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39

第139章 中国画论着述及有关着述篇(5)

【论传神】中国画论着。南宋陈造撰。主要辑录版本有《佩文斋书画谱》本、《中国画论类编》本、《中国历代画论》本等。本文出自于陈造诗文别集《江湖长翁集》,约成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

之际。文章旨在论述人物肖像画的写神理论,反对刻板地描绘人物的外形。主张“着眼于颠沛造次,应对进退,颦额适悦,舒急倨敬之顷,熟视而默识,一得佳思,亟运笔墨,兔起鹘落”的创作方法,力求表现出对象的精神内质,达到“气旺神完”的艺术境界。《江湖长翁集》版本有明万历李之藻刊本、《四库全书》本等。(冯超)

【桯史】笔记着作。南宋岳珂撰。十五卷。

主要版本有元刻本、《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本书记载两宋时期典章制度、人物轶事、民俗风情、奇闻异事、古籍古物等,内容繁博。作者力图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通过对南北宋间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的记载,借物以明时事,辨别是非。书中所载之事,大都翔实可信,可以补史传不足。很多有关当时文人趣事的记载,诗文作品的转录,可资辑佚、校勘,也有助文学史和美学史研究。其中也不乏一些关于绘画之事的记述,如《李龙眠贤己图》、《宣和御画》、《记龙眠海会图》、《蚁蝶图》等,无不体现了当时文人的艺术审美思想和画坛状况,是研究古代画学的珍贵史料。(冯超)

【鹤林玉露】笔记着作。南宋罗大经撰。十八卷。主要版本有《稗海》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等。本书书名取自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书体裁,在诗话语录之间,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内容多有对诗文书画的风格流派和创作思想的论述,其中有关绘画美学方面的见解尤为独到。强调绘画重在“凝于神”,力求反映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提出画马必须“全马在胸”,“积精储神,赏其神骏,久之则胸中有全马矣”。在谈到画草虫时,关注绘画创作的主观情感与表现物象融为一体,达到“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的境界。要求绘雪绘其清,绘月绘其明,绘花绘其馨,绘泉绘其声,绘人绘其情。(冯超)

【洞天清禄集】文物鉴赏着作。南宋赵希鹄撰。一卷。主要版本有明刻本、《说郛》本、清康熙刻本、《美术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本书是作者对各类文物考识鉴赏的经验总结。前有自序。内容分为十门,即:古琴辨、古砚辨、古钟鼎彝器辨、怪石辨、研屏辨、笔格辨、水滴辨、古翰墨真迹辨、古今石刻辨、古画辨(另有一种版本多一门:古今纸花印色辨)。在古画辨中,所记画家自唐至南宋孝宗。画人名下,记述其擅长画科、艺术风格特征、笔墨特点、画幅形制,以及鉴赏方法等。考证辨析,能探索源流,广征博引,发抒所见。如论米芾作墨戏,称:“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皆可为画。纸不用胶矾,不肯于绢上作一笔。今见米画或用绢,皆后人伪作”。对于文物赏鉴帮助尤多。其间又多有绘画创作思想的阐发,主张“善书必能善画,善画必能书,书画其实一事尔”。“殊不知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

这些观点对元明时期的文人画艺术思想均产生一定影响。(冯超)

【论写心】中国画论着。南宋陈郁撰。主要辑录本有《佩文斋书画谱》本、《中国画论类编》本、《中国历代画论》本等。本文出自于陈郁的笔记着作《藏一话腴》。作者以人物肖像画“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发论,提出了“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的重要观点。强调善写心的画家必须深刻细致地观察对象,做到“常观其人”。同时要“胸宽广,识见高,讨论博”,最终达到表现对象的形、神、心三者兼备。其“写心说”的目的就是要求画家将人物对象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他的“写形”、“写神”、“写心”的三分观念,将中国古代形神论的讨论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此论后来被视为人物画创作的最高艺术标准。《藏一话腴》的传世版本有《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冯超)

【画山水诀】中国画论着。传为南宋李澄叟撰。一卷。主要版本有《画苑补益》本、《佩文斋书画谱》本、《美术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李澄叟,湘中(今湖南)人。自幼观湘中山水,长游三峡夔门,或水或陆,尽得其态,写之水墨,甚有妙悟。本篇首先对五代至南宋时期山水画名家加以评述;再述各体画法;末段自述学习山水画创作的经历和感悟。文章强调山水画的创作,必须对于自然界的诸景诸形要有亲身经历体悟,通过“遍历广观”对现实生活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然后方知着笔去处”。提出的“若悟妙理,赋在笔端,何患不精”与其论画评述均含有一定的禅学思想。(冯超)

【云烟过眼录】书画着录着作。宋末元初周密编撰。二卷。主要版本有《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王氏《十万卷楼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美术丛书》本、《画品丛书》本、《新世纪万有文库》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本书汇录作者所见书画古器。在编排上以所访收藏家为纲,记其品目,略附说明。书中记述了宋元之际着名收藏家赵与懃、乔篑成、焦敏中、鲜于枢、郭天锡、王芝、王虎臣、司进、庄肃、高克恭、李倜、郭佑之、赵孟頫等三十五家和南宋宫廷所藏的历代书画名迹及古代器物。所录魏晋、唐宋名家绘画作品五百四十九件,书法碑帖三百七十六件。分别标其作者、画名,很多作品附有品评格第、赏鉴之语,记述概貌,记其流传。因所记多为当时收藏和绘画名家,对于了解当时私家收藏风尚、藏品旨趣都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很多书画名迹流传至今,使其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云烟过眼录》是我国第一部以私家收藏书画为内容的着录书籍,它的着录体例和方式,对于明清两代的书画着录的盛行,产生了积极影响。书中根据亲身登入南宋皇室“秘阁”目历其间部分作品,记载了这些作品的收藏、保管、装裱情况,论及宋徽宗、高宗的用印体制,对今天的书画收藏及文物考证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冯超)

【竹谱详录】中国画论着。又名《竹谱》。元代李衎撰。七卷。主要版本有《续百川学海》本、《古今图书集成》本、《佩文斋书画谱》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等。

本书初刊于元佑五年(1318)之际。全书分为《画竹谱》、《墨竹谱》、《竹态谱》及《墨竹态谱》及《竹品谱》等四谱,此中《竹品谱》再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六子目。本书是我国至今传世最早一部图文兼具的画竹技法专着,开画谱编撰体例之先河。作者当年为了解画竹之理,在任职为官之际曾深入东南沿海产竹山区,并远至交趾国,冥搜极讨,观察体味自然之竹。书中广征博引,汇集实际观察和绘画创作的实践经验,系统地描述了三百余种竹类品种,包括各种罕见竹类。对于其画法、形态、品性均作了详细周全的论述,成为研究元代绘画创作和绘画思想理论的珍贵资料。尤其是有关画竹的技法、理论,给后世产生极为深远影响。(冯超)

【松雪斋集】诗文集。元代赵孟頫撰。十卷。主要版本有元至元沈伯玉家塾刻本、明天顺六年(1462)岳璿复沈氏刻本、明万历崔邦亮校刻本、清清德堂刻本、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曹培廉城书室刻、光绪八年(1882)杨氏重修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海王村古籍丛刊》本等。

本书编排上,依次分为:赋、诗、杂着、序、记、碑铭、赞、铭、题跋、乐府,共收作品五百三十余篇。卷前有元大德戊戌年(1298)戴表元和至元五年(1339)何贞立序。另有《外集》一卷,收诗、序、记、题跋等十八篇。是研究赵孟頫思想、生活和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珍贵资料。赵孟頫是元代重要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有关绘画的诗文。这部诗文集汇集的此类诗文作品除了一部分是为自己画作的题跋,大多数是题写唐宋名家及同时期画家绘画的作品,包括了董源、李公麟、米元晖及高克恭、李衎、钱选等人,全面反映了赵孟頫的绘画思想和审美取向。缺憾的是许多代表赵孟頫绘画美学和书画理论的题跋,如追求“画贵古意”、倡导“书画同源”等论述散见于古人画迹和历代着录书中,而没有被《松雪斋集》收录。(冯超)

【画鉴】中国画鉴赏着作。又名《古今画鉴》。元代汤垕撰。成书约在元至顺之际(1330~1333)。主要版本有万历四十三年《程氏丛刻九种》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美术丛书》本、人民美术出版社马采注释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本书所记以时代为序,分为吴画、晋画、六朝画、唐画(附五代画)、宋画(金画并附元画)及外国画(高昌国画、高丽国画)。始于吴曹不兴,迄于元初,仅列龚开、陈琳两人。体例上大致仿效米芾《画史》,记亲眼所见画作。着重鉴别真伪,评定各家气韵及笔墨风格。兼及画家简历、师承、擅长。对一些作品的着录,记质地、尺幅、画中内容、收藏地等。后附《画论》(一作《杂论》)一篇,凡二十三则,论述绘画鉴藏方法,分析前人经验得失,批评鉴赏时弊。提出“观画之妙,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及“不可以形求似”、“先观天真,次观笔意”鉴画观。元画重写意,主张以书法之笔作画,汤垕亦谓:“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代表了元代文人论画的一些主张。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评价本书说:“深切着明,又多从画法立论,尤得要领。”《画鉴》作为《画史》之后又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鉴赏绘画着作,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鉴识经验,形成了以艺术风格鉴别作品真伪的新方法,对后代颇多影响。《画鉴》各丛书汇集刊印有所不同。《学海类编》、《美术丛书》作《古今画鉴》,与《画论》分为二编。《说郛》、《四库全书》等均将两编合为一书。(冯超)

【写山水诀】中国画论着。又作山水诀。元代黄公望撰。主要版本有《南村辍耕录》本、清《一瓻笔存》本、《画论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人民美术出版社邓以蛰、马采点校本。本书辑有关水山画法及画理论述三十二则,采用语录形式,每则论述一个问题,多则五七言,少则一二言。言简意赅,阐述精辟。其中画法内容涉及山峰、水流、树石、屋宇、夏雨冬雪等的表现方法,凡章法布局、远近透视、用笔、用墨、设色、矾绢、皴法均论述。

在画理的论述中,作者主张“作画只是个理字最紧要”,认为山水画的“作画大要:去甜、邪、俗、赖”,这个论点构成了黄公望的山水画理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作者从宗法董源李成、山论三远、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尤以画不过意思而已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写山水诀》是黄公望对于董源李成以来山水画技法的经验总结,也是其自己从事绘画创作实践活动的心得结晶,这些内容给明清山水画创作和理论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冯超)

【清阁集】诗文集。元代倪瓒撰。十二卷。主要版本有康熙曹氏培廉城书室刻本、乾隆六年广春楼刻本、《四库全书》本、群众出版社印本。本书为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上海曹培廉整理编辑,收录诗八卷,杂文二卷。《外纪》二卷,上卷列遗事、传、铭并赠答、吊挽之作,下卷专载诸家品题诗、画语。倪瓒画居逸品,神思散朗,诗文意格自高。这部诗文集中辑有大量的有关绘画的题跋和论述作品。内容包含了题自画和观赏评鉴他人绘画的诗词、题跋及其与当时画家、文人的酬唱之作,几乎涉及元代大多数着名画家。《清阁集》是研究倪瓒生活、思想和绘画艺术最为直接的资料,也是研究宋元绘画史重要文献。其中一些诗文集中反映了倪瓒绘画美学思想,特别是“聊写胸中逸气”(《题画竹》),“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答张仲藻书》)等名篇章句极大地丰富了宋代文人画理论的内涵,代表了元代文人画家的艺术审美趣味和绘画功能论,对明清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倪瓒的诗文集最初为明代天顺四年(1460)宜兴蹇曦及万历十九年(1591)其八世孙倪珵等编汇的刊刻本,名曰《倪云林诗集》,十五卷。(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