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了党的根本任务、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政治保证、基本途径、必备条件、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条路线告诉我们:第一,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核心力量,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依靠力量;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它集中回答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根本道路问题;第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必备条件;第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归宿。这一目标实际上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要求。只有全面实现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才能获得全面地进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首先,“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尤其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有赖于经济基础的建立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经济建设带有根本性质。同时,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正是基于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国情,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1979年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重要讲话中,他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面对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他明确指出,党的政治路线“不管怎样表述,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全面准确的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一定要牢固树立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就是说,只有这“一个中心”,没有“两个中心”。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反对和平演变、反对腐败现象都很重要,但它们不能成为中心,更不能以阶级斗争作为中心。
其次,“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一个中心”。“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也离不开“一个中心”,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地政治保证,使经济建设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因此,“一个中心”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为我所用,发展、壮大我们自己的经济实力。因此,“一个中心”也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离不开这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第二,我们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必须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做后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老是穷,就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就难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它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否则,还叫什么社会主义。因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离不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为经济建设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开辟广阔的天地。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改革开放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就难以存在和发展下去。第三,“两个基本点”都是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绝不能颠倒。
再次,两个基本点之间也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四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在统一性,集中的表现在:一方面,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另一方面,四项基本原则保证着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治保证。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关键在于:一是要把社会主义看成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社会,不能看成凝固不变的僵化的东西。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指的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它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改革作为对存在弊端的原有体制的一场革命,指的是对基本制度实现形式的体制的根本变革,而具体体制并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我们只有把基本制度和作为其实现形式的体制区分开来,既看到二者的相互联系,又看到二者的不同,才能把改革开放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对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旧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造,搞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社会主义制度才会更具有吸引力,资产阶级自由化市场才会日益缩小,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会更加坚定。二是要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当家作主,真正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而改革开放在政治领域的任务,就是要改革存在弊端的原有政治体制,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样,既为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了改革开放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又通过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的实力,使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基础更加巩固。三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对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和指导。党既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又要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党的威望才会越来越高,党的领导地位才会越来越巩固,人民群众才会更加信赖和拥护党的领导。四是要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不是僵化的教条。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课题,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方面不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对改革开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从而真正做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总之,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正确认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以及“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为了更好地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排除来自“左”、右两方面的干扰,但主要是防“左”。
“左”和右都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过严重危害,“左”和右都会葬送社会主义。从党的历史看,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次“左”倾,特别是王明的“左”倾错误,使我们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90%,使白区的党组织损失了100%,迫使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以后,从1957年到1978年我们吃亏都是“左”。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蒙受了更加严重的灾难,仅经济上就减少国民收入达6000多亿人民币。“左”的错误整整耽误了我们20年的宝贵时间,使我们失掉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民主革命时期,我们也出现过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特别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第一次大革命惨败,使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陷入血泊之中。进入社会主义时期,那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曾数次向党发动进攻,企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出现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动乱和北京地区的反革命暴乱,由于党内个别主要负责同志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予以处置,曾使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濒临极其危险的境地。事实充分说明,“左”和右都会葬送社会主义。从国际共运的教训看,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人们对右葬送社会主义看得比较清楚,而对“左”葬送社会主义似乎不甚理解。其实,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发生演变和解体,是从长期“左”的极端跳到右的极端的恶果。它的现实内因是右,即搞所谓“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而历史的内因则是“左”,即长期以来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推行中央控制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思想僵化,经济搞不上去,因而,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至于罗马尼亚政权的垮台,从历史到现实都能从“左”的方面找到内因。因此,国际共运的经验也充分说明,“左”和右都会葬送社会主义。
当前,妨碍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倾向是“左”,要在警惕右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反“左”上。(1)从“左”的历史原因看,我国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十分落后,是小生产众多的国家。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它好走极端,容易狂热,容易搞唯意志论。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并长期起作用。
(2)从“左”在党的历史上的影响看,它出现的次数最多,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最长。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1957年起长达20年出现的错误,主要的都是“左”。因此,“左”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及纠正的难度都是很大的,具有顽固性。(3)从“左”的表现特征看,它带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吓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容易被一些人所接受,具有欺骗性。加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反右,不注意纠“左”,甚至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只能反“右”,不能反“左”,说右是立场问题,“左”是方法问题,右是跪着降,“左”是站着斗,这就模糊了“左”和右的划分,使相当一些人为了保护自己,宁“左”勿右,造成“左”的错误不易纠正。(4)从“左”的现实表现看,它是我们探索新的改革开放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模式和观念的主要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