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当时顶级人物也即军政元戎的子弟,却无半点纨绔习气。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他踏实、深入、有远见,虑事周详,长期保持良好心理素质。他不轻易许诺,但他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做。他也不是不急于求回报,而是把帮助他人得到的欣慰作为最好的回报。
纬国颇能退让、忍受、克制。人生的苦楚无论有形无形,俱以平常心应之。其实汗水和苦修渗透其冰雪聪明,他对兵种认识深透,所提出战略战术的构想和过渡时期的老军人不可同日而语。在此意义上,所受的苦越大,则收获亦愈大,其为人亦将愈有味道。
他做事磊落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大处目标既定,则细处实施细于毫发,考虑极为周详,参照系和联络面皆能周到照顾,是罕有的参谋专才。他长年的军旅生涯使他葆有一种气节的磨炼,他是了不起的时代骄子,具有国家所需要的勇气和远见。
纬国的这些事迹,惜乎都是晚年才予披露,设若当时能有敏感的战地记者,将其挖掘写成通讯、札记,甚至不劳打磨,只须实录,便是一篇篇难得的上佳文章,让那些颟顸的军阀及其子弟看了,因睹文而生惭,因生惭而惕厉,那该是何等的功德。
现代辛弃疾
纬国认为,战略牵涉三个因素,力,力量;空,空间;时,时间。战略考量必须有通盘计划,在时间方面是传承的,在空间方面是全面的,幕僚作业要订出主计划与副计划,或备用计划,再召集有关人员修整计划。除了研究事情本身的对错与好坏之外,还要研究事情的可行性,第二步就是策划远程计划,这并不是以时间为限,而是以敌人的能力为研判标准。
在战略上,力、空、时,三要素需要配合,战斗讲究力,战术讲究空,战略则讲究时,时效若失去,费尽移山心力都难以挽回。
纬国各时期的所有学习笔记都很整齐,他到空军教授战术课程时,人家看了都不敢相信是他写的,因为那些东西就像是铅印的一样。
胡宗南手下有许多留学归来的军官,但他用人有一个欠妥的习惯,不论何人,他都要摆上一段时间,说是要看看这人有无耐性。纬国认为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就人才学而言,应该适才适任,有效运用人力,使得展其长才。胡宗南习惯把干部闲置三年,如果干部耐不住,他也不会挽留,结果任由人才流失。真正有才干的人尤其是奇才,是不会空等的。而那些毫无作为的愿等待两三年的人,往往只是平庸之辈。
纬国也谈到陈诚的功罪定位,明确说:“陈诚反对接纳伪满军,造成东北沦陷,是陈诚最大的一个罪,而且陈诚裁军极不得法,没有配合时间地点。照理说,他应该裁掉不打仗地区的军队,充实战争区域的军队,结果他裁军以后,也没有充实军力。”(《蒋纬国口述自传》,307页)
关于抗战末期军队状况,纬国也是痛心疾首,部队资源能够保持2/3的就算是很好的情况了。尤其是装备方面,日军一个连有9挺机关枪,国军一个连只有1~3挺机关枪。整体火力差距甚大,仅有日军的1/10。
纬国说,做幕僚必须知命善运,及早知命,明确知命并及时善运,产生作业与行动的思维。所谓思维哲理就是孔子所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由果思考因,行动哲理则是有始有终。他说,其实很多道理在古书里面都已提及,“但是我发现很多高级将领既不念古书,也不念新书,一直思想僵化”。(《蒋纬国口述自传》,319页)
美国来华的一些军中幕僚很佩服蒋纬国的参谋理念,说到美国的一些高级幕僚,美国人说:“你不要以为我们西方人生活在逻辑里面,那些大爷照样是蛋头。”(《蒋纬国口述自传》,319页)是以纬国感慨,把打仗的学问拿来运用在人生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可以相通的,因为这些事情的思维哲理是一样的。
关于战备支援,一个战事的案例,上级说可以支持48天,纬国却认为只能支撑8天。这样,这个作战计划参谋之间的分歧相当悬殊,假如按此进攻而不能撤退,危害就大了。纬国分析说,从理论上可以支持48天,但按照后勤物资最少的支援量来作打算,因为其中一样东西没有了,其他的东西再多也没有用处,所有的物资中润滑油一项只能支援8天,没有一辆车子到了没有润滑油时,还能加汽油就走的,所以他说本案只能支援8天。后来他的这个案子分析被评为优等。此事说明一个参谋作业必须万倍的细腻,因为这是攸关战略的重中之重。
高级幕僚应有使命感,才能产生优秀的作业,如果只是较为狭隘地理解任务执行,就不免出现疏忽。纬国说,上级交下的任务,到了自己单位之后,要变成本单位的使命,然后根据使命,再交给所辖的各单位,使命就又变成任务。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观念,不可以破坏,一旦破坏,军中就无纪律可言了。
高级幕僚对于战略层面的任务,却没有思想上的反应,样样事情都等着逐级授权,就会陷入可怕的被动。想出一个点子之后,须再以逻辑思维,来判断点子的好坏。纬国从参谋角度考虑,认为:“权不是要等到授后才有,而是要跟着责任一起来,并且要变成一个制度。责任制度包含了随责任一起来的权利,职责必须进入游戏规则,凡是负何种责任的人,就有该种权利。责任制度是促进行政效率的重要观念,但是一般的长官都是爱权利不爱责任,这是人性的弱点,影响事情进行甚大。”
关于无形战力与有形战力的辩证关系,纬国说,无形战力有三种成分,一是学术,二是意志,三是纪律。他觉得民主和专制的差别就在于长官有没有理智,某人的思维理哲如果是科学的,这个长官就是好长官,没有什么危险性,就算是错了也一定有其不得已之处。有形战力则为侦搜力、打击力、机动力、后支力、指通力。有与无,两者结合到最佳点才能放出异彩。
对于专业幕僚,应强调其逆序式的思维与顺序式的执行,而这些都需要以学术为基础,有了学术之后,先了解状况,再以学术分析状况,其决心才是客观的,才是有基础的、不会动摇的,否则就会把自己的私心放进去,这种计划一定是最笨的。
蒋介石在与纬国谈话时,常常对于黄埔系的人“忠勇有余,而智能不足”耿耿于怀,所以蒋介石不断地举办训练班,派遣素质良好的干部出国留学,尤其是到德、日两国,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于军事干部的培植非常严格,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民风就是踏实。当年日本邀请德国军事顾问到日本训练军队,德国考虑再三,预备派遣有名的大将到日本,最后有一位迈克尔少校向参谋本部建议:“什么人都不必去,也不必带一本书,只要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参谋本部问他有何能耐,他说出一套理论来:“我们人派得愈精愈多,人家只学得点点滴滴,我一个人去,向他们说明军事学的道理何在即可,道理弄懂了,就一通百通。其他的是要日本人自己建立军队,而不是德国人去帮日本人建立军队。”
正确的格式应该是先作远程计划,这是目标研究,须先认清目标,所以先要有一个目标分析;中程计划是为了要达到目标而设计的预算计划;近程计划则是切近现实应变。但是没有战略头脑的人将计划程序改为先作近程计划,再作中程计划,最后作远程计划,有所谓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或是八年计划,完全不合乎思维理哲(参见《蒋纬国口述回忆》第十一章《军制学》)。
对此,纬国举出德军名将的战略观。古德里安元帅有一句口号,隆美尔也非常赞同,这个口号是“要把绿灯开到战场的尽头”。其做法是把最后的目标告诉部下,中间需要暂缓时,再开个黄灯,要部下停止时,才开红灯。纬国感慨,中国的将官或高级幕僚,学养、眼光欠缺,无法作一个全程的策划,也不愿意把全程的计划告诉部下,部下走了一步之后,才告以下一步,所以一路都是红灯,等到长官研究之后,才接到下一个命令,但是长官又不能以最快的速度作决定,所以研判状况之后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