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居家生活的500个魅力科学
15653600000046

第46章 疾病(6)

(1)胶囊剂有软化、碎裂或表面发生粘连现象;

(2)丸剂有变形、变色、发霉或臭味;

(3)药片有花斑、发黄、发霉、松散或出现结晶;

(4)糖衣片表面已褪色露底,出现花斑或黑色,或者崩裂、粘连或发霉;

(5)冲剂已受潮、结块或溶化、变硬、发霉;

(6)药粉已吸潮成发酵变臭;药膏已出现油水分层或有异臭,均不能使用。

(7)内服药水尤其是糖浆剂,不论颜色深浅,都要求澄清,如果出现絮状物、深淀物,甚至发霉变色,或产生气体,则表明已经变质了。

(8)眼药水除了极少数为混悬液以外,一般都要求澄清,而且不得有一点纤维,也不能有混浊、沉淀、变色;

(9)注射液不允许有变色、混浊、沉淀或结晶析出等现象。

还有一些药品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内部已经变质了。因此,凡是过了“有效期”的药品不能再延长使用。

所谓“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保持质量的期限,通常药品标签上注明有效期的年月,就是指可以使用到所标明的月份的最后一天,次日即无效。也有的从药厂的生产日期算起,在标签上先打印批号:一般采用6位数字,前2位数字表示年份,中间2位表示月份,末2位表示日期,然后注明“有效期”,按批号进行推算即可。但须谨防的是,药品的有效期并不等于保险期,如果保管不当,即使在有效期内,也可能引起药品变质失效。

药品过期一天也不能吃

清理家庭小药箱时,很多人都曾遇到这样的难题:一盒阿莫西林胶囊标注的有效期截至2009年6月。那么,这最后使用期限究竟是6月1日还是6月30日?如果在6月期间服用,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这过期门槛上的药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对于这个难题,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王汝龙主任药师解释说:“如果药品包装的有效期没有标明具体到哪一天,应该指当月的最后一天。例如,有效期至2006年6月,是指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当天服用仍有治疗作用。”

对于过期几天的药,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外观和气味没有改变,就可以继续服用。专家提醒,这种侥幸做法很危险。因为,多数药物生产出来后,药效就会慢慢降低,根据相关标准,药品的药效降低到一定程度,即被认定为失效。像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抗菌类药品,药效减低的速度比较快,如果超过有效期,服用后将没什么疗效,还有可能耽误病情。

另外,过了有效期的药品,可能会分解成其他产物,而这些分解的产物对身体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果服用变质的药物,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还会造成细菌感染。而像艾洛松等外用药物,如果超过有效期仍继续使用,很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四环素片可能会影响肝功能。上述不良反应不一定人人出现,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对于过期的药物,绝不能手下留情,即使外观、气味无改变,也不能继续吃。

虽然药物过期前,药效会逐渐降低,但是精心保存能延缓药效降低的速度。除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药品或药箱装入双层塑料袋中,再放入冰箱中,可保证药品质量。

白开水是口服药的理想用水

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口服药的理想用水是白开水,温开水或冷开水均可。茶、碳酸型饮料、咖啡、牛奶、豆浆等能用来送服药物吗?医生和药师的回答是否定的。

茶叶中含有的成分有近400种之多,主要有咖啡碱、鞣酸、儿茶素、多酚类等。当和药物同时服用时,一些物质可和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而使药物疗效降低。如大量鞣酸可对药物的有效成分产生沉淀作用,服多酶片、胰酶片、胃蛋白酶等酶制剂时,鞣酸和蛋白质发生作用,使药物失去活性,碳酸氢钠可和鞣酸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分解,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可和鞣酸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弱药效。鞣酸和铁剂可形成难溶性铁盐,妨碍吸收,如服用一些进补药物,鞣酸可和补药中的各类皂苷、生物碱结合,产生不为人体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或抵消补品的进补作用。茶中的咖啡因有兴奋作用,不宜和中枢抑制药同服,咖啡因还有抗腺苷作用,如与潘生丁同服可降低潘生丁药效。咖啡碱可刺激胃酸分泌,用茶水送服抗酸药或制酸药,可降低这些药的抑制胃酸作用。

碳酸型饮料(汽水)含有碳酸水、咖啡因、香料或其他成分,可和某些药物成分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汽水类的碱性饮料及桔子水等酸性饮料均可改变胃肠道的酸碱度,在消化液酸碱度发生改变时也影响药物的解离度和吸收。

用牛奶送服四环素类抗生素,牛奶中的多价金属离子可和四环素类药物形成难溶解不吸收的结合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降低了抗菌作用。奶制品如牛奶、酸奶等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的吸收有明显的影响,使血药浓度下降,这可能和牛奶中钙离子和环丙沙星中羟基络合而影响吸收。

一般成人一次量的药物用100毫升水送服即可。如果喝水太少,药物可能还粘附在食道壁上,引起黏膜损伤,如干吞或用口水将药片吞下,这样食道损伤的危险性就更大。

服药效果更好的5个姿势

喝水、吞药、抬头、把药咽下,这个习以为常的服药方法很可能影响药效发挥,因为服不同的药物,讲究不同的姿势。为此,医药专家归纳了不同用药的不同姿势。

立定青松式:

临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对消化道有很强刺激性,口服这类药物需采用站姿,服药后不要马上坐卧,最好走动30分钟。长期卧床的病人,禁用此药。

俯首低眉式:

对于一些胶囊类药物,仰头服用则不太合适。因为,仰头吞服胶囊,很可能使胶囊粘在食道黏膜上,不利于药物吸收。正确的方法是稍微低一点头,将胶囊和水一起吞咽下去。

仰卧依靠式:

有些降压药含有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药物,首次服用很可能在两个小时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患者突然晕倒或出现眩晕症状,临床称为“首剂效应”。因此,口服此类药物时最好靠在椅子上或是在床上服用,服用后不要站立走动,以减轻不良反应。

坐如钟式:

有的人喜欢采取站立的姿势进行肌肉注射。其实,站立时臀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发生折针,药液吸收较慢。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坐姿,不要让肌肉紧张,这样不但药物吸收好,痛感也会减轻。

随机而动式:

五官给药时,更要注意不同部位姿势不同。滴眼药时应坐正,抬头后仰,用手将下眼睑下拉,将滴管靠近眼睛,进行滴药。耳朵给药时,病耳侧向上方,然后给药。鼻用药应将头微微上仰,不要仰得太后以防滴鼻液从鼻后腔流入口腔,滴后轻轻捏几下鼻,使药物和鼻黏膜充分接触,帮助药物吸收。

服去火药需对症

春季气温回升,多风干燥,人体阳气开始上升,一旦工作紧张,休息不好,很容易上火,常常表现为咽喉干燥不适或疼痛、唇舌肿痛、口舌生疮、口臭、鼻腔干燥、眼红干涩、大便干燥、小便色黄等症状,许多人习惯到药店买去火药服用。中医认为,春季上火属于“热证”范畴,但有实热证和虚热证之分,所以,去火药也需对症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