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省钱两不误
15695200000003

第3章 求医就诊:聪明就医,省时省钱(2)

口碑是长期实践中多数病人给予的评价,比资料重要。这方面平时要多注意、多打听,墙外论香当然不如墙内评花,业(院)内人士、同类患者亲身介绍、现身说法更值得重视。有时您在诊疗室外候诊就会听到病友们对这位医生的评论,不妨作为参考。

必须提防的是:受利益驱使、出自医托的假口碑和“自制”的锦旗、奖状、证书之类的蒙骗术。

3.细观察

听其言、观其行。交代问题清晰有条理,耐心给患者解释是医生成熟的表现。贬低别的医生,夸大自己至少是不谦虚。很平常的行动可折射出医生的品德,一位患者曾说,他从接诊医生不允许后门插队、不加号判断这位医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医生,判断果然礴。以医生书写病历详尽、处方正规也可看出医生的工作态度,不妨试作观察。

4.靠推荐

如果您已经遇到了一位德艺双馨的医生切莫放过,即便这次您的病不属于他的专业,也可大胆向他求助,请他介绍一些专业对口的医生。他不会拒绝,而结果您会同样满意,因为“好医生的朋友一定也是好医生”。例如,一位多发胃息肉的患者已住进了外科,准备行全胃切除手术。主刀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查房时,教授却介绍“自己的”患者去找一位知名的消化内科专家会诊,结果在内镜下治疗解决了问题,使患者免去了一次大手术。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应该说,推荐是较可靠、较实际的途径。如果和前面的方法结合起来,无疑会更加全面些。当然要提防“医托”的骗术。

最后,美国罗恩教授提供了几个判断好医生的细节,包括:愿意和病人亲近(如医生会和病人握手或点头打招呼)、守时(这代表医生懂得尊重病人)、正面乐观的态度、耐心倾听、彻底询问病史(即使门外还有许多病人在等)。希望以上的就医诀窍可以帮您成为一个聪明的就医者,助您找到满意的医生。

小病历帮大忙

如果得了病,人们都想早些把病治好,于是找好医院、好医生、开好药,这些无疑都是对的。但是还有一件看来不起眼又常被忽略的事,却与看好病密切相关,这就是管好、带好、看好病历。可别小看这薄薄的病历,拥有它,能给您帮上大忙。

1.诊断上给您帮忙

有位中年女病人,曾多次在门诊看病,2月份因为外阴瘙痒难忍去妇科看病,3月份又因手脚麻木去神经科就诊,5月份因为视力减退去看眼科,诊断为白内障。正在服药期间,背部又起了大疖子,单位卫生室的医生无论怎么处理,疖子就是治不好……这一连串的麻烦事使她苦恼不堪。

8月份,她因为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而来找专家看病,经再三询问,她才把过去残破的病历一本一本地拼凑起来。经检查诊断为糖尿病。专家告诉她,如果你把病历整整齐齐地粘在一起,这病早就能诊断出来了。

疾病都是互相联系的,或者属于因果关系(如这位女病人),或经常合并存在。您提供的资料越多,医生做Ⅲ正确诊断的可能性越大,这时“老病历”就发挥作用了。一位张工程师,年龄50多岁,吸烟已经20多年。近1周来咳嗽加重、痰中带血,拍x线片发现左上肺有一个球形的病灶,高度疑为“肺癌”。张工是个细心的人,多年的病历郁保存得完好有序,医生仔细看了以前的病历和片子,再对照现在这份x线片发现,一切如故,否定了肺癌的诊断。要不是这份“老病历”帮忙,病人还得多花不少钱,受不少罪。

2.有利于医疗安全和节约

现在临床用药种类越来越多,由约物引起起的不良反应也增多,病历记载了病人的用药反应,特别是不良反应,从而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另一方面,某些疾病不能使用某些药物,否则可引起不良后果。如青光眼病人使用阿托品可引起失明,糖尿病病人输葡萄糖液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昏迷。如果有了完整的病历,医生就容易掌握病人的病史,从而选择安全的诊治方法,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既有利于弄清病情,又可以节约开支与时间。

有位王先生因舌炎、慢性腹泻、贫血,多次做胃镜检查未发现问题,这次接诊医生没有再重复胃镜检查,而选择了小肠气钡造影,确诊为吸收不良综合征。另外,有位吴先生被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已2年多,病症时好时坏。看看他的病历,两年中服中、西胃药10多种,可谓“五化八门”,就是未查过幽门螺杆菌,后来,经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诚阳性。采用“三联疗法”再加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转为阴性。

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患者,看一次病用一个病历,看完一扔,从不保存,下次看病又拿一本,他们不知道,这样会给自己造成多大损失。所以,有必要提醒患者,在一家医院看病,建立一份正式病历,各种化验单、报告单等均应按照先后次序粘贴整齐,不要随手乱放。如果是临时病历,每次看病时要带上,它所发挥的作用绝不是花钱能买到的。

看专家门诊要有备而去

人生病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都希望得到医术高超的专家诊治,因而医院的专家门诊常常人满为患。然而有些病人费时、费力、花了钱,却没有真正得到专家满意的服务,心里不平衡,觉得划不来。

1.挂号就诊前先咨询

不少病人在没弄清自己的病情属于哪个专科诊治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挂号看病,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给医院造成了不必要的无效劳动。为了避免盲目性,病人可通过多种渠道咨询清楚。例如查看医院挂号大厅内的《专家门诊一览表》,也可咨询门诊大厅的服务台或挂号窗口,或打咨询热线电话、登录医院网站了解。

2.初次就诊可挂普通门诊

一般情况下,即使病人感觉病情较重,在看专家门诊前也应先看普通门诊,请专科医生诊断。如果需要鉴别诊断,医生会建议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B超、X光、CT、胃肠镜等,同时也为日后专家诊断提供依据。这也是专家建议先看普通门诊的主要原因,通常技术再高明的专家也要运用这些必要的检查手段。如果普通门诊医生难以诊治,自然会建议病人请专家进一步诊治。病人此时应将有关检查资料、病历整理好,以备专家参考。

3.述说病症要全面准确

专家门诊病人较多时,每位病人不太可能与专家做长时间交谈,因此病人要把病情准确地讲述给专家,最好事先做一些准备,如:主要症状、得病时间、是否有诱因、有何不良嗜好、本人病史、家族病史、传染病接触史、接受过何种诊治及疗效如何等。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会疏漏病情,有利于专家的准确诊治。

合理运用医保规则

如果预计账户段和自负段的钱不够一年之用,那么在年初账户段上的钱要尽量花在自行去药房买药上。

目前在某些指定药房中,不必掏现钱,也不必付挂号费和诊疗费,并且没有数量的限制。到医院开同样数量的药是受医保限定的。一次开药绝不超过l周或1月的用药量。这样一来,就使很多费用节省下来。

另外,像一些小病小症时有发生,因此最好少量购买药房的感冒药、解痛药、抗过敏药,以备后来之需。另外,就算用同样的药,药房中的一般不贵,因为往往对一些规格进行了简装,为买小剂量药品的患者提供方便。

如果现在已属自负段,那么就算在大医院里开的药,也不要在大医院取,只要药费在70元以上,就可回地段医院取。原因是,在三级大医院花自负段的医药费时,本人付出的比普通医院多,所以,加上挂号费和诊疗费,凡价格超过70元的药就最好去一般医院了。

检查病情时,一些重大的检查需去大医院。像电脑控制x线断层检查(CT)磁成像、胃肠镜等内窥镜检查、各种血管造影和胃肠造影等检查,最好去大医院。虽然有可能比普通医院检查要花费多,但由于大医院设备好、技术精、经验多、检查结果精确可靠,是一些小医院所不及的。

如果偶然染上大病,花费甚多,已经进入自负段了,但平时身体很好,估计来年不会染上大病,那么一些康复药品最好在年底就准备好。

这时在普通医院购买,药费只须付10%,这样为次年省下大量“自己的钱”。同样原则也适用于在职的中年病人,但不适用于“新人”。

医生看你,你也要“看”医生

当你去医院就诊的时候,医生有权利对你进行“盘问”,而与此同时,你也有权利好好审视你的医生。

1.什么样的医生值得信任

也许为你就诊的医生态度不怎么热情,但她(他)往往直接切入你问题最根本的部分,能够准确反应你提出的所有问题,并且她(他)的答案听上去十分合理,采纳她(他)的建议往往能使你事半功倍;而如果为你就诊的医生非常和蔼可亲,但似乎总是提出让你感觉不喜欢的治疗方案并试图勉强你接受,告诉她(他)给你开具的处方是最有效和不可替换的。如果是这样,你宁可选择那个态度冷淡但更专业的医生,也不要去选择那个和蔼可亲但并不专业的医生。

2.注意细节

其实,一些小细节是你审视医生的重要部分,比如她(他)的仪表,是否专心地与你交流,是否总是匆匆忙忙、马马虎虎,是否同情你的处境而不只是看到你身上的“疾病”等等。这些都是你“看”医生时不可忽视的细节。

3.交流的舒适度

哪怕是最好的关系有时也会存在沟通问题,除非你对你的医生完全满意,否则就值得花费点时间好好解决一下沟通问题,因为和医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假如你已经尝试了改善你和医生的沟通,但效果不大,就该考虑换个医生了。这并不说明医生水平不高或者你是个挑剔的病人,你只是选择了一种最节省时间同时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而已。

开处方时互动好

医生开处方时并非只有他的“金口玉言”,您完全可以参与互动,一位虚心的医生不会反感,因为您可能帮了他大忙。

1.三“主动”

(1)主动讲自己的药物过敏史:什么药?什么样的过敏反应?因为“一朝过敏,易再过敏”。

(2)主动讲自己的肝肾状况:有无肝病、肝功异常?有无肾病、肾功异常?因为二者会影响药效,因而要碱量或加量,有的药物会加重肝肾损害。

(3)主动讲目前正在服什么药:免得开药重复及药物之间产生不良反应。

2.三“应该”

(1)应该问该药起什么作用?解决自己酌什么问题?

(2)应该问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忌口、生活起居等。

(3)应该问可能有什么不良反应?,最初表现如何?有无防治之法?

3.一“可以”

可以问大致的药价:可以在保证疗效前提下请医生根据您的承受能力(是公费、保险还是自费)作调整。

4.一“不要”

不要指名要药:因为虽然病在您身上,但您对疾病的情况和药理作用缺乏专业知识。指名要药会被认为是对医生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影响医患关系,原本以为结果会好,往往适得其反。那些问病人要吃什么药就开什么药的医生,起码是责任心不强。

看病还需多问病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往往是医生问什么,就答什么,主动向医生提问题的病人较少。但是,病人在看病时多问病,把有关问题向医生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医生提高医疗质量,显然十分必要。

1.要想问

主要是克服两种心理,一是嫌麻烦的心理,有些患者看到医生很忙或自己精力、时间有限,就不想问。二是盲目服从心理,认为医生所做的一切应该完全照办,没有问的必要。从目前少数医生开“大处方”、动辄做昂贵的检查等现象来说,就有必要问一问其合理性,况且医生误诊误治的情况也有发生。

2.要敢问

了解自己疾病的有关内容是维护自己健康的权利,只要患者挂号看病或住院,就与医院建立起了医患关系。医生有义务向病人解释,病人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及相关的情况。

3.要会问

在诊断方面,医生除了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下结论外,大多数情况是要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患者就要询问医生开出的检查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检查时注意什么等。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要了解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要询问药品的作用,服用后会出现什么明显表现,有何副作用等。手术前则要询问手术的必要性,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另外,病人还应询问病愈后如何预防和复查等问题。

4.要多问

由于医院之间、医生之间,医疗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对一些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的疾病要多问,多问几家医院、多问几个医生,有时还要多问几个不同科室。

5.要广问

病人可以向正在康复或已经康复的同类病人取经,从医学杂志、医学书籍中查找疾病的有关答案,还可以向有关的医疗保健栏目咨询,或从国际互联网上获取医疗信息,从而用更科学、更先进的医疗方法帮助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与此同时也要防范虚假广告及江湖郎中的欺骗,一定要到信誉好、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

6.要勤问

当身体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到医院去看病,询问防病治疗的知识,不要图省事,随便到药店买药吃。在对待一些医院需要患者等待的问题上,如一时没有床位、手术排不上队或一些特殊药品缺货等情况时,患者一定要时刻与医院保持联系,经常反复地询问,不要懒得去问,消极等待,从而错失良机加重病情。

讲病也有“忌讳”

面对医生讲自己的病也有“忌讳”,犯了“忌讳”,诊断、治疗难以满意,吃亏的还是自己。

1.当“考官”

典型的做法是,手一伸,“你号号脉,看我有什么毛病?”,或以类似方法测试医生。中医诊病讲望闻问切,西医讲问病史。不问何以全面了解病情呢。

2.疑心病

医生讲病,特别是讲到诊断时,常插一句说:“不一定吧?”满脸的疑虑,再解释时还会说“不见得吧?”,既然不信何以沟通,更谈不上接受诊治,疑心会在医患间造成梗阻。

3.答非所问

患者讲病过程中,用心的医生会边思索边插话提问,可别小看了这些提问,这些问题都是“要害”,与诊断、治疗有重要关系,听而不答,答非所问,都会使重要线索中断,错误也许从此开始,实非幸事。

4.隐瞒

在医生面前,任何隐瞒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因为疾病往往是互相联系、互为影响的,不要以为医生在打听隐私,他针对的是病而不是人,何况保密是医生的医德和纪律。有话不便在大庭广众前说,不妨把医生请到一边说“悄悄话”。

5.拒查

仔细、认真的检查是医生负责任、素质好的表现,特别是医生亲自动手的物理检查(望、触、叩、听)尤为重要。不愿测体温,懒得解开内衣让听诊触诊,这个化验不愿做,那项抽血不想查……医生省了事,您却缺失了许多诊治所必需的信息,甚至导致了误诊。谁吃亏呢?当然,一些“物超所值”的大检查,说不出名堂的大把化验单,您可以拒绝。

聪明就医,减少无谓损失

当你去医院看病时,如果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啥都不想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看病也是需要智慧的。否则不但没治好病,还会白白花了一大笔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