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态好身体就好
15823600000006

第6章 病从心生:情绪不佳,疾病不请自来(2)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发生,发怒也就成了常见的事情。不过,纵有千般万般生气的事最好不要让自己发怒,因为发怒会让身体“中毒”。如果希望生活得快乐而健康,无疾少痛、长寿百年,那么就放开胸怀、平心静气,不要发怒。不管何种情况环境的好坏都会多少影响人的情绪,所以发怒也是正常的。一个人在发怒时,容易失去理智,以至于认识、分析问题出现偏差甚至错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不良心理与不当行为中一错再错,酿成终生遗憾。因此说,生气对于生活与前途而言是障碍,对于健康来说则是杀手。

发怒是指因为某事的刺激产生的粗暴情绪,包括愠怒、愤怒、大怒和暴怒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中医认为,怒生于肝,肝气旺的人容易发怒,而大怒又伤身体。一般来说,发怒会造成气血运行发生紊乱,并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中风、头痛、昏厥、吐血等疾病,甚至有人还会因为暴怒而断送性命。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俗语说“气大伤身”,在生活中因发怒致死的例子不多,但因怒气致病的例子却非常多。发怒会引起许多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失眠、神经衰弱等。所以怒气是健康的大敌,人们应该对其有所防范。

医学研究发现,处于愤怒的心理状态下,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也会明显加快,每分钟可达180~220次,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就是很多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宜生气的原因,因为发怒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一般来说,发怒时的呼吸也比平时快。人平时每分钟呼吸16~18次,而愤怒时会增快到23次/分钟。有大怒经历的人会发现,在发怒的时候,常常会有手指麻木的感觉。这是因为愤怒使呼吸加快,导致肺部不能正常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所致。美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奇妙的试验:把一根管子的一头通到鼻子里,一头通到冰水里。假如冰水的颜色没有改变,就证明此人目前心平气和;如果心里惭愧,冰水就会变成白色;等恼怒的时候,冰水就会变成紫色,这时将紫色水注射到小老鼠体内,没想到小老鼠很快就死了。人在发怒的时候,常常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在进食的时候也感到味道不好,而这些都和人体体液成分的化学变化有关。

人发怒,大脑就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荷尔蒙。这些荷尔蒙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流不畅,血管末梢缺氧,各器官组织极度紧张。这就需要马上补充大量氧气,为了充分地发挥作用,过量补充的氧变成了活力强大的活性氧。活性氧能够放出很大的能量,对活动肌肉、消灭细菌都是有好处的。但是活性氧能量无处发泄,就会与脂肪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叫过氧化脂质的老化物质。过氧化脂质会不断向身体的健康因子发动进攻,从而引起人体患某种疾病,并且导致衰老。另外,身体内的过量活性氧还会与水结合生成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又会与人体内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变成单氯胺。单氯胺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因此,平时爱动肝火的人很容易得动脉硬化、心脏病、癌症等。除此之外,过氧化氢还会与体内的盐分结合,产生剧毒物质漂白粉,破坏人体机能活动的平衡,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有道是:“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这一句健康谚语道破了怒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说明了宽大平和的心态对于长寿的重要性。

心灵维他命:轻松几招浇灭怒火

“解决心情,才能解决事情。”专家说。压抑情绪有害健康,但没有节制的发火同样于事无补。即便你再猛敲方向盘,也不可能让前方的红灯变成绿灯;对送快递的小伙子发火,他下次只会最后一个给你送件。我们需要做到的,不是随意发泄一通,这样只会让你事后懊恼、悔恨,甚至吞下错误决策的苦果。对此,专家建议大家随时备好8个“灭火器”。

(1)语速降低2/3,音量降低2/3。人们在发火时,主要表现就是声调变高,语速加快。下次,即便你怒火中烧,也一定要求自己用缓慢的语调说话,声音大小使对方能听到即可。

(2)闭上眼睛。人们形容生气时常用一个成语,“怒目相视”。当你生气时,尝试闭上眼睛或将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可以快速浇灭怒火。

(3)转转脖子。细心观察能发现,人发怒时,脖子是前挺僵直的。这时,不妨将脖子向左右两肩处转动,缓解僵硬。

(4)拥抱自己。发怒其实是疏远自己的过程,用双臂紧紧拥抱一下自己,可以缓解紧张和不安定感,更加从容。

(5)闻闻植物。嗅觉对于人体的影响,可以直达后脑、前脑和丘脑。生气时,将鼻子放在离绿色植物10厘米左右的位置,深呼吸5次即可。

(6)自我解嘲。幽默是一剂良药。下次你忍不住要拍桌子时,想象一下你看起来多么傻,或表达愤怒不当时多么可笑。

(7)击掌、跺脚。如果你生气时旁边无人,也可以用击掌和跺脚的方法来缓解怒气,时间不需要多,两三分钟即可。

(8)听音乐,喝水。对于开车人群,应提前选好行车路线,避免拥堵;适当开空调,让自己凉快下来;行车时听轻松舒缓的歌曲;常备一瓶水,为身体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压力过大催人老

23岁的年龄,32岁的面容;

25岁的身体,52岁的骨骼。

别以为我在胡扯,这是你我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事实。你在上下班的时间坐过地铁吗?如果坐过,当你目睹地铁上那一张张疲倦的“地铁脸”——暗黄、无光泽、目光呆滞、满脸倦容,你保证不会反驳我的说法。

心累,说白了,就是心理上有负重感,即心理上有压力,这样那样的压力。带着压力生活,不仅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身体也倍受摧残。

压力也会催人老吗?当然。前不久,北京一家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对近500人进行了一组体质监测。监测数据表明,约80%被监测者的体质年龄大于实际生理年龄。

另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收人人群的过速老化趋势已经超过欧美国家水平。这使人一下就联想到早几年就流行、而今被重新解释的一个词。亚健康”,即:过度用脑,普遍缺乏锻炼,工作压力大,情绪长年得不到疏导,心理问题成堆,身体各项指标持续下降。

那么,有多少人可能已陷入这种状况,或是在这种状况边缘徘徊呢?据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上海市健康人群占16%。非健康人群占14%,其余的都可归于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0%。

在一家IT企业任高层领导的艾女士,平时因为工作过于紧张,老是觉得疲劳、乏力,一监测,心肺功能、平衡感、柔韧度、耐力、爆发力、敏捷度等7个方面指标功能全部下降,身体年龄比实际年龄大了整整8岁。

某会计公司部门经理赵先生才27岁,吃完饭就想睡觉,老觉着颈椎有问题,动不动就感冒、头晕、血压升高。据他说,晚上一般是12点~l点钟睡觉,经常加班,没有午休,最困的时候走在街上都能睡着。累的时候就抽烟提神,经常喝酒,经常吃一些补药,经常漏餐,经常做梦。此外,还经常伴有恐高、焦虑、害怕老板交代的任务没有完成、考试压力大、莫名冲动、想杀人发泄或解脱等等。

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它有可能成为了我们中大部分人或某个特定圈子的常态——生命就是这样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威胁——在生命期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受着威胁,而不是要定期到了哪个阶段才会受到威胁。

而且这种老还不是仅仅停留在外表、一眼就能看得见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认为压力会让人变老,但是这种“老”往往指的是“看起来没以前那么精神、活泼”。最近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指出:心理压力真的会让人加速衰老,而且一老就可能达到十几年。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埃丽莎·埃培尔领导的一个小组已经观察到了心理压力对细胞的影响。

要解释压力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先得从人体细胞“分子钟”说起。每一个染色体的顶端,都被一片被称为端粒的DNA物质覆盖着,它的作用是保护染色体、提高基因的稳定性。每当细胞分裂时,这些端粒便会变短,由此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端粒会比母细胞的端粒稍短一些。在年轻人身上,端粒酶将纠正这一过程,重新构造细胞端粒。但在年纪大一点的人身上,在细胞分裂后,端粒将大大缩小,最终细胞复制将完全终止,这意味着人的寿命也就此终结。由于端粒的长度决定了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次数,可以通过它计算出生命延续的时间,故其被形象地称为“分子钟”。

为了研究心理压力对细胞衰老的作用,埃培尔和同事们观察了58位母亲的白血球细胞的染色体端粒。在这些母亲中,2/3母亲的子女都患有慢性病,心理压力大一些,其他母亲的子女身体健康,因此她们的心理压力相对小一些。

对于这一发现,埃培尔表示并不感到意外。她说:“如果我们感到压力,就应该认真对待,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体内的细胞。”在研究中,埃培尔还发现,对那些照顾病儿时间最长的母亲来说,无论她们自己感觉到的压力是大是小,她们的染色体端粒都会比较短。“她们照顾病人的时间越长,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心灵维他命:“婆婆妈妈”可减压

丈夫们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本想在家庭轻松温馨的气氛中洗去一天的疲惫,不料妻子劈头盖脸地一顿数落:物品放得不周正、烟头扔得不是地方、衣服穿得不得体、不该在外喝醉酒,随即又埋怨孩子如何不听话,在学校如何闯祸。不容丈夫松口气,紧接着又诉说自己工作上的不顺心,为自己的遭遇大吐苦水,唠叨起来没个完。弄得丈夫一筹莫展,甚而夫妻侧目乃至拳脚相加。一项调查表明,有12%的夫妻就是因为这种“冷战”摩擦处置不当,导致感情出现裂缝最终分手。

聪明的丈夫面对妻子的喋喋不休应泰然处之,任其尽情地唠叨,待其怨气消除后再进行耐心解释、劝说、开导或道歉。因为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是其心理自我调节的一种有效方式,有的还是其生理周期的一种正常反应。

因此,如感到心理有压力,女性不妨采取唠叨这一特殊的健身方法。作为其亲友,应对此表示理解和接受,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其通过唠叨将满腹的忧郁从体内发泄出来,使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得以缓解或消除,获得精神的充实和思想上的稳定,以利于身心健康。

思虑过度也致病

张先生平时好静,遇事敏感多虑,器量不大,常常因小事与同事发生争执,并为此生闷气,事后又懊悔不已。他也十分敏感,因此经常失眠。每夜辗转反侧,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反复出现白天发生的事。到了白天上班时,头脑昏昏沉沉,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也减退了。后来,他开始变得怕吵闹、怕光,特别容易受惊吓。同时,由于对工作进度的担心,使得上述症状就愈加明显了。因此,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担忧,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为神经衰弱症,并伴有胃肠消化不良、感冒、失眠等疾病。其实,张先生的疾病与他遇事喜欢瞻前顾后、多思多虑有很大的关系。经过测试发现,他的神经类型属于易兴奋型,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生活事件中,大脑神经经常处于过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长此以往,大脑对兴奋的抑制调节能力减弱,遇到烦恼就难以恢复平静,因此特别容易出现大脑的慢性功能失调和疲劳,并出现身体不适等慢性疲劳症状。而张先生思虑过度的毛病,是导致其大脑功能失调的症结所在。张先生自从患上神经衰弱后,尽管一心想将工作效率提上去,却始终都是事倍功半,心中痛苦不堪。神经衰弱引起的脑力疲劳经常伴有烦恼、焦虑、轻度抑郁等不良情绪,这让他看上去心事重重。他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希望有所作为,却往往想得多做得少,精神能量消耗在没有实际价值的空想上,出现了失眠症状。由张先生的情况可以知道,瞻前顾后,思虑过度也致病。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从中医观点来说,思通于脾,而脾又主运化。倘若思虑过度,就会导致脾运化不畅,从而引起气结,导致腹部胀满,出现气血不足、四肢乏力的症状,形成气郁,并进一步发展为血淤、痰淤。思虑过度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症状。思虑过度还会导致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现代医学认为,过度思虑不仅会引起肠胃的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症以及胃溃疡等症,还会导致性功能障碍。因此,不要因过度思虑而影响了健康。

思虑的问题不能小看,它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现代医学家指出,曹操的偏头痛就是在思虑过多的情况下愈来愈严重的。在《三国志》中有记载,“曹操每每头痛”。尤其是在曹操消灭袁绍、挟持汉献帝以后,他的头痛病就更加严重了。这是因为那时的曹操需要考虑更多的国事,思虑过度使他的偏头痛愈演愈烈,最终丢了性命。 头部是人的最高点,也是最易受到风邪侵袭的部位,而此处又是人进行思考的重点部位,思虑过度最直接影响的地方就是大脑。曹操长年风里来雨里去,再加上思虑过盛,因此,风邪入脑,患上了“头风”之症,即现在所讲的偏头痛。偏头痛大多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其发作前的诱因是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文化程度高的人比较容易患偏头痛,这是因为这些人思考的问题往往比较多,用脑过度。另外,争强好胜、脾气急躁、过于追求完美的人也容易因为思虑的问题患上脑部的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倘若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最终可能导致气结。其实,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不可能一点风浪没有,对于思虑多的人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多开导自己。不要在心里结疙瘩。

对于张先生由不良情绪引起的疾病,医生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针对神经衰弱最突出的表现——睡眠问题,医生建议他培养定时作息的睡眠习惯,等有睡意后再上床睡觉,次日用闹钟定时叫醒,从而建立恒定的生物节律。关于治疗失眠的心理训练方法,张先生采取的是数羊法,即在脑中想象草原上有一群羊,把它们一只只数完。有时数羊法效果很好,有时则不然,这时可以找一本枯燥乏味的书翻看,待有睡意后,即可关灯睡觉。在心理疗法的基础上,医生建议张先生保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平衡,坚持体育锻炼。由于工作与生活的合理安排,使得张先生过度思虑的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张先生的神经衰弱症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睡眠变得规律了,而且情绪也变得稳定了。

总而言之,要健康就不能过度的思虑,以免虚耗心神而引起人体器官的疲劳,影响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