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师德休养
16037100000017

第17章 师德建设的内容(11)

教师要注意创造和运用多种联系方式,例如开好家长会、与家长通信、建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接待日等等。要千方百计地一方面使家长对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方法、步骤和学生成长概况做到大体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对学生在校外的思想行为表现、学校教育的效果以及家长的期望和建议尽可能做到全面掌握。

2尊重家长、平等相待。这是与家长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取得家长支持与配合的基础和保证。家长对孩子的爱主要是基于血缘关系,与教师对学生的那种理智、科学的教育爱有所区别,但这种“亲情爱”毕竟也是搞好家庭教育的一种必要前提。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家长对子女的爱,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随意地伤害家长的感情,要认识到家长是孩子法定的监护人,对孩子也负有重要的教育责任,因而教师对家长的愿望、要求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学生有缺点、错误,就不尊重他们的家长。同时,教师还要经常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这样做会使家长更加支持和信任教师,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家庭关系的和谐。

3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家长一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但由于其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性格脾气等条件不同,实际效果上也大不相同。特别是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的那种骨肉之情,往往会冲淡理智,科学的教育观念,因而经常造成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背离。“不打不成器”的“棍棒教育”,待之如“小皇帝”的溺爱,就是比较常见、比较极端的情况。这些做法会造成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冲击。根据《教育法》关于“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规定,教师有义务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使家庭教育能够与学校教育配合一致。例如向家长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推荐介绍科学教育思想和方法的书刊,组织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优秀家长介绍成功的家教经验等。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一规范要求的核心内容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无论在思想品德方面,还是在科技文化知识或日常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重要规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历来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尽管社会制度的不断更替,教育内容的不断变化,教育的阶级本质也有所不同,但是,对教师的行为品德上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的要求,却是世代相传的。早在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指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身教”的重要性。西汉时董仲舒指出:“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杨雄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教育家韩愈明确主张:“以身立教”。宋初期的教育家胡瑗认为教师要“以身先之。”虽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古人的教育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作出“表率”、“楷模”,这种看法显然是正确的。到了近现代社会,许多教育家更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放在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位置。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又指出:德是师之本,无德无以为师。作为人民教师,应该继承和发扬教师职业的这一传统美德。无论在思想政治,行为举止、遵纪守法等方面,都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反映了教育过程的客观需要,但从它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根据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利益以及一定社会道德规范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意味着人民教师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努力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也就是说,人民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反映在思想政治观点、道德风貌、精神境界、劳动态度、工作作风和文明礼貌等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因此,教师应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做学生选择正确政治方向的引路人。特级教师于漪同志说:“为人师表的内容是很多的,但我认为其核心是教师心中要有共产主义旗帜飘扬,通过教学活动,再把这杆旗帜插在孩子们的心中。”我们教育学生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自己首先应有坚定的信念,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有理想的人谈理想,生动、实际而深刻,学生容易接受。自己目光短浅,缺乏崇高的追求,就培养不出有远大理想的人才。学生有何种志向、抱负和追求,受众多的主客观因素决定,但教育者特别是教师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如何,则对他们有极大的影响。

所以,教师首先应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上为学生作出表率。

二、教师要有崇高的个人品格教师不仅要在政治方向上作学生的表率,同时应该成为人格高尚的楷模,凡是要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的优良道德品质,教师自己应该必须具备,如关心集体,大公无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正直,虚心谦逊,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等。鲁迅先生认为,诚实和正直是伟大人格的重要素质,是基本的做人之道。诚实正直,能使人具有一种浩然正气,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教师教育学生要诚实正直,自己就应该有诚实正直的品格,如果自己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或者要求学生忠诚老实,自己却认为老实吃亏;教育学生要抵制不正之风,自己却无一身正气,甚至也搞歪门邪道等。这样,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既损害自己的形象,又会给学生造成十分不良的后果。作为教师,应该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清贫而丧志,不为邪恶而湮没,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熏陶、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

三、教师要有文明的风度文明风度也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学生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和习惯,教师首先要有文明礼貌的风度。教师的文明行为和习惯,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它较之其他职业的劳动者,更具有示范性。教师的文明行为和风度主要有:言谈文雅、举止从容、衣着朴实、仪容端庄、热情大方等。

1语言谦逊文雅。语言是教师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语言应该力求做到准确、规范、流利、生动,富有逻辑性、完整性、形象性和针对性。语言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又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外部表意,并直接给交流对方以某种情感体验。有人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这话不无道理。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在语言上要谈吐文雅,说话和气,用词恰当,富有情理。俗话说:“恶语一言三伏寒,好话一句九冬暖。”言谈文明,通情达理,会给学生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受,能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师忽视语言修养,或是出言不逊,或是冷嘲热讽,或是谈笑放肆,个别的甚至恶语伤人。这种语言方式,不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也同社会公德要求相悖,既无益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损于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人民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礼貌用语的表率,成为全社会语言文明的楷模。

教师还应当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推广普通话是一件大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是国家统一、民族昌盛的需要。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力量。国家教委要求教师在教学和学校各项集体活动中,坚持使用普通话,每个教师都应努力做到这些要求。

2举止沉着稳重。

教师的举止,是指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和平时的生活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动,它的基本要求是沉着、庄重、不轻浮。例如以礼待人,态度谦恭,处事沉着稳重,作风朴实无华等。作为教师特别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包括姿态、手势和步态等,力求自然、大方、适度、得体。

教师要切忌不拘小节。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企贤老师谈到一件使他难以忘怀的小事:他在写板书时,有把粉笔顶端坚硬部分折断并随手掷在地上的习惯。后来当小朋友到黑板上演算时,也把粉笔头折断扔在地上。这件小事使王老师深深意识到,自己原来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对学生的品德的培养带来不良影响。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没有所谓“小事”的。

教师要切忌喜怒无常。教师跟其他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当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不能不顾及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和一言一行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中,令教师欢乐、愉快的事是大量的,但个别小学生的“淘气”行为,往往会使教师感到讨厌和生气。这时需要的是冷静、耐心,而不是训斥、指责,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举动。品德高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懂得,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动辄发怒,是教师在道德上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要善于制怒。当你感到生气,行将发怒时,不妨试一试赞科夫所说的办法:“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一位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说话。”无数事实表明,教师举止稳重,它就作为积极的因素参与教育过程,使学生得到行为美的熏陶,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相反,如果教师平时行为粗鲁,作风轻浮,处事草率,爱发脾气,它就作为一种消极因素参与教育过程,产生教育的负作用,既伤害学生的心灵,又损害自己的教师形象。

3衣着整洁得体。

衣着主要是指衣、裤、鞋、帽,要求朴实大方,整洁得体。教师作为知识和教养的化身,在衣着上的审美情趣,应同教师职业相和谐,同自己的身份相符合,色调、款式朴实大方,穿戴整齐合适,清洁卫生,这能给学生质朴美的感染。

我国宋代教育家陆九渊很重视衣着的整齐,“虽盛夏,衣冠必整”。周恩来同志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就对自己的仪容举止有严格要求。当时他写的一份“容止”格言中,就有“衣必整,钮必结”,“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等内容,这应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在衣着上既朴实大方,又不呆板单调;既要体现时代审美特点,又不猎奇赶时髦。如果过分争艳斗奇,片面赶时髦,或者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就会失去教师的尊严。如果这种衣着出现在课堂上,会引起学生说长道短,评头品足,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决不能认为穿衣戴帽是区区小事,要知道它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

教师的威信靠什么教师有没有威信?自己说了不算,学生服气才行。

一种教师是具有渊搏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气氛和环境中;一种是不学无术、碌碌无为、装腔作势、徒有虚名,或靠拉大旗作虎皮吓唬学生,或故作高深糊弄学生。前者自然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服,后者充其量只能算是教师“乐团”中的一只“滥竽”而已。

教师的人格力量摆在首位的是事业心。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莘莘学子,有一种信念,一种使命感。对教学,讲认真、讲责任,孜孜以求;对学生,讲付出,讲奉献,循循善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人格力量在学生面前的体现莫过于言必信,行必果。孔子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高居讲台之上的教师对学生的“五育”苦口婆心,要求可谓多矣,但教师只要有一次己身不正,便会失掉学生的信任,由于说来,威信的确立于教师自身要求的亦可谓严哟。

公正无私,是教师赢得学生的重要品格,同样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容。俗话说:掌心掌背都是肉。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差异、各种变化,只要你始终以一颗爱心一颗真心去平等地对待,不偏一个向一个,不拘一格,因材施教,那么你所任教的班级便会“再没有心的沙漠”。

教师的职责第一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第二是教学生怎样思考问题,第三才是传授知识。这三者要靠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统一。职责落实,威信肯定树立了。

为师更须拘“小节”

不久前,某校搞了一次学生座谈,本意是想听听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没想到学生却反映了不少有关教师“小节”方面的问题,诸如:“某某老师上课抽烟”、“某某老师经常酒后进课堂”、“某某老师言语粗俗……”的确,近几年在部分学校中,教师中此类“不拘小节”的现象增多了。有些教师以为:教师嘛,上好课才是关键,其他问题当属小节,无关大局,更有一些教师把不拘小节当作了一种“名士风范”来追求。而学校领导则因为忙于抓升学率、抓会考、抓创收,不知不觉中,对教师“小节”方面的事过问少了。有的学校领导甚至糊涂地认为,“小节”方面的事纯属教师的“个性”或“私事”,不好干涉过多。慢慢地,在一些地方,教师道德失范现象蔓延成为一种行业病,引起了社会对教师行风的种种非议。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但教书育人又是非常具体地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上,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教师的工作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全社会都在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央号召全国人民都要从我做起,被社会尊为人师的教师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做起。一个教师,如果能在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在树人的大事上会做出一番贡献的;反之,如果教师平是不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么,他的学问再大,也不见得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师表”。当前,各行各业正大张旗鼓地从语言文明、礼貌待人、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公共秩序这些所谓的“小节”方面树立自己的精神文明形象。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更应该从“小节”做起,树立自己的形象吗?

莫带不良情绪进课堂

一位青年教师被校长批评了几句,情绪激动难以自制,结果平是上课口若悬河的他竟在课堂上语无伦次。学生举座木然,如坠雾里。这种带情绪所上的课,姑且称之为“情绪课”。