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
1572800000065

第65章 蒋纬国锐眼识人 (2)

他是一个头脑相当冷静的人,因此,我决定不要和他在道理上争,只是示意组员彻底搜查,一阵翻箱倒箧之后,却没有半点斩获。我心里不免叹服,假如吴石确是共谍,则他处理事情的细心程度,是我所见过共谍当中的佼佼者。

吴太太原本故意装做无精打采的双眼忽然瞪大起来。她说了第二句话:“很久没有见到那个人来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有了这句话,我的任务即已完成九成……

当天一早,我打电话给毛人凤,告诉他:“今天就可以抓人,罪证确凿。”

毛人凤好奇地问我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把侦办过程向他说明了一遍,他顿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好厉害,以后可得小心防着你啰!”毛人凤平素是不喜欢开玩笑的。我与他相处多年,这是第一遭,也是最后一次调侃我。

经过两天的等待,吴石却未如预期有所活动。次日晚10点钟,我开始采取逮捕行动。

当吴石再度见到我时,态度仍相当强硬:“你又来做什么?”他说,一副军阶比我高的神气。

“奉命传你去谈话。”

“我是国家堂堂的国防部参谋次长,你们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就来抓人!”

“是传,而不是抓人。”

吴石仍不放弃挣扎,他说:“不管你们是什么单位来的人,我要见总长(周至柔)。”

“要见总长可以,我们陪你去,何况,你要见他,他还不一定要见你!”

吴石到这时候,陡然开始紧张起来,他故意用愤怒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放肆!”他叫骂着,然后摇了电话到周至柔家:“请接总长。”

周至柔拒听电话!吴石的脸色霎时变得惨白,他用颤抖的右手轻轻将话筒挂上,沉默不语,直到进入讯问室之后,也一直保持缄默……

抓捕吴石表现出军统第二代人物骨干的超强腕力。技术的过硬,观察的冷静,谋略的深远,虽然其立场是反动的,但技术上不能不予以重视、警惕和研究。

据说,电视剧《潜伏》里的主角余则成,其原型就是吴石。

吴石出身保定军官学校,与陈诚算是前后期同学,另外,他与参谋总长周至柔的关系不错。吴石、刘斐都来自白崇禧的身边,也都曾经是白氏的重要幕僚,他们长期给白氏当高参、搞策划,刘斐在和谈时早就逮着机会,再也不回那飘摇的政权,吴石也是在那时和解放军取得关键性的联系,他随即潜伏下来,后来在台湾他也做到了刘斐先前做过的位置,即国防部次长,主管战略计划。这个位置非常重要,他一边佯装努力工作,一边不动声色地把情报向地下党传输。吴石胆大心细,毅力坚韧,以为天衣无缝,他本来就是学战略指挥出身的,谁知北京大学中文系出身的谷正文比他技高一筹,经过多方的曲折的侦查,层层剥笋,将他纳入视野。

这当中的复杂性、惊险性不是几篇文章能说清楚的,所以只能长话短说,谷正文觉得证据确凿,可以收网,就直接和吴石面对面。电视剧《潜伏》因受观众的喜爱而热播,它表现了革命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危险性。

胡宗南的幕僚群

蒋纬国以为胡宗南是老一派军人的脑筋,总是要别人吃苦,他不知道运用他人的智慧。蒋老先生把许多留学回来的军官派到胡宗南处,可是他大多没有好好运用。其实他倒不完全是老派军人的脑筋,他只是过度地注重自身的修为,这当中带着许多外以示人的成分。如果他是学校的教师,或者布道的牧师,倒也罢了。可他是部队长,带着几十万大军,这就令人慨叹不已了。胡宗南也不大接受留学生,所以当他看到蒋纬国的吃苦精神与作为,惊讶不已。

蒋纬国说:“所以当他看到我能够如此吃苦与实干时,非常惊讶,尤其是在我作了一次加强排对坚固工事(碉堡)的攻击演习之后。那次的参观位置是在炮目线边上的高地,我们打了一发迫击炮,这一发炮弹升空,也许是炮弹放置时间久了,推进药力不够,结果在空中直接掉下来,刚好风向朝我们吹,这发迫击炮就偏到高地上来,我一见状就立刻喊:卧倒!所有参观者都卧倒了,只有胡长官站在那儿动也不动,我就转身站在他的前面一起卧倒,刚好炮弹落下爆炸,有一位号兵的耳朵被削掉了。从那次之后,胡将军就对我另眼相看,后来他逢人便提到此事,并说:‘纬国这孩子不错,很沉着。他也很器重我,时常找我去聊聊天。’”(参见《蒋纬国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47年2月,胡宗南进攻延安。

一年前,就在研究战术,拟订进攻计划。从重庆陆军大学延请教务处长龚浩讲授战略战术。龚浩擅长讲授拿破仑战史。他向胡宗南提议,要注意研究毛泽东的用兵,胡宗南气愤地说:“毛又不是军人,他不懂战术。”结果吃了大亏。

据他的随从参谋杨键回忆,当时参谋长是盛文。

关于情报。成立长官部情报处,处长由戴笠派人充任,可是效率不高。直到1948年年初才破获跟随胡宗南十年之久的译电员戴中榕,发现熊向晖的特工嫌疑。可是那时,熊向晖已经去美国留学去了,这还是军统的人发现的,胡宗南部自己的情报科长来源就少得多了。

当时任参谋处作战科长的蓝卓元说:“在进犯延安的战斗中,胡宗南想显示其智慧天才,乃亲自调动至团营一级。他的副参谋长薛敏泉以幕僚长自傲,见胡宗南这样抛开具体指挥规划人员,也大发脾气,甩开电报、公文,跑到延安中央银行内与同僚的妻子跳舞去了。胡宗南想炫耀他的将略,而薛敏泉又要显示其参谋作战艺术,闹得很不愉快。”(参见《我所知道的胡宗南》,171~190页)

这个薛敏泉既傲上,也傲下,不过因为胡氏的身边的人多唯唯诺诺,他反而受到胡宗南的重视,由副参谋长直调某军军长。

前线指挥所的幕僚们,整日无所事事,急欲返回西安,而胡宗南本人在前线,其他人也无可奈何。接二连三听到的,都是战场上反馈回来的坏消息。

他们都被一个小参谋熊向晖架空,熊氏仿佛是一个支点,以特殊的杠杆原理,使他们无所作为。

曾任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委员的李犹龙说,1948年,胡宗南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李犹龙不仅为胡氏的入幕之宾,在参与出谋定计方面,无形中成为胡宗南智囊团骨干之一。1948年冬,李犹龙参与制定了《陕西、晋南、豫西地区总体战实施纲领》。徐蚌会战不利,胡宗南向蒋介石陈述固守西安及转移决策,李犹龙为主要谋划。

徐蚌会战开始时,胡宗南全力注视这一战役。胡宗南向李犹龙询问会战的前途,李说:“我在早年的中原大战时就在徐州,对徐州的地形很熟悉,现在陈辞修他们的部署叫做什么车轮战,就属于被动的了。好像教师爷摆出桩点,一个教师爷在徐州摆桩点,叫解放军来打,一个教师爷纵然有很大本事,恐怕也难战胜很多的教师爷罢。”(参见《我所知道的胡宗南》,215页)

徐州是交通枢纽,当黄伯韬兵团在碾庄失利,胡宗南急了,约请主要幕僚商议。出席人员有:绥署参谋长罗列,秘书长赵龙文,陕西省主席董钊……及李犹龙等人。罗列主持会议,他说黄伯韬的失利是暂时的、局部的,蒋纬国的装甲兵将帮助扭转战局,这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赵龙文说:“黄伯韬兵团的失利,是不好的预兆。解放军已经获得相当的武器,也有大型阵地战经验,现在我们摆出的是挨打的阵势,完全落入被动局面。”

除了同意赵龙文的看法,李犹龙补充:“应将战争推回华北去,应发动全国兵力来援助徐州会战,这样才能解徐州之围。但援军不应直接援徐州,而是要打到华北,与傅作义协同作战。”

这班幕僚意见都由胡宗南向蒋介石转述,建议:为解除徐州之围,应调动大军进攻华北。胡宗南当场表示可以抽出至少五个军参与进攻。他们达成必要时放弃西安的一致意见。

平心而论,这是大开大合的战役谋略,是可能出现一线生机的转圜办法,可惜大局及细部的种种掣肘,战策未及实行,战场颜色陡变,战局又急转直下了。

事实是,没有力量反攻。当徐蚌会战已成定局之际,胡宗南又找到李犹龙,问及防守形势。李氏说:“长江乃天然防线,如能守住,还可以形成南北朝局面。如在这样的情形下守西安就有意义。如果长江防线一旦破溃,西安就成瓮中之鳖,防守就没有意义了。”胡宗南说:“总裁的元旦声明,不知是谁出的主意,等于在快断气的病人身上服一剂泻药,更死得快些……求和的主意,就是攻心间谍,就是李宗仁之流。”

胡氏的参谋人员,大略都还不错,此时所谋划应变,即今观之,也还称得上反应迅速,应对得体。胡宗南本人的直感也证明并非空穴来风,尤其他拿泻药与断气者作比喻,贴切当时的实况。问题是,大局已经逆转了,所有的挣扎腾挪,若非在根底上翻盘,那就只是败局的早晚而已。所以,这时候,幕僚们所谓的谋略,大体上只是一些“希望”,属于缥缈的心情梦想。然后,一班人就把李宗仁、邵力子、张治中等骂一通,这时,赵龙文也说:“长江防线守住,则西安无论怎样艰苦都要保住,一旦突破,就毫无意义,必须马上放弃。”这是很有见地的。

然后就是往汉中、四川、西康的西昌即今四川凉山州一带南窜。

这时候出主意的幕僚,以赵龙文为主导。他的对策,胡宗南都采纳了,大致有:一是颁布紧急动员令,以图安定人心控制交通工具;一是征集绥靖经费;一是裹挟大批青年学生及西安的高等士绅南逃,意在将他们培养成军政基层干部;一是在西安紧急轮训留守人员;一是派代表和西北的马鸿逵、马步芳等人联系。

李犹龙描写1949年5月中旬逃出西安的乱象:凌晨4时,在冷月光下,他们的卡车、包车纷纷夺路逃走。商店均闭门,但在楼上或门缝还有人窥视,汽车驶出西郊,但闻渭河岸上的炮声仍在轰隆隆断续作响,几百辆逃走的轿车、卡车蜿蜒在前往宝鸡的公路上,灯光若明若暗,争先恐后,显露出凄凉境况(参见《我所知道的胡宗南》,第五章,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