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旗帜的力量
15047800000019

第19章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

十四大报告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十四大这一郑重的历史结论,科学地阐明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相互关系,深刻地总结了党在十四年奋斗中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对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一、党的基本路线是决定全局的。关系革命和建设的成败

党的基本路线是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1937年在《矛盾论》这篇巨著中,他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后来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他又告诫全党同志,必须紧紧掌握党的总路线,指出:“如果真正忘记了我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是否有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党的基本路线错了,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制定并执行的几条基本路线(简称为总路线)及其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我们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革命总路线以前,革命一再受挫。后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科学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正确地估量了各阶级的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的基本路线,并领导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通过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指引我们取得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使占世界人口近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

1958年,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犯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错误,使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党提出了一条完全脱离中国国情的、错误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的基本错误,是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还存在着资产阶级,还存在着整个社会范围内的阶级对抗,因而,还要进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它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灾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确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来的,是亿万人民在实践中得出的最为宝贵的经验,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证明,一条正确路线的产生,决不是轻而易举的。制定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的过程,实质上是认识和掌握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既包含着胜利,也包含着挫折。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正确路线,是经过二十多年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比较才形成的。党的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样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完善和发展,十四年的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它奠定了基础并在以后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通了道路,创造了思想前提。接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就果断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对此,邓小平同志多次进行了阐述,指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指出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就为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奠定了基础。

在作出工作中心转移的决策的同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改革开放的要求。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在农村蓬勃发展起来。接着党中央先后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改革在我国全面展开。在作出改革决策的同时,三中全会还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要求。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同外宾谈话中说:“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补充。”并指出这些东西“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它“本身并没有阶级性”。后来党的十二大重申了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方针。不久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明确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从而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改革开放的基础。

在拨乱反正过程中,针对当时出现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路线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就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另一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讲话中,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从而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要求。接着,在197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叶剑英同志明确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条件。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中,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这就明确地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为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打好了基础。

1987年,在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党明确地、全面地概括和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之一。从此以后,党的基本路线以它更加完备的形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在全党面前,成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党的这条基本路线是正确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综合国力增强最多,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为充分的时期,也是中国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赢得了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同1980年相比,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84.6%,平均每年增长6.3%。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了3.5亿吨和4亿吨两个台阶,1990年达到4.35亿吨。棉花、油料、肉类、水产品等农副产品也都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31.1%提高到1990年的54.6%。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农村劳动力9000多万人,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十年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平均每年增长12.6%。尤其是1984年改革重点转入城市以后,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1984—1988年5年内共创造工业总产值6万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7%,使得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十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万亿元,超过了30年的总和,一大批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十年间,我国对外经济往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81亿美元增加到1154亿美元,增长2倍以上,其中出口总额由181亿美元增加到621亿美元,增长2.4.倍。同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90亿美元,兴办外商投资企业2万多家。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成果。十年间,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按可比价格计算,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90年比1978年提高1.2倍,平均每年提高6.5%。人均住房面积,1990同1978年相比,城市从3.6平方米上升到7平方米,农村从8.1平方米上升到18.5平方米。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980年只有40元,1990年则达到615元。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过渡。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力有了很大增强。1990年同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由4170亿元增加到17400亿元,增长1.36倍,平均每年增长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8%的速度。也高于美国3.0%、日本4.3%、法国2.5%、英国2.2%的速度。在一系列重要产品产量上,我们已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粮食产量1950年美国比我国高15%,1986年我国比美国高4%;棉花产量同期由美国比我国高2.14倍变为我国比美国高66%;猪牛羊肉产量同期由美国比我国高2倍变为我国比美国高8%;钢产量1950年美国比我国高143倍,1987年美国只比我国高0.56倍;煤产量同期由美国比我国高10.8倍变为我国比美国高11.8%;水泥产量由美国比我国高26倍变为我国比美国高1.7倍;化肥产量1950年美国比我国高264倍,1985年美国只比我国高0.37倍。现在,我国钢、发电量、化学纤维已由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4位,有色金属由第7位上升到第4位,原煤、粮食、棉花、布匹已跃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8个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第3个能源生产大国和核大国,综合国力上升到世界第6位。

对于我国取得的上述成就,许多国际知名人士给予高度评价。就连《大失败》一书的作者、顽固坚持反共、反社会主义立场的布热津斯基,也不得不承认我国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91年秋季,他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文章说:“在10年至20年内,远东安全很可能会因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的兴起而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倘若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到2010年中国与美国、欧共体及日本共同成为世界四大经济力量。也许它在世界事务中的政治和军事影响会更早一点地为世人所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国内重大事变中能够经得起考验的重要原因,这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正确性。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的因素。东欧为什么演变?苏联为什么解体?根本原因是没有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路线。而在这一风云变幻中,中国所以能够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根本原因是我们有一条正确的基本路线。中国1989年春夏之交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而我们所以能够顺利平息它,就因为我们的路线对,人民赞成和拥护。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他总结国内外经验,得出结论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都证明,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三、全面准确地把握党的基本路线。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