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56

第156章 中国画论着述及有关着述篇(22)

【中国画论研究】

中国画论着。伍蠡甫着。《文艺美学丛书》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本书所收中国画论稿为伍蠡甫解放前所写,现在或全部重写,或作了很大的修改和补充,凡十三篇:《论中国画的意境》、《漫谈“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论国画线条和“一笔画”、“一画”》、《中国山水画艺术——兼谈自然美和艺术美》、《中国画竹艺术》、《中国画与艺术》、《文人画艺术风格初探》、《董其昌论》、《读顾恺之栀画云台山记枛》、《苦瓜和尚栀画语录枛札记》、《试论画中有诗》、《艺术形式美的一些问题》、《再谈艺术形式美》。前有蒋孔阳1982年3月《序言》;后有附录:《西方唯美主义的艺术批评》、《后记》。(王凤珠)

【山水画论】中国画论着。清代沈宗骞着。

张辉注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7月第一版。本书对就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自序》及山水卷一《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穷源》、《作法》、《平贴》、《神韵》,卷二《避俗》、《存质》、《摹古》、《自运》、《会意》、《立格》、《取势》、《酝酿》进行注译。前有张氏《序言》。(王凤珠)

【潘天寿美术文集】中国画论着。

潘公凯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本书辑录潘天寿有关中国画学论着十四篇:《听天阁画谈随笔》、《指头画谈》、《关于构图问题》、《中国画题款研究》、《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要有更美的画》、《赏心只有两三枝——关于中国画的基础训练》、《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花鸟画简史(初稿)》、《佛教与中国画》、《谈谈吴昌硕先生》、《黄宾虹先生简介》、《治印谈丛》、《毛笔的常识》。附图潘天寿中国画八幅。后有潘公凯《编后记》。(王凤珠)

【中国历代画论采英】中国画论着。杨大年编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中国历代画论采英》辑录我国自战国以来历代画论着作的名篇精段约三百则,主要论述画理、画法。本书按内容归类为二十章,除对原文作了必要的校勘、标点、注释外,每章末尾并有“本章说明”,以阐释原着的奥蕴精义,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章理论问题的由来、发展和学习继承的要点。书后附录历代画论作者小传,以资参考。全书不仅介绍了绘画的技巧,还提出了绘画对画家人品和内涵的要求,不仅指出绘画应该如何立意和构思,更在具体作画过程中点出其关键之处;最后,还对绘画的鉴藏作了详尽的论述。(金宝敬)

【潘天寿论画笔录】中国画论着。潘天寿着,叶尚青记录整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本书为潘天寿授课的课堂笔录,真实地反映了潘天寿的艺术观念和实践经验,它们涉及诗、书、画、印、史、论的研究与教学等诸多方面,又配有潘天寿亲笔修正过的丰富图例。全书经编者重新作了适当整理:一、除了前两篇记录稿已经潘天寿审阅删改外,其它几篇均未经潘天寿过目。

二、对潘天寿的授课内容,在不损害讲学思想的前提下,编者只是在段落顺序和文字上略作适当的调整润饰,并尽量保持口语化。三、文中标题,是编者加的。文中插图则根据潘天寿讲授时在黑板上所画的示意图复制。(金宝敬)

【苏轼文艺理论研究】文艺论着。刘国珺着。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本书对苏轼的文艺理论特点、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判断,共分八章:《苏轼的生平与思想》、《文论》、《诗论》、《词论》、《画论》、《书论》、《乐论》、《苏轼文艺理论的影响及其局限》。其中关于中国画论稿有:《写物之功在于神》、《画中有诗》、《天工与清新》、《苏轼绘画传神论的地位及历史评论》等。(周积寅王凤珠)

【《颐园论画》注评】中国画论着。清代松年着,关和璋注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原书为随笔记录,不分次序。关氏按其内容性质分为《泛论》、《论用笔用墨》、《论用水用色》、《论画山水》、《论工笔与写意》、《论画人物》、《论画花卉》、《论师法临摹》、《论品评赏鉴》、《杂论(附诗)》等十篇。对文中僻词生字加以简略注释。在每条之后加以按语。前有《前言》。后有附录:《蒙古族画家松年先生评传》。(周积寅)

【齐白石谈艺录】中国画论着。王振德、李天庥辑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本书从齐白石的诗词、题款、印文、语录、自记中谈艺的部分,择其精要,辑注而成。分五个部分:《采花蜂苦蜜方甜》、《能将有法为无法》、《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莫道长年多难,老年肯如人意》。论画谓“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与胡佩衡等人论画)。前有辑注者《前言》;后附录《齐白石小传》、《附图》。

(王凤珠)

【中国画论辑要】

中国画论着。周积寅编着。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本书节录了从先秦至清末历代画论着述以及有关文献、题画、民间画诀中最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中国古代绘画本质、特征、原理、原则、发展规律的名篇精段,按内容加以科学分类,凡两编共十六论。

因古典画论文字艰深,故在每论之前作一概括介绍,各段文字后面加以必要的注释、意释或按语,并引用了当今画家、理论家的见解,同时还附有名画插图和辅助读物目录。书前,由着名美术史论家刘汝醴、温肇桐先生作序,对中国画论的产生、发展、流传以及如何学习、批判继承等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此书多次再版。2004年被日本美术史论家远藤光一教授翻译为日文版由日本伊噢恩独大学出版发行。(金宝敬)

【中国古典画论选译】中国画论着。许祖良、洪桥编译。辽宁美术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本书分为三编,分别选编了有关山水、人物、花卉草虫方面的古典画论一百零九节,并且对照原文逐句加以语译。选编的内容,侧重于技法理论,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创作实践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王凤珠)

【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中国画论着。周积寅、史金城编着。西泠印社1985年第一版。本书辑选历代题画诗,分人物、山水树石、花卉翎毛、梅兰竹菊四编,计一百三十七位作者五百四十一首,加以简要注释和作者介绍。书前有《前言》;书后附录《题画诗着述要目》及附图。1998年西泠印社重新校勘、调整,再版发行。(黄戈)

【潘天寿谈艺录】

中国画论着。潘公凯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本书从潘天寿画论遗稿中摘出代表性的句段约二百条分为十五类:《艺术与人生》、《艺术之民族性》、《继承与变革》、《造化与心源》、《人品与画品》、《风格·独创》、《气骨、境界》、《用笔》、《用墨》、《布置》、《题款与印章》、《指墨画》、《画史》、《中国画教学》。前有王朝闻1983年1月5日《常与变——代序》。后有《潘天寿传略》;《编后记》;附图。(王凤珠)

【苏轼论文艺】文艺理论着作。颜中其着。

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本书对有关苏轼文艺思想的材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作简注,分四部分:论散文、论诗歌、论绘画、论书法。书前有《前言》;书后有《附录》。其中第三部分《论绘画》有:《传神记》、《书吴道子画后》、《跋吴道子地狱变相》、《书李伯时栀山庄图枛》、《书朱象先画后》、《书蒲永昇画后》、《盐宫大悲阁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净因院画记》、《墨君堂记》、《书竹石后》、《跋文与可墨竹》、《论画》、《论武宗元画》、《记子由论画》、《题栀北齐校书图枛》、《书戴嵩画牛》、《跋赵云子画》、《书许道宁画》、《书黄筌雀》、《跋蒲传正燕公山水》、《跋汉杰画山》、《跋文勋画扇》、《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王维吴道子画》、《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书韩干栀牧马图枛》、《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选一]》、《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栀归去来枛、栀阳关枛二图后》、《宋复古画栀潇湘晚景图枛三首》、《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题李景元画》、《书皇亲画扇》。(黄戈)

【石鲁学画录】

中国画论着。令狐彪整理校勘。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本书分为《概言》、《生活章》、《造型章》、《笔墨章》四部分。

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以神造形”的论点。附石鲁改稿《生活章》、《造型章》。并附令狐彪《“艺道方长新意为趣”——试论石鲁的国画探索道路》、《整理校勘记》及版图石鲁中国画作品十六幅。前有郭琦《序言》和《石鲁小传》。(王凤珠)

【海粟话语】绘画论着。丁涛、周积寅编。

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本书分为四编:

第一编《美术的功能》、《生活与创作》、《继承与发展》;第二编《六法》、《形神》、《意境》、《笔墨》、《色彩》、《诗书画》;第三编《画史》、《流派》、《中国画家》、《西欧画家》、《画家的修养》;第四编《美与教育》、《关于模特儿》。(王凤珠)

【美术丛书】美术理论着作。黄宾虹、邓实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美术丛书》由邓实、黄宾虹合编,1911年初刊行,1928年二版重印,1936年三版续完,1947年四版增订。全书共收历代典籍二百八十一种,分为四集四十辑,约五百万字。所收各书,以论述书画者为主,而论画者尤多。此外,凡关于雕刻摹印、笔墨纸砚、磁铜玉石、词曲传奇、工艺刺绣、印刷装潢及一切珍玩的论着,亦广为搜辑,堪称集美术论着之大成。是书搜罗宏富,选取精当。其论书画各篇,于八法十三科,提要钩玄,洞见底蕴,多为历代美术家艺术实践的经验之谈和有得之言。其论金石文房各篇,亦足资品藻古今,辨析真赝。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历代艺术的肇始、发展、师承、流派、技法、鉴定、欣赏等多种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历史资料价值和实用价值。丛书中所收者,有不少是当时已稀见的珍本秘本,其中有刻本行世久远旧版散失者、藏书家仅有传抄而无刻本者、着家脱稿而未流行者,皆为当日世间无从寻觅之书,幸赖此书得广流传;有所疑者,不妄篡臆改一字,较好地保存了古书原貌。(金宝敬)

【傅山论书画】书画论着。傅山着,侯文正辑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第一版。本书是从傅山着作《霜红龛集》中辑录而成,凡两辑:第一辑论书法五十七则。第二辑论绘画,有《论画之迟速于性情》、《高手作画》、《肖影之工》、《题宋元人绘迹》、《盘礴》、《题自画山水》等二十六则。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法无法也画亦尔,了去如幻何亏成”;“蒲团参入王摩诘,石绿丹青总不妍”。对书论、画论,均作了较详注解和说明。前有阎丽川《序》及编着《前言》;后有附录《傅山小传》及《后人对傅山书画作艺术的评述》。(周积寅)

【美术论集第4辑】中国画论着。沈鹏、陈履生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这是一本“中国画讨论专集”,收集1917年至1986年中国画论稿五十二篇,有:康有为《万本草堂论画》(《万本草堂藏画目·序言》)、金城《画学讲义(节选)》、吕瀓《美术革命》、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瀓》、陈衡恪《文人画之价值》、同光《国画漫谈》、凌文渊《国画在美术上的价值》、乌以峰《美术杂话》、鲁迅《论中国画》、倪贻德《新的国画》、王显诏《国画创新应取的途径》、高剑父《我的现在画(新国画)观》、高奇峰《画学不是一件死物》、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汪亚尘《国画上的题诗问题》、华辛若《什么是国画的新途径》、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艾青《谈中国画》、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邱石冥《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潘天寿《艺术必须有独特的风格》、《美术》编辑部《关于中国画的创新与笔墨问题》、董义方《试论国画的特点》、周原、易波《对“试论国画的特点”的意见》、江丰《关于中国画问题的一封信》、侗廔《中国画几个问题的我见》、刘汝醴《论中国画的发展和“瞎发展”》、石鲁《谈中国画问题》、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潘公凯《“绿色绘画”的略想》、许祖良《不是“危机感”而是“紧迫感”》、王鲁豫《概念澄清之我见》、石虎《蛮梦》、令狐彪《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陈孝信《对传统中国画的一点思考》、刘曦林《当代中国画的选择》、陈履生《“中国画危机”剖析》、卢辅圣《西来的冲击与闭合中的开创》、张士增《中国画发展的可能性和局限性》、郎绍君《山穷水尽疑无路》、彭德《中国画系列问题随笔》、高都《关键是观念的改变》、孙克《在“传统”身边的思索》、刘龙庭《发展中国画要排除干扰》、水天中《中国画应该有自己的边界》、薛永年《文人画传统论纲》、杜哲森《文人绘画中的抗争意识》、高铭潞《一条不断自我完善之路》、张蔷《肯定自己,承认别人》、晓云等整理《“中国画讨论会”综述》、平生《台湾“新生代”的反叛与回归》,每篇文稿后有“作者简介”。《编后记》云:“我们本着‘既反映历史,又反映现状’的原则,收集了过去中国画讨论中各阶段的若干代表作,同时又收录了目前反映这场讨论各家各派各种观点的论作”,“有益的讨论可以促进朝真理方向靠拢。”(王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