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省钱两不误
15695200000004

第4章 求医就诊:聪明就医,省时省钱(3)

(1)尽量参与医生的治疗方案,需做一个积极的病人。

(2)把你的病情以及用药情况详细地告诉医生。

(3)为了避免药物伤害,你应定期向医生讲述你服药后的反应。

(4)医生的笔迹通常像“天书”一样,假如难以辨认医生的字迹,那么你有权利要求他解释给你听。因为医生给你开的药方假如你不能读懂,那么药剂师也很可能看不懂。

(5)买药时要认真阅读说明,确定你是不是适合吃这种药,服用时间,副作用及禁忌等等。

(6)根据有关调查显示:88%的医疗事故与用错了药有直接关系,因此取药时你一定要认真核对处方。

(7)服药方法也不能大意。比如“每天4次”是每6小时一次,还是白天当中服用4次。

(8)使用正确的量度工具测量药量。调查还发现,很多人在用药量方面马虎大意,有的甚至用普通汤勺代替药勺。

(9)为了避免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手足无措,你应向医生了解对付药物副作用的正确方法。

(10)复杂病情应尽量选择对应的专科医院,这样得到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11)询问你的护理人员是否洗手了。调查显示,如果病人经常询问,护理人员洗手的次数会明显增加。

(12)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医生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对病人的理解来说往往会有偏差。因此,如果有些治疗是要在家里完成的,那么一定要向医生问清治疗方法。

(13)做外科手术前要事先确认参与手术人员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因为这样的事故虽然少见,却仍时有发生。

(14)了解与治疗相关的事是你的权利,也许有些东西是你不需要的。不要犹豫,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15)假如有条件的话,最好要求亲人或朋友陪同。

看妇科病的最佳时间

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不少需要经过阴道检查。女性具有周期性的月经来潮,因此应根据月经周期的时间选择诊治时间。若就诊时间适宜,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也有利于治疗。一般月经期不进行妇科检查,因为行经期宫口略有开大,子宫内膜具有创面,检查时极易将细菌带入而引起子宫内膜、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炎症,处理不好,还可引起长期腰痛、腹痛等病症。另外,妇科检查时还可将月经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挤入子宫肌壁、输卵管甚至盆腔内,而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引起逐渐加重的痛经。

所以做妇科检查的最佳时间是月经干净3天以后,但是若出现持续性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突然大量出血伴有腹痛、晕厥、肿物出现时,不应机械地等待月经干净后,以免延误病情。

病人在就诊前最好用清水清洗一下外阴部,前一天应避免性交以及阴道用药,以免影响化验检查结果。

准备做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上环或取避孕环、宫颈治疗、官腔镜检查、宫腔造影等,均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且在月经后至检查前禁止房事,以防引起感染。而不孕症病人检查卵巢是否排卵做诊断性刮宫时,应在预测行经前12小时或月经来潮初期刮取子宫内膜,而不是在月经后。

检查是否妊娠者,应在停经50天左右就诊,此时做妊娠试验多呈阳性反应,且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已较明显。总之,诊断和治疗的疾病不同、方法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时间,病人需要有所了解,同时也要听从医生的安排。

便秘就医有技巧

病人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便秘是大事,自己要重视,看病时不妨做一点笔记,帮助医生在检查诊断的时候,更能够掌握自己的状况。

1.排便习惯

多久排便一次?何时会排便?排便时是否需要用力?排便后的身体感觉?

2.饮食习惯

平常常吃哪些食物?用餐时间?进餐速度?哪些食物最容易让自己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的问题?

3.生活习惯

工作或课业是否繁重?与家人或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自己的心情及情绪如何?

4.用药习惯

是否服用药品、健康食品、中药?是否服用减肥药或代餐?

5.腹痛、腹胀、腹泻的发生频率

女性朋友的大肠激躁症发生状况与生理期有密切关系,请特别回忆其发生的时间点。

糖尿病病人不必每次都挂专家号

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不仅因为它是一种长期病,而且在治疗中,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很关键,除了医生开出的药,治疗糖尿病的法宝还包括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而这两者都得靠病人自觉。因此,糖尿病人学会看病很重要。

1.首张处方要由专科医生开出

在国外很多糖尿病人平时在社区的医疗服务中心里就能得到治疗,一般3个月才会预约看一次专科医生。可是,由于目前我国受过正规培训的糖尿病专业医师太少了,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大医院,所以就会出现大医院糖尿病专科几乎每天门庭若市的现象。除了客观因素,还因为大多数病人“不会看病”。

所谓“不会看病”主要体现在病人似乎都对专家很迷信,但好不容易等到专家了,专家问的问题,例如“这个月饮食情况怎么样?”“血糖如何?”等,又由于平时没有注意自我监测,所以一个都答不上。有的人甚至连上次开了药的病历都忘了带来。更有甚者,医生开的药不好好吃,医生叮嘱的事情不好好执行,整天去参加一些所谓“义诊”、“免费咨询”,买回一大堆没用的“特效药”。这样根本无法有效控制病情。

其实,糖尿病人每次看病都挂专家号,完全没有必要。与此相反,糖尿病人除了在首诊和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有必要挂专家号,其余的常规性复诊完全可以选择一位自己信任的内科医生(不一定要到三甲大医院排长队),并与其建立长期的联系。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了解自己疾病发展的人在时刻注意着自己的病情,有计划地为病人安排检查。不过,目前我国还很少有人能与医生建立这样的关系,大多数病人常常是一会儿看这家医院,一会儿看另外一家医院,结果治疗也就难以系统化。

那么,糖尿病人何时需要看专家呢?

首先,初次诊断糖尿病时,一定要找糖尿病专科确诊。这是因为现行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非常严谨,非专科医生有时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其次,第一张糖尿病药物处方以及调整药物的处方,应该由糖尿病专科医师、最好是经验丰富的专家级医生来制定。而病人怀疑自己得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时,也应该找糖尿病专科医师就诊。

2.看病前把疑惑的问题罗列好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如今很多大医院都会定期举办免费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病人可以去享受一下免费的教育资源,因为接受教育同样是一种糖尿病治疗。

为了提高效率,糖尿病人在每次看病前还应该适当地做一些“功课”:

(1)看病前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目标:通过这次就诊要了解些什么?

(2)准备好详细的病历资料,包括过去的化验单以及病历。然后,罗列出自己想在就诊时向医师提问的清单。

看病时,医生应该为病人量血压、听心肺,观察病人四肢的情况,如果医生没有做这些工作,那么可以说他不是一名称职的专科医生,病人应该重新作出选择。

在与医生交流的过程中,病人应该对照自己提前写好的清单向医生提问,并适当对医生的回答做一些记录。

3.制作糖尿病自我监测日记

每位病人都应有自己的糖尿病自我监测日记,内容包括:

(1)测血糖、尿糖的日期、时间,血糖或尿糖的结果。

(2)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时间和种类、剂量。

(3)任何影响血糖的因素,如食物种类及数量、运动量、睡眠情况、生病情况等。

(4)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进食中运动的关系,症状的体验等。

切勿急病乱投医

“急病乱投医”,是说病人大都渴望尽快治好自己的病,听到哪里能治好他的病就往哪里跑,这往往会造成病人的经济负担,甚至耽误了自己治病的时机。所以,有了疾病,不乱投医,对治病或许更有好处。那么,怎样做到病急了不乱投医呢?

1.就近就医

病有轻重、急慢之分,在就医时要摸清居住处医院(社区医院、区级医院、市级医院)的设备条件、医疗质量与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谁都愿意到医疗设备条件好、医疗质骨水平高的医院就诊。相对来说,选择好的、质量水平高的医院,距离近,治疗方便、放心。

2.掌握自身病情

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应有所了解。对所患疾病治愈的可能性、慢性病的转归、并发症等,要一清二楚,切莫跟着广告宣传跑。诊断明确后,治疗办法大同小异,不必乱投医。

3.选不同层次医院

病人与家属应改变就诊观念。大医院、老医生、名医、专家未必都好。大医院病人多、忙乱,小病初发未必给你细心治;小医院医生也有相当的医疗水平,能减少交叉感染,就诊方便、花费少,这些对病人都是有益的。疑难病、诊断不明确的病,找名医、找专家也要辨真假,不可盲从偏信。要选择l~2家中小医院、一家大医院或专科医院,按病就诊,既方便、省钱,又不会乱投医。不要相信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也不必相信外地的医生更高明。

4.选对医生

自选医生,从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方面选好的。好医生会有好经验、好技能、好道德。通过实践认识医生是好是坏,才能放心治病。选好医生后要相对固定。医患双方都能互相了解,有利于疾病治疗。

就诊别犯忌,少花冤枉钱

正确的治疗源于正确的诊断,而诊断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就诊时能否与医生密切配合。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为数不少的误诊,是病人或者陪护者造成的,与他们在就诊时的种种过失有关。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十种。

1.酒后或大量吸烟后立即就诊

由于中等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或大量吸烟可引起心率(脉搏)显著加快,血压波动,以及出现其他异常改变,容易产生某些“假象”,给确诊造成一定困难,因此,要求患者在就诊前4~6小时内,不准饮酒或大量吸烟。

2.用药后立即就诊

有些药物可遮掩症状,因此,除非病情紧急需用抢救药之外,一般在就诊前不宜用药,特别是镇痛药、解热药、降压药、镇静安眠药等。

3.浓妆后就诊

病人就诊前切勿化妆,尤其是不能浓妆艳抹。这是因为化妆品掩盖了本来的肤色,对诊断十分不利。

4.隐瞒病史

有意无意对医生隐瞒病史,实为就诊之大忌。因为病史是诊断疾病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如果病史不清楚,再高明的医生也难以对疾病确诊,很容易造成误诊。

5.谎报病史

这比隐瞒病史更糟,对病人的危害更重。虚假的病史可将医生的思路引向歧途,容易做出错误的诊断,进而导致错误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6.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