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师德休养
16037100000014

第14章 师德建设的内容(8)

老师,放下你的拳头——对一起体罚学生事件的调查一、一个15岁生命的消失这是一个悲惨而令人深思的故事:9月28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湖北省谷城县城关镇的蒋凤琴像往常一样喊她15岁的儿子王蕾起床上学,儿子也应声而起。但这次,王蕾却并没有准备去上学。他走到楼下,从楼梯间找到一瓶农药“敌敌畏”喝了下去。经过县中医医院4天的抢救,10月1日下午5时,这个天真烂漫的少年还是离开了人世。

一个15岁的生命突然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走上绝路的呢?人们对他的死议论纷纷。家长认为是学校的体罚导致他轻生;学校则认为,体罚王蕾是事实,但王蕾自杀前几天老师并没有打他。而且9月25日(星期五)放学时,王蕾也很正常,有可能是害怕家长打骂才发生这个悲剧。

至今,有关部门尚未拿出最后的结论。记者为此赶到王蕾就读的学校进行了调查采访。

二、不听话,就打耳光王蕾是谷城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当地人都简称“三中”)初一学生。

该校坐落在县郊,学生基本上住校,只有少数家住附近的学生走读。

王蕾成绩不太好,好动,不是那种乖顺听话的孩子,上课经常做些小动作,有时还有迟到、旷课现象。而这些是管理很严的三中绝对不能允许的。

对他这样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他的班主任老师经常采用的管教方法就是体罚。从9月1日开学到9月28日,除去星期天,王蕾在三中实际上只读了20余天,却多次因为“违反了纪律”,成为被惩罚的对象。

9月4日晚,第一节晚自习下课铃响过后,班主任发现教室里的电灯一会儿亮,一会儿灭,找学生一问,原来是王蕾等4位学生在不停地拉电灯开关。班主任当即将4人叫到办公室,他们解释说,拉灭电灯是想赶走那些飞进教室的飞虫,班主任认为他们是狡辩,便逐个打耳光。有的被打得鼻孔流血,王蕾的脸被打肿了,屁股上也被踢了一脚。

9月17日,上语文课时,王蕾向后扔一个橡皮擦,打在一位女同学脸上,将这位女同学打哭了,语文老师将他叫到办公室,王蕾解释说,他是向教室后在后面的同学借了橡皮檫,想扔过去还给同学,失手打在了女同学脸上。尽管班主任查明了他确实借了后面同学的橡皮擦,但认为王蕾态度不好,“不认错”,“犟嘴”,又举起了巴掌……这回王蕾被打得鼻孔流血,血滴在了衬衣上。

王雷服毒的头一天是星期天,按学样规定晚上6点钟要上晚自习。可是时间过去了,邻居看到王蕾还拿着书在离家不远的茶馆里。问他为何还不去学校,他说,迟到了,老师会打人。这天晚自习他没有去。偏偏在这天下午又发生了另一件事:王蕾与家里请的帮工吵了一架,闹得帮工要回家,平时对他也很严厉的父亲知识此事后扬言要揍他。王蕾既怕去学校,又不敢回家,就到身为三中教师的姑父家,对姑父说,他怕家里打,不敢回去。他还告诉姑父,学校有些教师也喜欢打人。当晚姑父将他送回家,其父要打他,被姑父劝止了。第二天一早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三、挨打的不止王蕾一个令人吃惊的是,不记者就王蕾的死采访该校其他学生和家长时发现,在这所学校挨打的学生远不止王蕾一人,打人的教师也不仅是王蕾的班主任一个。

一位读初一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班每周都有人挨打,这学期已有10多人挨过打。学生每天早上要背书,如果背不了,则不是被打耳光就是被脚踢。作业不能按时交,如果被查出是因为玩耽搁了,就要被打脸。他还说,有一次,老师要发一本练习册,有些同学不想要,老师就批评他们不爱学习,说不爱学习就应挨打,于是将8个说不想要练习册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站在一起,打了每人四五个耳光。有一位初一的学生成绩较差,上课经常打瞌睡,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挨打,这位学生被打怕了,不愿上学,至今仍在家里。

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有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孩子还没有回来,她找到学校,看到孩子在教师办公室里,嘴被打肿了,在流血,她与老师论理,老师却说:“打死了我给你抵命,你告去。”还拿石头赶着砸家长。

据反映,有些教师则用另外的方式惩罚学生:上课不守纪律或作业没有交就站着听课;有的则是罚蹲,或蹲在讲台上,或蹲在自己的课桌下,一蹲就是半节课;有的罚学生踢墙。

四、体罚学生仅仅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吗记者注意到,喜欢体罚学生的主要是青年教师。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教师心目中,打学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三中的一些老师说,打学生也是出于良好的动机,想让学生好好学习,但方法不当,操之过急。

教师体罚学生仅仅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吗?记者采访了一些法律工作者。一位参与王蕾死因调查的律师说,《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有明确规定,不能体罚学生,不能侮辱学生人格。打骂学生超出了学校管理应有的方式,从法律角度讲是违法行为。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体罚学生是违法,以致学校对教师管理上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教师打伤了学生,由学校出钱治疗,这实际上是对教师违法行为的一种袒护。

武汉大学社会弱者保护中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部主任莫洪宪明确指出,体罚学生不仅是一个师德问题,实际是侵犯了青少年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对未成年人要从四个方面保护,这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学校本身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作为教师,责任则更重。一方面,身为学校一员,教师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另一方面,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也要求他必须关心爱护学生,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他说,现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在中小学里普遍存在,不仅农村中小学里有,城市中小学里也有。然而,由于这些学校、教师对此熟视无睹,不以为然,家长担心孩子遭到报复,又普遍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据了解,王蕾的死和由此引起的纠纷发生后,谷城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就此事作过批示,县教委、纪委和县政协分别派人作了调查,最近,县人大又责成公安机关作进一步调查。三中对殴打王蕾的教师也给予罚款50元的处罚,并要他在全校教师会上作了检讨。

当记者结束采访时,谷城县下了今冬第一场大雪,站在凛冽的寒风中,记者心里沉甸甸的。许多教师至今仍把体罚学生看成是教育方法不当,他们在举起手打向学生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我们有必要大声疾呼,依法治教,爱护学生,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师话教育近期报纸披露了辽宁省辽源市的一起中学生自杀案,14岁的少女王瑶因无意“顶撞”了班主任老师,不能承受学校认为正常的管教:“挨批评”、“请家长”、“做检查”等,而服毒自杀了。就在今年初,另一个13的小学生由于不能忍受老师体罚,平时连走夜路都要牵着妈妈的手的这个男孩居然在夜里独自爬上19层高的楼顶,纵身跳了下去。这类事情人们在慨叹一番现今的孩子心理素质差后,便了无声息了。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面对今天的孩子,老师该怎么当?记者走访了几位老师、校长,听听他们怎么说。

一、把握适度的“严”与“爱”陈子昱(男北京四中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写有“热爱学生”、”不许体罚、不许讽刺挖苦学生”等规定,这是每个老师都必须遵守的。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严与爱的关系。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老师真正赢得了学生,具有亲和力,学生才会信服,教学目标也就更容易达到。教师的工作要“以人为本,以情为主”,我们是做人的工作的,要首先尊重学生。

面对学生,老师既是教育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王瑶事件”让我注意到,如果老师连学生的一句气话都受不了,要对学生做出种种的批评和处罚,那老师的心理素质岂不是更差,这样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呢?

二、学生都是值得热爱的宫晶波(北京29中学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我才当两年老师,又在一所三类学校任课。无论是学校的教学条件,还是生源质量与一、二类学校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自律性差,光上课维持课堂纪律就大伤脑筋。我带的是高三毕业班,工作压力很大。学校向老师要教学成绩,老师就得想方设法地向学生要。与学生过于随便,学生就不怕你;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又觉得你不近人情。老师常处在两难之间。我渴望与学生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这是我的心愿。要是学生见了我,像老鼠见了猫似的,那就太悲哀了。老教师管得严,有“严师出高徒”的经验之谈,而青年教师与学生没有代际差别,更愿意和风细雨地谈心。

我的一些同事想跳槽到重点中学,其实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孩子,除了分数外,学生的可爱程度是一样的,都值得热爱。有的孩子成绩差不能全怪孩子,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亲情呵护少,情绪不稳定,成绩稍差。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对班集体的关心、对同学的友情在“差生”中的体现更强烈。所谓的“差生”,只是成绩落后些,但他们有体育、音乐、绘画或别的方面的特长,要多给他们鼓励。虽然他们可能考不上大学,但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我的尊重与喜欢,使我获得了同样的成就感。

三、观察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蒋文艺(北京11中学数学课老师、班主任):我从教20多年了,主持召开过无数次家长会,会上家长总会对我说:“您对孩子越严越好,就当自个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中国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其实,这表达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老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责任,没有像家长那样的以打骂来管教孩子的特权。打、骂、体罚学生是违法执教。

经常有家长喜不自禁他说:“我那调皮的孩子自打上了蒋老师的班,整个变了个人。”其实,我没绝招!我只是谨言慎行,不轻易当众揭学生的短儿。我是从初一到初三一跟就3年,每接手一个班时,我都要认真观察班上每个孩子:性格、爱好、优点、缺点等。绝不能随意地点名道姓地指责、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现在的孩子自尊心强、要面子,尤其刚升人中学,都想好好表现,谁也不愿当“坏”孩子!老师要是动辄批评到人,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会影响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对于个别调皮的学生,我把与学生谈心的工作做到课后,并及时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同时也征求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的意见,让学生觉得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老师是真心爱他们的、盼望他们进步的,这样老师的管理就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支持。

当班主任的只有了解班上的学生,才能因势利导,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四、教育的技巧是一个“爱”字赵天安(上海浦发中学政治课高级教师、班主任):班主任要既当严师又当慈母。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给自己定了个原则,即“先微笑、后开口”、“先请坐、后谈话”、“先表扬、后批评”、“先成绩、后缺点”。时常告诫自己,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口不择言,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

我认为严格管理不是声色俱厉、不留情面。相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要是越简单粗暴,与学生的情绪越对立,正常的课堂教学就越难开展。现在有的老师在训斥学生时,为了彻底杀杀学生的“威风”,罚站、罚跪,甚至让全班同学来一起侮辱这个同学,以剥夺学生自尊的方式来树立教师的威信,这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

“教育的技巧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说的。这话,贯穿于我从教30多年的生涯中,而且随着教学成绩的取得体会越来越深!

爱护学生对于一个当老师的面言,是必修的基础课;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个艰巨的修身工程。

向孩子学习

14岁的少女王瑶自杀了,这是一个悲剧。我们该怎样避免这类悲剧的重演,却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甚至可以说,没有对孩子的尊重就没有教育。这尊重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应当说,这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必须遵守的原则和”天条”。

说到底,这个悲剧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即学生观——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与对待今天的学生。

在学校,老师占有的信息并不一定多于孩子。对于课文中涉及的某些历史知识,好多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因为这些同学读过的相关的史书比局限于教案、照本宣科的老师还多。在教学以外的领域更是明显,如时尚、社会生活等,学生已经有能力影响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新科技成果方面,父母也常常不如孩子。

因此我们说,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成年人、老师当然要以稳定的价值观影响儿童的情感和思想品质,同时也要在追求新知等方面向孩子学习。对于孩子的不足之处,老师和家长应本着平等的原则,怀着宽容的态度,予以引导和纠正,不能不由分说地训斥和打击。

就拿我来说,我的孩子16岁,我不能不拜她为师。因为她不仅成绩优秀,还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譬如,对球星、歌星和流行读物了如指掌;对家用电器样样精通。不知道别的家长有无我这样的尴尬,面对复杂的电器说明书、面对眼花缭乱的一大堆按键常不知所措,全靠“不耻下问”求孩子帮忙。她的购物水平也惊人,与商家砍价刀起刀落娴熟自如,还充满了乐趣。平时她看过的书和VCD盘也常常折价变卖,让我难以理解。这些虽然都是小事,可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沉下心来关注孩子、做老师的留心你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确有许多我们不具备的优点。

“向孩子学习”,这是一个极富意义的命题,事实会告诉我们,向孩子学习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向孩子学习的水平决定着教育孩子的水平。向孩子学习绝非意味着成人的幼稚。相反,它标志着成人的真正成熟与睿智。

向孩子学习,从我们每个家长和教师做起,因为我们与他们朝夕相处,换句话说,我们天天都有学习的机遇。试试看,肯定会大有收获的,让我们两代人携起手来共同成长。

从教师体罚学生想到的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报刊上也时有披露。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