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47

第47章 陇南饮食文化

陇南地域辽阔,地理复杂。人们的生活习俗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同俗异风或同风而俗异等各种类型。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滋生出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千百年来又逐渐养育了陇南独特的饮食文化。

自古以来,陇南就是以农耕为主、兼及畜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旧时农村人多以荞麦、玉米、洋麦、洋芋和其它粗粮为主食。小麦面积小,收成低,除收割时间外,白面(麦面)多用来待客或伺候病人或过年时食用。如在地处山林地区的武都下山区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西支、五马河,荞面火锨馍,清油炒酸菜,招待人的好吃喝。”地处康县西部的豆坝、店子、秧田、三河一带,人们也习作“火锨馍”。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制约,多产洋燕麦、荞麦、玉米等杂粮,因此将洋麦面杂以苞谷面或荞面,加水糅合成面团,擀压成饼,将专用铁锨在火上烧热,把面饼放在热锨上反复烧烤,待面饼两面均变硬结壳后,埋入火塘灰中,烧熟后取出去灰即可食用。火锨馍酥脆香甜,非常可口。

以往,陇南城乡一般是一日三餐,城里人有吃早点的习俗,农村人要干活,早点即早饭,如果到离村子较远的地方去劳动,便带“干粮”在田间吃“晌午”。

武都农村以杂粮和洋芋为主,“要得吃好饭,洋芋砸搅团”,在洋芋产区甚为流行。还有熬面茶的习惯,还有将小麦、青稞、大豆、玉米等几种粮食炒熟磨细制成熟面,带到地里或早上或中午放到碗里拌点开水,方便用餐。武都凉粉、西和杠子面、康县豆花面等都各具特色。

文县、武都受巴蜀文化及川菜风格的影响,人们普遍喜食麻辣风味的菜肴,但是,酸菜却是陇南饮食文化的灵魂,全市8县1区城市或农村,几乎都喜食酸菜。酸菜面、浆水面、酸菜豆花面、酸菜臊子面、酸菜荞面(或曰荞面酸菜)、酸菜面饼饼子、酸菜炒腊肉、酸菜炒猪血、酸菜搅团等等,只要是吃的东西,陇南人都可以佐以酸菜、花样翻番地做出美味可口的酸菜饭来。

陇南回民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肉。汉民以猪肉、鸡肉为上品,偶尔吃狗肉,不食马肉和驴肉。改革开放前,生活再困难,以耕牛为主要劳动力或生产工具的农村,如果牛从山上滚下来摔死了,当地农民除剥下牛皮做鼓、做连枷、卖钱外,却不忍食其肉。

在宴请客人或用餐时,一般客人或年长者为尊,坐上席,也有男尊女卑的习俗,给“掌柜的”先舀饭,后是孩子,家庭主妇通常不上桌子(不入席)。宴席上坐在上席的人先动筷子(吃第一口饭菜),其他人方可动筷;如有鸡肉,鸡头即是上席(尊客)的。餐桌上敬酒、敬烟也要先敬尊长;离席时,上席的人没走,其他人也不得提前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