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个农民在田间劳动,感到非常辛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感到更是苦不堪言。他每天去田里劳动都要经过一座庙,看到一个和尚经常坐在山门前的一株大树树荫下,悠然地摇着芭蕉扇纳凉,他很羡慕这个和尚的舒服生活。一天他告诉妻子,想到庙里做和尚。他妻子很聪明,没有强烈反对,只说:“出家做和尚是一件大事,去了就不会回来了,平时我做织布等家务事较多,我明天开始和你一起到田间劳动,一方面向你学些没有做过的农活,另外及早把当前重要农活做完了,可以让你早些到庙里去。”
从此,两人早上同出,晚上同归,为不耽误时间,中午妻子提早回家做了饭菜送到田头,在庙前的树下两人同吃。时间过得很快,田里的主要农活也完成了,择了吉日,妻子帮他把贴身穿的衣服洗洗补补,打个小包,亲自送他到庙里,并说明了来意。庙里的和尚听了非常诧异,说:“我看到你俩,早同出,晚同归,中午饭菜送到田头来同吃。家事,有商有量;讲话,有说有笑,恩恩爱爱。我看到你们生活过得这样幸福,羡慕得我已经下决心还俗了,你反而来做和尚?”农夫恍然大悟。
学会换位思考,不但理解他人,宽以待人,而且也让自己了解到自己的幸福,做到知足常乐。很多年轻人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抱怨自己的头脑不聪明,如果他们能够站在那些身残志坚的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我想他们就会停止抱怨,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来努力奋斗了。
换位思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立场、背景,而仅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那么就难怪有那么多小事引起的争端了。
《列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著名学者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白衣服外出会友,回家时,遇上下雨了,于是他脱掉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家。
一进门,狗没认出他,对他前扑后咬,大叫不止。杨布很生气,持杖打狗。杨朱马上拦阻,说:“你不要打狗,如果你的狗出去时是黑狗,回来时是白狗,你也会以为它是别人家的狗,把它赶出去的!”
人和人之间的误会也基本上源于这样的不理解,因为不了解对方的心理变化或者心情感受,从而不能给予正确的回应。学会换位思考,要对对方的思维方式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这种好奇会促使你寻找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猜想”对方的感受上。
一个人曾经这样问:“你们知道婴儿为什么会在人多的场合哭吗?”大家都猜测,有人说因为太吵了,有人说因为他要引起注意……这个人说:“有个心理学家为了了解真正的原因,他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来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婴儿处在一个满是脚的世界,没有微笑和温暖,怎么能够不哭呢?”
将心比心,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切身体会到对方的感受,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对于青少年而言,也是如此。当遇到家长的批评时,先不要与之抗衡甚至离家出走,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你身为父母,将来你的孩子做了相同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当和同学有矛盾时,先不要打一架再说,冷静下来想想对方的位置和感受,相信除了打架还会有别的解决方法;学会理解家长,理解老师,理解同学,这样你的人际圈才是和平、健康的。
有一个富翁非常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这些厨房里的工人自己负责自己的领域,互无干扰。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而且工人之间也产生了交往矛盾。
富翁面对这种情况,想出了一个对策,他重新分配了职责,让他们体验对方的工作。交换工作后,大家都体会到了对方的不易和辛苦。挑水的容易把肩膀压肿,切菜的容易把手弄破,生火的容易被呛到,做饭的容易被烫伤……大家都回到自己的职位以后,清扫工不再抱怨地面有水,总是难以打扫,他深刻体会到挑水的不易;挑水工不再抱怨切菜的活儿轻松,他也体会到切菜的复杂和烦琐;切菜的人不再抱怨生火工总是把屋子弄得呛人,他深知生火的工作才是最辛苦的……经过这次调换工作,所有的人都体会到了彼此的不易,他们相互理解,厨房的氛围融洽而和谐。
对于青少年如何交友,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网,这里有一个秘籍,那就是下面的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这个秘籍无非是告诉你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然后我们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当你掌握了这四条秘籍时,你会发现你的生活环境如同上面那个改善后的厨房一样,和谐而又温馨。
学会在的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很多青少年苦恼于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他们要么抱怨某某脾气不好,总是大喊大叫;要么抱怨某某不懂礼貌,不知道感恩……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也如同他们那样亮起了红灯,不要再埋怨别人如何了,首先从自我做起,多为别人考虑一点,这不仅仅是修身养性的秘籍,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捷径。
爱因斯坦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为别人多考虑一点是一种伟大的博爱,这种爱的形式可以拉近人于人之间的距离,让温暖充满你的人际圈。有的青少年或许有这样的疑问,我总是为别人考虑,总是吃亏。我只想告诉你的是,吃亏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你吃了一点亏,但是获得了更多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善待他人就是要多为他人考虑,人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有时候那种自私的天性总是让自己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因此误会就由此产生。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个人都要学会体谅他人,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送上一只扶持的手。
伟大诗人莎士比亚是这样诠释的: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多替别人着想是善良之人的天性。善良的人总以一种慈悲的胸怀看待他人,他们能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在别人犯错触及自己的利益时一笑置之,他们不会轻易动怒,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种生活习惯造就了他们良好的脾气,给予了他们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据统计,脾气好的人患癌概率要远远低于那些脾气暴躁、易怒的人。
赫本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记录:她从没看过心理医生。一位叫史塔勒的医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常在深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视明星的电话,要求他给予心理上的帮助。这些人都是衣食无虞,崇拜者如云,看上去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一些人。史塔勒作为心理学家,很想从赫本这儿找到一些研究上的突破。结果他发现,赫本做过六十七次亲善大使,在1956年到1963年间,她几乎每月都到码头监狱和黑人社区做义工。有一次她谢绝了贝尔公司每小时五万美元的庆典邀请,去医院给一位小男孩做免费护理服务。史塔勒对这一发现很重视,他认为这里面蕴藏着心理学方面的某种东西。他推而广之,对其他热心公益的名人进行研究,最后发现,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不良记录,他们同赫本一样,几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赫本的经历告诉我们,善待他人,多为别人考虑,这样会净化自己的灵魂。一个良好的心境才能带动身体的健康,而身体的健康才是人生奋斗的前提。
有人问毕加索:“你为什么对冒充你的画的假画毫不在乎呢?”毕加索说:“做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不能和自己的老朋友为难;穷画家作假,也是因为日子不好过;再说,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那些冒充我画的假画使许多人有了饭吃,为什么要在乎呢?”
为别人多考虑一点,是善良的品质,是博大的胸怀,是人际交往中的工具,也是青少年要具备的道德素质。懂得为别人多考虑一点就会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交往,如何做到宽容。如果每一个青少年都做到了这一点,我想我们的社会文明将又上一个台阶。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简短而精辟的话却道出了我们这一课的核心: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这个世界将没有任何纷争。
王伟和赵东是一个班的同学,王伟患有轻微的哮喘病,当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大时,他就喘不上气来。而赵东是出了名的“迟到大王”,每一天都是卡着时间走入教室,如果赶上他早上值日,他就利用大家早自习的时间来扫地。刚开学,两个人关系还很好,然而几周下去以后,由于赵东的早上值日,两人的矛盾就白热化了。那天,又赶上赵东值日,当大家都陆续开始晨读的时候,他才走进教室,拿起扫把扫地。教室中响起了王伟的咳嗽,他突然想起昨天有同学传话来,说王伟对他的早上扫地行为非常不满。他心想,我才不信你的哮喘有那么严重呢,还装咳嗽,我偏要早上扫。于是他扬起扫把开始扫教室,王伟一看赵东今天又在晨读时间扫地,再加上一阵胸闷,气就不打一处来,于是二话没说,走上前就是一拳。两个人就扭打在了一起,但打架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还遭到了班主任的处分。
事后,王伟和赵东一直处于冷战状态,谁也不肯让步,气氛非常不好。有一次,赵东看到一本书,上面讲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相互体谅,如果都能替对方着想,那么矛盾自然会化解。回到学校,赵东仔细地想了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他想如果自己也有哮喘,肯定也特别讨厌有人在清晨弄得尘土飞扬。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做得确实很过分,于是他主动找到王伟向他道歉。王伟面对赵东的主动道歉,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感动,他也意识到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就出手打人是非常野蛮的,两个人彼此沟通,相互考虑,矛盾就轻易地化解了,两个人从此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学会为别人着想,可以让你少几个敌人,而多几个朋友。肯尼斯·吉德说:“要多替对方考虑问题,如果你想发脾气,那么先暂停一分钟,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对方和你的立场不一样。”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如果彼此不迁就,那就很难达成共识。如果双方都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一下,那么彼此就能够相互理解,各自让一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种自私自利,只考虑个人利益的人是交不到知心朋友的。只有学会了为别人多考虑一点,你才能够获得“人缘”,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学会宽容,是助你积累人脉的重要途径
对于青少年而言,未来的世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时代,更重要的是一个人际交往的时代。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健康的人脉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积累你的人脉呢?古人告诉我们: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学会宽容,是助你积累人脉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多一个敌人,那么你的前行就少一条路;多一个朋友,你的前进就多一个帮手。那么如何化解冤家成为朋友呢?需要的就是宽容的美德。众所周知大禹治水的故事,多年用堵塞方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后来还是因为疏导而克服了洪水的泛滥。想想看,这里的疏导法与人际交往中的宽容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用宽容打开人际交往的死结,让友谊中的污水留走,为未来积累人脉。
春秋时,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国正卿自幼与公子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国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双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
为了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夜兼程向齐都驶去。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做了国君,为了报一箭之仇,想杀死管仲。当发兵攻打鲁国时,鲍叔牙对齐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仲不可!”齐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以重任。得到管仲之后,齐桓公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也在齐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在政治方面,实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措施。齐国很快国富兵强。齐桓公的宽容得到了“双赢”的局面,他的胸怀和气魄值得后人学习和瞻仰。
宽容他人,就是为自己服务。我们的人生路因为互助才更加好走,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抵挡得住风雨的袭击,才能跨越那些巨石的阻隔。学会宽容,让你的人脉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