广到全国的。西部地区各级领导只有真正树立这一观念,西部大开发才能上下皆活,才会使中央的政策具有更大的推动力和更大效应。
作者单位:省委办公厅交通处
省委党校第35期省直处长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