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27

第27章 白马氐仇池国简史(2)

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正月,仇池首领杨难敌去世,儿子杨毅继承王位,自号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他还封叔父杨坚头之子杨盘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又派使入晋通好,东晋封他为征南将军,杨盘为征东将军。

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杨毅族兄杨初袭杀杨毅,自立为仇池公,先后遣使称臣于后赵和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十一月,东晋封杨初为使持节、仇池公。永和五年(公元349年),东晋军队北伐后赵,杨初乘机攻后赵西城(今汉中安康西北),占领了此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六月,前秦苻飞进攻仇池,为杨初所败,次年,东晋封其为天水公。(《宋书·氐胡传》,《资治通鉴·晋纪》)

▲前仇池国风云:杨初被刺·杨国自立又被杨俊刺杀·杨俊自立为仇池公

东晋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正月,故仇池公杨毅弟杨宋奴,派梁式王刺杀仇池王杨初,为其兄报仇。杨初的儿子杨国又诛杀了梁式王及杨宋奴,自立为仇池公。(《资治通鉴·卷一〇〇·晋纪二十二·穆帝永和11年》)次年,杨国又被从父杨俊所杀,杨俊自立为仇池公。

▲前仇池国风云:杨俊卒·子杨世自立·杨世卒·子杨纂与杨世弟杨统相争·前秦攻败仇池杨纂·前仇池政权灭亡

晋升平四年(公元360年)一月,杨俊卒,其子杨世自立为仇池公。晋太和五年(公元370年),仇池再次发生内乱。仇池公杨世故世,武都太守杨统起兵与新立的仇池王杨纂争夺仇池政权,双方僵持不下(《资治通鉴·卷一〇二·晋纪二十四》海西公太和5年)。此时,前秦已灭前燕,统一北方势在必行。仇池的内乱,正好给了苻坚一次机会。

东晋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前秦建元七年)三月,苻坚派苻雅、杨安等率兵伐仇池。杨纂引兵出拒,被苻雅击败,收余众奔还仇池。杨统则领武都军民投降了前秦军。杨纂将杨他亦密降于苻雅,愿作内应。杨纂惧怕,只得出降前秦,苻雅送杨纂至长安。前秦还“徙其民于关中,空百顷之地”。后来杨纂被杨安杀害,前仇池国灭亡。(《晋书·载记十三》、《宋书·氐胡传》、《魏书·氐传》)

▲后仇池国风云:杨定重建仇池国(后仇池国:公元387-442年)

前仇池国灭亡之后,杨氏宗族被迁往关中,成为前秦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杨茂搜的孙子杨宋奴死后,其子杨佛奴、杨佛狗奔逃到前秦苻坚处,苻坚以其女为杨佛奴之子杨定妻。并拜为尚书领军。(《魏书·氐传》)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举国南伐东晋,在“淝水之战”中“败于淮南。关中扰乱。(杨)定尽力奉坚”(《宋书·卷九十八·氐胡传》)太元十年(公元385年),杨定成为苻坚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同年,杨定被西燕慕容冲将高盖所擒,收为养子。在东晋进攻后秦的作战中,杨定乘西燕败军之机,逃回陇右。招集旧部千余家,徙治历城(在仇池东北约—百华里),自称龙骧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重建仇池政权。并随即遣使朝于东晋,晋孝武帝承认他的称号,还划天水的西县(今甘肃天水市西南)、武都的上禄等地为仇池郡,归杨定管理。

▲后仇池国风云:杨定攻打西秦·战败死·仇池失守

东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苻登败死后,其子苻崇逃至西秦乞伏乾归处。十月,苻崇被西秦驱逐,又投奔仇池杨定处。杨定与苻崇率兵两万进攻西秦,初战得胜,后西秦以弱兵诱敌之计,大败杨定军,杨定、苻崇战死。仇池国损兵17000余人。仇池失陇西、上邽等地。

▲后仇池国风云:杨盛袭仇池位·多次称藩于邻国

由于杨定无子,在他战败死后,便由镇守仇池的从弟杨盛继位,杨盛自称使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谥定为武王,分诸四山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宋书·卷九十八·氐胡传》)遣使称藩于晋。

当时,仇池处于后秦和西秦的东西夹击之中,为了在南北东西几大政权的夹缝中生存,杨盛只能采取多处称藩、以求自固的作法。先遣使向后秦称臣。姚兴封其为镇南将军、仇池公。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北魏拓跋硅称帝,迁都平城,杨盛又遣使朝魏,被封为征南大将军、仇池王。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杨盛又遣使朝晋,安帝亦封杨盛为仇池公。

▲后仇池国风云:杨盛据有汉中·仇池于后秦交恶

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春二月,晋巴蜀地区发生“谯纵之乱”,汉中空虚,杨盛乘机打出为晋代抚的旗号,派兵进入汉中。而后秦姚兴早已窥伺汉中,杨盛抢先一步,使其计划变为泡影。由此,仇池与后秦交恶。六月,姚兴派姚硕德进攻仇池,屡败杨盛兵。七月,杨盛降于后秦,被封为益州牧、武都侯。杨盛遣子杨难当等数十人到后秦为人质。

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夏四月,仇池与后秦之间又起战事。当时,杨盛以平北将军苻宣为梁州督护,率兵入汉中。后秦梁州别驾吕莹等起兵应苻宣,击退刺史王敏。仇池又通好于东晋。

东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冬十月,“仇池公杨盛叛秦,侵扰祁山,秦王(姚)兴遣建威将军赵琨为前锋、立节将军姚白寿继之,前将军姚恢出鹫峡……羊头峡……”伐仇池。(《资治通鉴·卷一一六·晋纪三十八》)杨盛率仇池军民,依据险要的地势,与后秦军周旋,终于击败了对手。次年,晋以索邈为梁州刺史,苻宣引众还仇池,汉中仍归晋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进攻后秦姚兴,杨盛乘机攻占后秦的祁山堡(今甘肃礼县东),又进逼秦州。刘裕代晋后,进封杨盛为大将军、加侍中,后又封武都王。并封杨玄为世子,杨难当为冠军将军。(《宋书·氐胡传》)

▲后仇池国风云:杨盛卒·杨玄继位·杨玄卒·杨难当自立

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六月,杨盛卒,杨玄继位,自称武都王。次年十二月,北魏攻占长安,杨玄遣使朝魏,表示归附。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魏使公孙轨出使仇池,封杨玄为南秦王。杨玄也遣使回报。元嘉六年(公元429年)秋七月,杨玄死,弟杨难当废杨玄子杨保宗自立,称秦州刺史、武都王,遣使称藩于宋。次年六月,宋文帝加封杨难当为武都王、征西将军。杨难当以杨保宗为镇南将军,据守宕昌(今甘肃宕昌县);以次子顺为杨镇东将军,守上邽。后来,杨保宗策划袭击杨难当,因事泄而被囚。

▲后仇池国风云:杨难当进袭汉中·称大秦王·刘宋将萧思话进攻杨难当·重取汉中·杨难当向刘宋王朝请和

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仇池一带发生了灾害,土民“大饥”,而当时“益、梁州丰稔”。所以仇池人心思动,流人怀归;加上宋益州刺史刘道济聚敛钱财,“失蜀土人情”,杨难当便利用这个机会,授意流人许穆之、郝惔之改名司马飞龙、司马康之,诈称晋室,资给兵力,派他们进扰蜀地。与此同时,杨难当自率大军,乘宋梁州刺史换任未到之际,进袭汉中,攻破汉中门户白马戍(今陕西阳平关)。宋守军溃退,仇池得汉中之地,又攻葭萌,获宋晋寿太守等人。于是,难当遣使向北魏告捷,并“送雍州流民七千家于长安”,讨好北魏。

仇池攻破梁、益二州,宋王朝大为震惊。因为汉中盆地“北瞰关中,南蔽巴蜀”,当川陕出入的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北魏乘虚而入,宋就会失去汉中。所以,宋文帝赶紧下诏部署反攻。

元嘉十一年(公元434年)三月,宋新任梁州刺史萧思话进据汉中,把仇池军队赶回了旧土。同时,进攻蜀地的司马飞龙等也被讨平。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杨难当害怕宋追究责任,赶忙奉表谢罪,多方辩解,才得到文帝下诏赦宥。

▲后仇池国风云:杨难当称大秦王·武都王·进兵巴蜀·刘宋军进攻杨难当·后仇池国亡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二月,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立妻为王后,改世子为太子,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但仍旧贡奉宋朝不绝。(《宋书·氐胡传》)同年五月,杨难当趁赫连定西遁之机,据有上邽。七月,北魏出兵,仇池撤上邽兵还仇池。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仇池大旱,杨难当自降为武都王。

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十一月,为改变仇池所处的困境,难当又率众出师,谋据蜀土。他派苻冲出东洛牵制汉中的宋军、自己率主力攻拔葭萌,遂进围成都门户涪城(今四川绵阳)。强攻十余日后未能破城,杨难当只好徒流民7000余家返回仇池。(《魏书·氐传》)刘宋急遣裴方明等率兵3000救援,又发荆、雍二州兵进讨。

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五月,宋军从汉中进发,先后攻克武兴(今陕西略阳)、下辨、白水,在浊水城(在下辩县治武街城西北,距仇池八十里)击败仇池军主力。杨难当侄杨保炽,儿子杨虎被俘。仇池内部因连年用兵,资力耗尽,人心思散,—触即溃、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仇池国丞相杨万寿、将军姚宪、吕训、姜檀等,各帅部曲降于宋、杨难当见众叛亲离。只好逃往上邽,投降北魏。宋军追出塞峡(在仇池东)而还。后仇池国亡。(《宋书·刘怀肃传》、《宋书·氐胡传》)后仇池国传二代四主,历58年。前后仇池政权实际存续了1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