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15263400000030

第30章 颜氏家训(27)

瑖瑢郢(yǐng)州:治所在夏口,今武昌。永州:今湖南永州。

瑖琐庚辰吴人:《春秋·定公四年》载,“庚辰,吴入郢。”吴国人是庚辰日进入楚国都城郢的,因此后人把“庚辰吴入”作为“郢”的歇后语。

瑖瑶司隶:即司隶校尉。官名。《后汉书》载,鲍永和他的父亲鲍宣、儿子鲍昱,都先后担任司隶校尉,因此把“司隶”作为“永”的歇后语。

瑖瑥侍读:官名。掌皇室子弟读书学习。

瑖瑦僻:不正,错误。

瑖瑧暹:读xi瑖瑢n。琨:读kūn。衮:读gǔn。:读guāng。素勺:读yào。

:读shuò。

瑖瑨舛(chuǎn)错:差错。

[译文]

九州的人民,语言各不相同,从人类产生以来,本来就是这样。自《春秋公羊传》记明齐地语言,《离骚》被视为楚地语词的经典,这大概是明确方言差异的最早的说法。后来扬雄着《方言》,这方面的论述就大为详备了。然而都是考证事物名称的异同,并没有显示读音是否正确。直到郑玄注释《六经》,高诱注解《吕氏春秋》、《淮南子》,许慎着《说文解字》,刘熹着《释名》,才开始用譬况假借的方法来标明音读。

但是古音与今音有差;,其中语音的轻重、清浊,还没有能了解,再加上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的注音方法,更使人疑惑不解。孙叔言着《尔雅音义》他是汉未人唯一懂反切注音法的。到了曹魏时期,这种反切注音法大为盛行。高贵乡公曹髦不懂得这种反切注音法,被看作是一件怪异的事一从此以后,韵书层出不穷,这些书各自记录各地的方言,相互非议讥笑,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不知到底谁是谁非。后来大家都用帝王都城的语音,参与比较各地方言,考核古今语音,采取一个折衷的办法。经过斟酌和权衡,只有建康音和洛阳音可取。南方水土柔和,语音清亮悠扬而发音急切,不足之处在发音浅浮,言辞多鄙陋粗俗。北方的山川深邃浑厚,语音低沉浊重而迟缓,体现了其质朴正直,言辞中保留了很多古语。然而就官宦士子的语言而论,南方比北方优越;而市井平民的语言,则北方胜过南方,假如交换厂服装然后再让他们交谈,若是北方的官员和平民,听一天电难以区分出来。但是南方语言受到吴语、越语的影响,北方语夹杂着外族语言,二:者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病,这里不能一一详细说明。它们中错失轻微的,则如南方人把“钱”读作“涎”,把“行”读作“射”,把“贱”读作“羡”,把“是”读作“舐”;北方人把“庶”读作“戍”,把“如”读作“儒”,把“紫”读作“姊”,把“洽”读作“狎”。诸如此类的例证,南方与北方的错失都很多。我到邺都以来,只知道崔子约、崔瞻叔侄二人,李祖仁、李蔚兄弟俩对语言略有研究,稍微做了些切磋补正之事。李季节着《音韵决疑》,常出现差错;阳休之着《切韵》,特别粗略草率。我家的儿女,虽然还在幼儿时期,就逐渐纠正过失了。所作的某种器物,没有经过考证有关书籍,就不敢随便称呼,这些都是你们所知道的。

古今的言语,因为习俗风气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着书作文的人,由于地处南北而在语音上各有差异。《苍颉训诂》中,“稗”注音为逋卖切,“娃”注音为於乖切;《战国策》注“刎”音为“免”;《穆天子传》注“谏”音为“间”;《说文解字》注“戛”音为“棘”,将“皿”读作“猛”;《字林》注“看”音为口甘反,注“伸”音为“辛”;《韵集》中把“成”、“仍”、“宏”、“登”合为两个韵,又把“为”、“奇”、“益”、“石”分人四个韵部;李登《声类》将“系”注音“羿”;刘昌宗《周官音》将“乘”读作“承”;这类例子很多,必须加以考核校正。前人标注的反切,又有很多是不太妥贴的。徐仙民《毛诗音》将“骤”的反切音注为在遘,《左传音》将“椽”

反切音注为徒缘,像这样依从相信的反切,也很多:现在的学者,语音也有读得不正确的;古人难道是什么奇特的人,一定要沿袭他们的讹误呢?《通俗文》说:“人室求曰搜。”《服虔》将“搜”的反切音注作兄侯。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兄”就应该读作所荣反。现在北方民间通行这个读音,这也是古代言事中不能沿用的例子。睩,是鲁国的宝玉,“瑶”

的反切音当作“余烦”,江南地区的人都把它读成藩屏的“藩”音。岐山的“岐”音应当读作“奇”,江南地区的人都将它读作神癨的“癨”。江陵陷落以后,这两种读音流传到关中,不知道它们所依据的是哪些典籍。以我的疏浅学况,以前没有听说过。

北方人的语音,多把“举”、“莒”读成“矩”;只有李季节说过:“齐桓公与管仲在台上商议讨伐莒国之事,东郭牙远远看见桓公的嘴张开而合不上,所以就知道他们谈论的是正是莒国。这样看来,“莒”、“矩”

二字的拼读不同。”这样的人就是懂音韵的了。

物体本身有精良、粗劣的差别,精良的被称作好,粗劣的被称作恶;人的情感对事物有放弃或吸取,这种吸取或放弃就被称作好或恶。后一种好、恶的读音始于葛洪、徐邈。而河北地区的学士读《尚书》时却将“好《呼报反》生恶《乌故反》杀”读作“好(呼皓切)生恶(乌各切)杀”。这种一面取评论物体质地的读音,一面却表达人的情绪之义,太说不通了。

“甫”,男子的美称,古书多假借为“父”字;北方人于是没有一个人将“父”读作“甫”音,这也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管仲、范增的号,须依父字本音来读。

案:各字书将“焉”释为鸟名,或释为虚词,都注音於愆反。自葛洪着《要用字苑》起,开始区别“焉”字的读音释义。如果解释作“何”、“安”,就应当读作於愆反,“于焉逍遥”、“于焉嘉容”、“焉用佞”、“焉得仁”之类的句子就是这样;如果“焉”字是用作句末语气词及句中语气词,就应该读作矣愆反,“故称龙焉”、“故称血焉”、“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托始焉尔”,“晋、郑焉依”之类的句子就是这样。江南地区至今通行这两种不同的读音,其意思就明明白白容易懂;而河北地区把两种读音混成一个读音,虽然这是遵从古音,却不能通行于今天。

邪,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左传》说:“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庄子说:“天邪地邪?”《汉书》说:“是邪非邪?”这类“邪”字就是这种用法。而北方人把“邪”字读作“也”,也就是错误了。

有人诘难我说:“《系辞》说:“乾坤,易之门户邪?”这个“邪”字也是疑问语气词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是呢?前面先提出问题,后面才陈述阴阳之德的道理来作裁断呀。”

江南地区的学士读《左传》,是靠口授递相传述,自立音读章法,军队自己溃败说“败”(蒲迈反),打败敌国军队说“败”(补迈反)。各种传说中都没有见过“补迈反”这个注音。徐仙民所读的《左传》,只有一处注了这个读音,并没有说明自败、打败别人的区别,这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古人说:“整日享用精美食物的人,其品德很少有端正的。”这是因为他们骄横奢侈,自我满足,不能克制私欲,勉励自己。我见那些王公贵戚,语音大多不纯正,这也是由于他们在内受到下贱保傅的熏染,在外没有良师益友的缘故。梁朝有一位被封为侯爵的人,曾经和梁元帝一起饮酒戏谑,自称“痴钝”,却把这两个字念成“飓段”。元帝回答他说:“(按照你的读法,)“:”就不同于凉风,“段”就不同于段干木了。”

那侯爵又把“郢州”读成“永州”。元帝把这件事告诉简文帝,简文帝说:“庚辰日吴人人楚郢都的“郢”却成了后汉司隶校尉鲍永的“永”。”

如此之类,那些王公贵戚张口就是。元帝亲自教导那些公子侍读,就将这些作为对他们的告诫。

河北地区的人反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读音不同,这是极端错误的。近世有人名叫“暹”,他自己将“暹”读成“纤”;有人名叫“琨”,他自己将“琨”读成“衮”;有人名叫“”,他自己将“”读作“汪”;有人名叫“素勺”,他自己将“豹”读成“猖”。这样不仅在音韵上有错误,也使后代子孙的避讳变得纷繁杂乱了。

杂艺第十九

真草书迹①,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②,千里面目也。”承晋、宋馀俗,相与事之,故无顿狼狈者③。吾幼承门业④,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⑤,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⑥,深有以也。

王逸少风流才士⑦,萧散名人,举世惟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⑧。萧子云每叹曰:“吾着《齐书》⑨,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王褒地<清华⑩,才学优敏,后虽入关瑏瑡,亦被礼遇。

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瑏瑢,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假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虽然,厮猥之人瑏琐,以能书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瑏瑶。

梁氏秘阁散逸以来瑏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瑏瑦,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瑏瑧,莫不得羲之之体瑏瑨,故是书之渊源。萧晚节所变,乃右军年少时法也瑏莹。

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瑐瑠。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瑐瑡;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瑐瑢,多所伤败。至为一字,唯见数点瑐琐,或妄斟酌,逐便转移。尔后坟籍,略不可看。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乃以百念为忧,言反为变,不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瑐瑶,如此非一,遍满经传瑐瑥。唯有姚元标工于楷隶瑐瑦,留心小学,后生师之者众。洎于齐末瑐瑧,秘书缮写,贤于往日多矣。

江南闾里间有《画书赋》,乃陶隐居弟子杜道士所为瑐瑨;其人未甚识字,轻为轨则瑐莹,托名贵师,世俗传信,后生颇为所误也。

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尝有梁元帝手画蝉雀白团扇及马图,亦难及也。武烈太子偏能写真瑑瑠,坐上宾客,随宜点染瑑瑡,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萧贲、刘孝先、刘灵瑑瑢,并文学已外,复佳此法。玩阅古今,特可宝爱。若官未通显,每被公私使令,亦为猥役瑑琐。吴县顾士端出身湘东王国侍郎,后为镇南府刑狱参军,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瑑瑶,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瑑瑥,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彭城刘岳,?之子也,仕为骠骑府管记瑑瑦、平氏县令瑑瑧,才学快士瑑瑨,而画绝伦。后随武陵王入蜀瑑莹,下牢之败瑒瑠,遂为陆护军画支江寺壁瑒瑡,与诸工巧杂处。向使三贤都不晓画,直运素业瑒瑢,岂见此耻乎?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瑒琐,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瑒瑶。江南渭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瑒瑥,多不习此,别有博射瑒瑦,弱弓长箭,施于准的瑒瑧,揖让升降,以行礼焉。防御寇难,了无所益。乱离之后,此术遂亡。河北文士,率晓兵射,非直葛洪一箭,已解迫兵瑒瑨,三九宴集瑒莹,常縻荣赐瑓瑠。虽然,要轻禽,截狡兽瑓瑡,不愿汝辈为之。

卜筮者瑓瑢,圣人之业也;但近世无复佳师,多不能中。古者,卜以决疑瑓琐,今人生疑于卜;何者?,守道信谋,欲行一事,卜得恶卦,反令拭拭瑓瑶,此之谓乎!且十中六七,以为上手瑓瑥,粗知大意,又不委曲瑓瑦。凡射奇偶,自然半收,何足赖也瑓瑧。世传云:“解阴阳者,为鬼所嫉,坎瞷贫穷,多不称泰。”吾观近古以来。尤精妙者、唯京房瑓瑨、管辂瑓莹、郭璞耳瑔瑠,皆无官位,多或罹灾,此言令人益信。倘值世两严密瑔瑡,强负此名。便有诖误,亦祸源也。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吾尝学《六壬式》瑔瑢,亦值世间好匠,聚得《龙首》、《金匮》、《玉转变》、《玉历》十许种书,讨求无验,寻亦悔罢。凡阴阳之术,与天地俱生,亦吉凶德刑瑔琐,不可不信;但去圣既远。世传术书,皆出流俗,言辞鄙浅,验少妄多。至如反支不行瑔瑶,竟以遇害;归忌寄宿瑔瑥,不免凶终:拘而多忌,亦无益也。

算术亦是六艺要事瑔瑦;自古儒士沦天道,定律历者,皆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江南此学殊少,唯范阳祖?精之瑔瑧,位至南康太守瑔瑨。河北多晓此术。

医方之事,取妙极难,不劝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药性,小小和合瑔莹,居家得以救急,亦为胜事,皇甫谧,殷仲堪则其人也瑖瑠。

《礼》曰:“君子无故不彻琴瑟瑖瑡。”古来名士,多所爱好。洎于梁初,衣冠子孙,不知琴者,号有所阙;大同以末,斯风顿尽。然而此乐?

?雅致瑖瑢,有深味哉!今世曲解瑖琐,虽变于古,犹足以畅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瑖瑶。戴安道犹遭之瑖瑥,况尔曹乎!

《家语》曰:“君子不博,为其兼行恶道故也瑖瑦。”《论语》云:“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瑖瑧。”然则圣人不用博弈为教;但以学者不可常精,有时疲倦,则傥为之,犹胜饱食昏睡,兀然端坐耳。至如吴太子以为无益,命韦昭沦之瑖瑨;王肃、葛洪、陶侃之徒,不许目观手执瑖莹,此并勤笃之志也。能尔为佳。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瑘瑠,今无晓者。比世所行,一=十二棋,数术浅短,不足可玩。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瑘瑡,颇为雅戏;但令人耽愦,废丧实多,不可常也。

投壶之礼瑘瑢,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瑘琐。今则唯欲其骁瑘瑶,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瑘瑥。其尤妙者,有莲花骁瑘瑦。汝南周琐,弘正之子瑘瑧,会稽贺徽,贺革之子瑘瑨,并能一箭四十余骁。贺又尝为小障,置壶其外,隔障投之,无所失也。至邺以来,亦见广宁、兰陵诸王,有此校具,举国遂无投得一骁者。弹棋亦近世雅戏瑘莹,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注释]

①真:真书,即楷书。草:草书。

②尺牍:汉代诏书写于一尺一寸长的书版上。称尺一牍,省称尺牍。后用为书信的通称。

③狼狈:狼和狈。传说狈的前足短,须将前足搭在狼背上方能行走。卢文?曰:“狼狈,兽名,皆不善于行者,故以喻人造次之中,书迹不能善也。”

④幼承门业:《梁书·颜协传》称颜之推的父亲颜协“博涉群书,工于草隶”。故颜之推自称“幼承门业”。门业,家传的学业。

⑤法书:名家的书法范本。

⑥韦仲将:即韦涎,字仲将,仕魏任光禄大夫,善书法。据《世说新语·巧艺》篇载:韦仲将善书法。魏明帝修建殿堂,命韦登梯题字。下来后,头发都花白了,于是告诫子孙不要再学书法。

⑦王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传见《晋书》。

⑧翻:反而。

⑨萧子云:南朝梁人。字景乔。其书法为时人所称赏。着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已佚。此云着《齐书》,恐误。

⑩王褒:北周文学家,书法与萧子云并重。地<:南北朝时称世家豪门为地<。地胄清华,指门第高贵。

瑏瑡此指梁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军陷江陵,王褒被遣送长安事。

瑏瑢碑碣: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圜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这里的碑碣是碑和墓志等石刻文字的总称。

瑏琐厮猥:地位卑微。

瑏瑶此句出《论语·卫灵公》。

瑏瑥秘阁:即内府,古代宫中珍藏图书之处。据《历代名画记》载,梁武帝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图书画册,藏于内府。侯景之乱,内府所藏图书画册数百函被侯景所焚。至江陵陷没,梁元帝将降之时,将所藏名画书帖及各种典籍尽数焚烧。

瑏瑦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瑏瑧陶隐居:即陶弘景。见《养生》篇“神仙之事”段注。阮交州:即阮研,字文几。官至交州刺史。萧祭酒:即萧子云,曾任国子祭酒。

瑏瑨张怀馞《书断》称陶弘景、阮研、萧子云三人的书法“各得右军一体”。

瑏莹右军:即王羲之,王官至右军将军。

瑐瑠天监,大同:均为梁武帝年号。

瑐瑡邵陵王:即萧纶,为梁武帝第六子,封邵陵王。伪字:指不规范的字。

瑐瑢画虎不成:即“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省称。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瑐琐如写焱(yàn焰)作“灬”,见《龙龛手鉴》三《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