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099

第99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79)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的表现程式。这两种风格,也流行于古代雕塑、铸像。一说曹,指三国吴的曹不兴,吴指南朝宋的吴暕。(周积寅)

【三家山水】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三家山水》:“画山水惟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李成、关仝、范宽虽同法荆浩,属于北方山水画派系统,但由于生活在三个不同地区,对大自然的感受不同,所描绘的对象不同,形成了三个地区三家显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周积寅)

【画体】南齐谢赫《画品》“毛惠远”条:“画体周赡,无适弗该。”体:指风格。魏曹丕《典论·论文》:“惟通才能备其体。”最早用来分析建安作家诗文之风格。“画体”一词由谢赫在中国画论中首次提出,是评毛惠远的绘画风格周密丰满,无处不尽备。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卷一《论徐黄体异》一节,就是论述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不同的画体即绘画的两种风格。(周积寅王凤珠)

【画分时代】清代华翼纶《画说》:“画分时代,一见可知。”绘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笔墨当随时代”(清代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卷一:“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明代张泰阶《宝绘录》卷一:“古今之画,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各各随时不同,然以元继宋,足称后劲。”清代钱泳《履园画学》:“唐、宋之法,以刻画为工;元、明之法,以气韵为工;本朝恽南田则又以姿媚为工矣。然三者,皆所难能也。”

可见,不同时代画家的绘画技法、风格以及审美观都呈现出时代的差异。(周积寅)

【风趣】南齐谢赫《画品》“戴逵”条:“情韵连绵,风趣巧拔。”风趣:风格,意味。认为戴逵的画情韵深远无穷,风格意味奇巧高峻。(王凤珠)

【风致】元代汤垕《画鉴》:“近世龚圣予先生尝自画《瘦马》,题诗曰:‘一从云雾降天阙,空进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此诗脍炙人口,真有盛唐风致。”犹言风度、情趣、品格。(周积寅)

【裁构淳秀,出韵幽淡与风骨奇峭,挥扫躁硬】清代沈颢《画麈》:“禅与画俱有南北宗,分亦同时,气运复相敌也。南则王摩诘裁构淳秀,出韵幽淡,为文人开山北则李思训,风骨奇峭,挥扫躁硬,为行家建幢。”裁构:体裁构思。淳秀:质朴秀美。出韵:超逸的气韵、突出的神韵。幽澹:幽静而恬淡。奇峭:奇特峭拔。躁硬:急躁坚硬。

俞剑华《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评曰:“沈颢虽在董其昌后不久,但对于分宗说已大加发展。对于南宗定出‘裁构淳秀,出韵幽淡’的优点。对于北宗则定出‘风骨奇峭,挥扫躁硬’的缺点。且明白说南宗是文人,北宗是行家。最后把浙派戴进、吴伟、张路等人定以‘日就狐禅,衣钵尘土’的罪名。

反对浙派的旗帜大为鲜明。而南北分宗说的真正目的,莫、董等人含糊其辞者,也借沈氏的口都和盘托出了。”(张曼华)

【平淡】南朝梁锺嵘《诗品·晋宏农太守郭璞诗》:“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平淡:指平常自然的艺术风格。北宋米芾《画史》:“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平淡”一词在中国画论中首次出现。(周积寅王凤珠)

【豪迈】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王霭”条:“霭之为画也,可谓至矣。意思婉约,笔法豪迈,皆不下王瓘,惟气焰稍劣耳。”豪迈,谓豪放不羁;气魄大。(王凤珠)

【高迈】元代汤垕《画鉴》:“米芾元章天资高迈,书法入神,宣和立书画学擢为博士。初见徽宗进所画《楚山清晓图》,大称旨。”高迈,犹高超,谓超乎世俗。(周积寅)

【清润】元代汤垕《画鉴》:“王诜字晋卿,学李成山水,清润可爱。”清润即清淡滋润。(周积寅)

【浑古】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华原小帧,丘壑精深,笔力遒拔,思致极浑古。”浑古即浑厚古朴。(周积寅)

【闲适】元代汤垕《画鉴》:“裴宽善画小马,宣和所藏一卷,余尝见之,作山林间小马十数,萧散闲适,笔甚闲雅,真奇作也。”闲适即清闲安适。(周积寅)

【萧散】元代汤垕《画鉴》:“裴宽善画小写,宣和所藏一卷,余尝见之,作山林间小马十数,萧散闲适,笔甚闲雅,真奇作也。”萧散即潇洒闲散。(周积寅)

【沉着】清代戴熙《习苦斋画絮》:“沉着易,空灵难。”沉着:此指深沉有力,凝重稳健的绘画风格,表现为壮美、崇高、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周积寅)

【空灵】一作“灵空”、“空妙”、“虚灵”。明初李日华《六研斋三笔》:“境地愈稳,生趣愈流。多不致逼塞,寡不致凋疏,浓不致泻秽,淡不致荒幻,是曰灵空、曰空妙,以真显现出没,全得造化真迹耳。”空灵,谓超逸灵活,不着迹象。俞剑华辑《石涛题画选录》:“古人立一法非空闲者,公闲时拈一个虚灵只字,莫作真识想,如镜中取影。山水真题,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下手时他人寻起止不可得,此真大家也,不必论古今矣。”清代黄钺《二十四画品·空灵》:“栩栩如动,落落不群。空兮灵兮,元气絪缊。骨疏神密,外合中分。自饶韵致,非关烟云。香消炉中,不火而薰。鸡鸣桑颠,清扬远闻。”所谓“以真显现出没”、“或真或幻”、“骨疏神密”、“外合中分”,讲的是迹简意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是一种虚空灵妙的绘画风格。(周积寅)

【灵空】参见“空灵”条。

【空妙】空虚奥妙。参见“空灵”条。

【天真】北宋米芾《画史》:“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元代汤垕《画鉴》论观画之法:“先观天真,次观意趣。”

“天真”,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后因谓未受礼俗影响的本性为“天真”。与自然、天然含义相近。唐代杜甫《寄李白》:“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亦指心地单纯、朴实不虚伪。如天真烂漫。运用到绘画评论上,是求自然情趣,反对人工雕饰。(周积寅)

【冲淡】明代王世贞《跋赵孟頫栀重江叠嶂图枛卷》(《故宫书画录》卷四):“赵文敏公此图,冲淡简远,意在笔外,不知李营丘何如,骎骎欲度荆、关前矣。”冲淡:指冲和(恬淡平和)淡泊(清净寡欲)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柔美、秀美的审美特征。

冲淡与“枯淡”、“平淡”相近,与“绮丽”、“纤秾”相对。(周积寅)

【枯淡】明代李开先《中麓画品》:“沈石田如山林之僧,枯淡之外,别无所有。”枯淡:枯槁淡泊,指形式质朴干练而内容丰富的艺术风格。李开先在论述“画有六要”时指出:“三曰老笔法。如苍藤古柏,峻石屈铁,玉拆、缶罅。”即以枯笔以求“枯淡”之境。枯淡与“冲淡”、“平淡”相近,与“绮丽”、“纤秾”相对。(周积寅)

【清新】北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常指清丽新颖的艺术风格,表现为秀美、柔美的审美特征。明代杨慎《清新庾开府》释云:“清者流丽而不浊滞;新者创见不陈腐也。”谓其清,与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清奇”相近;谓其新,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中风格“八体”之一的“新奇”相近。

“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故“清新”同其他审美风格有密切联系,诸如清淡、清雅、清俊、清朗、清丽等。“清新”如果带秀气,就成为俊逸;加上洒脱,就成为飘逸;带点柔细,就可入于婉约;伴以激昂,就会有豪放了。可见,“清新”同其他风格搭配,亦能创造出崭新的风格形态,具有多姿多变的特点。(参见《中国古典美学辞典》“清新”条)(王凤珠)

【高古】清代王时敏《西庐画跋》:“王石谷囊括古人,凌轶近代诸法具备,变幻无穷,一以高古莽苍为主。”高古:指高尚古朴、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柔美、秀美的艺术特征。(周积寅王凤珠)

【笔意在品格取韵有八种】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卷一论山水:“作画须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遽然下笔,则胸无主宰,手心相错,断无足取。夫意者笔之意也。先立其意而后落笔,所谓意在笔先也。然笔意亦无他焉,在品格取韵而已。品格取韵则有曰简古,曰奇幻,曰韶秀,曰苍老,曰淋漓,曰雄厚,曰清逸,曰味外味。

种种不一,皆所谓先立其意而后落笔,而墨之浓淡焦润,则随意相配,故图成而法高,自超乎匠习之外矣。”俞剑华按:“立意范围甚广,不仅笔意。”

(《中国画论类编》下卷)。罗尗子《谈中国画的特点》:“这个(意在笔先)‘意’字包括的内容很广,如果具体的说,一张画的构图,取景造形的准确与传神,情节的安排与细节的描写,使整个画面产生一种音乐感和文学感,都是在‘意’字上下工夫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才能引人入胜。”郑氏所云八种笔意,即用笔表现各种不同作品之意,归于在“品格取韵”上。(周积寅)

【简古】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卷一论山水:“意欲简古,笔须少而秃拙,笔笔矫健,笔笔玲珑,不用多皴擦,用笔多浓,复染以水墨,设色不宜艳,墨绿墨赭,乃得古意。”(王凤珠)

【奇幻】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卷一论山水:“意欲奇幻则笔率形颠,最忌平匀,布置则从意外立局,疏密纵横,不以规矩,准绳较尺寸,若非人间寻常可到之处,庶可拟作奇幻。”(王凤珠)

【韶秀】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卷一论山水:“意欲韶秀,笔长尖细,用力筋韧,用墨光洁,望之袅娜如迎风杨柳,丰姿如出水芙蓉,斯为得之。”(王凤珠)

【苍老】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卷一论山水:“意欲苍老,笔重而劲,笔笔从腕力中折出,故曰有生辣气。墨主焦,景宜大,虽一二分合,如天马行空,任情收止。”(王凤珠)

【淋漓】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卷一论山水:“意欲淋漓,笔须爽朗流利,或重或轻,一气连接,毫无凝滞,墨当浓淡湿化,景宜新雨初晴,所谓‘元气淋漓障犹湿’是也。”(王凤珠)

【雄厚】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卷一论山水:“意欲雄厚,笔圆气足,层叠皴起,再三加擦,墨宜浓焦,复用水墨衬染,景不须多,最忌琐碎,峭壁乔松,一亭一瀑为高。”(王凤珠)

【清逸】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卷一论山水:“意欲清逸,笔简而轻,轻中有力,交搭处明白简洁,景虽少,海阔天空,墨以淡为主,不可浓密加多。”(王凤珠)

【媚】历代画论中含义有二:①南齐谢赫《画品》“吴暕”条:“体法雅媚,制置才巧。”南朝陈姚最《续画品》“沈粲”条:“笔迹调媚,专攻绮罗。”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卷二评陆探微画:“精丽润媚,新奇绝妙。”指美好的意思。②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巧者,雕缀小媚,假合大经,强写文章,增邈气象,此所谓实不足而华有余。”荆浩将媚视为华的表现,巧是以华饰实。他在论笔有“四势”时说:“苟媚者无骨”。所谓“四势”是筋、肉、骨、气。媚,即无骨的象征,显然也是贬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画者惟务华媚而体法亏。”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遒媚》评说:“韩拙与荆浩都是把媚看作外表上的华丽,因此画家沾染了这种习气就会以华饰实,画格不会高的,也即俗格之意。这同谢赫说的‘体法雅媚’正好相反。大概到了元代,媚这个审美范畴贬义性增多了。元人讲求作画用笔生率,不赞成媚俗。”明代王履《画楷序》:“粗也不失于俗,细也不流于媚。”此将媚、俗并连。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丹碧文彩谓之华,亦画道所不废,而我所欲去者,乃是笔墨间一种媚态。”媚态是俗不可耐的意思。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鲁迅认为“柔媚”当舍,是因为它含有柔顺谄媚的意思,无疑属于俗格一类。(周积寅)

【媚态】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山水·存质》:“丹碧文采之谓华,亦画道所不废。而我所欲去者,乃是笔墨间一种媚态。俗人喜之,雅人恶之,画道忌之。一涉笔端,终身莫浣。”媚态指俗不可耐之风格形态。(王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