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15109500000029

第29章 市县讲评(8)

(六)开放意识活

开化就要“开化”,要开放要开明要开化,就要跳出开化看开化。用方金泉局长的话,就是非遗保护要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要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开化举办中秋草龙会,举办中秋保护论坛,提出中秋保护开化倡议,提出与杭州西湖赏月、钱江观潮等共同申报中秋为人类非遗项目。也许,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非遗保护理念的“开化”,也体现在跳出非遗看非遗,要注重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化注重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借题发挥,借力发展。开化规划建设非遗博览园,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就是打非遗资源牌,做旅游文章。方局长说,文化有项目,旅游有资金,要通过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将根雕、草龙、茶叶等融入进去,让非遗活起来,让非遗融入生活,让非遗展示出经久不衰的魅力。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旅游靠文化丰富内涵,文化靠旅游传播。相互可以借势造势,相得益彰,取得共赢。开放才能搞活。

(七)保护成效好

开化有国遗1个,省遗10个,有4个省级非遗保护基地,有1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里开展非遗普查、非遗保护“双十”评选,九娘歌入选非遗普查十大新发现,非遗协会被评为非遗保护十大新闻人物(团体)。省委宣传部举办“爱我家园”生态原创歌曲大赛,开化有两首歌曲入选十佳环保歌曲。开化中秋民俗文化节和保护中秋节开化倡议,取得广泛的新闻效应。近年来,开化非遗保护工作快速崛起,成绩卓著,各项工作主要指标均位居衢州首位、全省榜首或前列。在成绩面前,开化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这就是开化之路。

(八)社会氛围热

非遗保护,政府主导引导,群众是主体主角,社会共建共享。要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保护理念,倡导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理念。开化建立非遗志愿者协会,都是热爱非遗的人,都有着自觉的意识,都很有责任感。非遗事业,就要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人民只有凝聚起来才有力量,凝聚就是力量。开化特别重视运用新闻媒体进行重彩浓墨、大张旗鼓的宣传,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凝聚社会共识。开化大力推进民俗文化的全面恢复和弘扬,增强百姓对于非遗的认同感,对于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将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自觉,转化为自愿自发自觉的行动。系列举措,使人民群众的保护热情不断迸发,创造活力不断激发,保护成效也不断呈现。

开化作为典型的浙西小县,在县域经济相对薄弱、并无明显文化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非遗保护工作异军突起,快速崛起,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路子。这不仅对于提升开化区域影响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而且开化县作为我省县域非遗保护的一个突出典型,对全省非遗工作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有益启示。开化在全省树立了一面旗帜。我们今天在开化召开现场会,就是要充分研讨和总结开化现象,充分总结开化非遗事业发展的经验,推广成功做法。特别是要倡导和弘扬开化“苦干实干巧干,创业创新创造”的精神和作风。开化能做到,其他县市区也能做到,开化能做好,其他县市区也一定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做好。

二、回去后做什么

(一)做好规划

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未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规划是龙头,是行动纲领,是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做“十二五”规划这件事,本来是“十一五”期末或“十二五”初就应该做的,现在讲编制规划,已经有点滞后了,“十二五”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还要不要做?要做!现在有个新的契机,两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即将下发文化强省建设十大计划,各市各县也要制订相应的贯彻落实措施。现在迟了,但是还来得及,当然要抓紧。制订规划,要吃透上情,体察下情,洞悉内情,关注外情。要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找准工作着力点,找准切入点。既要描绘宏伟蓝图,又要有政策支撑,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敢于走在前列,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又要有全局观念。要连续性与开拓性相结合,前瞻性与操作性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要尽量量化可操作化,量化目标、量化指标、量化评价标准、量化考核,求实效见实效。

(二)做实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三年前在遂昌会议上,我提出了四个基:抓基层,打基础,建基地,练基本功。当时的打基础,主要指加强人财物保障。譬如余杭,区本级非遗办4个编制,19个镇街各有1人专管非遗。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最近区里并下发了推进非遗馆建设的通知,要求每个镇街至少建一个馆,并实施补贴政策。桐庐非遗中心4个专职编制,加上6个长期合同工。每年经费大概在200万,并有6000平方米的非遗展示场所。还有开化,县非遗中心5个编制,设立了非遗专项资金,并筹划建设非遗博览园。各地要继续推进人财物等基础建设。在当前的工作阶段,还要注重另外三个基础:一是集成志书的编纂,这是保护利用的基础。二是非遗数字化及其数据库建设,这是非遗工作转型升级的基础,非遗也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三是规章制度的建设,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我历来讲先发展再规范,经过了10年的工作历程,到了规范的时候了,要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各地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要阵地前置,靠前指挥,推进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做好。

(三)做活存量

一手抓增量扩张,一手抓存量优化。一是非遗资源存量。包括要进一步做好深入挖掘,做好深入调查,做好新的申报,争创新优势。已经列入各级名录的项目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要服务于社会。二是人文古迹的存量,也要盘活。老戏台、老祠堂、古街区、古村落,也可以为我所用,共用共享。譬如利用老戏台做好传统表演艺术展示,利用老祠堂办非遗馆,把古村落办成非遗旅游景区。三是人才存量。要研究和采取措施,进一步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进一步激发非遗工作队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前辈更好发挥作用,年富力强的要担当大梁,年纪轻的抓紧培养,甚至拔苗助长的事也要做。还有,当下各地干部调整很频繁,要重视发挥已调离岗位的有经验的对非遗充满感情的同志的作用。事业以人为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最大的生产力。

(四)做强项目

我省人类非遗项目居全国各省份榜首,国遗项目蝉联三连冠,省级项目有586个。重申报更要重保护。重数量更要重质量。申报是手段,保护是目的。要认真按照赵书记提出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三好”要求做好保护工作。一是贯彻省厅国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一班人负责、一揽子安排、一竿子到底。使任务更明确、责任更清晰、要求更具体。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同时要结合各地的实际,积极探索非遗项目科学保护的新路子。譬如宁波的三位一体,杭州的四力合一。二是要注重分类保护。各门类的项目各有特点,甚至同一门类的项目也各有特点,甚至不同区域的同一种项目也各有特点。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门类、不同对象的特点,分别情况做好保护。还有,有些项目处于濒危状态,要侧重于抢救。有些项目后继乏人,要侧重于传承。有些项目可以大力开发利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使之更加符合实情、切合实际、增强实效。三是在继承传统上要有新的创造,在维护非遗项目基因的基础上要有新的发展。四是各地要加强对保护传承情况的检查督查。这次根据文化部的统一部署,我省认真组织县自查,市复查,省核查,非遗司将组织督查,最后由文化部审查、公布。要逐步建立健全立项和退出机制。

(五)做靓品牌

一是项目品牌。特别是在同类项目中怎样做出品牌,脱颖而出。譬如诸暨西施传说,譬如桐庐剪纸,譬如景宁三月三。二是活动品牌。省文化厅公布了18个重点扶持的文化节庆活动。还要打造全国性非遗活动品牌。三是工作品牌。譬如余杭每年农历五月为非遗保护月,宁波三位一体经验,鄞州五星传承基地创建,安吉乡村非遗馆,杭州专家领衔项目保护工程,苍南一带十园,衢州20个文化圈。四是地方形象品牌。城市要有文化主题,非遗成为打造城市文化主题的核心因素,成为彰显城市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譬如嘉兴端午节,譬如开化中秋节。品牌就是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知名度影响力,就是竞争力带动力。没有品牌就没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没有跨越。开化方金泉局长说得好,要打造品牌,不抓品牌工作不到位。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要用传统文化打造品牌,要多元化打造品牌。

(六)做大产业

开化方局长说,光抓事业不是好局长,要兼顾事业与产业。这话我赞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我省除了三雕一塑等部分经典的手工艺项目,多数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或产业发展,还处于小、散、弱的状态,有起步,但无起色,有名声,但无名气,有招牌,但无金牌。要重视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发展,积极走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并举之路。一是小中见大。嘉兴五芳斋粽子,年销售在三四亿个,年产值在10亿以上。湖州丁莲芳的鸡爪,每天销售2吨,很难想象有这么大的销售量。衢州邵永丰麻饼,在台湾开了分号,将在日本开分号。这里仅是举的食品类例子,其实不少非遗项目,都可以在做精的基础上做大。二是借题发挥。遂昌大做汤显祖文章,昆曲十番、劝农节、汤公酒等等,作出了大影响。三是非遗可以和文化创意结合。桐庐剪纸、绣花鞋,与文化创意结合,开发出系列产品。安吉作为竹乡,可以对竹制品进行二度开发,搞延伸产业。如竹编、竹雕、竹笛、竹炭、竹家具等。四是可以与旅游结合,像开化根雕园,以及正在筹划中的非遗博览园。再譬如我厅已经公布的一批非遗旅游景区景点。五是也可以与市场结合。譬如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通过各类非遗博览会,通过电子商务等途径,做大买卖,做大营销。要通过推进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发展,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拉动内需促发展,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出贡献。当然,开发要服从保护,开发要促进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七)做优环境

一是生态环境。对于政府来讲,发展是硬道理,保护是硬任务。对于文化部门来讲,要宣传生态文化,要保护文化生态。我省象山县海洋渔文化生态区,已经列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厅已经公布了9个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区试点。衢州规划建设20个文化生态圈,苍南规划建设10个文化生态园。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换言之,一方人形成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养育一方人。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对于非遗保护有着特别的重要性。二是政策环境。象山县出台了五个相互配套成龙的文化生态保护政策性文件,初步构建和形成了文化生态保护的政策体系。海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府规章,加强保护措施和保护力度。政策四两拨千斤。我们要逐步推进依法行政,依章保护,依规办事,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三是社会环境。不少地方建立了非遗志愿者协会。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身和参与非遗保护事业。要注重通过展演展示活动,通过舆论宣传,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四是工作环境。要通过优化环境,为非遗保护提供工作保障,提供良好条件。

(八)做出表率

在开化召开现场会,就是要学习开化在奋进中突破,在赶超中崛起的精神,就是要提倡一马当先,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精神。就是要弘扬有第一就争,见到红旗就扛,创先争优的精神。全省17个试点县,要像开化文化局那样,向最好的学,向最快的学,力争上游。要像开化文化工作者那样,有着超常的干劲,把一项项规划构想转化为工作实践,把一个个工作思路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苦干实干,把许多看似高不可攀的发展目标变成现实。要像开化那样,在成绩面前,不自满,不停步,大踏步,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开化是钱塘江的源头。钱塘江浪打浪,后浪推前浪。我们希望,前浪不是扑在沙滩上,而是掀起新高潮。全省涌现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全省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推动非遗事业不断掀起新高潮。希望各试点单位,手把红旗旗不湿,勇做弄潮儿,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