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28

第28章 白马氐武都国简史

▲武都国(公元443-477年)

仇池政权灭亡后,杨难当的侄子杨文德在前仇池国镇东司马苻达、征西从事中郎任月出等武都氐人的拥立下,于公元443年建立武都国,(国都:一说在葭芦,即今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一说为文县临江镇,又一说在今陇南武都与礼县交界的白崖。确切待考。)至公元477年杨文度时为北魏所灭,武都国政权传二代四主,历34年。

▲武都国风云:杨保宗被北魏处死·刘宋封杨文德为武都王·杨文德立武都国

杨难当逃魏以后,刘宋王朝以胡崇之镇守仇池,立杨玄之后杨保炽为主,共同防守。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春,北魏打着为杨难当报仇的旗号,派大军进攻仇池,连陷下辨、浊水等城,大败宋军,占领了仇池。之后,魏以杨保宗镇守骆谷(今甘肃西和县洛峪乡),恢复仇池国。杨保宗的弟弟杨文德劝保宗据险自立,脱离北魏。结果,杨保宗被魏河间公齐所执,送长安后被处死。同年夏四月,前仇池国镇东司马苻达、征西从事中郎任月出等举兵反魏,占据白崖(今甘肃武都东北约百里处),立杨文德为仇池公,并向宋告捷,刘宋政权封杨文德为武都王。自此,杨文德立武都国。

▲武都国风云:杨文德逃奔汉中·起兵进据葭芦·北魏攻葭芦·杨文德复逃汉中被刘宋免职

杨文德是杨玄的幼子,他曾以30斤黄金贿赂魏将古弼,因而在魏将将欲叛的杨保宗及其子弟全部解往魏都时,被留在了仇池。

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十一月,宋曾派兵助文德攻浊水戍(今成县西南),不胜,杨文德逃奔汉中。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春二月,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边冏、天水人梁会,“扇动秦益二州杂人万余户”,占据秦州上邦东城起义。边冏与梁会率4000人攻上邽西城,“氐羌一万屯于南岭,休官、屠各及诸杂户二万余人屯于北岭,为冏等形援”(《魏书·封敕文传》)。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6年)冬十二月,梁会求援于杨文德,杨文德乘机进据葭芦城(今甘肃武都东南30公里处外纳、文县临江一带),“招诱氐、羌,武都等五郡氐皆附之”。(《资治通鉴·卷一二五·宋元嘉二十四年》)

杨文德占据葭芦,拥有氐众,又与梁会等互为声援,引起北魏的不安。当时坐镇秦州的封敕文急报拓跋焘,称:杨文德受刘宋封爵,领兵聚众,煽动仇池氐民,窥据城镇,自梁会造反以来,与之勾结,援势相连,“武都氐羌尽相唇齿,为文德起军,所在屯结,兵众已集,剋来不远”,朝廷应速派兵镇压。(《魏书·封敕文传》)

陇右是北魏的屏障,拓跋氏自然不会对杨文德起兵孰视无睹。所以封敕文的求援报告未到之际,拓跋焘已诏令坐镇仇池的皮豹子领军出击。

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杨文德“阻兵固险”,抗击北魏军,不料,杨文德将领杨高叛变,引魏军入葭芦,杨文德只好弃城南走,“奔于汉中”。葭芦复归北魏。(《魏书·皮豹子传》、《宋书·氐胡传》)

杨文德逃到汉中后,被刘宋雍州刺史刘骏押至京师,以战事失利被免官削爵。魏将皮豹子收掠杨文德妻子、僚属、军资及魏嫁于杨保宗的北魏公主而还。公主因曾劝杨保宗反魏而被赐死。魏破杨文德后,将武都郡治由下辨移至白龙江畔之仙陵山,设武都镇。【即:抵(坻)龙岗。今武都区旧城山】(《宋书·氐胡传》、《魏书·地理志》、《资治通鉴·宋纪七》)

▲武都国风云:杨文德败杨高军获阴平等地·刘义宣叛宋·杀杨文德

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七月,南朝宋太祖刘义隆大举伐魏,再度起用杨文德为辅国将军以作前锋。文德率军自汉中西进,遇前此降魏的杨高率阴平、平武之众前来阻挡,杨文德破杨高军,葭芦、阴平、平武等地重入武都国的版图。

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正月,宋遣将萧道成、王虬、马光由汉中攻魏,又令杨文德与杨头等率诸氐、羌合围武都。城中魏军坚守抵抗,杀杨文德兵200余人。魏仇池镇将皮豹子上表求援,又遣人向祁山取马,欲往援武都。杨文德怕魏军断其粮道,回军还入复津(今武都区三河乡一带),据险自守。刘义隆恐魏还攻,又增兵益将,令晋寿、白水送粮于复津,汉中、武兴运粮甘泉,建仓储库,以备战用。后来,杨文德又进攻附魏的啖提氐,仍不胜,被宋梁州刺史刘秀之解送荆州。就在文德被解送荆州的同时,宋以杨文德从祖兄杨头进驻葭芦城,代行政事。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刘宋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反叛,杨文德不从,“为义宣所杀”。宋刘骏谥杨文德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宋书·氐胡传》)

▲武都国风云:宋封杨元和为武都王·杨元和“不能自立”降于北魏

宋孝建二年(公元455年)冬十月,刘宋立杨文德从弟杨元和为征虏将军、白水太守、武都王。并镇守白水(治:白水:今陇南市武都区龙坝乡秦家河一带)。封镇守葭芦的杨头为辅国将军。

从亲疏关系上讲,杨元和是文德的亲叔世子,属于嫡系;而杨头是从祖兄弟,较为疏远。所以武都国的氐人都推举元和为正宗。但由于杨元和“年小才弱”,无力统御所部;因此,宋虽授以将军称号,但“不正元和号位”,使武都国“未有定主”。(《宋书·氐胡传》)

关于杨元和与杨头封王的事,宋雍州刺史王玄谟因武都国主事,曾多次上书朝廷。他先是建议封杨头为主,但因杨头不是杨氏嫡传,朝廷不从。后又建议先假节于杨头,以稳定目前局势。待杨元和长大以后,再行封王。届时若杨元和仍不堪用,王位还是归杨头。但刘宋并未采纳王玄漠的建议,后仍册封杨元和为武都王,治白水。

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六月,杨元和因力小能弱不能自立,献城降于北魏,魏主封其为征南大将军、武都王,从葭芦“内徙京师”。(《宋书·氐胡传》、《北史·氐传》)

▲武都国风云:杨僧嗣自立·宋封杨僧嗣为武都王

杨元和叛逃之后,其从叔杨僧嗣自立为主,治葭芦。当时刘宋王朝内乱,萧惠开叛变,派治中程法度率兵3000出梁州。杨僧嗣率氐众阻断叛军的通道,并派人到建康去报信。宋明帝闻讯后,立即封杨僧嗣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此可视作武都国的再度兴起。

公元454年到466年,从杨文德死到杨僧嗣封王统—,武都国内无主、部众不和达12年之久。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武都国内部讲,是氐民拥立嫡长杨元和,但因他年小无能,刘宋欲封不得。从刘宋的角度讲,若交权于杨头,又怕引起氐人的不满,所以才一再拖延,久不能决。在这种背景下,杨僧嗣自立为主,使武都国得以再度兴起,氐杨氏政权又得以沿继。

▲武都国风云:杨僧嗣卒·杨文度自立为武兴王降魏·杨文度叛魏投宋·攻仇池不克

宋后废帝元徽元年(公元473年)十月,杨僧嗣卒。从弟杨文度自立为武兴王,遣使归顺北魏,“魏以文度为武兴镇将”。(《资治通鉴·卷一三三·宋元徽元年》)

不久,杨文度又叛魏投宋,被封为龙骧将军、武都王。

杨文度受封后坐镇葭芦,派其弟杨文弘驻守武兴。

是年,杨文度集合氐众进攻仇池,魏守将吴保元兵败,退守仇池山,求援于秦、益二州刺史吕罗汉。魏主闻讯,急诏长孙观等自吐谷浑回师助讨。与此同时,附魏的宕昌羌王梁弥机亦遣二兄率众救武都,“破走文度”。在多方夹下,武都国失利,杨文度退军葭芦。(《魏书·高祖纪》、《魏书·吕罗汉传》、《北史·宕昌羌传》)

▲武都国风云:杨文度攻仇池得而失守·魏杀杨文度·武都国亡

宋元徽四年(公元476年),杨文度再次派杨文弘攻伐魏军,攻取兰皋(今康县大南峪)。翌年,(宋升明元年)十月,攻陷仇池。北魏征西将军皮欢喜、梁丑奴及平西将军杨灵珍率4万众进行反攻,杨文弘不敌弃城而走。

魏将皮欢喜轻取仇池,并收浊水城。

宋升明元年(公元477年)冬十二月,魏又攻下覆津(一名复津。今甘肃武都东南)、葭芦,杀死杨文度,武都国至此灭亡。(《资治通鉴·卷一三四·宋升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