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
1583300000013

第13章 没什么比管住自己更能获得强大的自信(3)

不要让自己长期处在人生的迷茫期,树立正确的信念,不管他人怎么样,自己的行动要与内心想法始终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屹立不倒而非日渐沉沦。

我们常说的“信念”,并非秉个人志愿而为之的孩童之举,而是与自己的内心要保持一致。有原则、有信念不是顽固到底,也不是强硬到底,应该是在任何跟自己有关的问题面前,用信念指导方向,以原则为底线,既不逾越,也不轻易改弦更张。面对旁人纷纷扰扰或对或错的建议,如何辨真去伪,如何分而处之,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地方。但无论这方面的能力如何,我们都应当提前抱定一个标准——不要让别人替自己作决定。

你唯一需要的是自己的信念

没有决断之心的人容易被人所操控,一个人的思想应该是独立的,因为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适应这个世界,都是你自己的事,这时候能帮到你的,只有你的信念。

然而在现实中,有相当部分的朋友缺乏这样的“决断之心”:或许是自小养尊处优的原因,或许是对慵懒不知明日的生活习以为常。总之,这些人普遍对事物没有主见,无论大小都习惯了让家人或者靠得住的朋友帮自己拿主意、作决定,自己只是照做而已。这或许可以帮助他们好好修养大脑,不被太多的困扰牵绊。但如果这样的日子长此下去,他们在社会中将失去生存能力,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可以用来依靠的人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变得六神无主,为人所操控。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穷苦出身,白手起家,现在有自己的企业,属于事业有成。凡是过过苦日子的过来人通常会有个通病——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自己当年的苦。于是对子女千依百顺,基本上到了“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而这一切甚至只为了博子女一笑。

子女小学还没上完就找好了中学,高中尚未毕业便已联系好了大学,甚至学什么专业也给子女做了主。结果,上学一帆风顺,但是问题很快就出来了。儿子“不远千里”去上海工作,五年中只回过一次家,当父亲的还高兴地想着儿子长大成人能像自己一样,有一番成就。于是想着,好男儿志在四方,任他去闯吧,不回来看自己也没关系。

但却怎样也没想到某天突然接到了上海公安机关的电话,要他去上海领人——这孩子也不知道受了谁的蛊惑,竟然没头没脑地加入到了传销组织当中,半年不得逃脱,直到警察同志们一举破获这个传销窝点的时候,这位公子还在“导师”的带领下被迫喊口号呢!

提起这个儿子,朋友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不断地痛骂道:“他没脑子吗!怎么还上这样的当!他这样,怎么能让我放心呢!”火气很大。

我忍不住对他说:“你现在明白了,你要想对他放心,不用给他别的,就让他长一颗自己的脑子就行了。”

朋友叹着气,懊悔不已。

我们可以给予他人很多,唯独不能给的就是信念和思想。我们可以从别人那儿索取很多,唯独不能索取的是独立的思考。

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思考,所以你想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都是你自己的事,这时候能帮到你的,只有你的信念。

坚守自己的信念

“善泳者毙于溺”,很多在我们看来没理由影响到自己的人和话,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为自己所认同。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为了别人思想的试验田和小白鼠,不知疲倦地为他人所用,永远抛弃了曾经有过的信念和底线,这既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自身理想的背叛。一个人如果没有原则,就等于失去了自我,朝令夕改的事情将不断上演,首鼠两端的情形将不再新鲜。试想,你愿意做这样的人么?

认识你自己,不光是想清楚“我是谁”那么简单,还要明白“我要做什么”和“我不能做什么”,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裱起来当装饰看的,而是应当真正理解于心,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里,“做自己”也越发的困难,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坚守内心的原则和信仰,我们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但是按照自尊心极强的古人的观点,想要坚守住自己的信念,良心和理想至少是断断不可放弃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原则,就等于失去了自我,谁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的木偶。坚守自己的信念,必须认识自己,明白“我要做什么”和“我不能做什么”。

§§§第五节 管住虚荣,没有人能轻易刺激到你

每一个人都有触发虚荣心的利点,虚荣心只能让我们死要面子活受罪,而通过伪装来获得满足感是没用的,差距经过掩饰依然会存在,不要让别人影响了你的人生。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真是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最中肯的批评,这句话概括得实在是太到位了。

亲戚朋友们结婚了,前去参加婚宴,要随礼给“份子钱”。这本来是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习俗,近些年却成了不少人攀比争斗的战场。

去年一位陕北同学结婚时,我就见识到了一场别开生面(而且毫无必要)的“争斗”:一位朋友直接送过来一张迪拜“帆船”酒店的三年期客房卡和兑换好的购物券,让我们这些出手“小气”的人啧啧称叹。而生意场上合作多年的伙伴则毫不示弱,送来了一个装着十万元现金的红包,外带一辆“雷克萨斯”的车钥匙。这不禁让我觉得,那一张红灿灿的礼单好像明星走的红地毯,不同的是明星斗艳,我们“斗富”。

我这位同学素来人缘极好,就在大家瞠目结舌之余,他入行时的前辈也送来了礼钱:一张银行卡,至于上面有多少个零,我们已经不敢猜了。

这种在婚宴上斗富的确是有钱人的“专利”,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在其他地方花费的心思并不少。有人病了,前去探望,送点什么好?新春大吉,前去拜年,送点什么好?同事高升,前去道喜,送点什么好?……

社会生活的进步,连送礼都成一门学问了。什么样的人该送什么样的礼,什么样的目的该送什么样的礼等等,都成了学问。为什么要这么钻研呢?因为不能丢了面子!

说到底,这是虚荣心的问题。

事实上,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暗中较劲的远不止于此:今天听说跟自己不对的同事有了高富帅男朋友,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在几周内找到金龟婿;前阵子被朋友讥讽没有担当,今天出了些状况就一定要独挑大梁;上午没有陪女友买成项链使得她没能在同事前一鸣惊人,下午便是请假也要手牵手去逛金店,而且顺理成章地再为她多买一样;明明自己是业务上的第一名,部门主管却总是推荐团队组长当“优秀员工”,所以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做到团队组长的位子上……面对这样越发依靠攀比、炫耀才能继续生活,难怪有不少人发出“玩不起”的感慨。

可问题就在于:谁让你去玩了?不玩又能怎样?

有什么客观因素迫使我们在这种事情上明争暗斗了么?没有,是被虚荣心伤得无法正常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我们自己逼得开始这样做了!在虚荣面前,我们永远都无法真正接受自己的炫耀心理,就像喜欢装的人习惯于装一样,撕掉面具就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不剩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虚荣心都是被一个小小的契机“激活”的,我们将之称为“利点”。它并不像口耳眼鼻是个实体性的人体组织,而是一条存在于每个人观念中的底线。而且它也没有固定的量值可以用来划分,只是通过约定俗成和个人素养的有限结合出现在脑海中,谨守着最后的“清高界线”。一旦被碰触,改变的将不只是思维方式,还有整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实际上,在不同的性别、年龄,以及人生境遇下,“利点”的标准也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是年龄越小,“利点”越高;年龄越大,“利点”成分越单一。至于具体的大小数值,就像前面讲到过的,无法有效计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出于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责任归属,女性的“利点”大小虽然可能与男性持平,但成分较之男性应当会普遍复杂一些。

一部网络小说里说得好:贿赂一个男人必须给他金钱和美女,但贿赂一个女人只需要一句恭维话。虽然多少有些道理,但毕竟以偏概全了些。男人同样喜欢听恭维话——在虚荣心的蛊惑下,任何人对跟自己有关的示好都是不会加以拒绝的。从逢迎的言语到带有夸赞性质的行为,从光彩照人的衣物饰件到令人艳羡的佳人美眷,从体面的事业到充盈满仓的千万资产,每向前走一步,我们的虚荣心就被相应放大了一圈。不知不觉中,脑中羸弱的“利点”也在不断承受着越来越强烈的冲击,直到最后,当我们在外示人早已离不开虚荣加身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察觉到“利点”早就被冲破的事实。

这世上,真的有不爱慕虚荣的男人或者女人吗?当然没有,试问又有谁会讨厌别人的羡慕呢?但是别忘了,在被人羡慕之前,我们肯定是要羡慕别人的,这才是隐患的关键所在——差距的存在,让许多人难以保持克制。

朋友娶了貌美如花的女子或是嫁了高大英俊的男人,自己郁结不过,就会对家里的那位颇有微词;同事受到主管的赏识或是得了丰厚的奖励,自己同样会对自己现在的处境惆怅一番;别人的家庭幸福美满,自己却要整日应付家长里短,于是心生厌恶,等等。这些让人丧气的场景每次想起来,竟都像是对自己扇来的明晃晃的耳光,而且又响又亮。为何?我们的“利点”受到刺激了。

所以才会有人不断地要靠伪装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其实保护的是面子。于是攀比、明争暗斗的情景不断上演,甚至不去想为什么。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只是觉得,不能让人感觉我不如他(她)!

可是这样做有用吗?差距经过掩饰依然会存在,伪装不会因为装得巧妙就能以假乱真,大家都是成年人,“掩耳盗铃”的典故究竟要学多少遍才能懂?

记住,从今天开始,不要让别人去衡量你的人生!

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美满还是不幸,至少是你的真实生活。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又如何去开拓更好的生活?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安贫乐道”自然要有一定的限度,但“粉饰太平”就可取吗?不去攀比,不去死要面子,别人再好,也没有人能刺激到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用自己的真实和自在去充实物质和思想上的空虚,无论是谁都无法让你自惭形秽,却又能够警醒你去奋发图强。这样健康的竞争和追求,岂不比“遮羞掩丑”好得多?

§§§第六节 管住侥幸,没有陷阱能轻易网得住你

侥幸是什么?

心理学上说,侥幸心理是指偶然地、意外地获得利益或躲过不幸的心理活动。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的迷失,缺少坚持,是对事件把握控制力上的懒散,若形成习惯,则会产生很严重的问题。

侥幸是一种信念的迷失,是对事件把握控制力上的懒散,如果过度依赖侥幸心理来安慰自己,就是一种自我催眠了,这不仅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且也容易让人患上精神疾病。

侥幸心理,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误区,却时常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侥幸心理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一些,只是脚踏实地的人不太在意自己的这种心理,他们更看重靠自己的实干取得的成就。而一些存在投机心理的人,则比较容易倾向于自己的侥幸心理,迷信运气。

一般而言,侥幸心理重的人,生活态度通常来说都不很积极。

更糟糕的是,这种心态容易使人产生依赖。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因为某种原因,使自己获得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收益,必然高兴。从此之后,再遇到类似事件,就会期望着这种偶然的获利再次出现,从而忽视了现实努力的必要。从此堕落,懒散,直至人生失败。

侥幸心理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催化剂

身边有一个中年朋友,刚刚离婚,精神萎靡不振,一副人生无望、生不如死的样子。可周边的朋友却惋惜异常,真的找不出什么话能够安慰他。因为,他的自责已经不留余地地在折磨着他。

我们认为永远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小概率事件,就是因为我们的侥幸心理,真的发生在我们身上。侥幸心理带来的灾难往往是你始料不及甚至不能承受的。

他本来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女儿六岁,乖巧可爱,夫妻俩也恩爱有加。

一个周末,妻子因公出差,他独自带女儿在家。

这对父女在客厅里看动画片,看得津津有味,女儿手舞足蹈地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这时,他手机响起,是公司同事,有重要的文件需要他马上提供过去,而文件在公司的办公室中。

他想从家到公司,一个来回至少要一个小时,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看电视?想了想,觉得不太安全,时间太久。于是带上女儿,一起去了公司。

到公司楼下,他想就上去拿一个文件,马上就下来,就对女儿说:“妞妞,你在车上等爸爸一会儿,爸爸马上下来。”

因为是夏天,天气很热,他怕闷到孩子,还特意开着车窗。

他当时也没觉得有何不妥,车就停在公司门口,旁边就有保安,又是闹市,自己上去三五分钟就下来,孩子不可能丢了!

他抱着这种侥幸心理上了楼,但当他下楼后,悲剧真的发生了。

车还在那里,保安也在那里,人群和车流也在那里,但是,孩子不见了。

撕心裂肺的痛苦就此开始了,夫妻二人放下所有的工作寻找失踪的孩子。保安没看见,路人没看见,活泼可爱的女儿,就在转眼间不见了。

这样的悲惨故事少吗?不少,我们在微博上可以常常看到类似寻人启事,让人痛心不已!

每个天大的错误都可以有悬崖勒马的机会。遗憾的是,更多时候,我们却相信侥幸。克服侥幸,就要相信生活中想要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而侥幸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杀手,随时可以毁掉你的一切。

把这种惨痛的事放在这里,无非是想说,侥幸心理带来的灾难往往是你始料不及甚至不能承受的。我们认为永远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小概率事件,有时候仅仅因为我们心存侥幸,它就真的发生了。

如果没有侥幸,每个天大的错误都有悬崖勒马的机会

除了这样的无心之错,还有更多的追求暴利和追求捷径的侥幸心理,但是细细想来,给你带来灾难的,难道就只有“侥幸”二字吗?侥幸只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真正让人迷失自我的,是无以复加的贪婪。

事实告诉我们:侥幸心理说白了只是一种对待错误的态度,并不能正儿八经地和“罪过”划等号。可正如刚才我们所讲的,如果没有抱着这种侥幸心理,每个天大的错误都可能有悬崖勒马的机会。遗憾的是,更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了投机主义,决定以小拼大搏一把,这绝对是我们作为“人”生存在社会上的一种失败。

侥幸不是自信,而是恐惧之后自动生出的一种没来由的自负,就像人在面对极其可怕的事情时,明明已经害怕得浑身颤抖,嘴里却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是的,就是这种受到莫名刺激后激发出来的强大自我意识,像干电池耗完了最后的能量一样我们失去了所有的理智,然后心满意足地投向那个万丈深渊铸就的陷阱中,并且毫无惧色。这样不计后果的盲目行为,注定要招致残酷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