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51

第151章 中国画论着述及有关着述篇(17)

【历代画家姓氏便览】中国画史着作。清代冯津着。重要版本有道光六年(1826)德聚堂刊本。该书共七卷,为历代画家姓氏丛辑,以沈约《四声谱》编次,每声收录画人大致以时代先后为序,末载双姓、佚名、僧道、闺阁。首卷先为论画,论六法、三品、三病、六要、六长、制作楷模、古今优劣、粉本、赏鉴、品第、无名花,次为寰章天翰,后为历代帝王录,自晋至明,所录多阙略,宋徽宗记述最详。卷二至卷七皆为画人简传,述生平、评画风,俱不注明出处,取材大多取资于《佩文斋书画谱》、《续图绘宝鉴》等书。(李淑辉褚庆立)

【李似山竹谱】中国画论着。清代李景黄着。重要版本有民国中华书局影印石刻拓本、《中国画论类编》本。该书一卷,为画竹图谱,有图有文。图共二十一页,首为发竿、点节图式,次为仰叶图式,又次为偃叶图式,又次为结顶、解箨、出梢诸图式,末为竹之整体图谱,章法颇佳,布叶疏散。

所绘图式,与《芥子园画传》二集之《竹谱》大体相似,不同者以偃叶图式之一片羽改为仰叶式,未说明改作之原因。文字颇多引述其师杜芳椒画竹见解,其法皆从六书脱化,下笔皆有规矩。(李淑辉褚庆立)

【养素居画学钩深】中国画论着。清代董棨着。重要版本有《荔墙丛刻》本、道光年间邹氏辑抄《绘事啐编》本、《清瘦阁读画十八种》本、《中国画论类编》本。本书一卷,简称《画学钩深》,由作者手册中录出,共讲画论二十三则。所论以笔墨为主,多述临摹,然其临摹仅以临摹为入门方法,与他人以临摹为终极目的不同。又论临画与看画不可偏废,用古人之规矩,抒写自己之性灵。(李淑辉褚庆立)

【辛丑销夏记】书画着录着作。清代吴荣光着。重要版本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南海吴氏家刊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长沙叶氏重刊本、《郋园先生全书》本。本书五卷,仿高士奇的《江村销夏录》,所叙书画并不分类,以时代先后为序,每件作品都记录了尺寸、质地、印鉴、题跋、及画面内容等,并考其源流。该书成于道光辛丑年,故名《辛丑销夏录》。所记自三种旧拓《兰亭序》起,次为书画,卷二为宋画二十四种,金代一种,卷三、卷四皆为元迹,卷五为明迹,多为绘画。所载作品并非全为真迹,确有部分赝品收录其间,但并不影响该书的实际价值和影响力。所录多为家藏或目见,并加以题跋,该书考证精当,间附题咏,为当今的书画鉴赏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李淑辉褚庆立)

【清逸山房竹谱】中国画论着。清代魏容着。重要版本有嘉庆年间刊本。该书分上下二卷,前为《画竹口诀》,署南湖魏容着,以四言为句,述画竹之法诀,魏容以墨竹见长,所述大多甘苦之言,颇得要领。该书图谱百幅为其同乡陈逵所绘,且大多有魏氏题画诗。诗或述画竹笔法墨法,或咏其情状形态,或赞其品节贞操,诗画相得益彰,非寻常画法之作。(李淑辉褚庆立)

【退庵金石书画跋】书画题跋着作、书画着录着作。清代梁章钜着。重要版本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自刊本、福州梁氏校刊本、杭州郑氏小琳琅馆刊本。本书二十卷,为跋其自藏之品,该书卷一至卷五为金石,卷六至卷十为书,卷十一至卷二十为画。所录之画,不全记原本之尺度、印章、题识等项,颇为简洁。书名虽称跋尾,实为题跋,详考画之收藏源流,画家之小传,考核其生卒年月,精于考据,又于收藏源流考之详备,亦甚可取,但画理较显粗放。在该本前有两卷本传世,但所录不全,且书画部分全在二十卷本。(李淑辉褚庆立)

【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中国画史着作。

清代鲁骏着。重要版本有道光十年(1830)鲁氏刻本、抄本。该书共三十七卷。录自宋元以迄清代所传画人,记其姓名,籍贯、官职与事迹。积聚四十余年辑成。书前有徵引书目,卷首为帝王,卷一至卷三十三为姓氏,卷三十四、三十五为后妃、闺秀,卷三十六为释氏。该书以姓氏之韵编次,所记标明出处,记载颇详。该书另有续录四卷,为鲁照所撰,手抄本,不分卷,按前编体例补数百人。(李淑辉褚庆立)

【画耕偶录】中国画论着。清代邵梅臣着。

重要版本有道光十一年(1831)家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节选)。书凡四册:前二册为题画之作,画跋多论画法。后二册录其与当时名流往来赠答诗歌与书札。其论画有:一、泛论;二、论画佛像人物;三、论画山水;四、论画花卉。其论中以泛论与论画山水,眼光正大,议论精辟,时有独到之处。(李淑辉褚庆立)

【国朝书画名家考略】中国画史着作。清代晏棣着。重要版本有道光十七年家刊本、咸丰二年家刊本。另有其子晏家瑞着有《国朝书画名家考略续编》。本书四卷。续编六卷。两编所辑画家为清代,从清初至道光年间,前编辑画家一百三十一人,续编二百十一人。以时代先后编次,书画家不分类。每人一传,详其姓氏、字号、里籍、事迹,略有考订。书称“书画名家”,然所录不尽为名家。该书所记多为江西书画家,有很多是其他书画史所未记者。(李淑辉褚庆立)

【画家品类举要】中国画论着。张志钤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5月第一版。有山东省图书馆藏清代道光刻本。全书有画人物、仕女(婴儿附)、山水、屋木、花鸟(折枝附)、草虫、松、石、兰、竹、梅、牡丹、荷、菊、水仙、葡萄、鱼(金鱼附)、龙、水(舟船附)、牛、虎、马、驴、猫、鹤、鸡、鹰(鹞子附)、雁、鹭鸶、雨、雪论,及指头画、左手画、杂画论,凡三十四论。尚有三不论:画仙佛鬼神不论、画道释不论、画像不论。前有作者道光三年(1823)八月中浣《自序》及苏式昭道光三年岁次癸未仲秋二日《叙》。后有范志民1979年3年《编辑后记》,并附加各类插图五十五幅。(周积寅)

【画筌析览】中国画论着。清代汤贻汾着。

重要版本有《花近楼丛书》本、《翠琅玕馆丛书》、《中国画论类编》本。本书一卷,成于1814年。因笪重光原书章段连翩、论说互杂,不便学者省览,汤氏特将其分类,析为十一篇:原起,论山第一,论水第二,论树石第三,论点缀第四,论时景第五,论钩皴染点第六,论用笔用墨第七,论设色第八,杂论第九,总论第十。十论并录王翚、恽寿平两人的原评,篇末附己见。(李淑辉褚庆立)

【历代画史汇传】中国画史着作。清代彭蕴灿着。重要版本有道光五年尚志堂刊本、光绪五年京都善成堂书铺木活字本。本书七十二卷、附录二卷。其取历代画家及近时工绘事者,汇编成书。卷首一卷,为国朝圣制。卷一为古帝王门。

卷二至卷六十一,为画史门,以姓按韵次分编。卷六十二,为偏阙门,即姓、名、字、号仅存其一者。

卷六十三,为外藩门。卷六十四至六十五,为释氏门。卷六十六,为后妃门。以上五卷,皆按时代先后编次。卷六十七至七十二,为女史门,亦以姓按韵分编,后附编阙、比丘尼、女冠三门。采引之书几一千二百种,传记凡七千五百余人,搜辑广富,与以往画史相比,甚为广博。是书纂录与自撰分别编次,泾渭分明,结构清晰亦甚可取。(李淑辉褚庆立)

【国朝画传编韵】中国画史着作。清代姜宁着。重要版本有嘉庆戊寅尔琢堂自刊本。该书一题《画传编韵》。是编辑清初以来诸画人传,小传以姓氏之诗韵四声为序,卷十一记录闺秀、妾妓、比丘,卷十二记录释道、补遗。诸传皆不注原书出处,难以复核。所辑小传,大致不出《增广图绘宝鉴》、《国朝画征录》、《国朝画识》诸书。(李淑辉褚庆立)

【墨林今话】中国画史着作。清代蒋宝龄着。重要版本有咸丰二年虞山蒋氏刊本、同治十年映雪草庐刊本。本书十八卷,续编一卷。此书成于道光三年至咸丰二年(1823~1852)间。书前有戴熙序,并有陈文述、钱东塾、徐熊飞、汤贻汾题辞,另有丹徒严保庸小启。所记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画家,共一千二百余人。但所收多为江浙两省之人,他省画家则多遗漏。画家小传,不尽记绘画之事,涉及其人所撰诗词、书法、金石、收藏等诸事。小传中亦有题画、论画、评画,议论有切中肯綮者,亦有虚美者。是书无一定体例,乃随笔札记,书名“今话”,仿诗话、词话书例,人物不以时代先后为次,不据人物身份分卷,诸卷中皆有方外、闺媛列入,次序颇为杂乱。其子茝生所着续编一卷,体例相同。(李淑辉褚庆立)

【玉尺楼画说】中国画论着。清代金恭着。

重要版本有如意花馆祖本。该书为上下二卷,所录为其画梅所题诗文。上卷共五十则,为绘画画记、题跋、尺牍等。下卷七十四则,多为题咏,兼论画法。其画论见解颇深,风韵独到。(李淑辉褚庆立)

【四铜鼓斋论画集刻】中国画论着。又名《四铜鼓斋论画集刻十二种》。清代张祥河编。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华庭张氏刊本,宣统元年(1909)北京会文斋刊本。凡四卷,收录清代十二家论画:原济《苦瓜和尚画语录》、笪重光《画筌》、龚贤《画诀》、邹一桂《小山画谱》、王原祁《雨窗漫笔》、王昱《东庄论画》、唐岱《绘事发微》、张庚《浦山论画》、蒋骥《传神秘要》、方薰《山静居画论》、黄钺《二十四画品》、王学浩《山南论画》。余绍宗《书画书录解题》评曰:“论画之书,明季以来渐富,非人人所能备,其间纯驳不一,骤难审择,得此一编,大体略俱,且俱佳构,颇便学人揣摩。惟其中论山水者独多,论画花卉者仅小山一家,论写真者仅勉斋一家,而于人物、翎毛、走兽、兰竹皆付阙如,稍嫌未备。”(周积寅)

【画谭】中国画论着。清代张式着。重要版本有《荔门集》本、《艺海一勺》本、《画论丛刊》本、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本(节选)。本书共一卷。

约撰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左右。该书所论共三十五则,四千零二十余字。一、论画之雅俗,不以水墨、着色分,而在笔的雅俗。二、论作画用笔油滑。三、善学书者要临古帖。四、初学临时,宜与古迹不即不离。五、落笔起笔,急落急起而不乱。

六、书画贵泯痕迹,不使笔笔板刻在纸上。七、学画当先修身,读书以养性。八、学画又当先学书。

九、书追晋唐,书之正法。十、用笔有三等:悬腕运笔,侧腕捉笔,曲腕摇笔。十一、画之用笔先要领会工拙二字。十二、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十三、用墨以盆中墨水为主,砚上浓墨为副。十四、盆中墨水要奢,笔饮墨宜贪宜吝。十五、作画便要世人叫好,非固基之道也。十六、题画须有映带之致,题与画相发。十七、从古人入,从造物出。此则尤得画法之根源。

所论作者几十年经验之谈,可资学画者参考。(李淑辉褚庆立)

【听颿楼书画记】书画着录着作。清代潘正炜着。重要版本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潘氏养我精舍自刻祖本、续编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家刊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家刊本、《美术丛书》本。本书共五卷,续编二卷。该书体例仿吴荣光《辛丑销夏记》,并结合孙承泽、高士奇两家着录依靠自家收藏而编的着录。卷一,为唐、宋、元人作品;卷二为宋、元、明人作品,卷三、卷四为明、清人作品,卷五为清人作品。着录书画不分类,以作品时代先后编次。每品之下除注“不存”、“借刻”外,皆注明购入时之银价数,共计银八千六百二十四两。此书所录诸家题画诗、题跋,颇有可补诗文集所遗。所录书画,亦有今日见存,故足堪参考。续编名为《听颿楼续刻书画记》,体例与正编一致。

书分上下两卷,卷上为唐、五代、宋、元人作品,卷下为明清人作品。两卷所录画家,大多已见正编。列每品银价。(李淑辉褚庆立)

【南宗抉秘】中国画论着。清代华琳着。重要版本有退耕堂甲子刊本。本书一卷,成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书前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刘凤喈序,及华氏自序。此专论南宗画山水之法,凡三十则。其中以论用笔用墨居多,体验颇为细密。

次论轮廓,最后辨旧谱山之“三远”,反复推论。末则有云:“作画固贵古质,尤贵新颖,特不得入于纤巧耳”。该书提倡“形活”与“笔活”兼备,甚有见地。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中评是书“论画皆甘苦有得之谈,盖不肯袭旧说业也。”(李淑辉褚庆立)

【心稽小录】中国画史着作。清代伊秉组着。重要版本有清稿本。该书八卷,分为四类:一为绘画起源与流派,二为画家生平事迹,三为画论、画诀,四为品评、题跋、题咏。(李淑辉褚庆立)

【怀古田舍梅统】中国画史着作、中国画论着。清代徐荣着。重要版本有清咸丰二年序刊本、同治三年锦城刻本。本书共十三卷,为画梅者小传、画谱、画论、题咏等纂辑而成,可谓画梅之专史。卷一为帝王纪,共四人。卷二至卷五为士夫录,共三百七十七人。卷六为杂人录,仅记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