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15046000000071

第71章 略论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2)

我国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既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又面临着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企业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一个企业要从整体上求胜对手,不仅仅依靠能够研制出新产品或高水平的服务,而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以文明取得的群体竞争意识。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不仅仅是企业债务、社会负担、政企关系等历史的、体制的、产品的问题,而且存在着一种价值的失落,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导向,重塑企业价值观,推行有中国特色的人事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我们要按照邓小平理论中“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论断,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住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要重视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职工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通过奖励、表扬、情感交流、群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职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自身素质。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是做好管理激励机制的出发点。这是企业激励机制有无成效的奠基石,忽视了思想教育培训,企业的一切激励机制都将是短期行为,或者是事倍功半。

(二)正确理解员工的多重需要。企业经营哲学的首要宗旨就是发挥员工的创新精神,圆满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必须对员工的主体性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理解、尊重员工的各种合理愿望和需求,这是搞好企业管理工作的前提。管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需求引起的,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需求。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既有生活需求,也有心理需求。著名管理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步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求。首先是生理的需求,然后依次是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他断言,当一级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但是马斯洛认为,人并非在某一层次的需求获得百分之百的满足之后,次一层次的需求才能够显示出来。事实上,在社会中有许多人,他们的各项基本需求只可能有部分的满足,同时也都有部分的不满足。需求的层次以生理的需求为基础,生理的需求即为支持生命之必需,包括衣、食、住、行等项。一个人倘若缺少了这类基本生活的必需品,那么生理需求将是其主要的激励。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安全需求便接踵而至了。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检查、经济的安全以及有秩序、可预知的环境,如工作及职业稳定等。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得到满足后,社交和爱情的需求便成为一项重要的激励因素。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接受、友谊和情谊;也都需要对别人付出其接受、友谊和情谊。在此之后,自尊需求又成为最突出的需求了。所谓自尊需求是双重的:一方面当事人必须自己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必须获得他人的认可,以支持其本人这种感受。他人的认可特别重要,如果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那么当事人也许会觉得他自己是孤芳自赏了。如果在他周围人人都明白地表示他确属重要,他就能由此产生自我价值、自信、声望和力量的感受。在这一份自尊需求有了基本的满足之后,自我实现的需求接着又出现了。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人希望能成就其本人所希望成就的欲望。在这一需求层次中,人希望能实现其全部的潜力,他重视的是自我满足,是自我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如上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对于我们自觉了解和把握企业员工的需求层次,针对性地引进激励机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从我国现实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层次越来越高,相应地,企业员工自身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这就为我们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企业管理者面对的管理对象是具有多种欲望、多种需求的员工,如何组织员工同心同德、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是至关重要的首要研究课题。我们知道,企业管理不外是对企业人、才、物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则是首要的。对于企业员工的管理,方式可以多样,手段各有不同,但管理目标是明确、一致的。就是为企业求发展,为员工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员工把个人欲望、需求、行为、动机纳入企业、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在为企业、社会作贡献的同时,满足个人的需求,是任何企业管理者都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而在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从人们的行为动机出发,施以正确的引导,必要的激励,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对于团结员工,调动他们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三)创造最佳的激励环境。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对于实现激励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直接指令和社会压力的效果是不同的,它们都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一种使人最大限度依从的方法,是把个人放在一个控制得很好的环境中,那里的一切都安排得使人很难不依从。要求个人去做某事,他有拒绝的自由,然而,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他照做,所以拒绝是很困难的。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在于创造和保持一种有利于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工作环境。这种激励环境的形成需要很多条件,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因素。物质因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就一个社会而言,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最终决定力量,离开它和物质生活的进步,人类的一切理想都只能是幻想。具体到企业内部,物质因素主要是指它的设备技术力量、生产工具、自然环境等,其中生产工具最为关键。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不是看它生产什么,而是看它怎样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而机器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工具既是检验、判断企业实力的首要标准,也是创造最佳激励环境的首要条件。人生的意义是在比较中实现的,在同类的比较中,工作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比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工作环境舒适、便利,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激励因素本身,因此,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无疑可以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相比,精神因素的范围更为宽泛。它既指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也涉及具体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人们的思想品质、修养和道德水准。就企业而言,它涉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是否融洽等。一定程度上,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品格,也是构成激励环境的重要条件。管理者除必须具备必要的管理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对于员工既要用必要的制度相制约,又要以与人为善的态度相对待,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使员工能够在比较愉悦的心态下从事各自的工作,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机制因素。机制因素主要包括成长机制、规范机制、激励机制和潜能释放机制等。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机制,综合运用这些机制,对员工既要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又要通过建立激励、释放等机制,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实施,从而保证员工在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潜能达到最大发挥,为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激励理论作为管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者必须着力把握。激励机制实施的对象是具有多种需求的活生生的社会人,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各种具体需求,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激励内容,创新激励方式,把时代精神纳入激励范畴,把管理对象的个人需求与进步、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把管理对象的行为动机与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一致起来,与社会发展的潮流一致起来,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起来,从而开创一个和谐、进取、公平竞争的良好的激励环境,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管理目标。再次,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激励机制实施,必须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反对只讲精神奖励,不讲政治方向的倾向,又要反对只讲精神奖励,忽视物质利益的作法。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要把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使管理对象在讲奉献的同时得到应有的物质实惠,又要在讲物质利益的同时为社会、为集体多做贡献,有效地发挥激励效应,促进管理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审计署兰州特派办二处

省委党校98级经济管理专业领导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