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美龄全传
15490100000008

第8章 家世、成长与婚姻(7)

在北伐军猛烈进攻下,奉系军队节节败退。张作霖情知大势已去,5月9日曾通电要与南京议和。6月3日午夜2时,张作霖离开北京乘火车回东北。6月4日上午5时23分,当张作霖的专车行至沈阳皇姑屯附近时,被日本事先埋下的地雷炸毁,张作霖被炸死。奉军全面退出平、津地区,阎锡山部随即进占北京。7月6日,蒋介石等四位集团军总司令齐集北京,到停放孙中山遗体的西山碧云寺祭灵。

为了劝说执掌奉系大权的新首领少帅张学良归顺南京政府,宋美龄向蒋介石建议派宋家的挚友、早年曾做过张作霖顾问的英国人端纳去做少帅的工作。经过半年的曲曲折折,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蒋介石高兴地致电张学良:“此后修内对外,建设万端,匡济艰难,纳民轨物,愿与诸兄共策之。”

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南京政府正式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东北易帜,蒋介石名义上“统一”全国,宋美龄推荐端纳为说客,当然也有一份功劳。

1929年冬季,国民党内的改组派活跃起来。不愿被蒋介石编遣掉的张发奎和广西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联名通电拥汪(精卫)反蒋,并以“护党救国军”的名义,举兵进攻广州。在改组派的策动下,驻在郑州的唐生智和驻在浦口的石友三也宣布反蒋拥汪。

1929年12月1日,是蒋、宋结婚两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蒋介石非常忙碌,直到很晚还在接待客人,其中包括为澄清有关他对蒋介石不忠的谣言而来的石友三。这一晚,宋美龄有种强烈的不祥的预感,直到很晚才入睡。

凌晨3点,蒋氏夫妇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个卫士在室外报告:“委员长,石友三叛变了,正带着军队从江北打过来。”

原来,就在石友三前来拜会蒋介石时,他的部队已在更换臂章,准备与南京政府决裂。宋美龄忙于应变,直到天亮,才想起姐姐宋蔼龄今天要从上海乘汽船到这里来。正当宋美龄为姐姐的安全担忧时,宋蔼龄已经来到蒋介石的官邸。“大姐,你快走吧,这里出事了,现在正处在危险之中!”宋美龄说。但宋蔼龄拒绝离开,她向上海的倪桂珍打了个长途:“姆妈,将要发生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我现在不能向你诉说实情,但我和美龄希望您能为我们祈祷。”两小时后,宋老夫人打来一份电报,电报引用了《圣经》上的一句话:“敌人将主动撤退。”

奇妙的是,当天下午,石友三果然后撤了。原来,石友三的军队见长江中有几艘军舰在游弋,以为蒋介石已有准备,就放弃了南进的计划,调头返回蚌埠一带。

历史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组合而成的。偶然的一语成谶,只是一种相对的巧合而已。但这次“上帝显灵”,却成为蒋介石皈依基督教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久,历史的时钟刚刚敲响1930年,史称中原大战的现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场军阀混战,就已箭在弦上。参加混战的有蒋介石的中央军、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李宗仁的桂军以及大大小小的地方军、杂牌军。战场波及面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对政局影响之巨,在中华民国史上是罕见的。宋美龄在这次大战中支持蒋介石,对于他以“武力统一”中国起了一定作用。

1930年4月,中原大战开始。从声势上看,晋军、西北军、桂、张联军聚众70万,分别于津浦、陇海与鲁西南、平汉、湖南等几个战场上同时进军。他们的战略计划是:晋军为主体的第三方面军沿津浦线南下,徐永昌任前敌总指挥;沿陇海路东进的是以西北军为主体的第二方面军,鹿钟麟为前敌总指挥;以石友三部为主体的第四方面军攻占济南后,三路大军会师徐州,再进兵南京。另外,以桂、张联军为主体,李宗仁为总司令的第一方面军,沿粤汉路北上,与沿平汉线南下的第二方面军南北对进,夹击湖北蒋军,会师武汉,控制长江中下游,而后一举推翻南京政府。

四面堵截、多头作战的态势已经形成。蒋介石对轻重、先后的判断是“阎逆实为祸首,冯逆同为逆魁,其余桂逆等尚属局部之患”。因而,认为主力部队须放在徐州以西的陇海战场,先把阎锡山与冯玉祥的联合攻势挫败。

为了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蒋介石在主战场上摆下的第一步棋子,竟然是让自己的夫人宋美龄北上去笼络韩复榘。

韩复榘是老西北军的骨干,是冯玉祥把他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地提拔到了河南省政府主席的位置上。韩复榘常对人说:“冯先生于我,实同亲生父母。”可是在此前的蒋、冯战争中,在蒋介石重利诱惑下,他与石友三一起背叛了冯玉祥,使冯玉祥遭到致命的打击。那一次策反,就是宋美龄亲自出马的。

当时,宋美龄先把韩复榘与二夫人纪甘青迎到汉口,热情款待,还赠了几十万元的一张支票。后来她听说纪甘青从来没有到过上海,马上在上海为她准备了一栋住宅并派人专门在上海恭候,竭尽招待之能事。韩复榘经不住诱惑,叛冯投蒋,把部队拉到郑州,宋美龄又特地赶到郑州替他洗尘,还送了大批的慰劳品。

每每谈及往事,韩复榘总是感慨地说:“蒋夫人见到我,总喊我‘常胜将军’,从不喊我的名字。可我的老上级冯先生见了我则是韩复榘长韩复榘短地训斥我,连个‘向方’(韩复榘表字)也不肯叫。”对宋美龄很是感念。

中原大战在即,韩复榘与冯玉祥暗中联系,大有反蒋投冯之意,蒋介石感到情况危急。趁着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宋美龄与蒋介石联袂北上,马上安排同前来打探动静的韩复榘单独会面。

这次宋美龄又将她的谈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先是恭维,继而是威胁,再加以利诱,竟使原来左右摇摆的韩复榘,变成了坚定的拥蒋分子,他这时惟一的要求就是不和西北军的老兄弟们正面交火,并主动提出去打阎锡山。

在随后举行的徐州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果然把韩复榘的第一军团调往山东,从正面去阻击阎锡山的进攻。自己的嫡系部队则编成第三军团,由刘峙任总指挥,专门对付冯玉祥的西北军。两湖与平汉战场,则由何应钦统率指挥。

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讨伐阎、冯誓师典礼”,当天,西北军与蒋军在安徽砀山发生激战,接着,鲁西、豫东同时打响,酝酿已久的中原大战拉开了帷幕。

战争开始,战场形势对蒋介石极为不利。由于韩复榘的调防,使得沿陇海路推进的西北军兵不血刃,连续占领了洛阳、郑州。第二路军也进行得相当顺利,攻下开封和归德,前锋直逼徐州。与此同时,孙良诚、张维玺、庞炳勋、徐永昌等指挥的西北军与晋军分别从平汉路、陇海路等处继续大举推进,两翼衔接,构成了一道相当长的南北阵线。另外,由傅作义指挥的晋军的6个军,也进击德州,直指济南。

主战场上全面吃紧,蒋介石彻夜难眠,一面为部下打气,一面征调空军支援,力图扭转颓势。

与此同时,宋美龄在南京宴请一位叫刘茂修的人,蒋介石作陪。席间,宋美龄不断地劝酒挟菜,嘘寒问暖,把被请者兴奋得不知所措。这刘茂修是此刻已旅居日本的旧军阀刘镇华的七弟。刘镇华出国时把部队交给了老部下:万选才和五弟刘茂恩。中原大战中,万选才作为反蒋联盟的第六路军军长一路过关斩将,立下了不少战功。为示奖赏,冯玉祥任命他为河南省政府主席,此番宋美龄、蒋介石大动干戈地宴请刘茂修,就是要他去劝说兄长刘茂恩阵前倒戈,投靠中央。

分手时,蒋介石当场写了一封给刘茂恩的亲笔信,作为他投诚以后加封行赏的信物。为了保险起见,宋美龄让刘茂修把棉背心脱下,细针密线地把亲笔信缝入,然后再亲自帮刘茂修穿上。刘茂修揣着“衣带密诏”,匆匆地回到前线,找到五哥刘茂恩,关起房门密谈,最后决定阵前倒戈,投靠蒋介石。

这一边密谋反叛,那一边却毫无防范。尤其是阎锡山,因早年有恩于刘镇华,说什么也不会生疑。

最最倒霉的还是万选才,他与刘茂恩多年患难与共,向有手心手背之称,想不到却被其骗到军中,被五花大绑押到了陈诚处,再转交南京执行枪决。

此事使反蒋联盟大为震动,阎锡山更是损失惨重。刘茂恩带走了一个师,兼并了万选才第六路军的大部,还顺手截了晋军的两个炮兵营,而蒋介石却增加了3万多精锐之师。

反蒋联盟眼看就要成功的合围,忽然出了一个大口子,蒋介石再乘机反攻,晋军抵挡不住,稀里哗啦地退了下来。西北军及时增援,晋军才止住了溃退的脚步。

打这以后,中原大战的主战场呈现出胶着状态,双方在开封以东的兰封、民权、睢县、杞县的广大地区展开了拉锯。与此同时,双方都加大了政治攻势的力度。蒋介石致电汪精卫,提议召开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用汪、蒋合作的方式解决党务纠纷。

受夫人陈璧君的影响,汪精卫在香港发表关于时局的谈话,公然表示拒绝与蒋介石合作。随后,又拿出一套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的方案,用以调和改组派和西山会议派之间的矛盾,这一方案最后被各方面接受。

7月13日,扩大会议预备会在北平怀仁堂举行,会上宣读了所谓的联合宣言。至此,反蒋联盟的政治合作由于陈璧君的影响而得以实现。随后,汪精卫在陈璧君的陪同下,由香港转道日本,再从长崎乘船径赴天津,进入北平。

到此为止,除了张学良态度不明外,其他各路诸侯都表明了与之合作的态度。扩大会议便于9月1日正式公布了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名单,他们是:阎锡山、汪精卫、唐绍仪、冯玉样、李宗仁、张学良、谢持,后来又加上了石友三和刘文辉。

就在反蒋阵线悬旗庆祝其新政府的成立时,蒋介石却赢得了军事上强有力的同盟军。

原先声称保持中立的张学良9月18日在沈阳发出“和平通电”,称:“良委身党国,素以爱护民众维持统一为怀,不忍见各地同胞再罹惨劫”,“呼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凡我袍泽,均宜静候中央措置。”同时派出奉军精锐之师以每3小时一列运兵车的节奏,挥戈南下,反蒋联军顿时土崩瓦解。对此,蒋介石大为感激。10月9日,张学良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此次中原大战,始于1930年4月,终于10月,以蒋介石的取胜,冯、阎、桂的失败而告结束。经过这场战争,各地方实力派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再也无力与蒋介石相抗衡,蒋介石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形成,这其中宋美龄也立功不小。

中原大战的结束,还促成了蒋、宋之间的另一件事的完成。这就是蒋介石遵照婚前约定,受洗入教,这是他向宋老夫人说定了的结婚条件之一。可是,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结婚后的近3年中,一直拖拖拉拉,不大愿意接受洗礼。宋美龄则经常敦促蒋介石早日施洗,成为基督教徒。

据江长川牧师回忆说:“民国17年之某日,我接到蒋夫人的一封急电,要我即来南京。我于次日清晨到达。获知蒋夫人要我以其家庭老友的资格,劝请蒋先生接受基督教,若有可能,则为担任洗礼。由于蒋先生公事甚忙,故迟至下午4时始能晤谈。甚至彼时仍恐为诸事打断谈话,于是蒋夫人提议驱车出游,且行且谈。随即备了三辆汽车,前后二辆为卫队所乘,居中一辆则由我们三人乘坐。”“当我上车时,蒋先生坚邀我坐在中间,蒋夫人在我左方,蒋先生则在右方。车行中,蒋夫人力劝蒋先生接受基督教,并正式受洗礼。她说:‘我们的老友江牧师不久赴美国,此行将逗留许多月。’蒋先生则不愿受洗礼过速。他答称:‘我现在只读完新约第二遍,正式开始读旧约,我要对基督教多知道一点,然后正式接受耶稣为我的救主。’我们继续谈了一些时间,我后来赞同蒋先生的意见,建议他在我出国的时候再熟读《圣经》,我极愿意能在回国时为他举行洗礼。”“我在美国时,中国某一军阀与中央政府间发生内战。某日,在战斗进行中,蒋先生被敌军诱困于开封附近,四面几被包围。处此失望之境,蒋先生祈祷上帝解救,并声言此次得救后,定即正式信仰基督为救主。上帝对此祈祷即予接纳,骤下大雪,为此季所罕见,固使敌军无法进迫。同时,他的援军已从南京由火车运到,结果不仅蒋先生的生命得以保全,且转败为胜。”“当我从美国回来,我遂被邀请为这位中国领袖施行洗礼。”

诸次的逢凶化吉,促使蒋介石坚定了信奉基督教的信念。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于1930年10月以胜利者的姿态,带着宋美龄到上海、奉化去旅游,省亲祭祖,游山玩水。10月23日,蒋介石在宋家教堂里,由江长川主持举行了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的美以美会。此后,蒋介石只要有时间,便尽可能到教堂做礼拜。清晨第一件事就是祈祷和读《圣经》,绝不间断。每遇到麻烦或危险时刻,他便向上帝祈祷,以求得到上帝的保佑。

当然,信奉基督的蒋介石,并没有放下杀戮人民的屠刀。很快,他又奔赴江西,“围剿”红军。从1930年底到1935年,蒋介石对红色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此期间,宋美龄竭尽全力,为蒋介石助阵呐喊。她还亲临前线,慰劳国民党官兵,并率领救护兵,指导江西妇女安慰国民党伤员。

1931年7月,第三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处于万分苦恼之中。宋美龄得知后连夜驱车向南昌进发,由于天时已晚,山路曲折,在快到南昌城的时候,汽车撞上了一棵大树,随后便翻下了山崖,在山沟中打了几个滚,人也被甩出了车外。这一次宋美龄虽然没有受伤,但与她同行的侍从官则摔伤了腿,肋骨也被摔断了三根。

宋美龄到达南昌后,蒋介石感到很惊讶,他劝宋美龄回到南京去,说这里很危险。宋美龄却淡淡一笑,称自己是诚心从军而来。

1933年底,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在江西前线与红军对阵。有一天,他们在抚州的一个野战军司令部过夜,熟睡间突然被阵阵枪声惊醒,蒋介石一边叫宋美龄穿好衣服,一边派卫队去了解情况。这时,枪声更密了。宋美龄匆匆穿好衣服,把一些重要文件整理出来,准备投入火炉烧掉。同时,她还拿起一支左轮手枪,以备万一。

外面严寒刺骨,蒋介石冷得直打哆嗦,可他顾不上多穿衣服,急忙集中卫队组织了警戒线。当时,他身边只有一支小小的卫队,其他正规军一时调不回来,如果真的遇到红军进攻,那他们定是凶多吉少。

一个小时后,密探回来报告说:“守城门的哨兵在黑夜里将数辆卡车上的自己人误为共军,双方开枪射击,死了几十个弟兄。”

“混账!瞎眼了?”蒋介石气愤地说,“将肇事者交军法处从严惩处。”

原来是虚惊一场。此后的日子,各种惊吓还时有发生。

尽管如此宋美龄还是要亲临前线。她自我表白说“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同我们的军队一道进一步深入内地,我还是感到很愉快。因为我身体健康,很有耐力,这样,我能和他(蒋介石)在一起,并出些力,如果我在家里坐等到中国真正实现和平,那么我们要等待很久才能团聚。所以我总是决定和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