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15264200000048

第48章 处世智慧篇(9)

从前,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老师因为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所以有很多人都想来做他的学生,但是他都不收,他只收了两个资质较高的学生。这两个学生一直都很听老师的话,从学业以来,经常是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他们就去向老师讨教,而老师也一一给他们解答。

这天,朝廷听说这个老师有两个闭关弟子资质很高,而且跟那位老师已经学了有十几年了,所以冲着老师的知名度,国王准备聘用他们来辅佐自己。

于是就派使者带着厚重的聘礼来到了那位老师的家里,向他说明了来意,老师说:“这个我没什么问题,但是我希望使者还是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使者又来问两个学生,当学生听说要去当官时,想都没想立刻应允下来。

他们决定临行之前,一同去拜辞老师。

老师问:“你们到了外地,准备怎样待人接物?”

学生回答:“老师放心,我们准备逢人送上一顶高帽子,保管叫地方上人人高兴。”

老师严厉地告诫说:“不行,这种丑事坚决不能做。虽然如今世风日下,老实人吃不开,但是我希望你们一定要严守情操,为人正直。”

一个学生连忙拜道:“老师的话对学生教育极大,如今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爱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

老师含笑颔首说:“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教你们一定要为人正直。”

辞别出来,两个学生相视而笑说:“瞧,高帽子已经送出去一顶啦。”

原来反对给别人戴高帽子的人,喜欢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东施效颦西施是战国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她经常患心痛的毛病,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嗣,紧紧地皱着眉头。人家看到她这副病态的表情,觉得比平日另有一种妩媚的风姿,显得更可爱。

邻居有一位东施,虽然奇丑无比,却不甘示弱,她看到西施的动作很美,也照样模仿西施的病态表情:用手按住胸口,紧紧地皱着眉头,就自以为同西施一样的美丽。

可是看见东施这副怪模样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作呕的。

不知别人好在哪里,不顾自身条件如何,只在形式上模仿,往往套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官癖明朝末年,南阳府有个太守死在官署内,因为他做官没做够所以阴魂不散。

每天早晨衙中点卯的时候,人们总看见那太守的阴魂穿着官服,系着腰带,头戴鸟纱帽,迈着方步缓缓走上堂来,然后面朝南坐在坐位上。

府衙里的官吏、衙役很害怕,怕他像活着时那样发太守老爷的淫威,便纷纷向他行礼。鬼魂看见人们向他行礼,仍然频频点头,做出受礼的样子。就这样,一直坐到大天亮,他的影子才逐渐逝去。

因为南阳府衙老太守的阴魂不散,所以新太守也不敢到这里来上任,这个职位一直空着。

后来,明朝被大清给推翻了,从明末的崇祯皇帝到清初的康熙爷,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南阳一直没有人敢去上任。一直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姓乔的太守到南阳来上任,府衙中人向乔太守汇报了这种情况,乔太守有些不相信。

后来,他亲自观察才相信了。乔太守对府衙中人笑着说:“这是个有官癖的人,虽然身体已经死去,但阴魂不散,仍想占据这个官位。不过,不要紧,我自有办法使他明白,让他离开。”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乔太守就起来了。他穿好官服,戴好顶戴花翎,抢先来到了大堂上。他登上太守的宝座稳稳地坐好,等待阴魂的到来。

到了点卯时辰,那个穿官服戴乌纱帽的阴魂远远而来。他看见大堂上的坐位已经被占领,表现出非常吃惊的样子,他怒视新太守,新太守也瞪着眼睛看着他。

看了一会儿,新太守大声斥责道:“你做了一辈子官还没做够吗?鬼魂还想占据这个官位吗?告诉你,我和以前的太守不一样,我不怕你,从现在开始,这个位置是我的了,如果知趣,赶快退去!”

鬼魂听后犹豫了很久,最后围着坐位转两圈,仰起头长叹一声,慢慢地消失了。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看见这种怪异的现象出现过。

有的人对权位极为迷恋,对这种人的可恶行径应该予以抵制,不可纵容。鸡肋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个非常聪明的智者,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名气,后来曹操重金聘请他为主簿,为自己出谋划策。

公元220年,刘备由于有诸葛亮的辅佐,几年的时间势力发展得非常强大,在蜀中自称“汉中王”。曹操非常愤怒,于是就兴兵四十万讨伐刘备,两军交战好几个月,曹操逢战必败,被刘备、诸葛亮杀得狼狈不堪。

曹操非常郁闷,这天晚上,曹操族弟夏侯淳进到曹操营中问夜间口号。当时曹操正在喝鸡汤,看到碗里有一根鸡肋,于是有感而发说道:“鸡肋,鸡肋。”

夏侯淳听到有点莫名其妙,但是这是魏王的旨意,只好把“鸡肋”当作夜间口号传到各营寨。

没多久,只见一部分军士正在收拾行装,夏侯淳非常恼火,走过去说道:“你们竟敢当逃兵,来人,将他们斩首。”

那几个军士看到夏侯淳要斩他们,急忙喊道:“将军饶命,我等冤枉,这是杨主簿的意思,是他让我们收拾行装的,不信你问他。”

夏侯淳听说,气冲冲地向杨修的营寨走去。杨修看到夏侯淳来了,就招待他坐下。

夏侯淳也不客气,坐下后对杨修说:“主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兵士收拾行装?这不是惑乱军心么?丞相知道后必定要杀你!”

杨修说:“将军别发怒,我自有我的道理。我从魏王夜间口号中得知大王不久即将退兵,为了避免到时候军士整理行装慌乱,所以我就叫他们提前收拾一下。”

夏侯淳问道:“主簿怎么知道大王要退兵?”

杨修说:“大王所说’鸡肋‘我便知道了。所谓’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如今大王进兵无益,退恐被天下耻笑。魏王必定搬师,故而,我就让军士们提前收拾行装,以免到时慌乱。”

夏侯淳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说:“先生真是魏王心腹。”于是也高兴地吩咐所有军士都提前收拾行装。

正好当天晚上曹操心烦睡不着觉,手里提着钢斧绕着营寨走,看到军士乱成一团,于是就问夏侯淳:“这是怎么回事?士兵为何如此慌乱?”

夏侯淳说:“回大王,主簿杨修解大王之意。”然后把鸡肋的事对曹操说了一遍:

曹操听后大怒,命令刀斧手以蛊惑军心之罪将杨修斩首。

可惜,年仅38岁的杨修就这样死于不明不白之中。

“功高盖主,其能久乎?”聪明的人,应该把自己的锋芒隐蔽起来,做一个聪明的愚者。虎会答赵鞅春秋时期,赵鞅任晋国正卿(宰相),被称为赵简子。

有一天,赵简子乘车上羊肠坂。顾名思义,羊肠坂是道路弯弯曲曲像羊肠子一样的山坡。车辆上这段山坡很困难,赵简子的家臣袒露着臂膀给他推车,一个个累得浑身汗水淋漓。只有一个叫虎会的家臣不给赵简子推车,他扛着戟一边走路,一边悠闲地唱歌。

赵简子对虎会很生气,说:“我上这条坡路家臣都出力帮助推车,惟独你虎会不帮助推车,扛着戟一边走路一边唱歌。你身为家臣根本不把家主放在眼里,这是什么意思?”

虎会说:“这是侮辱家主。”

赵简子说:“身为家臣侮辱家主,该当何罪?”

虎会说:“身为家臣侮辱家主,罪该死上加死。”

赵简子问:“什么叫死上加死?”

虎会说:“自己被处死,老婆、孩子也被处死,就叫死上加死。”

赵简子说:“虎会,你既知罪,就先来帮助推车吧,回去以后再处置。”

虎会说:“主公,您听说过身为主君侮辱臣下的事吗?”

赵简子说:“古语说’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身为主君侮辱了臣下,又会怎么样呢?”

虎会说:“身为主君侮辱了他的臣下,那么足智多谋的人就不会为他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就不会为他出使他国,能征善战的人就不会为他拼命哉斗……”虎会说到这里停了一下。

赵简子说:“你继续说下去。”

虎会说:“足智多谋的人不出谋划策,国家就危险了;能言善辩的人不出使他国,与他国邦交就断绝了;能征善战的人不拼命战斗,边境就要遭到侵犯。”

赵简子说:“说得好啊!”

于是以后就不再让群臣再干任何活了,赵简子还给有官位的人摆酒设宴,与家臣们一起饮酒,并把虎会当成贵宾,加以款待。

无论是君还是臣,都应该互相尊重,只有君主尊重臣下,臣下才能竭尽才智辅佐他。楚厉王击鼓西周时期,楚厉王是一个残暴的君王。

楚厉王在宫殿外设置一面巨大的警鼓,与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约定:遇有紧急情况,就击这面警鼓,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听到鼓声就立即前来防守城池,有敢违令者就满门抄斩。

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都十分惧怕楚厉王的严酷律法,天天严阵以待。过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发生紧急情况,当然也就没有人听到过鼓声,但是,老百姓还是不敢稍有疏忽。

可楚厉王早把这个约定抛到脑后了。他每天前呼后拥地外出打猎,回到后宫与嫔妃们寻欢作乐,过着声色犬马、荒淫无度的生活。

有一天,楚厉王喝醉了酒,在宫殿外闲逛,看到这面警鼓,不假思索,抡起鼓槌就敲击起来,那鼓声传出很远。

老百姓听到击鼓声,立即都动员起来,远远近近的人都手持武器,跑来准备防守城池。百姓越集越多,把王宫围得水泄不通。

守卫宫门的大臣前来报告说:“大王,百姓把王宫围得水泄不通,等候大王调遣。”

楚厉王酒劲还没有过去,仍然迷迷糊糊的,根本没有把这当成一回事,竟然笑着说:“这警鼓可真有号召力啊!”

有位大臣说:“大王,那该怎么对百姓说啊?”

楚厉王若无其事地说:“就说我喝醉了酒与左右侍从开玩笑,一不小心乱敲了警鼓。把他们打发回去吧。”

这位大臣没有办法,只好到殿外把厉王的话转告给了百姓。

老百姓听了这位官员的话,心中敢怒而不敢言,回去以后,对警鼓的事也就松懈了。

过了几个月,宫殿里真的有了紧急情况,楚厉王立即派人敲击警鼓。可是百姓听到鼓声,以为又是楚厉王在开玩笑,所以,大家都不认真看待此事,谁也没有前来防守城池。楚厉王急得团团转,一点办法也没有。

侥幸的是这场危机很快就过去了,没有酿成大祸。

楚厉王只得重新发布命令,规定了新的报警信号,老百姓这才相信了。

失信于民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当权者不可把民众的信任视同儿戏。食鱼无反春秋时期,齐景公到已经灭亡了的纪国土地上游览。

看到纪国的废墟上,到处瓦砾遍地,野草丛生,狐兔出没,乌鸦乱飞,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让人目不忍睹。

齐景公坐车正要离开这里,忽然有一个侍从举着一只金壶献给齐景公,齐景公问:“这么贵重的壶是从哪里得到的?”

侍从说:“从废墟中捡到的,不敢据为已有,特意献给君侯观赏。”

齐景公接过金壶,打开壶盖,往里边一看,发现壶中有用朱砂写的文字,这是两句铭文:

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齐景公看后称赞说:“太好了!铭文中有这样的话。’食鱼无反‘,是讨厌鱼的腥味,就不把鱼翻过来继续吃;’勿乘驽马‘,是讨厌劣马跑得不快不远。”

齐景公认为自己解释得好,因而流露出得意之情。

这时,宰相晏婴说:“大王差矣,臣以为不是这个意思。”

齐景公见晏婴反驳自己,心中很恼火,便问:“那你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