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极品女官
15719100000041

第41章 :严松的赚钱论

那一天,天还没亮,夏钱就起来了。到前面找了两个值夜的衙役,带着人就到了西边的空地上。

空地上简单的围了篱笆,这是昨天柳荣带人做好的。夏钱到的时候,冬生也推着车赶到了这边。夏钱吩咐那两个衙役帮他把东西拿下来,然后夏钱就开始帮着冬生生火。

两个衙役也要洗干净了手帮着揉面,在他们的帮忙下,馒头很快出炉。白面的香气穿过竹笼,叫醒还未睡醒的辛州人。

昨天夏钱就吩咐衙役去张贴告示,告示的内容写的非常直白,知州大人在西边空地办学,无论男女老幼,凡是来听半天课的人,都能拿到一个白面馒头。

虽然是官方贴出的告示,但这样白送馒头的消息,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的。

但,事实不容许他们不相信。那些住的离空地近的人,纷纷聚集到篱笆外面。他们清楚的看得到,里面有人在做馒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对一年到头吃不饱的辛州人来说,听半天课就能拿到一个馒头,实在太奢侈。

摆在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得不相信,昨天他们所听到的,就是事实!

人们聚集到篱笆的外面,这个时候,严松还没有来,夏钱和冬生领着两个衙役在准备下一笼馒头。有个身材壮实的男人,走进来问衙役,“听知州大人讲半天,就可以拿一个馒头是真的吗?”

衙役没有说话,倒是夏钱说了,“是真的。”

壮汉有些高兴,“那我能够来听吗?”

“能!不管男女老幼,乡下城里,只要来听了半天,就可以拿。”夏钱明白无误的说道。

“那我进去了!”壮汉再一次问道。

夏钱直接比了一个请的手势,“请进。”

有了第一个,后面就变得简单。接二连三的男子就走了进去,有些人带着小孩,还特意在进去的时候,问:“小孩也能拿一个馒头吗?倒时可别说人小只能拿半个!”

“只要是人,只要听满了半天,都能拿到一个馒头。”夏钱没有笑,她直视着那人的眼睛,肯定的回答道。

直到后面,有些胆大的女人也开始走进去。渐渐地,篱笆围着的空地里挤满了人。

天色完全亮了,严松带着衙役走了过来,好不容易挤到夏钱特意搭建的讲台位置。

他一站上讲台,原本有些嘈杂的人全部静了下来,“古有男女大防之说,还请男女分开两边。”这是严松站在上面说的第一句话。严松说这话的目的,不是看不起女人,反而是在保护女人。那些站在人群中的,有长相漂亮的,现在这样的状态,保不齐就会有人起了歹心。

严松穿着官府,边上又有衙役站着,人自古就怕当官的,严松说的话,他们自然就会听了。

等到人分两边站好,就有衙役分发早已准备好的竹垫,好让这些人都坐下听。

严松在进行上课前的准备,而夏钱这边也好统计好人数,好让每个人都能拿到馒头。

在这边帮着揉面的两个衙役也十分卖力,夏钱想着完事之后,是不是要给些赏钱,那边她师傅已经开始讲话了。

即使离得有些距离,夏钱也能够听清严松在讲什么,不是严松说的大声,而是现场以及四周都十分的安静。

“各位,我严某从此便要在这空地上讲学了。”严松一派闲适的说,“当然,本官不是来教你们诗书礼仪。”

随着他这一声出来,当下就有人议论了开来:不是教诗书礼仪,那是教什么?

夏钱手里拿着炭火,听到严松说,“今天我们来说一说,钱这一字。”

“钱是什么东西?各位知道,一文钱是铜做的,银子是银做的,金子是金做的。可钱之所以珍贵,不是因为它是金银所做。”严松看了一眼下面,“各位可知道钱为什么珍贵,为什么人人都爱?”

夏钱心里暗笑,看来他师傅还是很注重师生间的交流的嘛!

“为什么?”……

下面传出来议论的声音,有个胆子大的汉子直接问了,“大人若是知道,就告诉我们吧!”

“好。钱,贵在,能买到吃的、喝的、穿的,能买到世间几乎所有的东西。”严松继续说到哦,“可是,钱能吃吗?能穿吗?不能!在大荒之年,就算你手里满是银子,不照样饿死!”

下面坐着百余人,有些人点头,有些人则是问道:“大人,照你这样说,这银子,我们就都不要了?”

“要!”严松肯定的说道:“自然要!”

“本官说的这些,不是让你们不要银子,而是让你们知道,什么是银子,我们要怎么花银子,但是首先,本官要告诉你们,怎么赚银子。”

下面的人顿时热闹开了,“大人!快告诉我们怎么赚银子啊!”很多人都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严松不慌不忙的指向正在做馒头的那边。

“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啊?”

“什么意思?这位小伙子,你可知道,为什么你们在这儿听半天,就能拿到一个馒头?”

那个被问到的小伙子,红着脸答不出话来。

“是因为,这些馒头,全部被知州府买下了!一个馒头三文钱,在坐不下百位。小伙子,你可知道今天一天,那位买馒头的小哥,赚了多少钱?”

冬生没想到知州大人会那他当例子,他有些不知所措,只好低着头擦笼屉。

严松这一问,不仅仅是被问的青年,其他人也震惊了,当即有人站起来点人数,严松板着脸,让他们坐下去,可那些人即便做了下去,还是伸着手指在数。他们太想知道,那个卖馒头的究竟赚了多少钱。

“赚钱容易不容易!”严松问道。

“难道我们都去卖馒头吗?”当中有人问道。

严松一笑,“卖什么馒头,这位小哥,现在一个人忙不过来,自然要招伙计,当伙计自然就有工钱。而这馒头,是由面粉制作,你们只需卖面粉给这位小哥,自然也会有银子。那么面粉是由麦子磨成,种麦子,给卖面粉的老板,也能得到银子。”严松问道:“各位,你们难道还要都去卖馒头吗?”

夏钱看着站在讲台上的严松,第一次觉得她的师傅来到这里是对的,至少辛州的人,变得幸运了。

严松一番超脱的赚钱论,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甚至有些人是站在篱笆外面听了好久。

这边冬生做馒头的速度也在加快,就怕最后来不及做出如此多的馒头。

夏钱也在清点,究竟冬生做了多少个。那两个来帮忙的衙役,至始至终都做的非常用心。

终于,太阳到了正空,中午了。随着严松的离开,那些听了半天课的人,都到了摊位面前。不过,夏钱的师傅,无论何时都是顾忌到夏钱的,他走了,但是他带来的衙役却全部留在了这里。

有衙役维持秩序,虽然人多,却没有发生什么冲突。夏钱遵守承诺,不管八十岁的老太,还是尚在襁褓的婴孩,全部给了一个馒头。那些在篱笆外面听了的,夏钱也给了。

课,只有半天,也就是说,这样的馒头,一天只能拿到一次。

如此惊世骇俗的一节课,相信有不少人,明天也是愿意来听的,这是严松的本事,也是辛州人的幸事。

那两位帮忙的衙役,夏钱每人给了一百五十文钱。冬生知道后,说这钱应该是他来付的,拿出怀里的钱就要还给夏钱。但夏钱怎么可能要他的?要知道,收买人心这种事情,要在对方没有发达的时候做,才恰当啊!

日子一天一天过,赌坊的银子没有少赚。但辛州的人,也渐渐开始期待,每天上午的听讲,不仅仅是期待馒头,更是期待他们的知州大人所带来的熏陶。

严松每天讲课的内容都有变化,从赚钱论,到养老论,到教子论……

在严松讲课连续五天后,被夏钱请来的老人终于上了讲台。可是一直盼着知州大人的辛州人们不买账,就要叫老人下去。但幸好,周围站着许多衙役,他们虽然嘴上说的不好听,但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动作。

看老人站在讲台上万分尴尬的样子,夏钱走了上去,“各位!你们一定以为我是买馒头的。”

下面躁动的人安静下来,看着夏钱,等她说下去。

“可实际上,我是知州大人从皇城带来的学生。”夏钱笑着说道,“我八岁拜严大人为师,整个皇城都知道。你们若是不相信,可以问这些衙役。”

当下坐着百余人,有些人是信了,有些人却是抱着最后一点怀疑问:“大人怎么会收一个女学生。”

“我师傅为什么会收我为徒,那是我师傅的事情。”夏钱笑眯眯的说道:“现在外面来谈一谈你们的事情。”

“这位先生,是我师傅,你们的知州大人请来的,专门教授你们认字的。你们可有什么不满意吗?”夏钱问道。

“我们不要认什么字,字能当饭吃吗?我们要听知州大人讲!”有人开始起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