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59

第59章 陇南民间主流宗教

陇南民间宗教历时久远、影响较大、信徒较多的主要有:民间道教、民间佛教(民间喇嘛教)、民间伊斯兰教、民间基督教等教派。

一、民间道教

道教渊源于东汉中叶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奉老子为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以老子提出的“道”为基本信仰和教义,一般认为它定型于东汉顺帝年间(125~144)。

道教认为,“道”乃“虚无之象、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宇宙、阴阳、万物都由“道”演化而成。崇拜的最高之神是将“道”人格化的元世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即三清尊神。修炼之法有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箓、房中、辟谷等。宗教仪式有斋醮、祈祷、诵经、礼忏。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相信经过艰苦的修炼,世上的凡人皆可脱骨入仙,不必等死后灵魂超度。

道教大约在唐代以后传入陇南。陇南民间道教活动主要场所有武都县的五凤山和西和县的岷郡山等道观。

道教前期分丹鼎与符箓两大派。符箓派以符水治病、祈福禳灾为主要活动内容,多系民间道教。丹鼎派侧重修炼,有内丹外丹之别,称官方道。道教金元间进入鼎盛时期,又形成南、北两大教派。南方为正一教、活动以符箓为主。由张天师后代子孙掌教。北方有王重阳在金代创立的全真教。以炼养性命兼融儒、释。传云:全真派出家、不娶、禁食荤腥、葱蒜。正一派允婚、可食荤腥葱蒜。

二、民间佛教(民间喇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相传为当时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所创。其基本教义是,把现实的人生判定为“无常”、“无我”与“苦”。“苦”既不是超现实的梵天,也不是社会环境所致,而是人类自身的“惑”(指贪、怒、痴等烦恼)和“业”(指身、口、意等活动)造成的。因此,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转变现实认识欲望,超越生死轮回,达到这种认识的最高境界叫做“涅槃”或解脱。

佛教于汉代传人中国后,东汉未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宋统治者的极力倡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唯识宗、密宗等许多派别。陇南民间佛教汉族信徒较多,其中在家信佛的称“居士”,出家居寺院的男信徒称僧人、比丘或和尚,女信徒称比丘尼。由于佛教一再宣称只要念经拜佛,一心向善,就可免6道轮回与12道地狱之苦,来世必登佛国净土西方极乐世界。那里遍地金银、琉璃、珊瑚、琥珀和葡萄,有百千神物合成的器具,气候四季如春,到处是七宝组成的莲花座,众生的食、衣、住、行应念而生。无忧,无虑,寿命无量,可以得到世人所企求而得不到的快乐和幸福。

由于这种教诲,吸引着长期陷人“宿命观”的人们,穷者妄想摆脱贫境,幻想来日的幸福,富者妄想祛病延年,更想再世登极乐天堂,因而佛教在陇南民间一直长兴不衰。

喇嘛教其实是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中国的藏族等地区,故又称藏传佛教。喇嘛为藏语,是“上师”的意思。喇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有苯教长期互相影响又互相斗争的产物。喇嘛教有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之分,陇南民间佛教以藏传佛教为主,受地缘因素的影响,陇南民间喇嘛教信奉的属格鲁派“黄教”。

陇南民间喇嘛教信徒主要集中分布在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人群中和武都县坪垭藏族乡藏等地。

三、民间伊斯兰教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IsLam的音译,意为顺从,即顺从唯一的神——安拉。伊斯兰教,为公元7世纪初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其经典为《古兰经》,教义主要有: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古兰经》是安拉的启示;世间的一切事物均是安拉的“前定”,并且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

伊斯兰教规定教徒必须遵守的“功课”为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和朝觐等,并且规定了若干制度和道德规范。《旧唐书·西戎传》记载,伊斯兰教于唐朝开元间(713~741)传入中国新疆,天宝间(742~756)沿丝绸之路进人甘肃。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忽必烈之孙阿难答皈依伊斯兰教后,在任安西王时把关陇地区的伊斯兰教发展到鼎盛阶段。

伊斯兰教在陇南民间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唐代后期传入陇南,据《阶州直隶州续志·卷之十四》载,宋代已在“州北六十里安化”建有清真寺。武都和徽县城关、文县碧口的清真寺最为著名。武都的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属“依黑瓦尼”派。“依黑瓦尼”为兄弟之意,即穆斯林皆兄弟。教长早期称“伊玛目”,后称“阿訇”,主持教务,向穆民讲授《古兰经》、要求教民严守教规和戒律。以修身事天为宗旨,倡导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内部用伊斯兰教历,每年有3大节日,即穆圣诞节(回历3月12日)、开斋节(回历10月1日)、古尔帮节(回历12月10日)。

遵守“依黑瓦尼”教义,凭经立教、尊经革俗。陇南的穆斯林信徒们在出生、婚、丧、生活、饮食等方面按照自己独特的教规和习俗而特别注重宗教意识和精神的陶冶锻炼,对“真主”笃信虔诚。

四、民间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总称,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较小的派别。陇南基督教大约在唐宋时期传入,信仰上帝(或称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便犯有罪,而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诞生是为了救赎人类。因此只有信奉上帝及其子民耶稣基督,才能使自身之罪得到赦免,而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基督教该教以《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为圣典。早期的基督教反映了奴隶和贫民对奴隶制度的憎恶,但主张今生要忍耐、顺从,寄希望于来世。陇南民间基督教以新教(耶稣教)为主,在信徒较多的地方分别建有基督教堂和天主堂。

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与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之三大派别。“天主”是汉语译音。元代后传入中国,崇拜天主和耶稣基督,尊玛丽亚为“圣母”,强调教徒必须服从教会的权威,声称教士有授自天主的神秘权力,可以代表天主对人定罪或赦罪。

天主教传入陇南的时间较晚,民国四年(1915年),兰州教区的神甫韩济真(天水人)在武都城关文庙巷创建了陇南第一所天主教堂,1946年,神甫谢显道(甘谷人)到武都传教,随后相继到陇南传教的有德国籍神甫谷渊亭、陆德霖、孟启元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