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55

第155章 中国画论着述及有关着述篇(21)

【中国画论类编】

中国画论着作。俞剑华编着。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全书约八十万字,汇编自春秋至清代我国历代名家重要的画论着述,以类别为经,以时代为纬,分上下卷,共六编:

一、泛论;二、品评;三、人物;四、山水;五、花鸟畜兽梅兰竹菊;六、鉴藏、装裱、工具和设色。对各种着述进行了校勘、整理、删订,增补了衍文和缺文,订正了文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标点。每篇画论后有“作者传略”、“解题”和“按”。在“按”语中,对古代画论研究成果,着述之评价和真伪问题,均有自己的创见。作者花二十余年心血成书:初名为《历代画论大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重编一过,改名为《历代中国画论集成》,于1953年携赴北京,请叶恭绰、王朝闻、蔡若虹、王逊诸家审阅,提出修改意见,以篇幅过多,又将清代画论删去二十万字。又以内容繁赜,检阅不便,遂于1955年将全书重新整理,最后定为今名。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影响极大。1996年,韩国京畿大学美术系金大源教授开始翻译《中国画论类编》韩文版,改名为《中国历代画论》在韩国陆续出版发行。此书初版由于初校时过于疏忽,错误甚多,致使编着者深感不安。九十年代后期,人民美术出版社委托有关专家在无损原书、原貌的前提下,作了校正、删除、补缺、调整、统一等多处修订,修订本改名为《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于2000年印刷发行。(周积寅)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见“中国画论类编”条。

【中国历代画论】见“中国画论类编”条。

【《石涛画语录》标点注译】中国画论着。清代原济着。

俞剑华标点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12月第一版。全书有《栀石涛画语录枛原文》、《栀石涛画语录枛注解》。

前有《前言》。后有附录《石涛题画选录》(共四十二则)、《栀石涛画语录枛研究》(全书的体系、一画与笔墨、立法与了法、借古以开今、经权与变化、雄阔的胸襟、大醇中小疵)、《历代对于石涛画法的评论》、《石涛传略》。(周积寅)

【六法初步研究】中国画论着。刘纲纪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第一版。“六法”是我国南朝齐谢赫《画品》提出的绘画品评的重要标准,对我国绘画创作曾起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以自己的见解,阐述了“六法”理论,有不少值得重视的资料。(金宝敬)

【石涛画谱】中国画论着。清原济着。1960年12月上海博物馆影印出版。刘长久校注,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过去广为流传的是《石涛画语录》(或称《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他的初稿本,而《石涛画谱》则是定稿本。全书分十八章:一画章第一、了法章第二、变化章第三、尊受章第四、笔墨章第五、运腕章第六、氤氲章第七、山川章第八、皴法章第九、境界章第十、蹊径章第十一、林木章第十二、海涛章第十三、四时章第十四、远尘章第十五、脱俗章第十六、兼字章第十七、资任章第十八。前有清胡琪《石涛画谱·序》。后有清张沅和杨复吉跋。附录有:《石涛画语录》、《栀石涛画谱枛和栀石涛画语录枛对校》、《历代对石涛画法画评的评价》。(王凤珠)

【黄宾虹画语录】

中国画论着。王伯敏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一版。本书为编着者平日所集所录,分为四个部分:

一、《画理》;二、《画史》;三、《画法》;四、《杂论》。有编者1959年5月《序》及附录《卓越的山水画家黄宾虹》一文;附图黄宾虹山水、课徒手稿、文稿六幅。(王凤珠)

【中国画法研究】中国画论着。吕凤子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第一版、1989年第七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用笔》;二、《构图(上)》——立意、为象;三、《构图(下)》——写形、貌色、置陈布势。(王凤珠)

【顾恺之研究资料】

美术史论着。俞剑华等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第一版。此书主要介绍了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和蒐辑历代有关论述顾恺之及其作品的史料。编者除对三篇画论原文详加注释外,还对顾恺之的时代、身世、艺术创作和论着价值有所阐述,卷末并附有顾恺之绘画的摹本及个别有关这一画派的作品。书中原文所加的注释和按语均属于编者个人研究的心得和意见。(金宝敬)

【《石涛画语录》译解】中国画论着。清代原济着,黄兰波注译。朝花美术出版社1963年11月第一版。全书十八章。每章译文前写了题解,说明本章要义,以及读本章时所需要的一些知识,以供读者参考。前有注译者写有《前言》。后有《附录》其论文《栀画谱枛为栀画语录枛最后定本说商榷》,“认为《画语录》应是《画谱》的修订本”。(王凤珠)

【听天阁画谈随笔】中国画论着。潘天寿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3月第一版。全书分两部分:《听天阁画谈随笔》有《杂论》、《用笔》、《用墨》、《用色》、《布置》、《指画》;《指头画谈》,有《指头画的创始》、《高且园后的指头画家》、《指头画的优缺点》、《指头画的技法》。后有《结束语》。(王凤珠)

【中国画研究】中国画论着。陈兆复着。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本书分十一章:

《如何研究中国画》、《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散点透视和经营位置》、《传神论》(上、下)、《笔墨论》(上、下)、《关于白描》、《关于色彩》、《关于装饰风》、《关于诗书画印》等。前有方增先《序言》;后有附图。(黄戈)

【癖斯居画谭】中国画论着。朱屺瞻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探求》、《形与意》、《借鉴与生活》、《关于西画》、《笔墨》、《章法》、《色彩》、《学画自述》。并附图作者速写三十一幅、中国画四十幅。(王凤珠)

【画品丛书】中国画论着。于安澜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本书收入自六朝至元代有关中国画品评一类着作十三种,计有南齐谢赫《古画品录》、陈姚最《续画品》、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唐释彦悰《后画录》、唐李嗣真《续画品录》、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圣朝名画评》、宋李廌《德隅斋画品》、宋米芾《画史》、宋董逌《广川画跋》、宋周密《云烟过眼录》、元汤垕《画鉴》等,编者选用善本,并据他本校对,写有各书校勘记附于书末,以便参考。(金宝敬)

【历代画论名着汇编】中国画论着。沈子丞编。上海世界书局1943年第一版;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本书收有东晋至清末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梁元帝、姚最、王维、张彦远、荆浩、李成、董羽、郭熙、郭思、苏轼、米芾、罗大经、释华光、邓椿、韩纯全、董逌、李衎、管道昇、黄公望、李澄叟、陶宗仪、汤垕、赵孟頫、柯九思、倪瓒、吴镇、杨维桢、莫是龙、茅一相、唐志契、杜琼、沈周、唐寅、文徵明、屠隆、李流芳、李日华、顾凝远、沈颢、杨慎、董其昌、陈继儒、赵左、孔衍栻、佚名、王时敏、王鉴、龚贤、笪重光、王翚、吴历、恽正叔、道济、王原祁、王昱、唐岱、张庚、邹一桂、宋荦、金农、黄钺、钱杜、沈宗骞、高秉、戴熙、方薰、奚冈、王学浩、王概、秦祖永等七十四人的论画八十一篇。按朝代先后排列,分八个部分: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明、清。每部分论画前附绘画概述一篇,每家均附有作者小传。前有《例言》及1981年10月沈子丞《再版说明》。斯书自上世纪四十年代问世以来,有一定影响,但其中错误之处甚多:①论画作者有误。如《画论》作者郭若虚系郭思之误,《墨竹谱》作者李衎系管道昇之误,《写像秘诀》、《彩绘法》作者王绎系陶宗仪之误;②书名有误。如顾恺之《论画》误为《画评》,《摹拓妙法》误为《魏晋胜流画赞》,方薰《山静居画论》误为《山静居论画》,王维《山水诀》、《山水论》,荆浩《画说》、《山水诀》,均未加“传”字,造成“以伪为真”之错;③论画作者朝代有误。如将李澄叟列为元人,孔衍栻列为明人;④论画作者名字有误。如将原济误为“道济”;⑤论画作者年代排列次序有误。如将莫是龙(1539~1587)、唐志契(1579~1651)排在杜琼(1396~1474)、沈周(1427~1509)之前,将清初王概(1645~约1710)排在清末戴熙(1801~1860)之后等等。(周积寅)

【中国绘画批评史略】中国画论着。温肇桐着。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全书以谢赫的审美标准“六法”为中心,上溯先秦汉魏,下迄明清,探求各个时代的种种审美标准,并以这些美学思想的发展为主线,对中国绘画批评的方式方法的演变进行论述。书中温肇桐按“萌芽时期”、“独立形成时期”、“繁荣时期”以及“多方面发展时期”将上千年的中国绘画批评的历史分为4个主要的阶段,每个阶段再按时代的先后顺序列举、分析最能够代表这一时期绘画批评家的重要论点,使得读者既在纵向上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绘画批评方式方法的演变历程,同时在横向上又可以把握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绘画批评所呈现的特点,明了有哪些代表人物以及他们所提出的观点。(金宝敬)

【李可染画语】中国画论着。王琢编。原名《李可染画论》,后列为《日月山画谭》丛书之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1997年第一版。作者根据李可染授课笔记整理而成,简明梳理了李可染艺术思想与绘画实践的理论精华。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一、《学艺》、二、《传统》、三、《意境》、四、《笔墨》、五、《写生》、六、《创作》。全书内容均是李可染自己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间有论及古人画理画法,旁及西洋绘画理论,同时在美学问题分析上充分运用辩证法。有秦牧《李可染画语寻味录(序)》;编者王琢1981年3月《后记》。重印时附有王贵忱《李可染及其艺术成就》一文和孙美兰《李可染年表》。(王凤珠)

【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中国画论着。郭因着。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全书分两部分:《形神论的萌芽和产生》;《形神论的发展与演变》(南北朝,唐朝,五代,两宋,元朝,明代,清代到“五四”运动前夕)。前有《小引》;后有《简短的结语》。(王凤珠)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中国画论着。葛路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本书较系统地简述了古代画论的发展,可作为阅读中国画论原着辅导读物。全书分为二十四章,分别是《春秋至两汉绘画理论》、《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唐五代绘画理论》、《宋代绘画理论》、《元代绘画理论》、《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与书画用笔同法论》、《钱选的“士气”说》、《倪瓒的“逸笔”与“逸气”说》、《李衎论画竹》、《明代绘画理论》、《王履的栀华山图序枛》、《为浙派辩护的李开先的栀画品枛》、《徐渭论画》、《山水画南北宗论》、《“论邪、甜、俗、赖及生、熟”》、《沈颢等论题跋、印章》、《清代绘画理论》、《以王原祁为代表的拟古思想》、《恽寿平的“摄惰”说与邹一桂的“活脱”说》、《石涛论画》、《金农与郑板桥的美术思想》、《金农论画》、《郑板桥论画》以及《后记》。2009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将此书改名《中国画论史》再版发行。(黄戈)

【《中国画论》修订本】李戏鱼着。郑州大学教务处教材科1982年印行。全书正文八篇:《论法与品》(创作与批评、法、品、自然与雕绘);《两汉与五代间之画论》(资料之董理与考辨、顾恺之等论人物画、宗炳等论山水画、白居易等花鸟画);《宋画与元画》(流派之消长、常形与常理、物趣与天趣、传形与传神);《明清画学上之模拟论》(模拟与反模拟、师古人与师造化、专一家与集大成、似与不似、师迹与师心、规矩与性灵);《论人物画》(“匡赞弥纶”、“出水当风”、“神韵气象”、“传神写照”);《论山水画》(画体之演变、山水何以为国画之中心、中国传统上对于自然之态度、意与笔、画境与真境);《论花鸟画》(写生、设色、法度、流派);《论文人画》(“画乃心印”、“画中有诗”、“气韵生动”、“以笔钩取”、“水墨为上”)。前言《中国画理举要》分为八目:“山水居首”——明代周履靖;“画中有诗”——宋代苏轼、“气韵生动”——南齐谢赫;“画乃心印”——宋代米友仁;意居笔先——清代黄钺;“书画同体”——唐代张彦远;“水墨为上”——唐代王维;“妙在无处”——清代王昱。前言八目,系全书撮要,为一般读者而设;与正文八题,以及正文之中,重复处各有所用,并可相互参证。(周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