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23

第123章 中国画论作者及有关作者篇(4)

【韩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字纯全,号琴堂,晚署全翁。生卒年不详。世代簪缨,幼年酷好画艺。年轻时南北游历,以江山胜概以为乐,图其所致之景。绍圣(1094~1097)入京,得到王诜青睐,画艺益进。宋徽宗宣和初授翰林院书艺局祗候,累迁直长秘书待诏,授忠训郎。嗜画成癖,至老不倦,善画山水窠石。着《山水纯全集》论述画理、画法,代表了宋代宫廷绘画的审美观念。(冯超)

【张澂】?~1143。北宋至南宋书画鉴藏家。一作张澄,字如莹,一字达明,号澹岩居士,舒城(今属安徽)人,一作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大观元年(1107),知临川县。钦宗靖康元年(1126),为监察御史。高宗建炎间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尚书右丞。旋因事罢知江州,兼江东湖北制置使。晚岁寓居临川。有文集,今已佚。能文,好藏名画,知赏鉴,着有《画录广遗》。(冯超)

【邓椿】北宋至南宋绘画史论家。字公寿,蜀郡双流(今属四川成都)人。生活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高宗绍兴间进士,官至通判。祖父邓洵武,政和间尝知枢密院。父邓雍,宣和时任侍郎及提举官,曾监修旧宅,获得背壁上很多郭熙的画作,家中收藏极富。在两宋间任官时,对于绘画名迹和画家艺术活动尤为关注,于乾道三年(1167)着成《画继》。书中将北宋熙宁至南宋乾道间活跃在画坛的画家传记及有关绘画的见闻加以辑录,并收录了邓氏所见私家收藏绘画作品和对于绘画艺术提出的见解。他的绘画美学思想明显倾向于北宋时期兴起的“文人画”。(冯超)

【郑刚中】1088~1154。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高宗绍兴二年(1132)登进士甲科。

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为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为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为秦桧所荐,后因反对秦桧,被贬为桂阳军居住、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着有《北山集》三十卷。集中《论郑虔、阎立本优劣》一文,反映了他的绘画美学见解。(冯超)

【袁文】1119~1190。南宋着述家。字质夫,四明鄞(今浙江宁波)人。喜读书,不汲汲功名,务勤于学。着有《瓮牖闲评》八卷,专以考订为主,内容丰富。于经史皆有辨论,条析同异,多所发明;而于音韵之学尤多精审,为考据家之善本。

书中《论形神》一文论述了绘画美学见解,对形与神加以界定。提出“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冯超)

【罗大经】南宋着述家、评论家。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乡试中举,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历任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在抚州被弹劾罢官,从此绝意仕途,闭门阅读,博极群书,专事着作。着有《鹤林玉露》。该书对于绘画多有论述,强调绘画的传神和师法自然意义。提出了“全马在胸”,将观察自然视为绘画创作的重要基础。另着有《易解》。(冯超)

【陈造】1133~1203。南宋文学家。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善为文。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历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历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为遭宋不竞,事多龃龉,辗转州县幕僚,无补于世。遂归故里,隐逸江湖,自号江湖长翁。着有《江湖长翁文集》。陈造在《论写神》一文中提出画人物不能单纯追求形似,还须力求表现“气旺神完”之貌,这一观点给中国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和传神理论影响甚大。(冯超)

【陈郁】1184~1275。南宋文学家。字仲文,号藏一。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初闭门终日,研讨经籍,不叩权门。理宗时,应命记天竺华严阁,受赏识,特旨以布衣充辑熙殿应制。景定间,为东宫讲学堂掌书兼撰述。以诗文名世,着有《藏一话腴》。该书内容多记南北宋间杂事,或是发明经义自抒议论,其中也有诗话、词话性质的记述。

其艺术理论深受南宋理学思潮的影响,反映了当时部分士人的道德思想和审美趣味。论述绘画时提出:“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并从多方面对“写心”概念加以论述,将中国人物画的传神论推进更深的层面。(冯超)

【赵希鹄】南宋收藏家、诗人。河南开封人,南渡后家居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南宋宗室,赠太师淄王世雄之五世孙。生卒年不详,活动在南宋孝宗、宁宗、理宗之际。博学好古,遍历湘、赣、浙诸地广泛访求。喜书画,精鉴赏,居家以鉴藏古器物及古书画为乐。着有《洞天清禄集》,考证确凿,为赏鉴家指南。(冯超)

【岳珂】1183~1240。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历官内劝农使,知嘉兴府、朝奉郎、守军器监。宝庆二年(1226)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着有《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桯史》、《愧郯录》、《玉楮集》、《金陀粹编》及《宝真斋法书赞》。(冯超)

【周密】1232~1298。宋末元初着述家、词人、书画家、收藏家。字公谨(又作子谨),号草窗、苹州,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山东伧父等。祖籍济南,曾祖周秘南渡,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景定二年(1261)入临安府幕僚。咸淳间,历两浙运司掾、丰储仓检察。景炎初,迁义乌令。入元不仕,迁居杭州,以诗词、书画自娱,悉心着述。他的诗文都有一定成就,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通音律,善画梅兰竹石。

尤好收藏书画,精鉴赏及校书,着述宏富。着有《齐东野语》、《思陵书画录》、《云烟过眼录》、《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草窗韵语》、《苹州渔笛谱》、《草窗词》等数十种,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冯超)

【钱选】1239~1301。南宋末元初画家。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别号清癯老人、霅川翁、习翁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入元后隐居不仕,流连诗酒,潜心作画以终其身。与赵孟頫同里,并称“吴兴八俊”。博学多艺,精音律之学,工诗,能书,尤善绘画。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蔬果、鞍马等。他的绘画继承前代传统,人物师法李公麟,山水学赵伯驹,花鸟师赵昌,其得意的绘画作品多赋诗在上。他的山水画常以他隐居的浮玉山和苕溪为题材,以青绿设色画为多,笔势细腻,精巧工致,方刚拙重,显现出唐宋绘画的清雅秀逸格调。人物画以历史题材居多,笔法细劲,工整中又流露出质朴和稚趣。其花鸟用笔劲逸,工整细密,设色淡雅清丽,精巧传神,富有文人画的内质,成就最高,是元代设色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又长于画马。他提倡师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力图摆脱南宋画院习气,继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着有《习斋稿》。(冯超)

【李衎】1245~1320。元代画家。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少时警敏有俊才,虽孤贫,然好世外之学。二十多岁入仕,历任太常太祀兼奉礼部承务郎、淮东宣慰使司都事、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元贞间,擢拜礼部侍郎出使安南(越南),归知嘉兴路总管,后迁婺州、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皇庆元年(1312)入京为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官至一品,位极显赫。

晚年以疾辞官,居维扬(今江苏扬州)故,追封蓟国公,谥文简。善画枯木竹石,画竹为双钩和墨竹两种风格。双钩设色竹师法五代南唐李颇;墨竹初学金代王曼庆、王庭筠,后追学文同。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长期任职在江浙地区产竹地区,且出使交趾(今越南),得以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对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是一位既具有深厚传统功力,又注意师法自然的画家。着有《竹谱详录》。(冯超)

【刘因】1249~1293。元代诗人、儒学家。

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保定容城(今河北徐水)人。家贫,少时就表现出诗文上的才华,落笔惊人。年二十即以教授生徒为业。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

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里。至元二十八年(1291),世祖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集贤学士、嘉议大夫,以疾辞。作为居留北方的汉族人,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并关注和描写民生疾苦。其诗风沉郁劲健,气骨超迈。内容丰富多姿,富于哲理意味。曾自选诗作百余篇,名为《丁亥集》,今佚。刊行有《静修先生文集》,其中很多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也是绘画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冯超)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十四岁时以父荫补官,注真州司户参军。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奉元世祖征召,任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大德三年(1299)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大三年(1310)拜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仁宗时升为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佑三年(1316)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延佑六年(1319),辞归故里。

英宗时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敏。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精书画,通音乐。他被推为元代第一书家,精擅诸体,尤以楷、行书名世,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

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墨竹和花鸟,穷其天趣,笔墨苍润,用书法各体笔意写竹。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倡导“书画同法”。强调师法自然,提出“到处云山是吾师”的口号,追求表现自然的“风情”与“意度”。他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着作有《松雪斋文集》十卷。(冯超)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书法家。

本姓陆,名坚。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幼年父母双亡,过继给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年轻时曾任浙西宪吏、中台察院掾吏等地方小官。

四十五岁间因案受累入狱。出狱后,遂放浪形骸,游走江湖,寄情于山水,往来于杭州、松江、常熟等地以卜算为生,后加入道教全真派。五十五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间学关仝、李成,并受到赵孟頫的影响。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创浅绛山水,间有水墨。

他的山水画以自然为师,笔墨简远逸迈,疏密有致;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人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并称为“元四家”。着有《山水诀》。(冯超)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自署梅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等。嘉兴魏塘(今浙江嘉善)人。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青。长期隐居不仕,以算卜卖画为生。工诗精书画,时称“三绝”。草书学巩光。善画山水、梅花、竹石。墨竹效文同,是湖州竹派的重要画家。山水师法董巨,自有一种深厚苍郁之气,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后人将他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为“元四家”。着作有《梅花庵稿》、《墨竹谱》和《梅道人遗墨》。(冯超)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竹斋、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试不中,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下东吴,入淮楚,游大都,历览名山大川。归来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梅花屋”,以卖画为生。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能诗,以精于画梅着称于世,尤工墨梅。他画梅师法南宋扬无咎,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着有《梅谱》、《竹斋诗集》。(冯超)

【柯九思】1290~1343。元代画家、鉴藏家。字敬仲,号丹邱生,晚号非幻道者,又号五云阁吏。

天台仙居(今浙江台州)人。其父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绍兴路诸暨州判官。幼年从父读书,承家学,能诗善画。天历元年(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