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54

第154章 中国画论着述及有关着述篇(20)

其中录卷子一百二十三种,立轴三百二十五种,册叶八十七种。续录不以时代为次,着录绘画作品一百九十五件。合计为七百三十种。所收始自宋元,而迄近代,但所收作品甚为谨慎,就清代而言,只有四王、吴、恽及其他极少几位画家的作品。续录后所附《虚斋名画目》,为两编所着录诸画之汇目,为后人检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李淑辉褚庆立)

【游艺卮言】中国画论着。近代叶德辉着。

重要版本有民国六年(1917)《观古堂所着书》本、《郋园先生全书》本、《丛书集成续编》本等。本书共上、下两卷,为介绍购求收藏鉴别书画方法的着作,成书于宣统三年(1911)。书前有自序。每卷各有五篇:卷上为法书、名画、辨别、考证、装潢等;卷下为收藏、箴规、记录、避就、帖刻等。其中辨别、考证两篇详细介绍了一些往昔轶事旧闻。箴规、避就两篇介绍书画购求与收藏的宝贵经验。

记录篇阐述整齐、抉择二义,着录家之规戒。该书是作者多年书画收藏、鉴定经验之总结,所论颇有见地。(李淑辉褚庆立)

【观画百咏】中国画论着。近代叶德辉着。

重要版本有民国六年(1917)《观古堂所着书》本、《郋园先生全书》本、《丛书集成续编》本等。本书共四卷,撰成于民国五年(1916)左右。书前有陆恢序,后有左念康、叶启藩跋。虽书名为“观画”,但该书不只谈鉴赏,同时也对所着录的作品有所考证,颇多泛论画学之言。全书有诗共百篇,诗后有自注。其论画之言颇有见地。(李淑辉褚庆立)

【雪堂书画跋尾】书画题跋着作。近代罗振玉着。重要版本有民国年间罗氏贻安堂凝清室刊《永丰乡人丁稿》、罗继祖校点本。该书一卷。

共五十篇,先书后画,跋其家所藏书画名迹,清一代仅存陈文贞、王文简两种,抉择甚严。(李淑辉褚庆立)

【三秋阁书画录】书画着录。近代关冕钧着。重要版本有民国十七年苍梧关氏排印本。本书共上、下二卷,并附集联和扇萃各一卷。因作者曾得阎立本《秋岭归云图》、黄筌《蜀江秋净图》、王诜《万壑秋云图》三幅描绘秋景的画作而取室名“三秋阁”,并冠以书名。该书为其家藏书画的整理,仿《江村销夏录》体例,对书画作品的纸绢、尺度、装潢、款识、印章、题跋进行着录,间有按语,且考订精审。全书按作者时代为序。所录书画作品,上卷始自唐代止于明代,共九十七种。其中唐代五种,五代三种,宋代六种,元代十二种,明代七十一种。下卷所收皆为清代作品,共八十九种,稍嫌宽泛,末附联扇。(李淑辉褚庆立)

【历代画史汇传补编】中国画史着作。近代吴心榖着。重要版本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平琉璃厂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平豹文斋本、民国三十二年(1943)上海商务印书馆本等。本书共四卷,为补彭蕴灿《画史汇传》和江养吾的《画史补录》两书所遗之作,且以诗韵编目次,所录画家从隋唐到近代大约数百人,以清代、近代画家居多。(李淑辉褚庆立)

【澹庵读画诗】书画着录着作。清代徐鋆着。重要版本有民国上海广益书局排印本《古今文艺丛书》第五集。该书一卷。为徐鋆以诗记载自己所收藏的古迹,共十四种。每诗略记画的大概,间有评论和赏鉴之语。诗体有律诗、绝句、古风。(李淑辉褚庆立)

【丛碧斋书画录】书画着录着作。现代张伯驹着。版本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油印本。本书共一卷,着录其家藏书画,且很多名作。如书法中的西晋陆机《平复帖》、唐李白《上阳台帖》等。

绘画有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另有清代曹寅的《楝亭图》四卷,共十图,为禹之鼎、戴本孝、严绳孙、恽寿平等所绘,且有纳兰容若、顾贞观等多人题咏,可为研究《红楼梦》提供参考。(李淑辉褚庆立)

【书画书录解题补】中国画史着作。近代吴辟疆着。重要版本有油印本、有美堂排印本。

本书为甲、乙两编,各一卷。分别收于《画苑秘笈》初编和二编之中。体例仿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而补余氏书之所遗。甲编成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乙编则成于次年,其书所着录的书籍共分为十类,共为书画书作二百三十余种解题。(李淑辉褚庆立)

【大风堂书画录】书画着录着作。现代张大千着。版本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大风堂排印本。本书共一册,其中所着录书画为其家藏书画者,对其纸绢、尺度、印章、题跋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其中绘画作品,所录年代起于唐代、止于清代,大致按时间顺序编排。画家有:毕宏、僧法常、文同、赵干等几十人,且每位画家录其作品一至几十幅不等。其中为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最多。因张大千是临摹高手,其所作赝品大多来源于该书所载,另有录仿品的情况,且书中并未注明。(李淑辉褚庆立)

【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国画论着。近代陈衡恪着译。中华书局1922年第一版。《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收录陈师曾所着《文人画之价值》和大村西崖《文人画之复兴》(陈师曾译)。1922年陈师曾翻译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教授大村西崖(1868~1927)的文章《文人画之复兴》,与自己《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合成单行本《文人画之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姚华为之作《序》。初版是以仿宋字体将二文合刻印行(无标点),后陈师曾将文章加以标点,文字略作修改,于1922年由上海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至1926年已经四次再版。其中《文人画之价值》对文人画的定义、文人画的源头和发展,对文人画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都作了深入探讨。

陈师曾还提出文人画的四大要素,即人品、学问、才情、思想。(金宝敬)

【画法要录】中国画论着。余绍宋编辑。

《画法要录》初编,中华书局1926年第一版。《画法要录》二编,中华书局1933年第一版;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将初编和二编合并出版。本书收录古代画论一百一十九种,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和方法,重新整理画学旧籍,在体例分类和考订上充分展现作者的目录学和考据学功力和造诣,被称为“中国画学开系统研究之始”(林志钧语),曾被梁启超誉为“古今言艺术方法之书亦未有其比”。全书分前录三篇,总录各六篇,后录二篇。其中将“气韵”、“通论”、“画病”置于“前录”。在体例上继承《历代名画记》的优长,忠实考据、校勘精审,对前人持说争议、疑义之言皆采取包容、公允态度,或采录、或径注原论之下以资参鉴。1933年余绍宋辑成《画法要录》二编,内容涉及除山水之外的花鸟、人物、畜兽等各科,内容较初编复杂琐碎。(黄戈)

【中国画学全史】画史着作。郑午昌着。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第一版;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此书虽为画史着作,但包含大量画论内容。书中明确反对以西画改造国画,确立“中国画学”对于“西洋画学”之“泰半地位”:“故言西画史者,推意大利为母邦;言东画史者,以中国为祖地。此我国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之地位。”全书熔画史、画论于一炉,具有理论与材料并重的特点,与一般绘画史仅重作品与画家不同。全书分为实用时期(绘画之起源)、礼教时期(三代到秦汉)、宗教化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文学化时期(宋元明清)。自汉迄清划代为章,每章分为四节:

清·陈衡恪《墨兰图》(一)概况,概论一代绘画的源流、派别及其盛衰的状况;(二)画迹,将自己目睹且有价值者和鉴赏家所记名画家的作品进行集录;(三)画家,叙一时代绘画宗匠之姓名、爵里、生卒年月;(四)画论,博采画家、鉴赏家论画的学说。蔡元培评本书为“中国有画史以来集大成之巨着”。宗白华称此书“叙述详明,条理周密,文笔畅达”,“诚是一本空前的着作”。余绍宋评本书“独出心裁,自出手眼,纲举目张,本原具在,虽其中不无可议,实开画学通史之先河,自是可传之作”。对此书的价值,黄宾虹以“度世之金针”给予极高的评价。(金宝敬)

【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中国画论着。刘海粟着。有中华书局1931年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本书是刘海粟1931年3月应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之请讲演谈艺之稿,4月24日于巴黎修订而成。

开头有简短《序言》,下分四章:《谢赫以前的画论》、《谢赫的六法论》、《谢赫以后的六法论》、《气韵生动说的分歧与辩护》。本书是二十世纪以来研究“六法论”的第一本专着。(王凤珠)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画史论着作。

傅抱石着。南京书店1931年第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的基础是1925年傅抱石历时七个月完成的第一部着作《国画源流述概》。

1929年他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教授中国画期间完成《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并于1931年在上海南京书店出版。此书最大特色是打破“记帐式”的铺叙,而采用“提纲式”的体例,紧紧地抓住中国绘画变迁的本质和关键,将从远古到明清的中国绘画做了线索演变的梳理,采取夹叙夹议,理论与实例互相印证的方式指出中国绘画的价值以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等内容。全书试图通过“整个的系统”来认识中国画的发生、发展,直接点出中国绘画思想的三大要素“人品、学问、天才”,表明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并贯穿整个“提倡南宗”的治史主旨。

尽管未必能够全面反映传统中国绘画的演变历程,但就撰写特色而言,此书既注意到系统性,又随时插入古代画论的有关段落,借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这是一部以评论为主的中国绘画简史。正文分为八章:《文字画与初期绘画》、《佛教的影响》、《唐代的朝野》、《画院的势力及其影响》、《南宗的全盛时代》、《画院的再兴和画派的分向》、《有清二百七十年》。(黄戈)

【艺林名着丛刊】

书画论着。世界书局1936年版;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第一版。本书收有明、清书画论稿七篇: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笪重光《画筌》,龚贤《画诀》,秦祖永《桐阴画诀》、《桐阴论画》。(王凤珠)

【中国绘画史】画史着作。俞剑华着。有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一版、上海书店1992年第一版。此书虽为画史着作,但包含大量画论内容。

《中国绘画史》是俞剑华1936年9月至11月为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中的一部,插图七十幅,文字十五万。本书按中国编年体史书的方法编成,体系完备,纲目清晰,资料引用翔实。林树中评介俞剑华版《中国绘画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产物,是三十年代几部足以传世的美术史巨着之一,此书既对传统的画史、画论文献加以梳理,又吸取“五四运动”爱国主义和有批判地对待传统的精神,突破旧画史的藩篱,面广分细,基础深厚,是同时的几部美术史着作中,印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读者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成为青年学子及国外治中国美术史学者最基本的读物。与同时期其它版本中国绘画史相比,此书充分体现了俞剑华编撰中国画通史的个人风格:全书有组织、有系统,考证严明,见解正确,叙述详明,插图丰富等特点,实为一部“以忠实叙述历代的绘画史迹,以明白昭示中国绘画演进的迹象,使读者了然中国绘画的全般的面貌”的经典之作。(黄戈)

【国画研究】中国画论着作。俞剑华着。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一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国画研究》是俞剑华中国画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于1940年由长沙商务出版社出版。该书自成体系,分为五章:《价值之研究》、《画史之研究》、《画理之研究》、《写生之研究》、《画籍之研究》。作者力求综合性和整体性地研究中国画学原理。这部书以浅近的语言凝练出中国画几方面要点、弊端、实践方式和学理根源,试图建立崭新的中国画学研究方式,特别是作者提到希望仿西方美学体系来建构中国画学的理想:“今当将历代论画理之书,统加整理,汰其糟粕,留其精华,审其发展之程序,评其价值之大小,加以系统之组织,使之整然有序,仿西洋美学之列,编成中国之美学,如此则可以显示中国画理全般之面目,循次而进,将来亦可得合理之发展。”(黄戈)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专着。于非着。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年2月第一版。全书共六章:《中国画颜色的品种及性质》、《中国画颜色发展的情况》、《中国墨的特色》、《民间画工使用颜色的情况》、《古代画家着色及研漂使用颜色的方法》、《现代国画家研漂及使用颜色的方法》。(王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