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64200000034

第34章 心灵智慧篇(4)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到达目的地。百元钞票的启示一座教堂中,正在举行一场婚礼。

神父在弥撒当中,手持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问大家:“在场有人想要它吗?”没有人出声……神父说:“不用害羞!想要就请举手!”全场大约三分一的人举起了手,神父接着将那新钞揉成一团后,再问:“现在是否还有人想拥有它?”

仍然有人举手,但少了差不多一半……神父又将那钞票放在地下,踩了几下,拾起来,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他再问大家:“还有人想拥有它吗?”

全场只有一位男士举手……神父请这位男士上台,把一百元给了这位先生,并说这位男士是惟一一个三次都在举手的……当全场大笑时,神父示意大家安静,向新郎说:“今天你迎娶的这心爱的女士,就如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岁月加上辛劳,就如残破的一百元钞票一样,往往会令起初的宠爱变了心。而事实上,钞票仍然是钞票,它的价值是完全没有改变的。希望你可以像这位男士一样,懂得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别被外表带领你迷失了人生的道路!”

一个人的外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辛劳而改芝,变得苍老甚至丑陋,但一个人的内心永远不会改变的。青春无回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望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人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夜空,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都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人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响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困惑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黝黑的山路上步覆琅沧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芳的了。什么样的条件造就什么样的命运有两个人,他们都在一片荒漠上栽了一片胡杨树苗。树苗成活后,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飞沙走石,他都会定时地挑水,来到荒漠中,一棵一棵地给他的那些树苗浇水。

有时刚刚下过雨,他也会来,锦上添花地给他的那些树苗再浇一瓢。他认为,沙漠里的水漏得快,别看这么三天浇一次,树根其实没吮吸到多少水,水都从厚厚的沙层中漏掉了。

而另一个人呢,就悠闲得多了。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那些树苗成活后,他就来得更少了,即使来了,也不过只到他栽的那片幼林中去看看,发现有被风吹倒的树苗就顺手扶一把,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在那片树苗中背着手悠闲地走走,不浇一点儿水,也不培一把土。人们都说,这人栽下的那片树,肯定成不了林。

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苗都长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风从大漠深处卷着一股股的沙尘飞来,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狂风卷着滂沱大雨肆虐了一夜。

第二天风停了,人们到那两片树林里一看,不禁十分惊讶。原来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几乎全被暴风给刮倒了,有许多的树几乎被暴风连根拔了出来,折断的树枝,倒地的树干,被拔出的一蓬蓬黝黑的根须,场面惨不忍睹。而那个悠闲的、不怎么给树浇水的人的树林,除了一些被风吹掉的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外,几乎没有一棵被风吹倒的。

大家都大惑不解。

那人却微微一笑,指着吹倒的树林说:“他的树这么容易就被风暴给毁了,就是因为他浇水浇得太勤,施肥施得太勤了。”

人们更迷惑不解了,难道辛勤为树施肥浇水有错吗那人顿了顿叹了口气说:“其实树跟人是一样的,对它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你经常给它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根扎得那么浅,怎么能经得起风雨呢?像我这样,把它们栽活后,就不再去怎么理睬它,地表没有水和肥料供它们吮吸,逼得它们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恨不得把自己的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进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我何愁这些树不枝叶繁茂,何愁这些树会轻易地被暴风刮倒呢?”

要想使你的生命之树能根深叶茂、顶天立地,那就不要给它过多的关怀与溺爱,让它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吧。别被眼睛欺骗两个天使结伴旅行,一天晚上,他们去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

这家主人见他俩穿着平常,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立刻拉长了脸,态度十分冷淡。放着舒适的客人卧室却不让他们进,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找了一个角落,丢给他们一些破棉絮当被子。

年轻的天使气鼓鼓地跟着年老的天使走进地下室,心想:“瞧着吧,我们一定要好好惩罚一下这个势利的主人!”

可是年老的天使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乐呵呵地把棉絮铺到地上。睡觉前,他忽然发现墙上破了一个洞,就起身把它修补好了。

年轻的天使嘲讽地说:“您可真是有善心呀,人家这样对待我们,你还帮他们补墙洞。”

年老的天使微微一笑,答道:“有些事并不像你看上去的那样。”

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这家主人与前一家截然相反,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把床铺让了出来,自己却睡到冰凉的地上。

第二天一早,他们俩从睡梦中醒来,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们惟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昨天夜里病死了。年轻的天使觉得很难过,希望年老的天使会给这家人一些补偿,可是年老的天使只是轻描淡写地安慰了他们几句,就告辞上路了。

年轻的天使于是非常愤怒,走出不远,他一把拉住年老的天使,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第一个家庭为富不仁,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仍然热情款待客人,而他却没有帮助他们。“有些事并不像你看上去那样的。”年老的天使语重心长地答道,“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里面有个秘密的夹层,堆满了金块。因为那家主人利欲熏心,不愿赈济穷人,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不让他发现这些财富。而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善良的妻子,是我用奶牛代替了她啊。”

年轻的天使这才恍然大悟,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

要学会用心去看,仔细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自己从虚假的迷雾中解救出来。爱的可能他从小家贫,16岁出远门,吃尽苦头,发誓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第三年;有了1000元的积蓄,他让父母开了一个小吃店,可以不再受耕种之累。

第四年,他有了6000元积蓄,于是,让父母回去种菜养鸡,免受卖小吃的早起晚睡之苦。

到了第十年的时候,他为父母盖了新房、买了洗衣机等一应电器,终于让父母不用劳作,也可以过上舒服的日子。

在山里,这是别人做不到的。没有人不说他是孝子,也没有人不羡慕他父母的好命。

也就是第十个年头,他的母亲病了,因为过于肥胖,引起高血压。医生说,这是因为长期劳作后突然不劳动所致。

第十一年的时候,他的父亲也病了,糖尿病。不劳动,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这时候,他才明白,自己一直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无形中,却让疾病成了父母健康的杀手。

治疗父母的病,需要花很多钱,欠了一屁股的账。但他对父母说,一切都很好,他没有欠钱。

他对我说,他不后悔,只要父母感到生活舒适,这就是做儿子应尽的义务。他也试着让父母种一些地,做一些他们有兴趣做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他的两个弟弟都已长大成人,却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因为他说过,自己的一切,便是弟弟们的一切,于是,弟弟们有了不用承担生活重担的可能。

我明白,他爱他的家人。但爱的可能有许多种,他却给了家人不用劳动的可能。否则,他的兄弟也许从小就会培养一点自立精神,父母一直耕种,也就减少患“富贵病”的机会。

你看,人总是这样,对别人不忍心,也是一种自私。

有一种爱,不是爱的真谛,而是爱的表面,它像极了爱,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伤害。做人,不要吝啬爱,同时,也不要以爱的方式,给亲友深深的伤害。恬淡的心灵一天,哲学家率领诸弟子走到街市上,整个街市车水马龙,叫卖声不绝于耳,一派繁荣兴隆的景象。

走出一程后,哲学家问弟子:“刚才所看到的商贩中,哪个面带喜悦之色呢?”一个弟子回答道:“我经过的那个鱼肆,买鱼的人很多,主人应接不暇,脸上一直漾着笑容。”弟子的话还没说完,哲学家便摇了摇头,说:“为利欲的心虽喜却不能持久。”

哲学家率众弟子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大片农舍,鸡鸣桑树,犬吠深巷,三三两两的农人穿梭忙碌着。哲学家打发众弟子四散了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哲学家又问弟子:“刚才所见到的农人之中,哪个看起来更充实呢?”

一个弟子上前一步,答道:“村东头有个黑脸的农民,家里养着鸡鸭牛马,坡上有几十亩地,他忙乎完家里的事情,又到坡上侍弄田地,一刻也不闲着,始终汗流浃背,这个农民应该是充实的。”哲学家略微沉吟了一阵子,说:“来源于琐碎的充实,最后终归要迷失在琐碎当中,也不是最充实的。”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面山坡,坡上是云彩般的羊群。一块巨石上,坐着一位形容枯槁的老者,怀里抱着一杆鞭子,正在向远方眺望。哲学家随即止住了众弟子的脚步,说:“这位老者游目骋怀,是生活的主人。”众弟子面面相觑,心想,一个放羊的老头,可能孤独无依、衣食无着,怎么能是生活的主人呢?哲学家看了看迷惑不解的弟子,朗声道:“难道你们看不到他的心灵在快乐地散步吗?”

为利忙,为“鸡毛”奔波,快乐和充实都是短暂的一瞬。真正享受生活的人,有一颗从容的心,心灵在悠然自乐地散步。现代生活中,你是否放慢脚步,让自己的心在闲淡安逸中漫步呢?给心灵洒点光有一则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一位叫亨利的青年,三十多岁了仍一事无成,他整天在唉声叹气中度日,觉得自己一无所长,只能荒度人生。

一天,他的一位好友拿着一本杂志找到他,认真地告诉他:“这本杂志里面讲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也是一口带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当他拿起那本杂志琢磨半天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

此后,亨利完全改变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从前,他以自己个子矮小而自卑;如今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矮个子真好!我爷爷就是靠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以前,他觉得自己英语讲得不好;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当遇到困难时,他会认为“在拿破仑字典里没有‘难’字”。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他走出心中的阴霾,走进自信的阳光里。他微笑着走出家门,轻松地去寻找工作,无论干什么都全身心地投人,他相信自己能行,因为他是拿破仑的后代。三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

后来,他请人调查他的身世,才知道他并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秘决: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

亨利的成功,是那本杂志中关于他“身世”的消息,给他阴沉的心空洒上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甚至欣赏自己的光亮,在这光亮的指引下,他竭尽能力去参与各项活动,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令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第25届世乒赛时,有一个戏剧性情节:中国选手容国团战胜自己的同胞队友杨瑞华。杨瑞华则大胜匈牙利老将西多,不是偶然获胜,而是每战必克,被称为西多的克星。西多则每每战胜容国团,不是偶胜,而是常胜,两天前的团体赛就赢得很爽快,被称为容国团夺冠的拦路虎。最后的冠亚军决赛由容国团对阵西多。第一局,容国团很快就告负了。赛场预测,男单冠军必属西多无疑。可是,最后的结果却相反,容国团为我国体育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是为什么?中国队采取了什么战术在第一局结束后,教练傅其芳退后,队员杨瑞华临时充当教练,指导容国团。杨瑞华时而比比动作,时而侧目西多,眼中充满火药味。西多见杨瑞华为容国团面授机宜,浑身觉得不自在,心里直发怵。他双眼直盯杨瑞华,自己的教练讲了什么都未能听进去,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第二局开场后,西多步伐错乱,连连失误,容国团却士气大振,越战越勇。最后,容国团直落3局,以3比1捧回金杯。

本来稳操胜券的西多惨痛地输了。他输给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他看到自己的克星杨瑞华面授机宜,以为自己的弱点被对方抓住了,心中没了底气。可以说,在第二局开场前他就在自己的心里贴上了失败的标签,因此,在那时他就输了。

曾经出现过一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它是讽刺官僚腐败的,如果撇开这些,把它运用到照亮或打湿心灵这一点上,却是极其恰切的。树立必胜信心,让光明引导进取,往往“不行也行”;丧失必胜信念,使暗淡笼罩心情,只能“行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