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15263400000016

第16章 颜氏家训(13)

潘岳赋曰:“雉駻駻以朝?。”是则混杂其雄雌矣。《诗》云:“孔怀兄弟。”孔,甚也;怀,思也,言甚可思也。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璜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心既痛矣,即为甚思,何故方言有如也?观其此意,当谓亲兄弟为孔怀。《诗》云:“父母孔迩。”而呼二亲为孔迩,于义通乎?《异物志》云:“拥剑状如蟹,但一赘偏大尔;”何逊诗云:“跃鱼如拥剑。”是不分鱼蟹也。《汉书》:“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干,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朝夕鸟。”而文士往往误作乌鸢用之。《抱朴子》说项曼都诈称得仙,自云:“仙人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而简文诗云:“霞流抱朴碗。”亦犹郭象以惠施之辨为庄周言也。《后汉书》:“囚司徒崔烈以锒铛镍。”锒铛,大镍也;世间多误作金银字。武烈太子亦是数千卷学士,尝作诗云:

“银镍三公脚,刀撞仆射头。”为俗所误。

文章地理,必须惬当。梁简文《雁门太守行》乃云:“鹅军攻日逐,燕骑荡康居,大宛归善马,小月送降书。”肖子晖《陇头水》云:“天寒陇水急,散漫俱分泻,北注徂黄龙,东流会白马。”此亦明珠之,美玉之瑕,宜慎之。

王籍《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断绝,物无异议。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至《怀旧志》载于《籍传》。范阳卢询祖,邺下才俊,乃言:“此不成语,何事于能?”魏收亦然其论。《诗》云:“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毛《传》曰:“言不喧哗也。”吾每叹此解有情致,籍诗生于此耳。

兰陵萧悫,梁室上黄侯之子,工于篇什。尝有《秋诗》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时人未之赏也。吾爱其萧散,宛然在目。颍川荀仲举、琅邪诸葛汉,亦以为尔,而卢思道之徒,雅所不惬。

何逊诗实为清巧,多形似之言;扬都论者,恨其每病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之雍容也。虽然,刘甚忌之,平生诵何诗,常云:

““蘧车响北阙”忄画忄画不道车。”又撰《诗苑》,止取何两篇,时人讥其不广。刘孝绰当时既有重名,无所与让;唯服谢緿,常以谢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简文爱陶渊明文,亦复如此。江南语曰:“梁有三何,子朗最多。”三何者,逊及思澄、子朗也。子朗信饶清巧。思澄游庐山,每有佳篇,亦为冠绝。

[注释]

①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与颜氏此说同。

②命:古代政府的一种公文。《文心雕龙·诏策》:“命者,使也。

秦并天下,改命曰制。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部,诏诰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

又”诏、策、檄均指官方文书。诏在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告;策用于封官授爵,檄多用于征召、晓喻、声讨。

③序述论议:均为古代文体名。序,指书籍或文章的序言。述,指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明徐师曾《文体明辨·述》:“述,撰也,纂撰其人之言行以俟考也。”论、议:均指古代的议论文而言。

④歌咏赋颂:均为古代诗体或韵文体名。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而作者之旨。”

⑤祭祀哀诔:均为古代哀祭类文体名,祭,祭文。祀,郊庙祭祀乐歌。哀:哀辞,用于追悼死者。《文心雕龙·哀吊》:“原夫哀辞大体,情主于痛伤,而辞穷乎爱惜。……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

诔,亦为哀悼死者之文。《文心雕龙·诔碑》:“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⑥书、奏:指书简、奏章等。《文心雕龙·书记》:“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牍,取象于《夹》,贵在明决而已。”又《奏启》:“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进于上也。”铭、箴:均为古文体名。《文心雕龙。铭箴》:“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⑦誓:告诫将士或互相约束的言辞。《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诰:指告诫之文。《尚书·甘誓》《正义》:“马融云:“军旅曰誓,会同曰诰。”诰、誓俱是号令之辞,意小异耳。”

⑧滋味:味道。这里指对文章魅力的感受。

⑨《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两句本此。

⑩此二句本于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絮狂狷景行之士。”从王逸《楚辞章句》开始,后人对班固的此段评语多有抨击。屈原,战国时楚国贵族,文学家,传见《史记》。

瑏瑡宋玉:战国时楚人,辞赋家。有《九辩》等作品传世。其《讽赋序》云:“玉为人身体容冶。”即此二句所本。俳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瑏瑢东方曼倩:即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字曼倩。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善词赋。传见《汉书》。

瑏琐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书·司马相如传》:“时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文君窃从户窥,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令诗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后俱之临邛,卖酒。卓王孙不得已,分与财物,乃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赀:通“资”。财货。

瑏瑶王褒: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蜀资中人。宣帝时为谏议大夫,以辞赋着称。王褒着有《僮约》一文,文中自言到寡妇杨惠屋中去过,这在封建社会被视作非礼之举,故颜氏谓之,“过章《僮约》”。过:过失,指到寡妇屋中一事。章:显露。

瑏瑥扬雄: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美新》:即《剧秦美新》,扬雄所作,文中有对王莽新朝歌功颂德的内容。

瑏瑦李陵: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字少卿。汉名将李广之孙。善骑射。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贵族,战败投降。后病死匈奴。事见《史记·李将军传》。世传《李陵答苏武书》,乃后人伪作。

瑏瑧刘歆:西汉末年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之子。沛(今江苏沛县)人。王莽执政,立古文经博士,刘歆任“国师”。后谋诛王莽,事泄自杀。事见《汉书·楚元王传》。

瑏瑨傅毅:东汉文学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章帝时为兰台令史,和班固等同校内府藏书。他曾依附大将军窦宪为司马。事见《后汉书·文苑传》。权门:指窦宪。

瑏莹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着《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奉诏完成其父所着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书末成而卒,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奉汉和帝命续修完成。颜氏此句谓班固盗窃父史,乃六朝人之偏见,前人多有辨其诬者。

瑐瑠赵元叔:即赵壹,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后汉书·文苑传》谓赵壹“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指,屡抵罪,有人救,得免。作《穷鸟赋》,又作《刺世疾邪赋》,以纾其怨愤。举郡计吏,见司徒袁逢,长揖而已。”抗竦:高傲,倨傲。

瑐瑡冯敬通:即冯衍,东汉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后汉书·冯衍传》谓冯衍“为曲阳令,诛斩剧贼,当封,以谗毁,故赏不行。建武末,上疏自陈,犹以前过不用,显宗即位,人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摈压:摈弃,压抑。

瑐瑢马季长:即马融,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后汉书·马融传》谓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

惩于邓氏,不敢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

瑐琐蔡伯喈:即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见《风操》篇“昔司马长卿”段注。《后汉书·蔡邕传》:“邕字伯喈,陈留圉人。董卓为司徒,举高第,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收付廷尉治罪,死狱中。”

瑐瑶吴质:三国魏文学家,字季重,济阴(郡治今山东定陶西北)人。

建安中为朝歌长,迁元城令,以文才受知于曹丕。入魏,官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入为侍中,封列侯。《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注引《吴质别传》谓其“怙威肆行,谥曰丑侯。”

瑐瑥曹植:见《风操》篇“昔侯霸”段注。《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云:“(曹植)善属文。太祖特见宠爱,几为太子者数矣。文帝即位,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瑐瑦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后汉书·文苑传》谓其“博学不修小节,不为乡人所礼。居美阳,与令游,数从请托,不谐,颇相恨。令怨,收笃送京师。”

瑐瑧路粹:后汉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字文蔚,少学于蔡邕。

建安初拜尚书郎。后为军谋祭酒。典记室。孔融有过,曹操使粹为奏,承指数致孔融罪。融诛,人莫不畏其笔。转秘书令。坐违禁诛。

瑐瑨陈琳: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

之一。

瑐莹繁(pó皤)钦:汉末文学家。字休伯,颖川(今河南禹县)人。以上二句本韦仲将语:“休伯都无检格”,“孔璋实自粗疏”。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检格:检正约束。

瑑瑠刘桢:东汉末文学家。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典略》云:“太子(曹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曹操)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

瑑瑡王粲:汉末文学家。字仲宜,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为“曹王”。《文心雕龙·程器》:“仲宣轻脆以躁竞。”

瑑瑢孔融: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为人恃才负气。因触怒曹操被杀。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把他与王粲等六个文学家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祢衡: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刚傲物。因触怒江夏太守黄祖被杀。

瑑琐杨修:汉末文学家,字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累世为汉大官。好学能文,才思敏捷,任丞相曹操主簿。积极为曹植谋画,欲使曹植取得太子地位,后曹植失宠于曹操,曹操因杨修有智谋,又是袁术之甥,虑有后患,遂侣故杀之。丁讷:三国魏人。字敬礼。少有才姿,博学洽闻,汉建安中为黄门侍郎,与曹植友善。曹操谓欲立曹植为嗣,丁虞力赞其说。及文帝继位,丁讷与其冗丁仪皆被杀。

瑑瑶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其人蔑视礼教,尝以“白限”看待“礼俗之士”。又常醉酒佯狂,以此自保。

瑑瑥嵇康: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叔夜,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与魏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

瑑瑦傅玄: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曾任司隶校尉、散骑常侍。《晋书·傅玄传》:“武帝受禅,广纳直言,玄及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俄迁侍中。初玄进陶,及陶入而抵玄以事,玄与陶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

瑑瑧孙楚:西晋文学家。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属山西)人。官至冯翊太字。《晋书·孙楚传》:“(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迁佐着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将军事。楚既负其才气,颇侮易于苞,至则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

瑑瑨陆机:西晋文学家。字子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太康末,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晋书·陆机传》:“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遂委身焉。太安初,颖与河间王起兵讨长沙王硋,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战于鹿苑,机军大败。宦人孟玖,谮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牵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犯顺:违背情理,违反正道。

瑑莹潘岳: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着作郎等职。长于诗赋,与陆机齐名。《晋书·潘岳传》:“(潘岳)性轻躁,趋世利。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岳终不能改。初,父为琅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

赵王伦辅政,秀为中书令,遂诬岳及石崇等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冈为乱,诛之,夷三族,无长幼一时被害。”干没:徼幸取利。

瑒瑠颜延年:即颜延之,南朝宋诗人。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南史·颜延之传》:“延之……读书无所不览,文章冠绝当时,疏诞不能取容。刘湛军恨之,言于义康,出为永嘉太守。延年怨愤,作《五君咏》。湛以其词旨不逊,欲黜为远郡,文帝诏曰:“宜令思愆里闾,纵复不悛,当驱往东土,乃至难恕,自可随事录之。”于是屏居,不与人间事者七年。”

瑒瑡谢灵运: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玄之孙。

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入宋,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后被杀。《南史·谢灵运传》谓其“多愆礼度,……自以名辈,应时参政,多称疾不朝,出郭游行,经旬不归。”

瑒瑢王元长:即王融,南朝齐文学家。字元长,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史·王弘传》:“(王融)文词捷速,竟陵王子良特相友好。武帝疾笃暂绝,融戎服绛衫,于中书省阁口断东官仗不得进,欲矫诏立于良。

上重苏,朝事委西昌侯鸾,俄而帝崩。融乃处分,以子良兵禁诸门,西昌侯闻,急驰到云龙门,不得进,乃捧而入,奉太孙登殿,扶出子良。郁林深怨融,即位十余日收下廷尉狱,赐死。”

瑒琐谢玄晖:即谢緿,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宜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据《南史》本传载:“跳尝轻(江)柘为人。柘尝诣緿,緿因言有一诗,呼左右取,既而便停。眺问其故,云:“定复不急。”柘以为轻己。后柘及弟祀、刘讽、刘晏俱候緿,跳谓柘曰:“可谓带二江之双流。”以嘲弄之,柘转不堪。至是,构而害之。

瑒瑶汉武:指汉武帝刘彻。魏太祖;指曹操。文帝:指魏文帝曹丕。

明帝:指魏明帝曹轈。宋孝武帝: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瑒瑥子游:姓言名偃。子夏:姓卜名商。二人俱孔子弟子。《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荀况:即荀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宜帝讳,称为孙卿。《史记》有传。盂轲:即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人。有《孟子》传世。事见《史记·孟子列传》。枚乘: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有《七发》等赋传世。事见《汉书·枚乘传》。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有《鹏鸟赋》《过秦论》等文传世。事见《汉书·贾谊传》。苏武: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子卿。天汉元年,奉命赴匈奴被扣,坚持十九年不屈。后被遣回朝,官典属国。《文选》载苏武五言诗四篇。张衡: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有《二京赋》、《归田赋》等传世。事见《后汉书·张衡传》。左思:西晋文学家。

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市)人。作品有《三都赋》等。事见《晋书·文苑传》。

瑒瑦砂砾:呈颗粒状的碎石。此处当比喻言辞。

瑒瑧(少仪外传,下引“尘”作“霆”,意较胜。

瑒瑨元:大。吉:福。

瑒莹泠痴符:古代方言,指没有才学而好夸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