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73

第173章 附录二中国画论研究论文录目典(5)

王朝闻:《美与丑的对立》,《美化生活》,1983年第06期。

李弗莘:《再谈雅与俗(中国绘画艺术随笔之二)》,《集美师专学报》,1983年第01期。

屈彦:《苏轼的绘画观》,《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刘凌沧:《中国画的形式美》,《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03期。

齐凤阁:《以形显神和以神统形——兼谈中西画家的审美意识》,《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第05期。

杨力行:《儒学与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观念》,《美术》,1983年第11期。

陶同:《论感情——中国画探讨之一》,《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03期。

孙克:《谈山水画的“因”“创”“变”》,《迎春花》,1983年第03期。

孟庸:《谈中国画的几个特点》,《美苑》,1983年第01期。

薛永年:《良工善得丹青理》,《中国画》,1983年第01期。

杨启舆:《传统中国画艺术中的理性因素》,《中国画研究》,1983年第04期。

马鸿增:《北宋画论中的“类型”论》,《美术》,1983年第11期。

蒋采苹,曾善庆,黄润华,陈谋,许继庄,卢沉,张立辰,贾又福,金鸿钧,张凭:《中国画的创作和创新》,《美术研究》,1983年第04期。

陈德宏:《漫谈中国画风格》,《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04期。

金浪:《我对中国画创新的看法》,《新美术》,1983年第04期。

童中焘:《要研究中国画最根本的艺术规律》,《新美术》,1983年第04期。

胡健:《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性格琐议——读中国画论札记》,《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04期。

1984年

曾凡恕:《论“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以形传神”——中国造型艺术人物画浅探之一》,《郑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04期。

李桦:《论形与神及其他》,《美术》,1984年第04期。

郑炳纯:《栀图绘宝鉴枛及其续书——兼记张蓉镜双芙阁旧藏元刊本栀图绘宝鉴枛》,《文献》,1984年第04期。

蔡星仪:《栀画筌枛述略》,《美术》,1984年第05期。

戴伯乐:《戴学正栀松台画语枛选》,《新美术》,1984年第02期。

朱良志:《恽南田的绘画美学思想》,《江汉论坛》,1984年第11期。

张安治:《立意与意境》,《美苑》,1984年第03期。

黄若舟:《中国画教学中的六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03期。

刘道广:《现存顾恺之画论名实之再辩》,《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02期。

孙其峰、王振德:《“六法”散论》,《美术史论丛刊》,1984年第01辑。

金荣华:《谢赫与印度古代之画论》,《大陆杂志》,1984年第04期。

张安治:《画品与风格》,《美术研究》,1984年第04期。

薛永年:《文人画论中的两个问题——徐文长的“舍形悦影”》,《美术史论》,1984年第03期。

胡健:《气韵臆说》,《活页文史丛刊》,1984年第09期。

张清治:《无画处皆成妙境——谈中国画之空无观》,《故宫文物月刊》,1984年第07期。

[日]铃木敬:《黄徐异体论》,《美术译丛》,1984年第01期。

曾宓:《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新美术》,1984年第03期。

王同君:《中国画创新与传统观念的继承性》,《美苑》,1984年第05期。

马鸿增:《中国画的现代感与创新思潮》,《美术》,1984年第12期。

水天中:《中国画革新争论的回顾(下)》,《美术史论》,1984年第02期。

黄鸿仪:《试论“人品”与“画品”》,《中国画》,1984年第01期。

周积寅:《题画诗与爱国精神》,《江苏画刊》,1984年第05期。

丁羲元:《“画局”与“天然候款处”》,《江苏画刊》,1984年第04期。

钟家骥:《自有“天然候款处”——试析题款、印章在画面中的布局》,《美术论集》,1984年第03集。

戴慧文:《诗书画印一体——中国画特色之三》,《自修大学》,1984年第03期。

陈绶祥:《现存魏晋南北朝画论成书年代小议》,《美术史论》,1984年第03期。

马采:《顾恺之栀论画枛校释》,《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02期。

米泽嘉圃:《顾恺之的栀画云台山记枛》,《美术论集》,第03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许祖良:《栀圣朝名画评枛成书年代考释》,《艺苑》,1984年第01期。

蔡星仪:《栀南田画跋枛论要》,《美术》,1984年第05期。

程琦琳:《论中国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学术月刊》,1984年第08期。

蔡祖武:《试论中西艺术本质差异》,《中国画》,1984年第02期。

孙培良:《中国画法的西渐与伊朗细画》,《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03期。

朱存明:《说中西灵感观》,《文艺研究》,1984年第06期。

启真:《谈“意在笔前”》,《中国画》,1984年第12期。

殷杰:《中国画的“意象”说和“抽象”论》,《中国画》,1984年第04期。

王小箭:《石涛栀画谱枛及栀画语录枛译成英文》,《美术》,1984年第10期。

王启兴:《论杜甫题画诗的美学思想》,《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01期。

潘絜兹:《画品与人品小议》,《美术》,1984年第08期。

郑奇:《郭熙“画诀”解析》,《新美术》,1984年第03期。

吴绪久:《“诗中有画”论析》,《江汉论坛》,1984年第05期。

盖茂森:《创新是当前中国画发展的主要倾向》,《美术》,1984年第12期。

周韶华:《处于更新换代中的中国画》,《美术》,1984年第12期。

李松:《中国画发展的道路》,《美术》,1984年第10期。

晓源:《中国画论研究》,《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03期。

汤集祥:《我之所思——中国画创新八题》,《美术》,1984年第06期。

万青力:《谈中国画创新与画家学者化》,《美术》,1984年第06期。

徐书城:《再谈抽象美和中国画》,《美术》,1984年第05期。

陆鹤龄:《学习掌握中国画的造型规律》,《新美术》,1984年第01期。

1985年

司马龙:《栀历代论画名着汇编枛的严重差误》,《美术》,1985年第10期。

任广武:《从栀丹青引枛看杜甫的绘画美学观》,《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5年第01期。

伍蠡甫:《漫谈栀文心雕龙枛和南朝画论》,《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第01期。

黄复盛:《栀南宗抉秘枛语译(连载·一)》,《美苑》,1985年第03期。

黄复盛:《栀南宗抉秘枛语译(连载·二)》,《美苑》,1985年第04期。

黄复盛:《栀南宗抉秘枛语译(连载·三)》,《美苑》,1985年第05期。

黄复盛:《栀南宗抉秘枛语译(连载·四)》,《美苑》,1985年第06期。

龚产兴:《任伯年画语拾零》,《美术研究》,1985年第03期。

阮璞:《谢赫“六法”原义考》,《美术史论》,1985年第3、4期。

陈绶祥:《写死、写真、写生》,《朵云》,1985年第07集。

侗(广娄):《气·韵·气韵·气韵生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01期。

张强:《中国画的重要美学范畴——“气”的试探》,《齐鲁艺苑》,1985年第04期。

程大利:《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艺苑》,1985年第01期。

徐建融:《同色世界与水墨画的意境》,《艺术世界》,1985年第03期。

杨身源:《风格篇——读中国画论札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年第02期。

陈瑞林:《“富贵”的美与“野逸”的美》,《美育》,1985年第04期。

张驰:《中国传统山水画流派新谈》,《朵云》,1985年第08集。

卢辅圣:《论中国画创新》,《美术》,1985年第12期。

施立华:《道德、学问、传统、笔墨》,《朵云》,1985年第07集。

牟群:《中国画章法布局的美学原理初探》,《美术史论》,1985年第02期。

朱希祥:《国画的透视与文学的章法》,《批评家》,1985年第10期。

刘纲纪:《释“骨法”——答吴焯同志》,《朵云》,1985年第08集。

王瑛元:《中国画笔墨要素浅析》,《迎春花》,1985年第04期。

王瑛元:《谈谈中国画笔墨的规律》,《朵云》,1985年第08集。

张渊:《笔墨本为绘新图》,《朵云》,1985年第08集。

王祝祺:《工笔重彩抉微》,《朵云》,1985年第08集。

姚诚:《试论诗书画的同一性及其他》,《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02期。

徐建融:《中国画题款的美学意蕴试探》,《朵云》,1985年第09集。

洪毅然:《宗炳栀画山水序枛注释》,《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01期。

倪根法:《栀宣和画谱枛的成书年代及与米芾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08期。

王萤辑评:《傅山画论及题画诗》,《美术耕耘》,1985年第02期。

徐书城:《论“比兴”在中国画中的美学地位及心理实质》,《美学》,1985年第06期。

毛时安:《中西表现美学及其影响下的绘画》,《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第02期。

徐书城:《中西画法同异》,《美术史论》,1985年第03期。

潘公凯:《中西传统绘画的心理差异》,《新美术》,1985年第03期。

高铭路:《“仓颉造书”与“书画同源”》,《新美术》,1985年第03期。

刘道广:《早期山水画论三题》,《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03期。

吴开诚:《传神浅议》,《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年第01期。

孙恩同:《中国画的创新与传统》,《美苑》,1985年第06期。

任秉义:《中国画题画诗的源流》,《美苑》,1985年第04期。

王宜山,雪溪:《中国画美学发展述要》,《齐鲁艺苑》,1985年第00期。

令狐彪:《形象·符号·语言——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美术》,1985年第05期。

居丁:《一则体育新闻引起的联想——中国画问题偶感》,《美术》,1985年第05期。

郎绍君:《走向现代的沉思——中国画革新兼及当代美术发展的断想》,《文艺研究》,1985年第02期。

王大根:《也谈中国画的创新——栀第六届全国美展枛中国画部分观后》,《美苑》,1985年第02期。

刘临:《中国画用色的继承和出新》,《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5年第01期。

黄润华:《中国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美术研究》,1985年第01期。

周京新,徐雷:《关于中国画创作的讨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年第01期。

屈义林:《徐悲鸿对中国画的创新》,《文史杂志》,1985年第01期。

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01期。

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江苏画刊》,1985年第07期。

潘公凯:《“绿色绘画”的略想》,《美术》,1985年第11期。

1986年

杜哲森:《在儒道观照下对传统绘画精神的一点思考》,《美术》,1986年第04期。

黄坚:《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体系的构成初探》,《美术》,1986年第03期。

郭因:《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三个绘画美学家》,《民族艺术》,1986年第01期。

葛路:《山水画意境论》,《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03期。

默:《苏轼画论二篇》,《新美术》,1986年第01期。

李向阳:《苏轼与莱辛诗画观之比较》,《乐山师专学报》,1986年第01期。

陈传席:《栀宣和画谱枛的作者考及其他》,《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02期。

黄复盛:《栀南宗抉秘枛语译(连载·五)》,《美苑》,1986年第01期。

张少康:《论栀石涛画语录枛的美学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05期。

杨身源:《意境篇——读中国画论札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年第04期。

杨身源:《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两大派系——读中国画论札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年第02期。

刘继才:《中国古代题画诗论略》,《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05期。

聪儿:《顿悟与致远-老庄、禅与山水画》,《新美术》,1986年第04期。

李巍:《栀周易枛与绘画——对目前中国画争论的断想》,《美术研究》,1986年第03期。

严善锌:《论“逸品”》,《新美术》,198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