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
1583300000007

第7章 世界其实没那么险恶,一切伪装都是纸老虎(1)

§§§第一节 这是一个发酵了的世界,你要看得到面粉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喜欢装的人大部分都是缺乏自我认同、平时有自卑心理的群体,他们刻意伪装的地方,也往往都是自己的“短板”所在,强大不是装出来的,伪装的强大只不过是一个表象而已。

事实上,我们眼中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丑化了。

因为我们的胆小懦弱,甚至夸大了世界的险恶。

我不幸福是因为这个世界不美好,我不快乐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灰暗,我小心防范是因为怕他人伤害我,我不轻易信任他人是因为我怕他人欺骗我……

我们把这个世界丑化得险恶无比,还很理直气壮。

我们看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故事后,觉得非常可笑,但事实上,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眼中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丑化了,因为我们消极了,妥协了,退让了,所以觉得世界很险恶。

也许,只是我们懒了,或者消极了,所以妥协了,退让了。因为我们的妥协退让,反而使得这个世界的灰暗面看起来更加庞大起来,可怕起来了。

当然,我们理直气壮是因为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保护自己是人类的本能,但是改造世界却是人类天生的使命,而解决问题也正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

其实,世界没有那么险恶,只是我们没认真去看清世界的本质。就像一个人,有缺点有优点。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他的缺点就拒绝与他交往,也不能只看到他的优点就盲目地为之付出一切。最为理智的做法是,认清他的优缺点,找到合适的相处之道。

不因为他有缺点而拒绝他,也不因为他的优点而纵容他。对这个世界也应是如此,更何况,这个世界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我们放大了的,也许有些缺点不过是世界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们完全不必当真,更不应该让它影响自己的生活。

内心强大,要强大到看清世界的本质,拿掉它的面具,然后给它一个笑脸。

后宫争斗、职场上位、政治伐谋……无数令人看后感到心惊胆战的影视作品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影视剧虽然选取的题材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编剧者和原作者都无一例外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的人。他们没有穿越,他们用另一个时代的道具,演绎的其实就是我们当下生活中的故事。

那些剧情让我们感叹不已,更为自己现实中的遭遇而唏嘘。不知道是因为这种权谋争斗的剧情看多了,还是现在的年轻人太早熟。明明二十刚出头,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年纪,却总是摆出一副老谋深算或饱经沧桑的表情,感慨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他们的眼中,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来。

世界并不是那么丑陋,内心强大的人看到的世界很一般,有好的有不好的,他们会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聚集在身边,为美好而驻足。他们不会让不想要的东西进入他们的家门。看清世界的本质,不要把软弱的人向你诉说的苦难当成世界的全部,要知道他们看到的,经历的,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已。

难道世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质疑,是因为我们真的不能确定。

同事间的钩心斗角,家长里短中的矛盾重重,社会交际中的力不从心……当下的生活,有时候确实让我们感到无助,觉得生活中没有真正一尘不染的地方,没有一尘不染的人。眼前的这个世界像座巨大的老虎机,把所有走进他的人都吞进肚中,很难有逃出泥潭另闯一片新天地的机会。于是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广袤神秘的青藏高原,希望能够在那片被宗教的虔诚和神圣浸淫千年的土地上找到理想中的快乐和归属,因为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他们以为找不到这样的快乐了。

事实上,这恰恰是因为没有内心强大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清这个世界的缘故。别人在一旁钩心斗角,你就只看到了钩心斗角。你的世界真是这样的吗?

到底是谁“病”了

一个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人生就像一个巨大的茶几,我们都是生活在茶几上的杯具。

这句话实际上代表了时下很多年轻朋友的心态——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甚至连感情在内,他们都觉得自己已经玩不起了。人情冷漠、功利主义泛滥,大家都像天生缺乏安全感的小动物,双眼警惕地盯着面前的世界。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刻意奉迎,誓将对侵犯过自己的人进行打击报复,那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则当作他人门前雪一般随意忽视。

人与人之间连最起码的交往都得当作一门“技巧”来系统学习,遑论其他那些让我们更加头疼的事情了。整个社会仿佛是一支巨大的麦比乌斯环,所有人都活在其中的悖论里,这种冷漠的世界确实让人难以舒适地生活,也很难让人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所以,近几年来,我们看到抑郁症患者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心理咨询机构接案率的不断增长。

因此,在大家眼中看到的好像是一个生了病的世界,很多人在这种“生了病的世界”中心态开始变得扭曲。到底是谁“病”了呢?

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生活压力骤然加大,这种时候人们的心理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而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直面人生,这就需要我们强大自己的内心了。

我们能够解决哪个问题?或者说,两个其实都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优先解决哪个问题呢?

“生了病”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些“生了病”的人描述出的世界,很多人在看了他们的描述后,开始受其影响。可见,那些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回避是解决不了的。调节自己的心态,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直面人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世界

我的一位信奉佛教的朋友曾经对上文中那个网友偏抑郁的言论做过一个论断:现实不是茶几,而是图表;我们也不是杯具,而是数据。所不同的只是数据对自身的看法:如果你把自己当作数据看待,那么你就永远是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曲线,有没有都无所谓,反正会有新的数据补充进来;如果你把自己的数据当作是节点,那么你就是不可取代的,因为独一无二的节点会影响到整个图表的走向。

开始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我一阵愕然,挖苦道:“这哪像学佛之人说的话,分明就是一个炒股的人在分析K线图,没有禅机在里面不说,还让我听不出真正的用意。”

他无奈地跟我解释:“这就是最简单的‘一沙粒一世界’,好与坏要全凭自己去发掘——你心里所想到的,决定你看到的;至于这个世界,爱也罢,恨也罢,它一直客观地存在着。”

经他这么一提点,我好像明白了点儿什么——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真正影响他们的看法的其实是他们的内心。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比如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是要通过考试和实际操作来检验的,但是学习不好或者成绩不见起色的学生要么厌恶、惧怕考试,要么直接对考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激进者甚至对考试制度大加批驳,认为那是“毁”人不倦的万恶之首。

对于一个企业的普通职员来说,大概都有过声讨上司、反抗压迫的经历。身处基层,他们不但对黑心上司和刁蛮同事万分看不顺眼。

这些人都把外部因素看成了主凶,都抱怨自己是受害者。这恐怕就是我那位朋友口中所讲的“数据对自身的看法”。

然而,是否就像他口中所讲,世界其实一直在按照客观规律正常运行着,我们的不满和苦闷都只是不正常的心态在作祟,人为设定了个人境遇的无奈和不如意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才会生出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和失望,最后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了“冷冰冰的数据”,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黑呢?

我觉得这是个关于“三七开”的问题,假如你把这个世界和社会看成是一个主体,好与坏构成了它的全部,同时有三比七的比例存在,而如何确定两者的归属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认为好占七成,那么自然就会觉得这个社会和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是美好的、圆满的;而如果你认为好只有三成,那么一切的存在就都没有意义了。

我们的不满和苦闷都只是不正常的心态在作祟,人为设定了个人境遇的无奈和不如意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抱怨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加害者统统来自外部环境。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你心里想的决定了你所看到的,所以真正影响你看到的是你的内心。

发酵世界的本来面目

很多人开始不明白:怎么能出现这种情况?

那位朋友解释过了:数据。因为城市化,我们的一切行为似乎都变得可测量了。以为只要我们步入城市生活的轨道,我们也就会被迫走进了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高速列车般快速运行的生活中,我们都要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事业集中力量去拼搏,必要时还得委曲求全,这使得本身就疲惫不堪的身心变得更加心灰意冷。到最后,就会习惯没有温暖只有数据的生活。其实这个世界没有冷待过任何人,是我们自己让内心变得冷漠了。

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朋友跟我说:有一回,他发现他们那个素来讨人厌的冷美人主管竟然穿着卡通短袖,站在书城地厅里看《蜡笔小新》。仅须臾的工夫,他就觉得这位主管长得分外可爱,甚至还有几分小女人似的娇憨在里头。这样的心情在职场中他从未有过!

还有个职员说,当看见某个同事陪着一家老小逛商场时,内心莫名地涌出一阵暖流,对他的那股子嫌恶突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这些令人感到温暖的瞬间并非偶然出现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不管是社会还是旁人,在一个人看来是多么不堪入目,但只要触动了他心中那块柔软的地方,他就会被强烈地吸引住。因为在所有人的内心里,大家都渴望能拥有这份感动。而这一切,只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事实就是这样,心中满是污垢,自然看什么都是肮脏的;心中存有光明,对一切都抱有希望和善念,那么眼前永远都会光芒万丈。当你的心中充满愿景,不用险恶去忖度别的人和事,对好的事情永远赞赏,对恶的事情不予理会,在无形中,你就拥有了一份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纯洁、最本真的力量。

数据化的生活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冰冷,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柔软的地方,只要触动了这个地方,人们就会被强烈地吸引住,因为大家都渴望能拥有这份感动。内心强大的人能在心中存一份善良,这不是懦弱,也并非中庸,而是一份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纯洁、最本真的力量。

这不是懦弱,也并非中庸,它不属于性格和术数的范畴,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但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任何形式的力都是相互的,你用无私和善良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用无私和善良对待你——付出什么,得到什么。

§§§第二节 因为害怕,所以伪装强大

装,这是当下对那些喜欢表现自己、做作行为的一种统称。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这样一种卖弄式的表演来彰显自身价值,从穿衣走路到行事作风,甚至人际交往。这些人行走在职场中,表现在校园内,无时无刻不被追捧,也无时无刻不被责骂。

而在应付人们对他们的各种装的反应时,他们采取了这样一种态度:面对捧,他们不理会,认为让对方下不了台就是变相地增加对方的气场;面对骂,他们同样不予理会,而是祭出睥睨一切的眼神。总之,都会让那些不善于装和反感装的人十分不舒服。

个人而言,我对这种行为非常不理解,因为总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必要,反倒容易招惹是非。人情冷漠是形势所迫,但主动选择不让人接近终归不好,人心难测,也许你是无意,但却很容易到处树敌。

装,都是有目的性的

装,不只让周围的旁观者不舒服,事实上最不舒服的大概是其本人了。完全在一种做戏的状态下,神经紧张,要不断思考如何“装”出的反应、表情,一旦走神或松懈就可能露出马脚,实在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心理压力很大的行为。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喜欢装呢?

我的理解是,对于装的人来说,装让他们实现了一定的目的,毕竟“收益”大于“投入”人才会乐此不疲。

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下,我曾以心灵辅导老师的身份参加了某大型烟草公司的员工心理辅导课程。当时他们的总经理穿着破旧的工作服,百忙之中在车间的普通会客室里招待了我们。期间既没有秘书陪同记录,也未见招待人员上上下下地端茶递水。见我们的领队颇有不满之意,总经理便急忙解释,厂里工作非常忙,除了上级单位的检查组外,平时是绝少有外人进车间的。所以招待任务不但是轮休工人兼任,车间里竟连招待茶也没有。而且似乎是为了印证这种说法,总经理还专门从柜子里掏出一个大大的搪瓷水杯,表示自己平时就拿这个东西喝些白水,并对“委屈”了我们这些专家表示歉意。

他这么表态,领队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也顺势说些客套话,赞叹他工作负责来缓和气氛,总经理委婉推却一番,但脸上却有几分得意之色。

正交谈间,有位老师发现了一些不妥之处,工作在卷烟车间里,这位总经理身上竟是一点儿烟草的味道都没有,却在我们的领队抽烟时顺手从衣袋里掏出打火机——卷烟车间不准有明火!况且,他那双皮鞋也太干净了。

后来在和工人们闲聊的时候,我们得知这位总经理是个极好面子的人。不希望身为咨询师的我们对他个人作出什么负面评估来。这既关系他个人形象,更影响他的升迁,他当然不想搞砸。于是在我们面前演了一出“艰苦奋斗”的剧情。

“他嫌熏,平时连车间都不来!”几个工人愤愤道。

得知内情的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经理装出“艰苦奋斗”的形象,自得其乐,但在工人的眼里却是十足的虚伪。很多人为了虚荣而在生活中选择了装,不仅自己难受还不讨别人的喜欢,这样典型的精神依赖。从外在的因素中获得满足感,其实是对自身不自信的表现,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有时候,有些装是我们不太能够理解的,觉得这何必呢!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对于装的人来说,他们却很热衷于此。

曾经有一个女性朋友,在开宝莱和开宝马的两个追求者中作选择。开宝莱的人不错,虽然经济实力不如开宝马的,但却真心喜欢她;开宝马的人肯定多金,但满肚子花花肠子,和她谈恋爱的同时,还同时和多名女性纠缠不清。身边的朋友都一边倒地认为此女一定会选开宝莱的人,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此女竟选择了开宝马的。

众友人不解:“这是为什么?”

此女无限向往地说:“每次我从宝马车上下来,都能从路人的眼神中获得一种满足感。”

众友人嗤之以鼻:“哪有那么多无聊的路人!”

就是这样,在装的人眼里,他有无数的观众,哪怕是路人,对他们也很重要,这是典型的精神依赖。从外在的因素中获得满足感,其实这是对自身不自信的表现,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为什么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