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15109500000028

第28章 市县讲评(7)

另外是文化产业,我觉得对路桥来讲,文化产业的确很重要。刚才徐区长也强调了,应部长也讲了这个构想。路桥的经济发展,总不能都是废铜烂铁,或者是塑料,这些东西是不是可持续?这个东西会不会对生态造成污染?现在讲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在又有这么一个契机,台州学院、中国美院文化创意中心设在你这里,能不能结合做这文章?刚才有同志讲文化产业发展要无中生有,我倒建议是小中见大,还是要有点文脉有点根脉,然后借势发挥借题发挥。

第三,发掘亮点

这个亮点也是一个特色的问题。现在像十里长街这样的老街,浙江省还能找出几个?弄不好就你独此一家。这个文章你不去做,我觉得实在可惜。刚才吴区长在车上也讲到老街业态的调整,郑敏强书记也赞同这个意见,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条街总体上保持原生态,但街区文化韵味不浓,感觉一是理发店多,二是卖迷信品的多,三是服装店多。偶尔有卖粽子的,做秤杆的,还有箍桶的,看到很亲切。能不能把一些老底子的,包括酿酒等工艺,包括做年糕的等,有点传统文化的,有点韵味的,让人家来了以后有点感受的东西,充实进去,丰富起来。古街上有一座岳飞庙,规模不小,香火很旺,敬香的老太不少。这座庙对于古街很重要。这条街我觉得可以作大文章,大做文章。这条街,应当好好规划一下,找准定位,丰富内涵,彰显特色,使十里长街成为反映城市历史风貌特色的重要景观,使它成为路桥与众不同的文化资本。

另外一个就是五凤楼,四合院组合,规模不小,特别是五凤楼的屋脊有许多“凤头”,造型别具一格,美观别致。但是这个五凤楼里边空荡荡的,有点可惜。能不能把这个楼利用起来,搞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搞点图片、实物,再就是把民间艺人引进来,体现你这里的文脉,和旅游结合,发挥功能作用,社会效益最大化。

再一个,路桥历史丰厚,搞收藏的人多,而且“资本家”多,有钱人多,有没有政策支持一下,促进民间的力量建一些民间博物馆、非遗馆,把它展示、呈现出来。现在鄞州区已经有20多个民办博物馆和非遗馆,德清民间建了60多个馆,安吉是一村一品,现在已经有35个村级的展示馆。我觉得民间力量建文化遗产馆,这是一个文化现象。有些是博物馆,有些是非遗形态的展示馆,我们非遗工作部门与文物部门都有责任给它支持,工作一起做,成绩各自报。路桥有基础有条件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第四,破解难点

这个难点,讲来讲去还是人财物的问题。我觉得,一是专项资金还得有。浙江非遗保护条例要求很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这个地方法规2007年颁布,至今已经有五年了,要依法落实。我们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一年非遗经费也有五六十万,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如海宁每年非遗经费上千万。要做一番事业,要有经费保障,要有财力支持,而且要制度化。不能是徐区长很重视,有点资金,后来徐区长另有高就了,这个资金也许就不了了之了。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制度化、规范化。还有一个,能不能利用一些民间资本的力量做点事情。这点刚才讲过了。

再一个是加强专业力量。区非遗保护中心有一个编制,但是一个编制是一个岗位,而不是一个法人单位。徐区长能不能再进一步重视一下?总得有个三五个编制。博物馆大概也只有两三个人,也要人的。事业以人为本。普查成果的整理编撰和出版,非遗项目的申报,非遗基地建设,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组织,文化遗产实物资料的征集,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以后非遗场所的运行管理,等等,都需要人,要有机构办差,要有人办事。今天我们区非遗中心的同志,他是如数家珍,满腔热情,但是更多的事情他也承担不了,人手还远远不够。另外有必要筹备建立非遗保护协会,把方方面面有识之士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共同参与非遗保护。

还有,区里有考虑建一个灵山遗址博物馆,灵山遗址挖掘的遗物遗迹遗存也不是特别多,杨厅长说要综合运用,我很拥护。我觉得可以考虑挂三块牌子,既是灵山遗址博物馆,也是路桥区的博物馆,还有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互进,相互呼应。特别是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然有着紧迫性,多数老艺人年事已高,风烛残年,人老珠黄了,我们还是要进一步抓紧抢救保护的步伐,要有保护传承和宣传展示的平台。当前人财物这块,是制约路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的瓶颈和难点。要有所突破。

第五,制造热点

这个南官讲堂办得很好,现在190期,等到200期的时候,能否做点文章?我觉得这是一个区域文化现象,我不知道浙江省现在搞了200期的讲坛有多少个?弄不好你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讲坛的意义,就是体现核心价值,传播科学知识,弘扬人文精神。这个事情,你们和新闻媒体联系衔接下,好好策划做个宣传,我觉得要做点事情。这个既是我们公共图书馆功能作用的见证,同时也是对公众开放服务成果的缩影。我觉得宣传了这个讲堂,也是宣传了全省。

还有中国(路桥)商都文化艺术节怎么样进一步做出影响的问题。我也是孤陋寡闻,不知道用商都文化艺术节这个概念的地方还有没有。而且你们打的是中国的牌子。我不知道这个活动,展示的是路桥自己的东西,还是邀请一些大牌明星来演出演出?是围绕商都主题做文章,还是一般性的文化艺术演出。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做?我觉得可能还是先考虑一下搞成什么样的,还有怎么去做这个文章。我厅公布了18个重点扶持的文化节庆活动,今后肯定还会公布第二批,这个商都文化艺术节有没有可能争取上榜。我想关键是要体现人文内涵,体现商都文化特色,体现国字号的品牌效应。

多年前,路桥曾经承办过一个全省的商都文化论坛。我觉得商都文化这个文章还可以继续做,能够进一步凸显彰显,进一步弘扬张扬。

浙江是个市场大省,路桥作为商贸古镇,作为商都,能否出点成绩,出点经验,成为在全省值得推广的一个经验,或者成为一个现象,或者成为一种模式?

第六,把握节点

这个节点就是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将于今年底召开,届时各项工作将铺天盖地部署下来,文化也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要抢抓机遇,特别是要抓住当前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机遇,要抓住这半年多点时间的机遇。我们文化局要有这个意识。你现在和徐区长汇报,争取一些编制问题,争取一些政策措施,争取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徐区长现在肯定会给你划个圈,给予特别支持。所以要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加紧一些工作措施,大家辛苦一点,为事业发展留点空间。

我就提这些意见。路桥区新一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实施,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也为路桥文化遗产事业的稳步提升和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希望路桥区不仅要创省级文化先进区,或者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而且要有目标创建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示范区。希望路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开拓进取,争先创优,提升水平,更上台阶。要有雄心壮志,要志在必得。

在奋进中突破 在赶超中跨越

2012年4月20日在浙江省县级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包括县市区,在我国行政层级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县级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是条块交汇的结合点。谢剑锋县长,从宏观来讲是七品芝麻官,但官小责任大;从微观来讲是“父母官”,要致富一方,造福一方。县级区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县,除了不管外交,从职能上讲,其他方面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差不多,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科教文卫体,人财物经贸,公检法司安,老少工青妇,老少边远贫,甚至吃喝拉撒睡,都得管。县委县政府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县级区域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基础地位,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当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也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厅召开全省县级区域非遗保护工作现场会,推广开化经验,推进县市区非遗保护事业,对于全省非遗事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瑶副厅长在会议开幕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开化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概括提炼,对各综合试点县的实践进行了总结梳理,对新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作了部署和强调。陈厅的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入推进县域非遗保护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各市或综合或专题,或市本级或指定一个县,或理论探讨或经验介绍,或谈感想体会或提出意见建议,相互交流探讨,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启发启迪。马来法老师、吴露生老师、都一兵老师,三位省专家把多年的造诣、积累、经验,浓缩在30分钟,提出了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时间关系,不能展开,但浓缩的都是精华。以后我们将另外安排时间,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我讲两个问题:一是向开化学什么,二是回去后做什么。

一、向开化学什么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山城,会在全省非遗保护热潮中快速崛起,声名鹊起,脱颖而出,崭露头角。为什么开化非遗工作亮点纷呈,领跑全省。开化的现象令人瞩目,开化的经验令人寻味,开化的实践也令人鼓舞。我用八句话来概括:

(一)目标定位高

首先是认识高,开化经济欠发达,文化不是欠发达。非遗就是特色,就是形象,非遗就是软实力,就是生产力。非遗是无形的财富,也可以转化为有形的财富。认识到位才有行动的自觉。为此,开化提出了“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八字方针,提出了建设钱塘江源头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非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定位,出台了特色文化强县规划,和开化非遗保护“十二五”规划。把非遗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目标是明灯,目标是火炬,目标是路牌,指引方向。谋定而动,谋先则事昌。只有追求高远的发展目标,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并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才能把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二)政策措施硬

一是加强领导。县里建立了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将非遗工作领导机构贯穿到落实到乡镇,18个乡镇都建立了非遗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强办事机构建设。县文化局建立了非遗办,并建立了非遗保护中心,核定了5个编制。有作为才有地位,********看到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成效成绩,很爽快地同意为县非遗保护中心争取和落实5个编制。三是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每年60万元,并另行安排民俗活动经费250万元。四是出台政策。对非遗保护利用和产业发展给予贷款贴息,譬如根雕园每年财政贴息300万元,并在土地上给予支持。五是实施非遗保护九大工程。由县发改委和文化局发文部署。开化非遗工作软件硬抓,虚功实做,无形文化有形化,有刚性政策和硬措施支撑,为开化的崛起和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为民理念强

非遗保护为了谁?为什么要非遗保护?这是非遗人要搞清弄懂的问题。我们从事非遗保护事业,就是为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为了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了人民更幸福。开化着力打好“三五”牌,重点建设三个园(非遗博览园,根雕博览园,茶博园),重点培育五个节(开茶节,中秋民俗文化节,保苗节,根艺节,老佛节),打造文化名片,打响品牌,促进民俗旅游,促进百姓增收。开化方金泉局长提出了“抓非遗就是抓软实力,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这是不是一个新概念,我不知道,但体现了履职理念上的深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民生为本,让百姓得到实惠,这是非遗保护利用的根本,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干事劲头足

我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就是像打了鸡血,满腔热血。方金泉局长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激情,有着昂扬的斗志。方局长对非遗事业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情,对人民大众充满感情,是个“四情”干部。开化县文化局形成了一个优秀的领导集体,锻炼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开化相对经济欠发达,但是开化人不比基础比精神,不比条件比干劲,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在思想上敢干,在方法上会干,在作风上实干,敢想敢干,真抓实干。开化的经验如果集中到一点,最根本的就在于精神状态,始终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激情,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前些年的开化工作不显山不露水,这几年年年有起色,有进步,就是靠这种精神干出来的。听说方金泉同志2007年2月任局长以来,县文广新局连续4年受县政府嘉奖,第5年我厅在开化召开了这次现场会。事业干到这个份上,不简单,不容易,不平凡!

(五)破难思维新

要学习开化创新举措,努力化解县域非遗事业发展的瓶颈。人手的不足,资金不足,缺少挥洒的场所,是制约县域非遗发展的瓶颈。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怎么办?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到突破的路径。开化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定势,走出了一条干多大事就能凝聚多少力量,就能筹集多少钱的新路子。开化县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非遗保护志愿者协会,有六个分会,260多号人,人多力量大。这些志愿者参与普查、申报、保护、宣传等工作,不计报酬,甚至不需报酬,解决了非遗保护专业力量不足和缺编缺钱的问题,发挥了大作用。要办大事业,就要有大手笔的投入,钱从哪里来?开化要建非遗博览园,动员了苏庄镇一位老板圈地50亩,投入3000万。这位企业家对非遗保护有共识,而且他看到了非遗的前景,看到了搞非遗有利可图,有长远的效益。我们干非遗,要苦干、肯干、实干,还要加巧干。要只为发展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解放思想,黄金万能,脑筋急转弯,豁然开朗。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