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婚姻:决定女人一生的密码
15076900000033

第33章 女人在婚姻中要学会承担责任(1)

不论男方女方,从结婚开始,就应该认识到,结婚不仅意味着自己有了归宿,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开始承担责任。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意味着毫无关系的两个家庭产生了亲戚关系,自己也将成为对方家庭中的一员。承担这一关系,是夫妻双方的责任之一。

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角色

丈夫对妻子而言,他的角色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时丈夫在妻子面前要表现出他的伟岸,时时呵护、关心、体贴她;有时丈夫在妻子面前又像是她的父亲,因为女人是柔弱的,爱撒娇的,有时又像是个小孩子,所以,丈夫要像慈爱的父亲般爱怜她;有时丈夫在妻子面前又像是她的儿子,要尽量听她唠叨,因为她的唠叨里面蕴涵了浓浓的爱意,做丈夫的若不听妻子的,反而会让妻子伤心;有时丈夫又像是妻子的密友,要聆听她说不完的心里话。

夫妻双方的角色不仅是妻子、丈夫,而且在一个家庭中他们又是孩子的妈妈、爸爸,父母的女儿、儿子,岳父母的女婿,公婆的媳妇。

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所以,夫妻二人一定要以身作则,时刻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在点滴中感染孩子。

在双方父母面前,夫妻二人则应做孝顺的儿子、女婿,女儿、媳妇。做到孝顺,我们要从善待、顺从和关怀老人开始。老人是家庭的功臣,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社会和家庭,如今,他们年老体弱,应当受到社会的尊敬和家人的照顾。作为儿女,我们要善待老人,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与他们争论。他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道路,已经形成了对世间各种事物的看法,又由于他们离退休在家,缺少新的外界信息的刺激,改变起来很难,所以,我们不必试图改变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讲,顺从就是善待、孝顺。

老人最怕让人觉得自己“没用了”。其实,老人是一部书,一部记录国史、地方史和家史的书。认真地读这部书,可以使我们明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明天。

我们孝敬老人,就要学会洗耳恭听他们的教诲——少说“不”,多说“是”。人是时代的产物。老人多年积累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是十分难得的,用金钱也买不来。年轻人多听一听老年人的话,只有益处没有害处。如果说,老年人思想有些跟不上时代,也是正常的,儿女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毕竟,多数老人已经没有精力大量接触并筛选新的信息,更新观念也不那么容易。

此外,夫妻双方还要扮演好在家庭、亲戚中的角色,随着婚姻的缔结,有些称呼的改变,夫妻二人都要根据各自所承担的称谓处理好与亲戚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家庭和谐与否的重要方面。

婚姻为夫妻二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但夫妻二人能否在这个舞台上最优化地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则要看夫妻二人的“真功夫”了。

双方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爱情是把两个人拴在一起,婚姻是把一群人聚在一块儿。在这一群人当中,最重要的就要算双方的父母了,他们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夫妻形象或夫妻关系。

夫妻两个人如何对待对方的父母,这是家庭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不少夫妻因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家庭生活总会奏出和谐而欢快的乐曲;有些夫妻因对这个问题处理不当,家庭生活常会迸发出嘈杂而烦人的噪音。那么,在对待双方父母的问题上,夫妻两个人容易出现哪些倾向呢?

有些青年人结了婚,就会忘记了父母,他们只图小家庭的安乐浪漫,而不去顾及父母在子女离开后的孤单和赡养问题,更有甚者,只知道向父母索取,成为“啃老族”。这样的青年夫妻虽然相处得恩爱无比,生活中充满着浪漫,却不令人羡慕,经常受到舆论的责备。不能说他们就是天生的不孝顺,更大的原因是现代的年轻人在结婚以后,往往还以为自己是需要父母百般呵护的孩子,还没有彻底跟父母“断奶”,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

有的夫妻在对待双方父母时,采用“各顾各”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式很不妥,对于双方父母来说,他们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子女一个人来孝顺自己,而是希望儿子或媳妇、女儿或女婿一道来承担孝敬父母的义务,这样他们觉得会有更多的天伦之乐可以享受,儿子买来的衣服总不如媳妇买的穿起来有面子,女婿买的酒总比女儿买的酒喝起来要香。再说,父母希望看到的是小两口是个整体,“各顾各”地对待父母,会让父母觉得有些凄凉。

另一方面,“各顾各”方的父母,夫妻间也最容易产生纠葛,使夫妻发生冲突。特别是一方要给自己的父母较大的资助时,比如说父母生病,另一方可能就会在自己的小家庭“经济危机”的时候发牢骚,引起夫妻不和。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父母有“养儿子不如养女儿”的感叹,因为不少青年夫妇只考虑女方父母的疾苦。也就是说,男人往往是个好女婿,但他却不是一个好儿子,这样的夫妻虽然较少有摩擦,但也有缺陷,因为他们冷落了男方父母的心,不值得提倡。

以上两种倾向都是不该出现的,因为它或者不够道义,或者不合情理。正确的态度是,夫妻双方能一视同仁地看待彼此的父母,协调一致地给彼此父母以帮助。夫妻在这个问题上协调好了,既能使双方父母满意,又能使夫妻感情融洽。那么,在对待双方父母的问题上,夫妻应该怎样去协调呢?

不要因为你们结婚了,事情多了,就和父母的感情淡了,对待双方的父母首先是靠自觉性。父母永远应该加倍地得到尊敬,因为他们不仅给了自己或爱人血肉之躯,更是抚养自己或爱人从幼年走向成年,并教以做人的道理。每对夫妻可以想象一下,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自己从出生到成家立业,父母给了自己多少教益,花了多少心血,从衣食住行到读书、成家,父母节衣缩食,克服了很多困难,甚至是付出了很多血汗;从爱人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培养子女的时候,也同样付出过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你养育了一个能与你风雨同舟、白头偕老的人。

因此,无论你是女儿还是女婿,无论你是儿子还是媳妇,你都应该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承担起做子女的责任,只要父母有困难,就应该前去照料,分忧解愁。即使父母身体非常健康,经济上能过得去,做儿女的也应该多去看望,并拿出一些钱交给父母,这样做能使父母感到满意、快乐、欣慰,无孤独之感。

孝敬父母是夫妻双方的责任

不论男方女方,从结婚开始,就应该认识到,结婚不仅意味着自己有了归宿,同时也需要承担责任。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意味着毫无关系的两个家庭产生了亲戚关系,本人也将成为对方家庭中的一员。承担这一关系,是夫妻双方的责任之一。那么,无论情感如何,在理智上一方都应该把对方的家人视做自己的亲人。

在与双方老人的关系问题上,夫妻双方都要把对方的父母当做亲生父母一样对待。既然男女走到一起组建了家庭,夫妻双方就要站在家庭(而不是个人)的角度对待双方的父母,不能有丝毫亲疏之分。在这个问题上,年轻夫妻尤其需要努力做好。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年轻人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家庭,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要考虑到隐藏在婚姻背后的许多与两个家庭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处理得好,大家就会相安无事;处理得不好,有的人就会时不时地跳出来扰乱家庭的平和,甚至造成家庭分裂。

梁丽和她的丈夫是在孩子三岁时搬到深圳的。来到深圳后,他们的经济收入明显地比在内地时好转了许多,可是,双方老人也因年龄的增高,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成了梁丽夫妇的拖累。

关于赡养老人,梁丽很想得开,她知道这是做儿女的责任,所以,平时需要他们出钱时,她从来没有犹豫过,尤其是对待公婆,更是让丈夫说不出一个“不”字。

前年夏天,梁丽的婆婆被查出癌症晚期,住了一年的医院,她丈夫回内地四次,但也未能挽回她的生命。一年里,她丈夫每次出行,梁丽都给他带上足够的钱,基本上丈夫说带多少就给多少,有的时候不够了,梁丽还会把钱如数汇到丈夫的卡上。梁丽说:“我相信老公不会乱花钱的,他要钱一定都是有用的。”婆婆对梁丽也是非常满意,临终还交代儿子要好好待梁丽和孩子。

梁丽的丈夫对妻子也深怀感激,虽没说过什么,但他都记在了心里,并且一有机会就会加倍地回报妻子给予自己和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去年,梁丽的父亲在洗澡时不慎滑了一跤,摔断了股骨,梁丽的丈夫先得到的消息,他没有通知梁丽就给岳父汇去了三万元,给岳父换了一个进口的人造骨头。同年,老爷子病逝,梁丽的丈夫得到消息后马上订了全家的机票,还嘱咐梁丽带上足够的钱回家奔丧。梁丽的丈夫还主动提出给岳父买公墓,钱全部由他们夫妇来出。

梁丽与丈夫对待双方父母从来都是一视同仁,而不是分你的父母,我的父母。其实,本已结成一家人,怎能还分彼此呢?分了彼此,那样的婚姻残存的也将只有形式,而没有了实在的意义,夫妻双方更不可能交心,那信任又何在?

对待父母,毋分彼此

本不是一家人却成了一家人,自然会有很多方面彼此不适应、不习惯。这就要求夫妻二人及时调整心态,推己及人,像尊重自己的父母那样尊重对方的双亲。具体对待老人的方式,你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虽说每一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经济地位,不必要受谁支配,但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毕竟年纪大了,并且经验也丰富得多,所以,做子女的要多尊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遇事商量着办。

(2)谅解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做子女的要体谅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毕竟老人的想法和年轻人是不一样的,不必事事较真儿;做子女的也要多考虑安慰老人,别因为夫妻双方如胶似漆的爱让老人产生失落感;做子女的还要多做些家务劳动,别让年迈的婆婆、岳母整天陷在家务之中。

(3)切忌和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争吵。在任何时候,做子女的都不能和公公婆婆、岳父岳母“针尖对麦芒”地争吵,一定要控制情绪,即使是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的过错,也要忍让,过后找机会再说。争吵一次,双方就会产生隔阂,双方的关系就再也和谐不起来了。

(4)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安慰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做子女的要时常对老人嘘寒问暖,常给老人买些他们爱吃的东西,尤其当他们身体不适时,更要多加照顾。这小小的物质给予其实更是精神上的安慰。有一点切记:不管你为对方做了多少事,都不要挂在嘴上,或者跟亲朋宣扬。

如果夫妻双方都能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双方的父母,那么夫妻之间就会少了许多让人烦心的事,二人世界的生活会更清纯、更亲密、更美满。

学会“爱屋及乌”

爱情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将你对他的爱升华成为一种大爱,爱他的家人朋友,关心他周围人的生活,让他周围的人感觉到你对他的爱。

古人云:“爱屋及乌!”爱他(她),首先得爱他(她)的家人。无法想象,当你对你另一半的家人横眉冷对时,你们的婚姻还能是幸福的。

杨女士对丈夫可以说是体贴入微,但是和丈夫的父母与亲朋好友却总是没有什么话说。为此,丈夫的父母和亲戚朋友很少登他们家的门。久而久之,杨女士的丈夫成了孤家寡人。

直到有一天,仁慈宽厚的丈夫向杨女士提出了离婚。杨女士十分不理解,大骂丈夫没良心。但是不善言谈的丈夫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无法容忍你这种自私的爱!”

是的,女人要学会“爱屋及乌”,如果真的爱对方,就必须关注对方的喜怒哀乐,想对方所想,爱对方所爱,把对丈夫的小爱,转化为对他家人朋友的大爱。

现在越来越多的已婚女性,都不愿意跟公婆一起居住,觉得不自由,没有共同语言。

黄丽娇的公婆扛了花生、红薯和嫩玉米从乡下来看望她和丈夫,因为丈夫要去加班,就让黄丽娇在家陪着二老,可丈夫走后家里的气氛就尴尬起来,黄丽娇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公婆拘谨地不知该说什么。不久,单位有事打来电话,她庆幸自己终于可以解脱了,可她不想让公婆单独留在家里,怕没有见过世面的公婆弄坏了家里的东西,就对公婆说:“你们去楼前的花园里晒晒太阳吧,那里人多不寂寞。”公婆下楼了,她“砰”的一声把门关上,连钥匙也没有给公婆留下。两口子下午回家找遍了整个花园也没有二老的影子,就试着往乡下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正是父亲,他们回家了。黄丽娇的丈夫和父亲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丈夫连一个改过的机会都没有给她,就和她办了离婚手续。她丈夫说:“她办了天理难容的事,不和她离婚,我一生都会对父母有良心的亏欠。”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懂得,要想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不能认为:我只要好好地爱丈夫就可以了,公婆与我无关。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爱他的出身,爱他此生卸不掉的责任,爱与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这就如同爱一朵花,既要爱它枝头的刺,也要爱它脚下的土,因为它们是血肉相连的。

爱对方,更要善待对方的亲人

一个人是不可能从与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的,如果夫妻双方都只局限于爱一人,就好像说喜欢你的眼睛,不喜欢你的四肢,把四肢割掉,怎能不带来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