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15109500000020

第20章 会议讲话(11)

(四)成为宣传展示平台

宣传展示平台,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综合的概念,包括非遗数字化平台,也包括网站和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展示窗口。要多元化展示,要运用多种手段展示,要多种途径展示。譬如西施传说这个项目,可以是书场讲故事,可以是西施文化展示馆,可以是西施文化节,也可以是西施故里遗迹遗址遗存以及导游。还有西施传说的衍生产品:关于西施的戏剧,关于西施的电影、电视剧,关于西施的出版物,关于西施的工艺品、美术作品,还有西施豆腐、香榧等土特产品。还有与西施相关的名人故事,比如范蠡、越王勾践、吴王夫差,以及东施效颦的郑旦。

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宣传非遗工作成就,展示非遗项目风貌,展示传承人风采,也展示非遗工作者的风采,展示地域乡土风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斑斓多姿,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要通过这个平台,形象地、真切地、生动地、直观地展示它的魅力它的风采,达到最好的宣传展示效果。通过这个平台,普及非遗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抢救保护意识,凝聚社会共识。

(五)成为文化惠民平台

孟老夫子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五子之歌》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胡****总书记指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文化惠民,是我党“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省委省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和落实,高度重视。非遗数字化平台,也应该成为文化惠民的平台。一是服务民众。可以设置办事指南、在线申报、在线查询、在线咨询、在线投诉、在线报料、问卷调查等栏目,对公众的咨询投诉及时解答处理。加强在线服务,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增强互动功能。提高办事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惠及民众。可以开辟在线展示窗口,如在线展厅(虚拟展馆)、在线音频视频点播、在线讲座。还可以逐步创造条件,搞非遗资源分布图,结合GPS导航系统增加非遗旅游线路功能。三是与有关文化惠民工程结合。譬如,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联动。

(六)成为电子商务平台

目前,主要电子商务平台有阿里巴巴、淘宝等。我们的数字平台,今后是否可以有一个功能,承担起电子商务平台的职能。这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我们的许多非遗小吃,也可以通过在线营销在线订餐的方式,拓宽营销渠道。许多手工技艺项目,有市场需求和效应的,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拓宽营销渠道。譬如衢州邵永丰麻饼,可以网上网下营销结合。当然非遗项目在营销中要体现非遗的特征,如代表性传承人传统麻饼制作技艺和烘烤技艺的演示,各类各式麻饼,食品安全(芝麻等原材料来源),食品卫生(制作工坊环境),还有非遗标识与省遗标牌的亮牌,企业文化的宣传等等。表演艺术项目,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通过在线视频展演、提供演出菜单等方式,为演出公司和邀请单位提供选择。明年是龙年,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估计邀请单位很多,忙不过来。民俗项目,可以通过在线介绍,吸引驴友摄友以及游客来观摩体验和旅游。还有,非遗电子书、演出碟片的在线销售。瑞安鼓词的演出光盘,据说一年的销量上百万张。有围墙的门面店与没围墙的网店,影响力肯定不一样,网店的辐射面要大得多。电子商务,不只是开个网店。理论上网络的受众无限大,无穷大。

上述六大平台,是一个分步建设、逐步递进的过程。我们设想,通过六大平台,构建全面覆盖、以人为本、服务先行的非遗数字化综合平台体系。

三、数字化建设,是非遗事业管理工作的重大变革

(一)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人类历史上有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大概十年前,我在英国格拉斯哥参加国际图联会议,格拉斯哥是蒸汽机之父瓦特的家乡,我参观了格拉斯哥大学和交通博物馆。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国家。也促使欧美诸国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把人类社会推向了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作为标志,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使美国和德国成为了世界强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二战时期,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或计算机时代”。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互联网,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这两年兴起的微博,是信息化进程中的一朵奇葩。昨天,新浪微博年轻专家的专题讲解,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微博是传播媒介的革命,是一种传播方式的革命。微博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办报的人,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信息化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机遇,也为非遗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二)管理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

现代技术手段对我们管理方式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已经充分领略,或者更准确地讲已经初步领略。譬如2008年,我们启动了非遗QQ工作群,有文件可以直接在线传递,有问题可以直接在线答疑。申报第三批国遗项目的时候,我们在群内在线答疑,效果很好。再如,2007年我们开通了浙江非遗网,2009年又对非遗网进行了升级改版。的确如曾老师说的,非遗网发挥了宣传展示窗口的作用,发挥了简易数据库的作用,发挥了思想观点相互交流的作用。浙江非遗网的访问量每月在2万人次以上,网民分布不仅覆盖国内各省份,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点击率来自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再如,还有视频会议、在线讲座等应用,使距离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使你在几百里之外却犹如亲临现场。数字平台的构架和构建,肯定将带来非遗工作决策系统和管理方式的升级换代。这一数字平台的充分应用,以及系统智能化数据的挖掘分析,肯定将在非遗资源更好的“三贴近”更好地“三服务”中,更好地让社会共享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作用。

政府信息化,不仅代表着先进的技术,而且也代表着一种新思想新思维。政府信息化将会大大促进管理方式的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且带来的是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

(三)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大家都充分感受到,都有切身体验。我们还要进一步掌握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这两天,各位专家的讲课,都很实用,都很有效果。譬如,曾老师讲到的批量的文字、图片资料一键式导入。还有,数字化工具对于海量资料检索的作用,譬如在统计方面的作用,再如今后系统内的在线交流,在线讲座、在线咨询、在线访谈等。毫无疑问,数字化手段将大大提高政务事务的处理效率,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非遗事业不断向前开展开拓,摊子铺开了,收不拢了,上马了下不来了,工作量无穷大,怎么办?以前,我们想到的是向领导要人,但事实上我们就这么几个编制,现在,我们要向数字化要人。工具先进了,技能技术技巧掌握了,一人可以顶仨,一人甚至可以顶30人。以前宁波普查资料的输入,招募了上百个大学生志愿者,搞了半年多。上个月,我们省数据库专家到泰顺进行数字平台数据录入的测试,泰顺的3万多条普查线索导入只用了不到2天时间。数字化手段的充分运用,将大大地解放生产力,我们的办事效率也将大大提高。数字化使上传下达更直接,可以一竿子到底,大大减少中间环节,使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沟通更为快捷,更为经济,更为有效。

(四)扩大宣传效应的必然选择

通过数字化,大大扩大宣传的效应,这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浙江非遗网,滚动信息,每天更新在五六十条以上。如果对活动进行网上直播,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受众多。我们搞个演出活动或者是博览会,现场观众不多,行政成本很高,社会效应也就不能充分体现。以往我们搞活动,往往注重邀请传统媒体,在这个网络时代,也许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的影响更大。地方报纸,只有当地人看,而且当地人也不一定看,外地人更不会看。如果通过网络,通过微博,主动向受众输送,你不看也不行。这些道理,昨天的新浪网张苗苗讲得很透彻。今后,我们搞活动要重视邀请网络媒体参与联办,譬如我们打算搞非遗主题歌大赛,可以跟浙江在线、新浪网等联办,还有我们系统内的网站联办。微博,是一个新生事物,微博,是一个超级媒体,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微博这个平台搞一些与非遗结合的微口号评选,还有微故事、微电影、微活动、微直播,创出微非遗的品牌。搞微博,我主张搞集群,搞联动,我历来反对零打碎敲、鸡零狗碎、小打小闹,要搞系列,形成一个系统。个人微博往往成为个人情绪的宣泄,成为一种秀,只有搞成集群,才更有宣传效应,才更有正面效应,才更有主动效应。小活动要大宣传,搞了活动没宣传,等于只搞了一半,等于没搞没做到位。我们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需要有一个或者说多个广泛的通畅的有效的传播渠道来更好的宣传,扩大非遗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眼球就是经济,眼球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生产力。通过数字化营销,是我们顺势而为的选择。

(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必然选择

藏是为了用,建是为了用。建数字化平台,绝对不是仅仅把各种资源资料束之高阁,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资源要盘活,要再利用,要增值开发。我们海量的资源庞大的资源,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这种开发利用,一种是公共性的公益性的。譬如网上欣赏,包括开设网上书场、网上营业吧、网上戏院、网上虚拟展馆等。建非遗馆,将是今后一个阶段非遗工作的重点,建网上虚拟展馆,也应该与之相呼应。还有,能否开办网上传习所?

另一种也可以是增值的,可以有经济效益的。我们的许多食品方面的项目,许多手工技艺项目,许多生产性保护基地,能否开设网上小吃店、网上超市、网络营销基地,进行网上营销推销促销?前面讲到开设电子商务平台,就是为了在供需之间搭起桥梁,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开拓市场。但是强调一点,这种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只能由企业或个人来做,而不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做。我们是引导和推动,传承人和企业是主体。

昨天张苗苗介绍的四川会理县的例子很典型,会理县“领导悬浮照”危机公关很成功,化危机为机遇,而且借鸡生蛋借题发挥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结果一个危机事件华丽转身为成功的城市营销,顺便还推销了一下美丽的会理风光,高明!张苗苗还介绍到旅游系统微博做得很好,提出了非遗与旅游结合的建议。六中全会对于促进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有专门的强调。我们能否搞个网上非遗旅游节,能否搞个网上传统节日旅游导读?非遗旅游导读,这也是非遗分布图的一个功能。

(六)非遗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非遗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数字化将成为非遗事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非遗事业腾飞的“加速器”,要让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一是数字化对于非遗决策的意义。没有数字化系统,就可能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没有办法做系统分析,没办法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二是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实时的动态的进行资源管理。文化部已部署在明年第一季度进行国遗项目保护情况督查,我省对实施国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作了部署,但是今天我们来不及运用项目管理数据库进行项目保护情况的监测,也许我们在明年下半年就可以用上这一系统了,就可以主动地及时地把握和掌握各地各个国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情况。三是为公众参政议政表达意见创造机会,为政府主管部门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创造机会。四是创造无纸化办公环境。我的办公室像个资料库,各种资料材料层层叠叠,我开玩笑说,我的办公室是三个通不过,消防通不过,形象通不过,卫生通不过。也许,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这些海量资料,一个U盘一个硬盘就能搞定。五是建立无印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行政管理的透明度,这将是政府职能改变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重大创新。非遗数字化建设,不仅是简单地将行政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非遗管理职能的转变,是我省非遗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是我省非遗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

从总体上看,虽然我们的文化工作包括非遗保护工作对数字化工具有所应用,但是在数字化进程中,我们是滞后的,我们已经落后了。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跟上潮流。这次培训班,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洗脑,也是一次观念革命。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一变天地宽,脑筋急转弯、豁然开朗。路通百业通,思路决定出路。“十二五”还有四年,我们能否提出非遗数字化建设的四年目标: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第四年形成非遗数字化浙江样板?!通过非遗数字化建设,促进数字非遗、智慧非遗建设,促进浙江非遗事业蓬勃发展。

四、数字化建设,是推进我省非遗事业发展的重大战役

浙江在非遗保护工作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非遗普查浙江模式,名录项目浙江现象,保护传承浙江经验,为全国所瞩目。非遗数字化建设,是非遗事业推进的第四大战役。要打好这一战役。我送五句话给大家作为寄语:

第一句话:精神决定一切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人就和动物没什么区别”。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有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有时这种精神可改变你的一生,有时开端是出人意料的,但经过拼搏,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往往结局就在情理之中。我总觉得精神是万能的,这有点唯心主义,但只要有一种精神,有一种信仰,去追求,去努力,目标就能实现。我们官方的浙江精神十六个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我们民间的浙江精神就是“四个千”: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最后赚得千金万银。实际上,这也是浙江的普查精神。这个金银就是富有含金量的普查成果。杨厅长曾经评价非遗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我们浙江非遗人,始终有着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干劲,超常的效率,超常的奉献,才赢得了浙江非遗事业的超常发展。我们浙江非遗人,就是用这种特别的精神,用这种超常的精神,才赢得了今天的成就。刚才给大家上课的省专家林敏馆长,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热情高涨,激情迸发,精力充沛、精神抖擞干事业。他就是典型的浙江非遗人的代表。在非遗数字化建设中,我们要保持和弘扬这么一种精神!

第二句话:思路决定出路

非遗数字化建设,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多少模式可以参照,没有多少样板可以遵循。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家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热情,共同参与数字平台建设,参与数字平台的完善。目前我省非遗数字平台总体有了框架,但许多问题上还要再深入思考,各地在操作实践中也必然会遇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群策群力去解决。省非遗数字平台通体构思,整体设计,但有统也有分,各地规定动作要做好,自选动作要创新,共同完善和建设好数字平台。浙江非遗进程中,始终体现着自觉的自主的创新意识。宁波普查“三级联动”模式,打开了普查的瓶颈。宁波在非遗保护上探索“三位一体”模式,为名录项目的保护创造了经验。宁波是浙江非遗工作创新的窗口,也是各地非遗工作创新实践的榜样。浙江非遗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就在于我们始终创新思路创新实践,就在于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我们在非遗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仍然需要大胆设想大胆设计,仍然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创造。

第三句话:能力决定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基层文化站工作,那时候对文化站长的知识能力要求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各系统,下面大总统;要样样能、件件会;要当万金油。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的非遗干部要向基层的文化站长学习,要成为非遗工作的多面手,要成为非遗工作的百晓百搭。如果你到基层去做普查做调查,到基层指导抢救保护工作,人家问你问题,你一问三不知,人家请你指导,你说这方面我没研究,也不能胡说八道,那你就不是称职的非遗干部。非遗工作涉及面很广,我们必须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知识都有所涉览,必须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专家学,向传承人学习。要好读书学新知,要博览众书,要不断丰富非遗知识面,要一专多能,要逐步成为行家里手。我们既要成为非遗事业的开拓者,也要注重在理论素养上提升自己,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同时,在数字化时代,增强数字化知识,强化非遗数字化建设的意识是当务之急。当一个时代势不可挡的来临之时,我们只有顺应它,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在其中谋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非遗数字化是一项重大创新,我们也面临着信息技术能力建设的重大考验。当下,我们非遗工作系统的人员对数字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与数字化接轨的意识不强,数字化应用水平也不高,各地要加快培养数字化技术人员,要加强全员培训和培养。省厅也将大力加强对工作系统各位同仁数字化技能的培训,加强非遗数字平台运营能力的培养。这两天,各位专家老师给大家进行非遗数字化的启蒙教育,相信大家深有启发,深受启迪。特别是曾和老师,曾老师已退休多年,但是他活到老学到老,成了一位计算机专家,大家要向曾老师学习,向曾老师看齐。在座的许多是年轻人,年纪轻嘛,八小时内要拼命干,八小时外要多奉献,还要多学习。人跟人的差别不在八小时以内,差距就在八小时以外。要想多学一点,要想出成绩出成果,没有什么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贡献一些业余时间。学习好才能工作好。

第四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有句话,战略决定成败,也有句话,细节决定成败。秦始皇的军师李斯曾经说过:“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百度一下,有不少类似的表达: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滴水成川、积水成流,还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者,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非遗数字平台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大量原始材料的输入和基础数据的导入,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但是又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构架非遗数字平台的基石。省非遗数字平台,通体构思,整体设计,自我感觉应该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通过基层一线来测试和检验。我处在泰顺进行试点,得到了泰顺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县非遗中心季海波主任,实践经验丰富,计算机应用水平也高,他会同我们数字平台的技术总监等技术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输入导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好像是小问题,但都关系到大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细节更在于态度,更在于认真。季海波说,注重细节变成工作习惯了,习惯成自然了。大事是从小事累积起来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第五句话:作风决定效率

作风,指的是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贯的做法和做派。我这里讲的是工作作风,是指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浙江非遗事业大步推进,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喜人的景象,生动的景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浙江非遗人包括志愿者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干出来的。新世纪以来,这近十年来,我们的各位同仁舍小家、顾大家,“5+2”、“白+黑”,星期六不休息,星期天也不一定休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勇于牺牲,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干出了一片新景象。各位同仁以对历史、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作多情、自加压力、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共同创造了令人惊羡的“浙江经验”。我总是说,浙江非遗工作取得今天的成绩,在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于传承人的自觉担当,在于专家学者的倾心指导,在于媒体的推波助澜,在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于人民群众的真切拥护。同时,也在于我们非遗人的一腔情怀、满腔热血,在于我们非遗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于浙江非遗人有一种精神,有一种作风。没有这种良好的精神和作风,再好的机遇,都将会失之交臂。党的作风是党的生命线,非遗人的作风也关系到非遗事业的兴衰成败。

今天参加会议的多数是年轻人,非遗数字化建设需要老一辈的指导,更需要年轻人的担当。毛主席说,你们年轻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春就应该精彩,因为投身于壮丽的事业,因为事业的壮丽和精彩而精彩。非遗事业的希望属于你们,非遗事业的未来属于你们!

智慧创新 破解难题 增强实效 服务人民

2012年3月27日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唐县长很详尽地给大家介绍了海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厚的非遗,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唐县长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之深,情之切。我觉得,要做好一项工作,要开拓一项事业,关键在于充满热爱,有饱满的热情,有认真的态度,有真挚的情怀。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做好非遗数字化工作的根本保证。谢谢唐县长。

我们这次会议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大家手头有一份材料,这是去年12月19、20号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推进会议的材料汇编。其中印发了杨厅长和陈瑶厅长的讲话。两位厅长的讲话,对非遗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了充分强调,对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推进非遗数字化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基本方向和思路。非遗数字化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是我省继非遗普查创造模式,非遗名录浙江现象,非遗保护浙江经验之后的新的起点,是我们要打响的第四个战役。我们要让非遗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要让非遗步入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前进,要让非遗事业进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跨越。我们今天的会议,是去年年底会议的延续,是去年底会议的进一步抓落实,是去年底会议的贯彻和实施。在杭州会议之后,我们紧接着召开这次非遗数字化试点工作会议,希望在非遗数字化工作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有关键性的进展,在具体实施和操作上取得和积累宝贵的经验。我们在座的12个试点县的工作非常重要。怎么样把这个好事办实,把这个实事做好,发挥好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期待着各位和各地的共同努力。抓点不是目的,是为了以点带面。这次会议,我们希望取得成果和成效,然后延伸拓展到全省,推动全省非遗数字化建设取得全面进展。

这次会上,我省非遗数字化建设的专家进行了系统的非遗数字化平台构架的讲解,进行了非遗普查和名录项目以及各类基地数据信息采集和输入的范例介绍,进行了计算机技术具体操作的辅导,并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难杂症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相信大家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澄清了模糊认识,找准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技术。整个非遗数字化平台体系很复杂,但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我一向要求要傻瓜可操作,要实用可行。简单不是一味的减少,不是偷工减料,是为了向更可行、更具操作性、更加实用,也更加高效的方向迈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本事,是一种做事的更高境界。应该说,我们省里的非遗数字化建设的团队做到了这一点,体现了这么一种理想效果。

这里,我也按照简单简约的要求,用几句话或者说几个字来概括和提炼下一步我们的工作任务。

一、对试点县的要求

这里我用五个字来概括:

(一)人

人是根本。这里主要指系统的管理员、操作员。每个县一个管理员,若干操作员。要求全员操作,每一个非遗人都要能操作会操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只要有了好用的人,熟练掌握技能技术技巧的人,非遗数字化指日可待。采集录入要有专人负责,技术操作要有人服务,平台终端要有人管理。人要选好,选准,要有责任感,要热爱,要倾心投入,还有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要熟练掌握。

(二)学

学是前提。学什么?杭州会议上,两位厅长的讲话,关于非遗数字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要认真学习,要深刻领会。专家提出的非遗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总体框架和思路,以及技术操作方面专题的专门的专业的要求,都要认真琢磨,要反复领会。另外,我在省数字化推进会上提出的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为谁建,建到什么程度,都要搞清、弄懂。这次会议也是以会代训。试点单位要先学一步,学深一点,胸有成竹。这次会议既是对试点单位的培训,也是面向11个设区市面上的培训。要分批培训,上岗培训。所有人都要培训。

(三)建

建是基础。建什么?一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各市县都要有相应的基本设施设备的配置,譬如高性能电脑、专业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录音笔、投影仪等设备。性能太差的,要置换。这是基本投入,该花钱的要花钱。二是服务平台建设。省里的平台起到总体构架和技术支撑的作用,但是考虑到存储容量有限,各市要建存储中心,各县也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搞平台建设。三是资源建设,也就是内容建设。普查、名录、传承人、各类基地的各种各类资料,要立体的、动态的、经常性的导入。四是网站建设。每个市都要有一个网站,县里有条件也要搞。省市县三级形成网站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四)管

管是关键。管字体现在:权限管理,授权管理,内容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还有知识产权管理等。这些讲的是管什么,至于怎么管,我们目前也说不清。抓试点,就是希望通过点上的探索和突破,来研究解决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要有问题意识,试点县市要善于发现问题,对待问题不回避,既要不等不靠不拖延,主动作为,及时解决问题,也要及时将矛盾上交,遇到的问题及时向省非遗信息办反映,便于省里了解各地的真实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省里平台要起到统筹管理的作用,要直面基层的问题,研究和提出管和用的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五)用

用是目的。用,体现在使用、运用、利用。一是要实用,二是要管用。这是检验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准,这也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譬如检索,譬如在线申报,譬如信息发布传播。允许发布的东西要尽可能地发布传播,扩大社会效果。这里有个跟相关部门的协作和相关资源共享的问题,我认为只要有利于非遗保护,只要不违背有关知识产权和保密的原则,都要支持。一是纵向的工作系统内使用,另一个是横向的跨部门的使用,还有立体的面向社会的应用。有些是公益性的用,有些是商业性的用,当然要内外有别,要区别对待。要十分注重利用数字化成果,运用数字化手段,对非遗资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开发的东西很多。要建一个管一个用一个,边建边用。如果搞数字化搞了一年,闭门造车,自娱自乐,社会看不见摸不着,建设成果没有让社会共享,肯定不行。要放大效应。

二、对各市的要求

也是五个字。

(一)点

我对整个试点县工作的建设,要求做到两句话:规定动作做好做到位,自选动作创新创特色。争取试点县输入任务3个月内基本完成。各市要加强对试点县的关注和指导,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上等下靠,要积极主动会同试点县破解难题增强实效。

(二)线

这里指纵向的关系。省市县三级,要上下对接,上下协同。省里是总站,市一级要成为存储中心,成为枢纽,县是节点。省里统筹,市里要配合和会同省里做好对所辖县市区的协调协作协管,要做好指导工作。市一级,要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对于市一级,也是两句话:对上回答问题,对下解决问题。

(三)块

整个数字化平台,六大数据库的构架,是块状结构,相对独立,相互联系。首先是前三个:普查资源数据库、项目管理数据库和事业管理数据库,然后是集成志书、影像资料和管理平台三个数据库。系统的实施,分步推进,依次递进。各市也是分步推进,依次递进。对于六大数据库的实施,也是两句话: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当然希望大家尽力而为。取法于上,得乎其中。

(四)片

考虑到各地技术力量不均衡,有的搞得很明白了,有的还摸不着头脑。所以,我们设想设立分片区联系制度,相关的市和试点县,建立片区协作组。依托协作组这个平台,取长补短,相互交流经验,彼此学习借鉴,共同研讨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好经验好办法变成大家的共同的财富。对片区也是两句话:立足自力更生,坚持共同提高。省里对应每个片区安排一个专家,掌握动态,解决困难,分片指导辅导督导。

(五)面

也是两句话,就是四处点火,全面开花。各地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后,要做好总结,然后加速加力加强,把握时机,全面铺开。我们争取试点县3个月内基本完成数据输入任务,6个月内基本完成面上的数据输入任务,然后利用3个月时间查漏补缺,拾缺补遗。总体上用1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非遗数字化平台构建,然后总结和表彰。

三、对省非遗信息办的要求

对非遗信息办的要求,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对省非遗办自身的要求。也是五个字。

(一)教

指技术上知识上的教学、教授,也指精神上的教育、教化。教,体现在专家的言传身教,也体现在专家的以身垂范。这次会议,系统安排了非遗专家和信息化专家的讲课,包括信息化知识、计算机技能基本知识,平台应用与管理的讲解,也包括通过平台的应用对非遗事业管理的系统要求。我想,更值得学习的是,省里专家贯穿于始终的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意识,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走在前列的意识。专家言传身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精神。我们要学知识,更要学精神。

(二)化

指的是工作的深入深化,也是保护成果的转化,管理方式的优化,也包括把非遗工作繁复的事象抽象化简单化,使我们的非遗事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另外,还要认真总结提炼破解难题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给予固化和制度化。

(三)传

包括数据传输,包括成果网络传播,也包括下一步的网上传承传习。还有在指导试点县工作和指导各市面上工作的过程中,省非遗信息办要做好上传下达,下情上传,及时掌握各地动态,传递信息,传授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推动非遗数字化取得预期效果。

(四)帮

指的是帮助帮忙帮扶,要为基层解惑答疑。包括数字化平台推进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包括非遗数据资源的二度开发,也包括帮助做好非遗数字资源利用工作的策划和宣传。要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具体困难和问题。当然,这个帮字,还体现在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加强工作的督察督导督办,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带

要带出一支队伍,带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带出一种求真务实的作风,带出一片新气象。浙江的工作有今天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令行禁止,步调一致,雷厉风行,真抓实干。非遗事业要薪火相传,我们的队伍也要后继有人。省信息办要带头和带领大家把非遗数字化任务完成好,并希望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带出一批熟练的非遗数字化应用的实用人才。通过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圆满完成这份光荣的任务,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对所有非遗干部的要求

还是五个字。

(一)天

要接天线。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战略目标。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强化使命感、责任感,要勇于担当,敢于实践,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省政府决定将对一批非遗保护的有功之臣进行记功表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们这项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我们既往成绩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体现了对我们这支队伍的亲切关怀和殷勤期待。我们躬逢其盛,我们肩负重任,我们应该不辜负这份荣誉,不辜负期待。

(二)地

要接地气。非遗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大地的文化。我们拥有丰厚的丰富的非遗资源。在非遗大普查中,全省普查出了270多万条线索,重点调查了15万多个项目。我省有人类非遗项目9个,国遗项目187个,省遗项目586个,还有一大批的市县两级名录项目。我们还有覆盖全省的星罗棋布的这么多的各种各类的非遗基地。我们浙江非遗保护工作有丰富的生动的实践。这些为我们非遗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非遗数字化,说白了就是非遗工作实践的体现,就是非遗工作成果的转化。

(三)人

事业以人为本。在座的或者不在座的各位同仁,有些是老同志,经验很丰富,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年富力强的,要成为主力军,成为骨干;年轻的,要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组织上也要对年轻人加紧培养,推上前台,有的时候做一些拔苗助长的事情也是可以的。中央对领导干部有要求,要求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作为文化人非遗人,我们更应该有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我们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大事的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队伍。

(四)法

要探索和掌握方式方法。非遗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省里要琢磨、要思考、要研究,各地也要去探索、去总结、去提炼。单靠省里是不够的。实践出真知,历练长才干。各地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探寻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实践的成果,要及时转化为制度成果。我们不但要出台一整套的技术方案,也要争取出台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构建科学的实用的非遗数字化体系。

(五)道

我们要走出一条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非遗数字化道路。我们有成功的非遗保护实践,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准备,有切合非遗工作实际的数字化平台构架,我相信,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搞出一个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浙江特色,体现非遗特性,体现信息化时代特点的新模式。

我提出这20个字,是将我们的工作化繁为简,是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基本想法,供大家参考。希望我们的非遗数字化平台建设,基层欢迎,社会满意,能够以实实在在的效果服务人民。希望试点县都成为省里的示范点,希望大家走在全省前面。我也希望全省任务完成之后,我们能够在非遗数字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做出贡献。最后两句话:全省一盘棋,全社会共享。

鼓足干劲求突破 激情干事争上游

2011 年8 月5 日在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分管局长、非遗处长会议上的讲话。

借浙江省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座谈会在缙云召开之际,各市文广新局分管局长和非遗处长都参加了会议,我们开个套会,交流和研究今年下半年工作,以及今后一个阶段工作。下一步我省非遗工作,总体上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思路来推进。具体是:

一个引领

就是规划引领。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得编制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思路清,方向明。思路决定出路。规划是个纲,纲举目张。“十一五”期间,浙江非遗工作之所以大踏步前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省由两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颁布出台了浙江省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通体构思,整体设计,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了构建五大体系,明确提出了抓好八个重点,提出了保障措施。长计划短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非遗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工作要深入深化,要延伸拓展,要转型升级,要提升水平,更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引,更需要科学规划发展思路。我处已拟定了“十二五”浙江省非遗事业发展规划草案,将抓紧组织讨论和修改,争取尽早提交厅里审核和颁布实施,使我们的工作有规可依,使我们的事业有章可循。规划的意义在于实施在于落实,在于把规划的蓝图变为生动的工作实践,在于把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化为现实。如果不抓好落实,规划就成了鬼话,就成为一纸空文,就成为无果之花。

两个精神

“非遗法”精神和六中全会精神。今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保护有了国家大法,非遗保护有法可依了。虽然“非遗法”在刚性上强度上保障上还有欠缺还有遗憾,但对于非遗保护的意义,依然十分重大,非常重要。我厅在今年文化遗产日前夕,在全省启动了非遗法普法活动月八个百系列活动,各地积极响应和呼应,形成规模形成声势,形成热潮。我们要继续抓好非遗法的学习宣传,抓好非遗法精神的领会和贯彻,依法行政,依法保护。7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议题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中央全会将专题研究文化的发展繁荣,意义很深远。相信对于非遗保护工作也会有专门的强调和要求。我们要积极迎接六中全会的召开,要未雨绸缪,届时要及时做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非遗法精神和六中全会精神,是方针是指针,是灵魂是统帅,是依据是根据,是思想武器和理论武装,也将是行动纲领和行动指南。

三个层面

省、县、村三个层面。省里,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通体构思,整体设计。县级区域,包括各县市区,是枢纽,是关键。老话说,郡县治则天下安。从我省行政层级来看,县市区处于承上启下的正中间,县级层面承上启下,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对于上级精神的贯彻和落实,至关重要。县级区域规定动作要做好,自选动作要创新,要有特色。县级层面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基石保障了。县级层面工作做活了,我们的事业就生动丰富了。县级区域做强了做大了,全省非遗事业的发展繁荣指日可待。村一级,是非遗事业的根基根脉根本。非遗是乡土文化,草根文化,民间文化,是百姓文化,生活文化。大量的非遗蕴藏在广袤的乡村大地,要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和加强非遗保护,加强文化生态的保护。传承文脉,彰显特色,张扬个性,发挥优势,呈现美丽。省、县、村三个层面盘活了,抓好了,全省必将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家灯火的兴旺景象。各市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摸清下情;既要对上回答问题,又要对下解决问题;既要做好上下衔接对接,又要做好实施实践。

四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