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间相处具有相近性、长期性、固定性,彼此都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要特别注意的是真诚相待,才可以赢得同事的信任。信任是连结同事间友谊的纽带,真诚是同事间相互共事的基础。同事的工作受阻,或遇到挫折和不幸,往往是相互之间建立真诚和信任的重要时机,在这种关键时刻要特别留心,把同事的境遇挂在心上,及时地给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处理各种事情,要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只有这样,同事之间的友谊才能地久天长。
有一些公司里存在着老同事欺负新同事、本地人欺负外地人、上司欺负下属、高学历的欺负低学历的现象。当你初来乍到时要做好心理准备,想办法用处世技巧应付各种不公的待遇。当然,这种欺生现象不可能是明目张胆的。
初到一个新的公司,新员工会感到一切都摸不着头脑。例如,不知道办公室里的复印机怎么用?传真机放在什么地方?洗手间在哪个方位?电话的使用方法等问题,都需要向别人请教。如果你诚恳,虚心求教,老同事们会乐意帮助你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如果你口出狂言,傲气十足,不但得不到帮助,更有甚者会使老同事们一起排挤你,使你很难被人接受。
一起进公司的同事融洽相处,不但能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提携,而且还能排解出门在外的孤独和寂寞。
无论你的能力如何,在工作上都要虚心地向老同事请教和学习,遇到不明白或不会做的工作,要及时地向资深的老同事求教,万万不可不懂装懂,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做,要避免给公司造成损失。在工作中与同事有摩擦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得过且过,不要斤斤计较,争取尽快与同事们搞好关系,以便更好地工作。
千万别和公司元老闹别扭,而应该千方百计地接近他们。公司中的元老们工作年限长,职务高,属于公司的中心人物,处于金字塔形的第二层,仅次于上司。他们经验丰富,熟悉公司的经营方式及各种情况,为公司立过汗马之功,可以说他们是公司的一部活历史书,是一部工作中的活字典,在公司中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备受人们的尊敬。
在公司里工作,要懂得宽容别人。宽容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要学会谦让,将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人,并给予他人热情地帮助。具备了虚怀若谷的胸襟,就会赢得大家对你的尊敬。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并以此来感染别人,消除自卑、猜疑、嫉妒的心理,坚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人生,乐于看到别人的进步,与新同事相处就会变得熟悉、亲切、温暖起来。
总之,作为一名员工应该以你的思想感情、学识修养、道德品质、处世态度、举止风度,做到坦诚而不轻率,谨慎而不拘泥,活泼而不轻浮,豪爽而不粗俗,一定可以和新同事融洽相处。
老同事要善待新同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人员变动,新职员能给公司带来活力。每一位老职员都是从新职员做起的,新职员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对公司的情况不了解,处在孤立无援的地位。这时就需要老职员主动向他们介绍公司各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尽快上手工作。新职员初上任时,交给他们的工作量要尽量少些,以免使他们产生压力,对日后的工作缺乏信心。对他们工作中偶尔出现的差错,要耐心地同他们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帮他们改正错误,有时也可以帮他们应付一下上司,使他们在心怀感激的过程中改正错误,掌握工作技巧,而不是训斥、讥讽、挖苦,使对方难堪。
同事之间要以工作利益为重,大家坐在一条船上,总希望水涨船高,你对工作有很高的责任感,大家就会尊重你。你才会成为上司倚重的人才,同事中有影响的“老大”。
怎样看待同事文化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待同事间的是是非非,通常的教训就是“同事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为此,对待同事有时要多长个心眼,多加小心,否则栽在同事的手里还会一无所知。
对于这种理论,我们有例为证。
刘科是王霞的同事兼同屋。她俩是老同学、好朋友,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可后来,她们之间的友谊冰消瓦解,两个人形同陌路。昔日的好友何以走到今日这个样子?原因就是因为她们做了同事。
刚刚成为同事时,刘科和王霞都非常高兴,好朋友做同事是亲上加亲,可以互相关照,几个月下来她俩和平共处,亲密有加。
事情其实出在王霞的性格上。王霞生性耿直,又没有什么社会阅历,所以爱在宿舍里当着刘科的面对单位一些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开始,刘科跟她简直就是“英雄所见略同”,也指出哪儿需要改进,哪儿需要修正。王霞立刻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认同,真心希望领导能采纳她和刘科的好建议,认为这对单位对个人的发展都不无好处。
不料事情远没有王霞想的那样简单。还没等王霞进谏,领导就召见她了,说她年轻气盛,不要对上级的做法指指点点,更不要借事论人,煽风点火。王霞经过这次不明不白的批评,头脑稍微冷静了点儿。是啊,她只是和刘科私下里发些感慨而已,没有那么多的含义。
王霞从此对刘科有了戒心,告诫自己在宿舍说话千万要谨慎。然而防不胜防,即使祸不从口出,也自有它的出处,甚至她哪天回来晚了,和什么人出去了,领导和同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只不过多了些编造的成分。
王霞说,她怎么也想不通,难道她和刘科的友谊就这么不堪一击,就因为同事关系而分崩离析?因为这些影响她们多年来的友谊,值得吗?
王霞不忍失去这段情谊,坦率地问刘科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想刘科更坦率地说:“因为你是我的同事,我不想领导对你好,不想你比我强。”
“可我们是朋友呀?”王霞说。
“什么朋友,是同事就做不了朋友,同事是朋友的天敌!”
听了这话,王霞醒悟了,可是她仍不明白,为什么刘科会这样看待朋友关系。
其实,对于同事间的是非,我们可以理解,在同样的环境,做着同样的工作,多多少少有一些利益之争,但谦让一些、看淡一点还是能够做到的。毕竟,比利益更重要的还有情谊、胸怀和品行这些东西。而现在,在许多大城市中出现的“同事文化”,也许就是对这种传统看待同事关系的最好“反驳”吧。
所谓的“同事文化”指的是都市青年中尤其是白领青年中以同事圈为主要社交圈的现象。他们不仅上班时默契配合,友好合作,其乐融融,下了班仍“不舍分离”,一起聚餐、逛街、泡吧、聊天。于是,“同事文化”产生了。
其实,这种“同事文化”的产生很好理解,年轻人处于同一年龄段,有着相似的社会观念和教育背景,再加上工作和生活中的相互影响,聚在一起总有许多共同的话题。而且,现在许多职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技术含量高,协作能力强,如果再抱着“互相提防”的心态去工作,而不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那么恐怕完成任务就成问题了。而且,同事之间利用业余时间共同消遣一下,能减轻工作压力,还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使他们在工作中能更愉快地合作。
在电视台工作的安虽已结婚两年,但她并不是那种只围着丈夫转的女人,她还是比较愿意和同事们“疯”玩。安的同事们彼此性情、年龄相仿,处得极为融洽。每天下了班,忙碌了一天的安并不急着回家,她和她的同事们还有约会:她们或轮流做庄请客吃饭,或相邀去打保龄球、看电影,或一起去其中一家做饭吃。若遇上个晴好的周末,安夫妻就和同事们一起去郊游,队伍壮观,心情也更愉快。
安说:“和同事们分享生活空间,不仅能提高默契程度,增加沟通,还能消除误会,使工作更具效率。”而安的丈夫认为,各自的同事圈令婚后的他和安仍各自保留一己私人空间,很独立,因此夫妻之间也少了摩擦。
当然,也有人对“同事文化”抱不同看法,他们的理由是:“同事文化”的出现是现代人社交圈缩小、疏于联络旧友以及家庭亲和力减少的表现。但不论怎样,“同事文化”还是在城市中蔓延开了,甚至有成为年轻人交往的主流趋势。
但是,对待同事还是要本着“工作第一,友谊第二”的原则,有人说,同事之间只能产生默契,不会有真正的友谊。有真正的友谊也好,没有也罢,其实,就为了工作中的那份默契,我们也应该正确处理同事间的关系,不是吗?
§§§第三篇 公平竞争
——竞争技巧
同事之间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合作,一方面是竞争。不合作难以成事,不竞争难以使人脱颖而出。所以同事之间的竞争是无法逃避的选择。
搞好与同级竞争者的关系
同级关系是与一个职业群体里地位不相上下的人之间的关系,一般叫同事关系。你在工作单位,每天都和同事处在一起,如果相互之间关系融洽,就会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反之,关系紧张会给你造成一种压抑的心理,影响合作共事。从主观愿望上讲,谁也不愿意在勾心斗角的环境里工作,都想把工作干好。然而都想把工作干好,这本身就潜伏着竞争。因此,一般把同级关系视为竞争关系,两个同事相处得很好,也许是意气相投的缘故。但关系再好,彼此间也有潜在的竞争,有时这种竞争是心理上的,或者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则由隐蔽的转为公开,如一个好的职位的竞争便可能公开化,甚至白热化。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那么,如何既保持与同级竞争者的良好的关系,又不回避竞争,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呢?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真诚相待,热情帮助,尽力消除对方准备竞争的心理屏障。绝对不要耍心眼,耍小聪明。对无力帮忙的事情当面解释清楚,尽可能消除“中间人”传递信息的偏差和误解。通过尊重别人来换到别人尊重自己,彼此公开竞争也就能互相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必须注意与你竞争的同级或威胁你地位的下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在遇到各种形式的攻击和挑衅时,也能以公开、坦率的态度对待,并不因个人的恩怨影响工作,尽可能获得多数人理解,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出现。
公平竞争的七种方法
在所有的竞争中,职业竞争是最重要的竞争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市场的全面放开,优胜劣汰作为职业竞争的基本规则,给强者带来了机会,使弱者面临着危机。从主观上说,每个人都希望借助竞争去取得成功。而参与竞争,必须了解竞争的技巧,懂得竞争艺术。
掌握竞争要素,要掌握的就是竞争方法,它能开阔你的竞争思路:
1.别出心裁法
根据你的特点,走“自己的路”,凡事敢创新,敢冒尖,敢标新立异。任何一种职业生涯的方式和内容都有相对的稳定性,习以为常则容易使人产生隋性;满足现状,在竞争中就等于自我放弃。要使职业生涯有生气,增强竞争力,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在平凡的职业生涯中发现非凡的东西,并敢于把自己的新发现付诸行动,以求高人一筹,从而以新取胜。
2.声东击西法
本要与对手争夺甲目标,却扮成向乙目标挺进的姿态。
一个组织机构里,竞争的焦点在于职业的声望好、待遇高、发展进步陕的职业。当你有了这份职业时你要千方百计保住它,你就想方设法得到它。不论是保住它,还是要得到它,你都不要使自己的意图太显露,特别是在竞争者面前,作出无意于此倾心于彼的姿态,当对方放松了警惕时,你也就有了保住或者得到这份职业的机会。
3.先声夺人法
通过新闻媒介或其他途径造成社会舆论,扩大声势,在竞争中获胜。
这种方法具有挑战性,意在显示出竞争实力。你如要保住理想的职业,就大加宣传自己的工作业绩,一旦形成社会舆论,就有了非你莫属的势头,别人想竞争也会望而却步,从而达到竞争目的。你如果想要得到某一职业,就下功夫研究这一职业生涯的情况,利用报刊、会议等公开媒介或场合,发表自己对改进这一职业生涯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当人们都认为你是这一领域权威发言人时,你也就拥有了那份职业。
4.因势利导法
这种方法是指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因势利导,从而取得成功。
社会就是人生的舞台,它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有的人能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稳操胜券;有的人也有很好的社会条件和机会,但却没有或者不善于利用它,加以把握和发挥,因而错过了竞争取胜的机会。聪明的人知道怎样借助外力使自己成功,他们善于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和机会,走上成功之路。有利于自己的新发现付诸行动,以求高人一筹,从而以新取胜。
5.扬长避短法
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以己之长对他人之短,就能获得成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一个人身上,长处和短处是客观存在的,谁都不能例外。在一个群体里,一般竞争对手都相互了解,能以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别人的短处,显然是取胜的秘诀。比如,别人能说善讲,却不能写;自己擅长写文章,却不能说,就应该通过发表文章显示力量。
6.丢卒保车法
这是为了全局利益放弃局部利益,为了长远目标牺牲暂时目标的职业竞争方法。
有远见的人,能够洞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他们知道,对于自己的前途来说,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从来不因小失大。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即将到手或已经抓到手的升迁契机,而作出明智的让步和牺牲。其实,退正是为了向更理想的目标迈进,这种人不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他们把眼睛盯在更远大的目标上,而不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乱了方寸,坏了大事。所以,他们往往能成“大气候”。
7.化险为夷法
这是陷入危机、处于竞争劣势的情况下,争取起死回生、转败为胜的方法。
有竞争,就有胜负,胜负乃兵家之常事。所以,既要有争取胜利的信心,也要有接受失败的准备。但是,在竞争失败即将来临的一刹那,能使竞争形势发生陡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人,更令人敬佩。当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关键是要有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的耐力,同时找准对手的致命弱点,出其不意地给予一击,往往能致对手于死地。有时一件小事、一句话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不要在公司里组成“小团体”
在一个公司的同事之间会有这种情况,因利益一致,或工作需要,或纯粹意气相投,一些人很自动地组成一些小团体。
他们开会时要挨坐一起;一起进午餐,还交换不同的食物;在楼道见着了会多聊两句;午休时互相串串;女人们下班时还会等着一起去搭车。更有甚者,恐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人缘,他们是“小集团”,人前人后总要表现出亲密状。
在公司过多暴露自己的“小团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首先,几个人过于亲密,容易让人反感。同一个部门的人,和这个接近,和那个疏远,本身就容易引起矛盾,干扰工作;不同部门的就更让人多心,甚至会让人怀疑,这个人老和别的部门的人来往,胳膊肘向外拐,没准把部门内部的事全抖落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