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74

第174章 附录二中国画论研究论文录目典(6)

余立蒙:《“以形写神”辩》,《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01期。

李德仁:《气韵生动析义》,《美术研究》,1986年第03期。

何延哲:《元代山水画的李郭传派》,《美术研究》,1986年第04期。

陈履生:《栀中国画讨论专集枛刊后随笔》,《美术》,1986年第09期。

章利国:《论中国画的空白美》,《新美术》,1986年第02期。

蒋立群:《解开中国画透视之谜——兼论沈括的“以大观小”之法的科学性及艺术创造性》,《美苑》,1986年第05期。

崔振宽:《中国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美术》,1986年第09期。

宋钢:《中国古代色彩美学理论》,《新美术》,1986年第02期。

李其钦:《略谈诗书画艺术规律的互通》,《广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01期。

梁济海:《试论倪瓒的艺术思想与绘画》,《美术史论》,1986年第01期。

[日]神田喜一郎:《董其昌画论的基础》,《美术译丛》,1986年第01期。

潘运告:《纯任天机的审美观——傅山的美学思想》,《学术月刊》,1986年第11期。

尹协理,徐练峰:《论傅山的审美情趣》,《复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01期。

冯能保:《石涛“尊受”观评述》,《齐鲁学刊》,1986年第06期。

余秋雨:《艺术欣赏的心理仪式》,《艺术世界》,1986年第03期。

商伟:《论中西方诗画比较及其基础——由读(拉奥孔)谈起》,《文史知识》,1986年第03期;《深圳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

潘耀昌:《西洋透视和中国界画——两种透视法的比较》,《新美术》,1986年第04期。

陈池瑜:《中西诗画中的时空意识之比较》,《美术》,1986年第06期。

杭法基:《后现代主义和中国绘画》,《美术》,1986年第08期。

董欣宾:《中国画若干理法问题初探》,《朵云》,1986年第10集。

何怀硕:《绘画独白》,《美术》,1986年第04期。

夏述贵:《郭熙美学思想试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02期。

张晶:《杜甫题画诗的审美标准》,《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02期。

何敏文:《栀中国画之我见枛座谈会发言纪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年第01期。

方骏:《整体地理解中国画传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年第03期。

李长敏:《中国画创新六议》,《昭通师专学报》,1986年第04期。

张安治:《中国画的创新问题——致唐德刚教授书》,《美术》,1986年第10期。

赵景庵:《从中国画的内在本质谈创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03期。

彭德:《中国画问题随笔(之三)》,《美术》,1986年第09期。

王垠生:《试谈中国画的创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02期。

万青力:《也谈当代中国画》,《美术研究》,1986年第02期。

弗兰西斯科,赵玫:《学习中国画的一点体会》,《美术研究》,1986年第02期。

程大利:《传统绘画观面临的挑战——兼谈中国画的改革》,《剧艺百家》,1986年第03期。

子牛:《中国画发展向何处去?》,《剧艺百家》,1986年第03期。

高名潞:《殊途同归——近现代中国画之路》,《美术》,1986年第06期。

丁立镇:《中国画发展的周期论》,《美术》,1986年第06期。

赵立忠:《叶浅予谈中国画》,《美术》,1986年第05期。

王盛烈:《中国画创新浅议》,《美苑》,1986年第02期。

郝石林:《简论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86年第01期。

庞琦:《创新就是目的吗?——与栀中国画的过去与未来枛之作者商榷》,《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6年第01期。

潘公凯:《中国画的潜力、播散期与中国画教学——再谈互补结构》,《新美术》,1986年第01期。

水天中:《“中国画”名称的产生和变化》,《美术》,1986年第02期。

张保琪:《中国画讨论会综述》,《美术》,1986年第02期。

1987年

万陆:《试论我国古代散文与绘画的美学会通》,《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03期。

刘纲纪:《谢赫栀古画品录枛校勘中的一个问题》,《学术月刊》,1987年第07期。

余立蒙:《宗炳在中国画论史上的崇高地位》,《美术》,1987年第07期。

洪再新:《古代画学史的超稳定结构——栀历代各画记枛浅析》,《新美术》,1987年第03期。

邓键:《“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论张彦远画论的创作心理说》,《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04期。

余立蒙:《苏轼“常理”新解》,《学术月刊》,1987年第06期。

伍蠡甫:《苏珊·朗格的情感形式合一论与中国绘画美学》,《文艺研究》,1987年第04期。

徐复观:《宋代的文人画论》,《新美术》,1987年第04期。

李亮:《传统再发现的投射——郭熙、苏轼与“画中有诗”》,《学术月刊》,1987年第03期。

钟跃英:《苏轼美学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国古典艺术之精神》,《美苑》,1987年第01期。

王卫:《论禅宗思想对董其昌绘画的影响》,《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第03期。

夏普:《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与董其昌的画禅思想》,《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01期。

陈滞冬:《栀石壶论画语要枛选录》,《美术》,1987年第01期。

程林辉:《从石涛到“扬州八怪”——兼论清前期画坛的革新思潮》,《社会科学家》,1987年第01期。

王韬:《老子哲学思想与中国画表现体系》,《美术》,1987年第07期。

陆晓文:《禅宗和中国画艺术》,《上海艺术家》,1987年第02期。

福永光司:《中国的艺术哲学——诗书画禅一体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03期。

姜澄清:《也谈栀周易枛与中国画》,《美术研究》,1987年第04期。

黎鲁:《心源和自然美》,《朵云》,1987年第14集。

宜强:《“六法”纵横谈》,《朵云》,1987年第13集。

栾广明:《谢赫“六法”之我见》,《朵云》,1987年第13集。

张立柱:《意到形即准——从古代人物画看中国人物画判断形的标准》,《美术》,1987年第05期。

吴焯:《关于“气韵生动”的再认识(外一篇)》,《朵云》,1987年第13集。

赵力忠:《“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要》,《朵云》,1987年第13集。

师云:《浅谈国画章法的艺术特点与国画基本功的训练》,《社会科学》,1987年第05期。

王克文:《试论五代、两宋山水画构图的审美特征》,《朵云》,1987年第12集。

张丽华:《透视与中国画》,《齐鲁艺苑》,1987年第04期。

郭廉夫:《色彩与意境》,《艺苑·美术版》,1987年第01期。

郎绍君:《“诗画一律”的内涵与外延》,《朵云》,1987年第12集。

任秉义:《中国画题画诗的内蕴》,《美苑》,1987年第02期。

祝君波:《论中国古代题画诗》,《朵云》,1987年第14集。

马鸿增:《郭熙、苏轼绘画思想的同一性——兼谈北宋后期绘画美学的时代特征》,《美术》,1987年第05期。

杨身源:《象形篇——读中国画论札记》,《艺苑》,1987年第01期。

[日]笠原仲仁着,沃兴华译:《论中国绘画的美和真善之间的关系》,《朵云》,1987年第13集。

张连:《形式美新论》,《朵云》,1987年第13集。

孙信一:《中国画形式系统初探》,《朵云》,1987年第14集。

范岳:《西方艺术中的东方基因》,《美苑》,1987年第01期。

张延风:《汇入大海的巨流——通过中西方艺术比较看中国画》,《江苏画刊》,1987年第03期。

王天民:《从传统走向未来——从山水、风景画的产生看中西自然审美心理》,《江苏画刊》,1987年第04期。

冯晓:《宇宙观、美学致思与中西绘画》,《当代文艺探索》,1987年第04期;《美术》,1987年第07期。

德胜:《中国画与西方表现派绘画一谈》,《人民日报》,1987年7月8日。

王振德:《中国画的特质》,《今晚报》,1987年12月1日。

黄若愚:《无画处皆成妙境——试论中国画的“空白”》,《银川师专学报》,1987年第03期。

叶朗,王鲁湘:《张彦远的再发现》,《美术》,1987年第12期。

温肇桐:《论张彦远及其栀历代名画记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年第03期。

才彦平:《张彦远论绘画的功能》,《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7年第02期。

王岳:《东晋绘画美学与老庄哲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02期。

徐建融:《传统美术史的困境兼论栀历代名画记枛的负面性影响》,《新美术》,1987年第02期。

徐书城:《论中国画中的程式化因素》,《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03期。

李允经:《鲁迅对中国文人画的评议——兼论中国画的推陈出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04期。

段炼:《漫谈中国画的革新与发展》,《文史杂志》,1987年第05期。

张强:《何去何从的中国画》,《西北美术》,1987年第01期。

黄良楷:《黄秋园艺术思想拾零》,《美术研究》,1987年第02期。

黄专:《从文化价值体系看中国画的现实发展》,《新美术》,1987年第04期。

程大利:《中国画审美意识纵横谈》,《艺术百家》,1987年第03期。

高居翰,漠及:《“写意”——晚期中国画衰落的一个原因》,《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年第01期。

1988年

志村良治,何楠:《谢灵运与宗炳——围绕栀画山水序枛》,《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02期。

高岭:《脱形类之辙迹,得造化之本然——栀广川画跋枛艺术创作思想初探》,《美术》,1988年第12期。

孟向荣:《“干惟画肉不画骨”臆解》,《文史哲》,1988年第01期。

严善錞:《董其昌思想研究》,《新美术》,1988年第03期。

黄专:《如何评价李日华的绘画思想》,《美术》,1988年第11期。

黄专:《传统绘画的批评标准及其在晚明的变化》,《美术》,1988年第10期。

薛永年:《画法“关”通书法“津”——也谈石涛的一画论》,《美术研究》,1988年第01期。

杜哲森:《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道家意识》,《齐鲁艺苑》,1988年第02期。

钱正坤:《论隋唐五代山水画的发展与佛教的影响》,《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01期。

邢文:《统摄中国的“六法”——与张自生同志商榷》,《江苏画刊》,1988年第06期。

殷杰:《丁皋的“以神取形”论》,《朵云》,1988年第02集。

刘敦厚:《试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透视观》,《美术史论》,1988年第04期。

王天佑:《无声的探索——浅析中国画中“空白”的作用》,《洛阳大学学报》,1988年第01期。

陈玉圃:《中国画笔墨探求管窥》,《美术界》,1988年第02期。

范志民:《从栀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枛琐谈古代色彩学的萌芽》,《新美术》,1988年第06期。

郑传真:《意得不求颜色似——浅谈国画的色彩选择》,《艺术与时代》,1988年第03期。

周积寅:《中国历代题画诗概说》,《东南文化》,1988年第03期。

刘巽发:《谢赫辨考》,《新美术》,1988年第02期。

邵养德:《栀历代名画记枛与东方的审美意识》,《西北美术》,1988年第01期。

孙宜生:《挥毫运思,意气成象——栀历代名画记枛的美学价值》,《西北美术》,1988年第02期。

韦海英:《司空图的诗论与张彦远的画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04期。

方天渊:《一个心理场的散失——浅谈栀历代名画记枛及当今文化》,《美术》,1988年第06期。

周学斌:《试论张彦远的文人画观念》,《朵云》,1988年第03集。

王伟中:《浅论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写实”意向》,《艺苑》,1988年第04期。

江宏:《论“形似”》,《朵云》,1988年第04集。

李亮:《不了之了——一个潜藏艺术智慧的命题》,《吕梁学刊》,1988年第01期。

郑文炳:《中国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的区别》,《中师教育研究》,1988年第02期。

公明:《论中国绘画传统的形成及其特质》,《朵云》,1988年第01集。

单国强:《试论古代肖像画性质》,《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