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84

第84章 唐五代才子王仁裕

东汉(公元25-220年)赵壹之后,一直到唐五代时期(公元618-960年,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陇南又出现了一位大才子——王仁裕。

王仁裕,字德辇,其先太原人。祖父王义甫任成州军事判官时,迁居唐秦州长道县汉阳川(今甘肃礼县石桥乡斩龙村)。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七月十九日,病逝于开封宝积坊私第,享年77岁,是活跃于整个五代时的政治家和诗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三月十八日,其灵柩由裔孙王永锡护送,归葬于故里。北宋宰相王氏门生李昉撰写的《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铭并叙》说:“其先太原人,后徙家秦陇……北宋开宝四年三月十八日,秘书郎力护神柩归葬于秦州长道县故里,祔于先茔,成宿志也。”

王仁裕出生于“黄巢起义”爆发时。当时的义军已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南逃兴元(今陕西汉中),举国一片混乱。

王仁裕幼年失父,“二十有五,略未知书。因梦开腹浣肠,复者见西江碎石皆有文字,梦中取而吞之,及觉心智开悟。”(《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铭并叙》)也就是说,王仁裕是在梦见有一神人剖其肠胃,便到西汉水边浣肠,忽见河滩碎石上都有古代篆文,取来吞下后,才悟性大增,发奋拜师求学的。

在“开腹浣肠”后,王仁裕“请受经于季父,诗书一览,有如宿习。凡诸义理,必究精微。下笔成章,不加点窜。岁余著赋二十余首,曲尽体物之妙,由是远近所重。”

当时,秦陇地区是岐王李茂贞的势力范围,他闻知王仁裕精通文辞,为人俊秀,便召他为仕,先做“秦州节度判官”。

公元915年,蜀主王衍派大将王宗俦攻取了秦、凤、阶、成等地,于是,王仁裕又到前蜀做官,任兴元节度判官。两年后,又南下成都,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

公元925年秋,前蜀王衍投降后唐,王仁裕又回到故里任秦州节度判官。不久罢职归家,闭门著书,著《归山集》五百首。

公元930年,旧友王思同时任山南节度使,知其闲居在家,便邀他南下汉中,在王思同手下任“从事”。不久,复随王思同到长安做幕僚。

公元934年,因王思同介入后唐王室斗争,被潞王李众珂处死,属下均受牵连,王仁裕因才华出众,仍受到重用。

潞王称帝,王仁裕被征召为尚书都官郎中、翰林学士。

公元936年,石敬瑭取后唐而代之,史称后晋。王仁裕“以本官归班”,稍迁左司郎中,历任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948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登基,王仁裕的门生王溥拜相,王仁裕由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永充学士承旨、户部尚书。不久,以疾解职。后又授兵部尚书。周太祖即位后拜王仁裕为太子少保。

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七月十九日,王仁裕以七十七岁的高龄病逝于开封宝积坊私第,后由其孙王永锡护柩回归故里,并二位夫人合葬于今礼县石桥乡斩龙村。

王仁裕的生平事迹在新、旧五代史的本传中有载。

王仁裕在五代时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兼诗人。先后仕任前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谓五朝元老。他著述甚丰,平生所著计有《秦亭篇》、《锦江记》、《入洛记》、《南行集》、《东南行》、《紫泥集》、《华夷百题》、《西江集》共685卷,又撰《同易说卦验》3卷,《转轮回纹金铭》22样,诗、赋、图并行于世,可惜现在大部亡佚无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仁裕不但长于诗书绘画,而且精通音律、天文,所教弟之中,中进士者就达23人之多,为将为相知名者如王溥、李昉、和凝、范质等。

在王仁裕现存著述中,以诗为多,据说有万余首,时人称其为“诗窖”。其诗最早的一首《题麦积山天堂》,这首诗是研究麦积山历史的珍贵史料。“天堂”是麦积山佛龛中最高的一级,现已不存,但通过王仁裕的描写,我们仍可知道当初“天堂”的奇景:“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闭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故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佛石殷勤手自题。”

王仁裕还擅长于作笔记体短篇文言小说。《宋史·艺文志》中著录有《玉堂闲话》3卷,《王氏见闻录》3卷,《唐末见闻录》8卷,《开元天宝遗事》1卷,《入洛记》1卷,《南行记》1卷,这些文章以大量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反映了当时秦陇一带的民俗风情,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王仁裕为人敦厚,喜结朋友,性情旷达,悠然自得,“每遇良辰美景,必携生童,命俦侣,前管弦而后琴筑,左笔砚而右壶觞,怡怡然!陶陶然!曾不以家事为意,旷达高怀,世无与比。”

1983年5月在礼县石桥乡斩龙村出土的《周故少保王仁裕神道碑》及《周通议大夫王仁裕墓志铭》对其生平事迹有十分详细的记载。

神道碑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通高3.05米,宽1.4米,厚0.4米,外观高大雄浑,建于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丙戊十月丁卯朔十六日,门生工部尚书、陇西郡开国侯李昉撰文,秘书校书郎张贺丹篆额,“天水江得山刻”。碑首拱形顶,上雕六龙,盘距左右。碑额篆书“周故少师王公神道碑”九字。碑文为阴刻楷书,右起竖列36行,每行71字,共2500余字,保存基本完好。碑面两边阴刻缠技牡丹与石榴花纹。书法苍劲秀丽,刻工娴熟精细。该碑为甘肃省重点保护文物。

在神道碑附近出土的墓志铭,碑首书“周通议大夫守太子少保上柱国太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少师王公墓志铭并序”,碑文共1400余字,李昉撰文。立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甲申岁四月十八日,“孙婿博陵安平人崔起书在州王彦刻字”。墓志铭现存礼县博物馆。神道碑和墓志铭记载了王仁裕的生平事迹、家世、故里等,对研究王仁裕及五代时期的社会、政治及文学艺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

【王仁裕诗作选萃】

麦积山

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

檐前四顾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

过平戎谷吊胡岁羽

立马荒郊满目愁,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常在,雨湿寒沙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只应轻薄是身仇。

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鹉洲。

遇放猿再作

嶓(bo)冢祠前汉水滨,饮猿连臂下嶙峋。

渐来仔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

月宿纵劳羁纟曳梦,松餐非復稻梁身。

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时旧主人。

题斗山观

霞衣欲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绛霄。

拔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歧遥。

三清辽阔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林苍柏健,露华凉叶锁金飙。

与诸门生春日会饮繁台赋

柳荫如雾絮成堆,又引门生饮古台。

淑景即随风雨去,芳樽宜命管弦开。

漫夸列鼎鸣钟贵,宁免朝乌夜兔催。

烂醉也须诗一首,不能空放马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