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15263400000031

第31章 颜氏家训(28)

瑐瑶百念为忧:《龙龛手鉴·心部》二写作“百念”。不用为罢:《龙龛手鉴》三《不部》写作“甭”,音弃。追来为归:《龙龛手鉴》一《来部》写作“邀”。更生为苏:《龙龛手鉴》三《更部》写作“盨”。今仍流行。先人为老:《张猛龙碑》作“”。

瑐瑥经传:儒家典籍经和传的统称。经文难读,以传文来疏通文意。

此处泛指书籍。

瑐瑦姚元标:北魏书法家。《北史·崔浩传》:“左光禄大夫姚元标以工书知名于时。”

瑐瑧洎(jì记):及;到。

瑐瑨陶隐居:即陶弘景。善书法。见《养生》篇“神仙之事”段注。下文“贵师”亦指陶隐居。

瑐莹轨则:准则。

瑑瑠武烈太子:梁元帝长子,名方等,字实相。年二十二战死。谥武烈。写真:人物写生。

瑑瑡随宜:随意的意思。

瑑瑢萧贲: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之孙,字文涣,有文才。能书善画。刘孝先:仕梁为侍中,善五言诗,见重于世。刘灵:颜之推的姨妹夫。见《文章》篇。

瑑琐猥役:杂役。

瑑瑶西朝:指江陵。梁元帝建都于此。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见《治家》篇“梁孝元世”段注。

瑑瑥丹青:丹砂和青鐼。为中国画中常用颜色。此泛指绘画艺术。

瑑瑦管记:指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

瑑瑧乎氏县:属南阳。故城在今河南桐柏县西。

瑑瑨快士:豪爽之士。

瑑莹武陵王:即萧纪,字世询。梁武帝第八子。天监十三年封武陵王。

瑒瑠下牢:梁朝宜州旧治,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下牢之败:指梁元帝承圣二年武陵王萧纪的叛军被陆法和击败之事。

瑒瑡陆护军:即陆法和。《北齐书》有传,参见上注。支江:洪业曰:

““支江”疑是“枝江”之异文。《嘉庆一统志·荆州府》云:“枝江故城在今枝江县东。”又云:“陆法和宅在枝江县东。””

瑒瑢素业:清素之业,指儒业。

瑒琐弧矢二句:此出《周易·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瑒瑶《礼记·射义》:“射者,何也。射以观德也。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此句本此。

瑒瑥冠冕:指做官的人。

瑒瑦博射:古代一种游戏性习射方式。《南史·柳恽传》:“恽尝与琅琊王瞻博射,嫌其皮阔,乃摘梅帖乌珠之上,发必命中,观者惊骇。”又《梁书·萧琛传》:“善弓马,遣人伏地持帖,奔马射之,十发十中,持帖者亦不惧。”王利器云:皮与帖俱渭射垛也。博射如博弈也。

瑒瑧弱弓:弹射力差的软弓。准的:指射垛。即注瑒瑦中的皮和帖。

瑒瑨非直二句:葛洪《抱朴子自叙》:“昔在军旅,曾手射追骑,应弦而倒,杀二贼一马,遂得免焉。”

瑒莹三九:指三公九卿。《勉学》篇有“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之句。

瑓瑠縻(mí):分。《集韵·脂韵》:“縻,分也。”

瑓瑡曹丕《典论自序》:“要狡兽,截轻禽。”此用其文。要,同“邀”。

拦截。

瑓瑢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瑓琐此句出《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卜何疑。”

瑓瑶拭拭(chì-赤):忧惧不安的样子。

瑓瑥上手:上等手艺。

瑓瑦委曲:这里是详尽的意思。

瑓瑧赖:依靠。凭借。

瑓瑨京房:西汉人,字君明。善占卜。后被处死。事见《汉书·京房传》。

瑓莹管辂:三国时魏人,字公明。善占卜。事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瑔瑠郭璞:晋朝人。字景纯。好经术。通阴阳历算,卜筮之术。后被王敦所杀。《晋书》有传。

瑔瑡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

瑔瑢《六壬式》:《隋书·经籍志》着录《六壬式经杂占》九卷,《六壬释兆》六卷。六壬,运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一种方法。

瑔琐德刑:恩泽与处罚。

瑔瑶反支:古代术数星名之说。以反支日为禁忌之日。汉王符《潜夫论·爱日》:“孝明皇帝尝问今旦何得无上书者?左右对曰:“反支故。””汪继培笺:“本传注云:“凡反支日用月朔为正。戌、亥朔一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子、丑朔六日反支。见《阴阳书》也。”

瑔瑥归忌:不宜回家的忌日。《后汉书·郭躬传》附陈伯敬:“桓帝,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呵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注》:

“《阴阳书·历法》曰:归忌日,四孟在丑,四仲在寅,四季在子,其日不可远行归家及徙也。”

瑔瑦六艺:占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周礼·地官司徒·保氏》谓指礼、乐、射、御、书、数。

瑔瑧祖?(xuǎn选)即祖?之。南朝梁入,字景烁。古代着名数学家祖冲之之子。精于天文历算。范阳:郡名,治所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瑔瑨南康:郡名,治所赣县(即今江西赣州)。

瑔莹小小:稍稍。和合:调合,这里是配药方的意思。

瑖瑠皇甫谧:魏晋间医学家,字士女,白号玄晏先生。着有医书《甲乙经》。另着有《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殷仲堪:东晋人,曾任荆州刺史等职。颇通医学,《随书·经籍志》着录其《殷荆州要方》一卷,已佚。

瑖瑡《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彻,通“撤”,撤除。

瑖瑢??(yīn音):和悦安舒的样子。《左传·昭公十二年》:“祈招之?情,式招德音。”杜预注:“??,安和貌。”

瑖琐曲解:古乐府一节称一解。因以此泛指乐曲。

瑖瑶残杯冷炙:残羹冷饭的意思。

瑖瑥戴安道:即戴逵,字安道,晋朝人。博学能文,善鼓琴。武陵王司马使入招之。戴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事见《晋书·隐逸传》。

瑖瑦见《孔子家语·五仪解》。博:博戏,又叫局戏,为古代一种游戏,六箸十二棋。恶道:不正之道。

瑖瑧见《论语·阳货》。博:博戏,见上注。奕:围棋。犹贤平已:贤,超过。已,止,什么都不干。

瑖瑨见《三国志·吴志·韦曜传》。韦曜即韦昭,因避晋讳改之。王利器曰:韦昭《博弈论》见本传及《文选》卷五十二,略云:“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锐意,心劳体倦,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阙而不接。至或赌及衣服,徙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袵之间,技非六艺,用非经国,求之于战阵,则非孙、吴之伦也,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

瑖莹王肃:三国时魏人。字子雍。着名经学家。其反对博弈之事未详。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见《文章》篇“或问扬雄”段注。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见人博戏,了不目眄,或强牵引观之,殊不入神,有若昼睡,是以至今不知棋局上有几道,樗蒲齿名。亦念此辈末技,乱意思而妨日月,在位有损政事,儒者则废讲诵,凡民则废稼穑,商人则失货财。至于胜负未分,交争都市,心热于中,颜愁于外,名之为乐,而实煎悴。丧廉耻之操,兴争竞之端,相去重货,密结怨隙。昔宋闵公、吴太子致碎首之祸,生叛乱之变,覆灭七国,几倾天朝,作戒百代,其鉴明矣。”

陶侃:西晋人。陶在任荆州刺史时,见佐吏玩博戏、围棋,就将上述器具投之于江。事见《晋中兴书》。

瑘瑠箸:博戏时所用竹棍。=(qíng琼):博戏时所用骰子。

瑘瑡手谈、坐隐:均为下围棋的别称。《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瑘瑢投壶:古代宴会礼制。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宾主依次用矢投入壶口,以投中多少决胜负。

瑘琐《礼记·投壶》:“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瑘瑶骁:把矢投入壶内。并使之又弹出壶外称骁。

瑘瑥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都是骁的各种名目。司马光《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狼壶,转旋口上而成倚竿者。龙尾,倚竿而箭羽正向己者。龙首,倚竿而箭首正向己者。”龙尾”即颜氏所谓豹尾。

瑘瑦莲花骁:骁的名目之一。具体情况不详。

瑘瑧《陈书·周弘正传》:“子>,官至吏部郎。”

瑘瑨《南史·贺革传》:“子徽,美风仪,能谈吐,深为革爱。先革卒,革哭少,因遘疾而卒。”

瑘莹弹棋:古代博戏之一。《艺经》:“弹棋,二人对局,黑白棋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

[译文]

楷、草的书法,须稍微留意。江南有谚语说:“一尺长的信函,就是你在千里之外给人看到的面目。”江南人上承晋、宋流传下来的风气,都信奉这句话,所以没有在仓促间因写字而感到困窘为难的。我从小继承家学,加上生性喜爱书法,所看到的书法范本也多,观赏研习的功夫下得颇深,而书法技艺不高,确实是我没有天分的缘故。但是这门技艺也不必过于精湛。技巧者多劳,智能者多忧,因为字写得好而常被人使唤,更会感到劳累。韦仲将不要子孙学习书法的遗诫,确是有道理的。王羲之是位风流才士,潇洒名人,全国的人都知道他的书法,他反因这一才能而掩盖了他的其他才能。萧子云常常感叹说:“我撰着《齐书》,编成了一部典籍,书中的文采大义,我自以为是可取的。但我只以书法得名,这也是一件怪事啊。”王褒门第高贵,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后来虽然被迫人关,也仍然受到礼遇。但他还是因为工于书法,才在碑碣间受困窘,在笔砚的差使中受辛苦,他曾经悔恨说:“假如我不懂得书法,不会弄到今天这个样子吧!”由此看来,千万不要自命善于书法。虽然是这样,但那些位卑才浅的人,因会书法而得到提拔的也很多。所以说思想主张不同的人,不能与他们同谋共事。梁朝秘阁的图书散逸以后,我看到二王的楷、草墨迹很多,家里还曾藏有十卷,这才知道陶弘景、阮研、萧子云的各种书法,没有不受王羲之书法影响的,所以王羲之的书体是书法的渊源。萧子云晚年书体有所变化,变成了王羲之少年时期的笔法。晋、宋以来,有很多能书法的人。所以当时重视书法的风气,互相传染影响,所有书籍,都用楷书正体,十分可观,虽然其中不是没有俗字,却不算大损伤。到梁朝天监年间,这种风气还未改变;大同末年,谬误的字体就逐渐产生了。萧子云改换字体,邵陵王使用不规范的字,朝廷内外还一致以他们的字作为楷模,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狗,造成许多弊端。以致写一个字,只看见几个点,或者胡乱增减笔画,随意改换字形。从此以后,文献书籍,相当地不可阅读了。北朝在丧乱之后,字体粗率鄙陋,再加上随意造字,比江南更加拙劣,竟然用“百”、“念”组成“忧”字,用“言”、“反”组成“变”字,用“不”、“用”组成“罢”字,用“追”、“米”组成“归”字,用“更”、“生”组成“苏”字,用“先”、“人”组成“老”字,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而是遍于经典之中。

只有姚元标擅长楷书和隶书,留心文字训诂,晚辈以他为师的很多。到了齐朝末年,官府里缮写的各类文稿,比过去好多了。江南地区民间有本《画书赋》,是陶弘景的弟子杜道士编写的。这个人不大识字,却轻率地为绘画书法制定准则,还假冒为名师,社会上的人轻易相信和传布,有不少后生被贻误。

绘画的工巧,也是奇妙的;自古以来的名士,多有人擅长这种技艺。

我家曾有梁元帝亲手画的蝉雀白团扇和马图,也是一般人难以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